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位叫约瑟夫·赫希费耳德的科学家提出,原子弹爆炸会产生放射性尘埃,这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所谓放射性尘埃,是指向地面降落的空气中的一些微粒,由于受到核爆炸的污染而带有放射性。它们放射性寿命的长短不一样,一般而言,放射性早期对生命的危害大一些,晚期放射性减弱,对生命的危害小一些。由于这些微粒会被空气带到很远的地方,科学家们认为原子弹最好在不下雨的天气里爆炸,这可以避免这些微粒由于雨水聚集在某个地区。另外,潮湿的天气会影响各种测试仪器的电子线路,不利于精确测量原子弹爆炸的各种参数。“瘦子”由于长达6米,用飞机投掷很不方便,所以被确定为试验弹。最初的设想是在一个容器中引爆原子弹,以防止原子弹爆炸物的扩散,以免危害人的健康。为此,特意制了一个巨大的钢质容器。这个容器内径3.05米,长7.62米,内壳壁厚15.42厘米。这个试验弹穿上这件“外套”之后,显得又高又大,科学家们亲切地把它叫做“巨物”。但经过计算,爆炸的规模太大了,整个钢壳都会被气化,钢铁碎片会被抛到很远的地方,后果会更加不堪设想。因此,决定不用“巨物”进行试验。
在第一枚原子弹出世之后,格罗夫斯和奥本海默就忙着寻找试验场,这件工作由贝恩布里季博士负责。他勘察了许多地点,最后选择了距洛斯阿拉莫斯200公里以外,靠近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的沙漠。这里虽处于空军基地范围之内,但离飞机场却很远。试验场的范围是,29公里宽,38.6公里长。
把原子弹运到试验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每一块炸药都要仔细检查、编号,再用透明胶纸粘贴得整整齐齐。然后放在防水的塑料袋中,再放在松木做的板条箱内。最后,把整个箱子牢牢地捆绑在军用卡车的货厢内,慢慢地运到试验场。钚弹蕊放在一个防震的战地旅行箱中,由莫里森乘坐军用轿车护送。前面是一车武装警卫,后面是组装专家。为了安全,车队是夜间启程赶往试验场的。
关于何时进行这次绝密的试验,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格罗夫斯的意见完全一致,希望越快越好。但他们决定向杜鲁门总统汇报,由他做出决断。
杜鲁门对曼哈顿工程不是十分了解,看来这项工程的保密工作是十分有效的。史汀生首先详细地报告了研制原子弹的情况,然后请总统制定一个试爆的日期。听完史汀生的报告,杜鲁门十分高兴,急切地说:“为了减少我们的牺牲,以最小的代价结束战争,务必尽快进行试爆。”史汀生连忙点了点头,总统和他们的意见不谋而合。
“对这次试验的把握如何?”杜鲁门两眼紧盯着史汀生,问道。
“把握是比较大的。”史汀生慎重地说,“但成功还要看最后的试爆结果。”
杜鲁门深受鼓舞,经过坦率的交谈,他对于最高决策小组成员及科学家们之间的精诚合作,由衷地感到高兴。杜鲁门希望试验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那天进行,作为献给祖国的一份礼物。后来,由于裂变材料的生产问题,试验被迫推迟两周。最后,杜鲁门批准,试爆的时间定在7月16日凌晨4时。这个时候,附近地区的居民大都会在睡梦中,不会太引起他们的注意。另外,预计爆炸后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在黑暗中,更容易把这些场景拍摄下来。
1945年7月15日是个星期天,原子弹被组装好,安放在一个30米高的钢塔顶上。从接线盒到插在它身上的引爆器,都用绝缘电线缠绕着,外形看起来像个怪物。奥本海默爬在钢塔顶上,做了最后一次视察。他心想,任务已经差不多快结束了。下来后,他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预定的时刻就要到了,由于天气下着小雨,试验不得不推迟。每隔5分钟,奥本海默和格罗夫斯就走到掩蔽的指挥所外,焦急地看看天气的变化。凌晨2时,一场暴风雨袭来,顿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看起来这真不是一个好兆头。所有的科学家都被吓坏了,他们担心钢塔里的宝贝会意外爆炸。
负责观测天气的哈伯德操纵着一台手提的气象仪,不停地测量风向和风速。看着奥本海默焦急的神色,哈伯德安慰他说:“4时的试验可能要取消了,但也不必推迟到明天,5时至6时之间,天气会变得不错。”
果然,3时15分,云层渐渐散开,天上有几颗星星在眨着眼睛,似乎想目睹魔鬼出世的奇迹。经过商议,奥本海默、哈伯德等人一致决定把5时30分作为试验开始的零时。
激动人心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在预定开始行动的前半小时,一直守卫原子弹的5名士兵,打开塔顶的大灯,离开了钢塔监视点,分乘吉普车返回掩蔽指挥所。
倒计时仍在进行,5时25分,一个绿色信号弹升空了,大本营的警笛也开始鸣叫。格雷森事后回忆说,当时很紧张,因为他的小组负责准备和安装引爆器,如果引爆不响,可能就是他们的失误造成的。
5时29分,预警火箭点燃了。莫里森很想亲眼看看这个怪物,他面对爆炸地在斜坡上躺了下来。他戴上太阳镜,一手拿着秒表,一手拿着焊工用的护目镜。格罗夫斯趴在布什和科南特之间,在最后的几秒里,他一直考虑读数到零时没有发生爆炸,他该怎么办呢?
5时29分45秒,点火的线路合拢了。起爆器在多个起爆点同时点燃,爆炸波使钚弹蕊结合,启动了链式反应,在极短时间内,巨大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在半径32公里的地区内,强烈的闪光像几个正午的太阳那样耀眼。紧接着,一个巨大火球渐渐升起,它的颜色不断变化,先是金色、紫色、紫罗兰色、灰色,最后是蓝色的,一直持续了十几秒钟,附近的每一座山峰、每一个山谷都被它照亮了。接着,这个火球又变成了一个蘑菇云,缓缓升起,一直上升到3,000多米才渐渐熄灭。在此之后,一个巨大的云团像暴风中的海浪,汹涌澎湃地上升着,一直到10,000多米的高空。在主要爆炸发生后不久,云团中又发生两次附加爆炸。
爆炸的一刹那,劳伦斯在康帕尼亚山上正好从汽车中走出来。他一只脚刚刚落地,立即被一种温暖的黄白色的亮光包围起来,他只觉得漆黑的夜晚突然升起了太阳,他惊呆了。
费曼是第一个直接用肉眼观看原子弹爆炸的人。他觉得如果不用肉眼亲自看一看,这辈子一定会后悔死。而且离爆炸点那么远,他不相信眼睛会受不了。在爆炸的一刹那,他没有侧身,也没有回避,而是取下防护眼镜,直接注视那个方向。他回忆说:“我先看到的是一种白色光辉,几乎全部变成了一种压倒一切的白色闪光,光线太强烈了,那一刻他几乎什么也看不见,整整过了至少半分钟,我才慢慢恢复了正常的视力。这种壮观的景象真令人吃惊。”
费曼是个理论物理学家,非常具有天赋。他不喜欢墨守陈规,当初他对格罗夫斯所规定的保密制度极不满意,就让妻子把寄向洛斯阿拉莫斯的信撕成上百张小碎片,负责检查信件的官员不得不伤透脑筋,把这些碎片拼在一起可真是太难了。还有一次,他猜出了一个保险柜的密码,那里面装的都是贵重资料。他就认真研究了这个柜子,乘值班军官出去的几分钟时间,打开柜子,放进去一张纸条,写上“猜一猜,是谁干的?”然后,他就欣赏那些保安官员们惊慌失措的样子。
费米最喜欢用简单的试验来说明物理问题,他曾查阅了根据一张爆炸力和爆炸产生的风力的关系表,准备了几张纸片。在原子弹的冲击波到来后,他把一些碎纸片向地面撒去,并测量了纸片被吹出的距离。他很快说出爆炸的威力大约在15,000至20,000吨TNT之间,这个数值与那些精密仪器所记录的数值非常接近。费米一向很冷静,也很理智。这一次,他受到的震动太大了。他对那些反对原子弹的人说:“不要让良心受到折磨,无论如何,这毕竟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杰出成就。”在试验前,他都是亲自驾驶汽车,但这一天,他只好请一位同事替他开车,由于过于激动,他已经没有力气开车了。
爆炸发生半分钟后,暴风开始向人们和建筑物冲击,紧接着是强烈而可怕的声音。大地都在颤抖,仿佛世界末日就要来到似的,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那么渺小。对于原子弹威力的估计,贝特领导的理论部当初估算相当于2,000吨TNT,但这个数字只有核物理专家拉比相信。此时此刻,这一爆炸远远超过了科学家最乐观的估计,所有人都觉得,一个新的时代已经诞生了。
非常难得的是,格罗夫斯竟保持着军人指挥官惯有的冷静。当一位科学家几乎是含泪向他报告说:“这次爆炸把全部观察仪器和测量仪器都损坏了。”格罗夫斯却安慰他说:“这没关系,既然仪器都受不住,这说明爆炸威力太大了。而这,也正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他对法雷尔将军说:“战争就要结束了,这个家伙只要一两个,日本这个恶棍就会完蛋。”
爆炸后,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直径为360多米的大坑,大坑的壁略向中心倾斜。在坑的中心还有一个直径为40米、深1.8米的浅坑,坑内的物质是极细的粉状灰尘。坑的外边,周围的植物都荡然无存,只有一些绿色的东西,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这些东西。安装原子弹的钢塔消失得无影无踪。离钢塔450米远,有根铁管直径10厘米,长4.8米,它被埋在混凝土中,爆炸发生后就看不到了。
上午11时,新墨西哥州的新闻报道开始涉及到这次惊天大爆炸。出于保密的缘故,阿拉莫戈多基地的司令官准备了一份公报,通过美联社向外发出。公报全文如下:
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司令官声明如下:
今天上午,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接到多次询问,一次大爆炸发生在空军基地之中。经调查,这是一所大型军火仓库发生爆炸,这个仓库位于基地中心的远处,装有大量烈性炸药和军火。爆炸没有引起任何人员伤亡,军火库以外的财产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需要提醒居民的是,由于爆炸中有毒气弹被引爆,它可能会影响到大气,使大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陆军当局认为,把少数居民暂时迁移是比较适宜的。
7月16日于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
整个新墨西哥州都骚动不安,有个妇女16日晚去新墨西哥州,凌晨5点时来到一个村庄,不停地敲一户居民的门,她吃惊地大叫:“事情真是太奇怪了,刚才,我看见太阳升起来了,但立刻又落下去了。”据有关材料,爆炸发出的闪光在290公里远的地方就能看到,爆炸声在160公里的地方就能听到。爆炸还震碎了200公里远的一些玻璃。爆炸形成的云团包含着高浓度的放射性物质,它们主要是地面扬起的灰尘和大量气化的铁,这些铁和空气的氧混合燃烧而造成了一些附加的爆炸。
第三者 抉择前的犹豫
No.1妄图本土作战的日本法西斯
1945年,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局面,日军大本营颁布了“陆海军作战大纲”,这个大纲以美军为主要敌人,以本土为重点建立牢固的防御体系。大纲规定,为保卫本土进行纵深作战的前沿为南千岛、小笠原群岛、西南诸岛及台湾和上海附近,一旦美军在这些地方登陆,要倾尽全力进行反击,要尽力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阻止美军在这些地方设置基地。
早在1944年,美军就开始空袭硫磺岛。从1945年1月3日开始,美军开始昼夜不停地对这个岛屿进行轰炸。2月16日,美军又对这个岛屿实行毁灭性舰炮射击,炮火十分猛烈,以至于岛上再也看不到绿色的植物了。守卫硫磺岛的总指挥是粟林忠道陆军中将,他早已预料到美军会首先对这个岛屿进行炮火打击。所以,他在战争前就构筑了坚固的地下工事,在实在不能构筑工事的地方,就干脆埋下坦克充当火力点。所有这些工事,都交叉配合,由秘密坑道进行连接。每个阵地,都有一个很深的岩洞隐藏军队。美军轰炸尽管猛烈,其实对日军的杀伤并不很大。
2月19日,在3艘战舰、9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5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美国海军第4师和第5师乘坐130艘登陆艇开始登陆。短短4个小时,美军就发射了8,000发巨型炮弹,轰炸约1,600架次。但当美军上岸不久,日本人就从地穴里爬出,美军3万多人的登陆部队腹背受敌,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黎明,美军惨遭重创。
第二天,美军又开始了炮击和轰炸,威力之大,难以想象。3月1日,美军攻下2号机场和元山地区。日军拼死抵抗,许多日军士兵自愿充当人体炸弹,钻到美军坦克下,拉响导火索。3月11日,日军被挤压到岛屿北端和东北部的狭小地带。总指挥粟林向东京大本营发出告别电报:
战局终于面临最后关头。卑职定于17日午夜,亲赴前线,祈求皇国必胜与安泰,率全军断然进行悲壮的总攻。敌军进攻以来,以其难以想象的物质优势,由空、海、陆向我军进攻。对此,我军不断进行拼死战斗,这是卑职聊堪自慰的,部下将士的奋战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在顽敌猛攻面前,将士相继战死,卒至辜负对我的期望,把这些重要地区被迫委诸敌手,实不胜惶恐之至,深致谢罪之忱。尤思不夺还本岛,则皇土永无宁日。为此,纵化为鬼魂,亦誓率皇军卷土重来。当此弹尽粮绝,生存的全部将士拟作最后的战斗时,痛感皇恩浩荡,虽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悔。兹告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