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是宋义的朋友,现在正在楚国军中,他求见楚怀王说:“宋义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没过几天,就果然战败了。在军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能事先看出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用兵了。”这位高陵君显素有威望,他说的话当然有一定的权威,于是怀王借机拜亲信宋义为上将军,其他各路义军都归其节制,因此又称卿子冠军。
对于怀王的这个决定,虽然让项家军上下很是不爽,但也无能为力,只能再次接受。
不久,楚怀王接到赵国的求救信,秦军正集结大军包围赵王于巨鹿城内。于是子羽向怀王建议道:“秦军集结于巨鹿,秦国国内兵力必然空虚,现在可以兵分两路,一路前去巨鹿救援,一路西进击秦。并请求让项家军西进击秦。”怀王虽精于权谋,但在军事上也非白痴,他同意了子羽的建议,但为了压制项家,并没有让子羽率项家军西进击秦,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刘季。为了安抚项家,怀王封子羽为鲁公,任次将,范增任末将,率领项家军与上将军宋义一道救援赵国,宋义率领项家军、吕臣的部队以及英浦两位将军所部,共计六万人马,向巨鹿进发。同时怀王又下诏约定:“先进关中者封关中王”。
“岂有此理,这个放牛娃明摆着没把我们项家放在眼里,真是越来越过分了。”项庄大声嚷嚷道;帐中的都是项家亲信,没有人阻止项庄对怀王的不敬。
“亚父,这熊心不让我们项家军西进击秦,而是让刘季前去,并且还颁布“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的诏令。这不是明摆着便宜刘邦吗,他这么做得目的是什么呢?”子羽向范增问道;显然子羽对于怀王的做法也是甚为不满,因此直接称怀王为熊心。
“他此举不过是拉拢刘邦对付我们罢了。熊心虽是怀王,但在国内他能真正掌控的军队不过是一些王公大臣和吕臣的人马,也就两三万,刘季掌控的兵马有两万多,英浦两位将军掌控的有两万,而我们项家军也有两万多。因此形成了四大势力,而英浦两位将军又与项家交好。这怀王焉能让项家军击秦啊?项家在楚地素有威望,如若我们击秦成功,他又如何制约项家呢?而刘季不同,他出生低位,在楚地没有根基,就算他击秦成功也不会对怀王造成多大的威胁。为了拉拢刘邦,他才下了此诏。”范增分析道;
项羽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静观其变!”听到范增简短干脆的回答,项羽用那重瞳眼目视着李林,李林知道他的义兄想听听他意见。于是李林接着说道:“我赞同亚父的意见,静观其变,宋义这人有将才,又是怀王的亲信,难免不借此机会打压我们,甚至接管我们项家军,因此在座的各位将军务必管好自己和自己的部下,不要让他抓到项家军的把柄。”
见到范增投来赞赏的眼光后,李林又利用先知的本领自信的说道:“兄长无需担心,到了巨鹿后我们将会再次崛起。”
这时,王离率领二十万大军围攻巨鹿已有两月有余,但就是没能攻下。巨鹿城以南的军营中,作为巨鹿城外四十万秦军主帅的章邯面无表情,没有一丝愤怒,对于这一结果似乎很满意。不但没有催促王离,还命令士卒建起了一道由南至北的运粮甬道,甬道两旁是密集的驻军,以保护甬道的畅通。这些举动都说明了章邯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将军,楚军已经在漳河对岸安阳驻扎了这么久,似乎没有渡河的打算,他们如若不来,那章将军的计划不是白费了吗”苏角有些担忧的问道;要知道这四十万大军每天的粮草耗费甚是巨大。
“不来?没想到楚军与河北军一样窝囊,不过不来岂不是更好,这巨鹿城中的赵军粮草已快用尽,没有了粮草,这赵王还不束手就擒。这样一来各国的同盟如同虚设,待他们撤退时各个击破。不也是一样的吗?”王离笑着对自己的亲信部将说道;
由于赵将陈余、燕将臧荼与齐将田都的援军驻扎在巨鹿以西,黄河以北,所以称他们为河北军。
王离乃将门之后,他的爷爷更是秦国灭六国时的名将王翦。所以一直以来,他都看不起小吏出身的章邯,认为其由小吏做到主将,不过是运气好罢了。但至从章邯率领由骊山囚徒组成的军队打败周文的二十几万大军后,王离对章邯的看法稍微有些转变,毕竟这不是一般的庸将能做到的,认为他还是有些才能的,不过还是认为章邯比不上自己。直到几个月前接到章邯的一份书信后,王离才认为自己确实不如章邯,至少在谋略上。当时王离正准备大举进攻巨鹿城,他相信这些由蒙恬和自己训练出来的边防军,定能在十天内攻破城池,活捉赵王。但信中“章邯要求他率部对巨鹿围而不攻,章邯则将率军在巨鹿城以南驻扎,两地形成犄角之势。以巨鹿为诱饵,等待各国援军来救巨鹿,然后一举击破之,这样一来秦军可一劳永逸,再次实现天下一统。”看到书信后,王离思考了很久,认为这确实是一举击破联军的好机会。他清楚,自从六国复国后,他被朝廷从边关调回来平伏叛乱,与章邯等诸将分别率军讨伐叛逆,但由于军力分散,虽也取得一些胜利,但天下的整体形势并未改观。时间越久,这些叛逆将更难对付,况且现在边关空虚,若是匈奴趁机来犯,后果不堪设想。若想尽快一战而定诸侯,章邯的战略构想无疑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