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韦家小姐在船头垂钓的时机,郑德璘悄悄取出一尺红绸,在上题写了这首《投韦氏》。然后寻得一个机会把绸布丢给了小姐。这一丢,更是丢出了自己的一颗忐忑不安心。不明就里的韦家小姐打开红绸看过诗以后,不觉脸上泛起了红晕。
一见即钟情,二见便倾心。到了这里,这段爱情故事也算是画上了句点。郎有情女有意,世间还能有多少阻挡得住这份痴情?
后来又有传说提到,韦家小姐当日并非不解风情,她手上也恰有一首情诗作为回赠抛给了郑德璘。只是第三日再起航的时候,洞庭湖上起了大风浪,整条商船被风浪卷进了波涛中,世人再也没有见到貌美如花的韦家小姐。
也有人说,郑德璘遇见的那个老翁是洞庭府君。这方水神本有意是促成这场露水姻缘,只因着前世的一场爱恨情仇,今生的爱情终究再没有续下去。多少神话传说,自此也全都偃了旗鼓。人们大抵也都再不愿提起这段凄艳的往事了!爱情也只是被深锁在记忆冷楚,再经不起半点阳光的撩拨,否则又要断了心肠。
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是发生在宣宗年间的故事。印象中,那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吧。,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读书人名叫卢渥,苦读了数年圣贤书今朝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科举考试,只因考试一过,中榜不中榜都再不是他能决定的事情了。既然如此,暂时也就没有了什么烦心事,倒不如寻一个幽僻之所好好散一散心情。
也不知是走到了哪里,只见宫墙深深,满园的花朵竞相绽放。不远处还有着一座拱桥,桥下流水潺潺,这竟是人间仙境一般。再提起鼻子一闻,花儿在风中散发出来的香气却把人熏得微醉了,怕是连水中的鱼儿也因此而不知了方向,只会在原地团团游转了。
因为这些景致而迷了方向的游人,大抵只有诗人自己一个吧。
恰在他不知所措之时,一位衣着华丽的宫女从拐角处翩跹走来。只是从这女子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笑意,满院子的美景都掩饰不了她脸上的忧愁。清风拂过,像是故意要惹起这女子的伤心事。当那片红叶落在她脚下时,只见女子俯身捡了起来却又折回房中,提笔在红叶上写起了秀字。
卢渥有些不明所以,却又见女子再次来到溪水边上,把这写满了娟娟笔迹的红叶轻手滑落水中。她呆呆地站立目望,直到红叶随水再不见了,这才敛起愁容转身离去。
这一举一动让卢渥感到甚是不解。他急忙忙来到宫墙外,顺着溪水的方向寻到那片写满了闺怨的红叶。细细一看才晓得,这娟娟秀迹的背后竟然还藏着一颗不敢向人诉说的春心:
题红叶
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流水太急,哪里有心思停下来听人讲起心事?深宫太闲,哪里有事情消磨掉满腹慌乱?慌张的是什么呢?不是被人奴役,更不是争宠斗心,而是眼看着大好的青春随着流年一点点散去,却依旧没有一个知心人儿来陪自己说上一两句体贴话。这样的日子,过一日似是要过一年了。流水之急,哪里急得过岁月刀刀催人老!
满腹的心思也只有写在这片红叶上,顺着水流,一直漂到远方吧。唯希望的是远方会有一个懂得这些心思的人,能读懂这几行字句背后的心情。不敢奢求终生相许,只要有人能够明了自己的寂寞,便已经知足了。
身在宫中,心却已经找不到归处了。
后来也有人传卢渥曾作诗一首作为回赠,再之后大概还要演化出一段凄美的情事吧。只是这些终究是已经无法考证了,这一切只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便是足够的了。
而唐代还流传着一个梧叶题诗的故事。据《云溪友议》、《本事诗》等书记述,天宝年间,洛阳宫苑中的一位宫女在梧叶上写了一首诗,随手防御御中沟流出宫墙,诗云: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此诗在民间传播甚广,其说的也是宫中妇人的寂寞春心。如此一来,如果真得某个有情郎甘冒风险回赠诗一首,这个女子大概也是要冲破世俗的牢笼而以身相许的。所幸,这位宫人却要比上一位宫人幸运许多,她写下的这首诗还曾得到诗人顾况的和诗一首,诗云:
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这分明是示爱的意味。如此直白地问到那满腹的心事究竟是说给谁听,待到宫女看到此诗时也早就明白顾况的心思了。自此,又要在心中多留出一个人的住所。后来之事,果不出顾况所料,十几天后,他又在御沟流出的梧叶上见诗一首,诗云: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这一首诗在《全唐诗》中被题作《又题洛苑梧叶上》。到了这个时候,早已经不是单单的哀怨了,这分明已经是两个有情人之间的私语。女子还在悲叹命运,只愿情郎能够早一天把自己救出这片苦海。她的身上,装点了无限浮华,却终难掩饰心底落寞和希冀。既然那片载着满腹心思的梧桐叶已经流出了宫中,心也不留在这里了。可是这身皮囊呢,又将要作何处理?明明知道这样的情感是虚幻的,却又已经陷入进去难以自拔了。
年年春不见,独坐泪眼人。
遥遥两地的猜测与相思,使得彼此的真情更加扑朔。仿佛有一肚子的话终究不敢打开,却又怕对方猜不透满纸背后的深意,反倒落得人他人笑话。
这样的情愫恰恰命中了情种子李商隐的心。后人对于李商隐写就的诗句也多是猜测,不明白其究竟要向世人倾诉什么。或许,他不曾写得明白,只是因为这段感情若是念得太过于直白,终会毁掉残留在心中如同珍宝一样的记忆。那些片段,是断断再碰不得的。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星辰漫天,偶有轻风,情人私语,相会画楼。这该是一场幽会的序幕吧,要不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怎么会趁此许下双宿双飞的誓言呢?或许二人谁也不曾多言语,只要彼此脉脉含情地守望,就足以心心相通了。
这样的夜晚,总是显得短暂。虽说是因游戏而耗去了大半时间,可即便只是紧紧依偎在一起,也地守望过地久天长。烛光摇曳,似是因为晨鼓而惊动了魂魄。这也意味着如此幽会总是要被人世间的政务给生生揪断的。只是纵然已经骑马上路,匆匆行色之下依旧难以掩饰频频回眸的冲动。那颗心就像是路边随风摇摆的野草一样,一半想着朝廷政务,另一半却是想着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心上人。
只怕后会再难有定期,所以才把这回忆密密地包裹起来,只在另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分轻轻思念一下,以确保有些过往还是温热的,还渗透着红酥玉手的气息。这份痴情的回味竟如此珍贵,以至于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同别人讲起的。
可憋在心底又实在过于难受,也就只好作欲说还休的姿态了。是啊,欲说还休的感情,哪里需要言说呢?一阵清风吹过,散落的是满地情殇,只需有情人轻轻捡起,这份情思就有了寄托。
盼的,也仅仅只是一份心中的寄托。
谁人甘寂寞?
情爱中,最没有发言权的人便是那些宫人了。明明是貌美如花的年纪,更是怀着一腔春情的岁月,偏偏却要在这冷冷的宫墙中熬过这些岁月。任谁来说,都是辛苦的。一入宫门,便失去了自由身。宫外的爷娘究竟有没有老了容颜,儿时的伙伴现在也都已经有了归宿了吧,唯独剩下自己一个人在皇城中苦苦地等着。是在等着有朝一日皇帝的临幸,还是在等着年老色衰被逐出宫门?或许前一种选择更让人期待吧。只是等待总是煎熬,更没有人能够说得准最后等来的结果究竟是喜还是悲。
这怕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了。明明孤独,却还要假装欢娱;明明寂寞,却偏要假装满足。到头来也只得自己抚平心中的纠葛,随着长夜一点点冷下去,待到天明看日出,或许才能稍稍暖和起来。
玄宗开元年间,皇帝曾经发了仁慈,让宫女们缝制棉衣用来赏赐给守卫边疆的战士们,以示皇恩浩大。当时有一个戍守边疆的士兵从分给他的棉衣中发现了一首无名的情诗。这首诗的字字句句都写得缠绵动人,甚至一度让这个年轻士兵看得脸红心跳。他大概也是一个正年少的男儿,随军打仗吃尽了苦头,现如今一旦看到有人如此痴情,心思哪里还禁得住翻涌?只是众人都知道,这些棉衣是从皇宫中来的,纵是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再有所隐瞒。于是士兵最终把棉衣连带这首诗上交给了将军:
袍中诗
开元宫人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每写下一个字,似乎都是要极尽哀怨之能事。沙场作战的士兵哪一个不是好儿郎?若能够许得芳心于他们,也算是终身有所托了。一边想着战场辛苦,没有自己手中的棉袍将士们又怎么能够睡个好觉;一边又想着每一个针脚都要细细缝好,以免这片相思情被别人察觉,否则也就辜负了意重情深。
这终究是宫女的一厢情愿。她哪里晓边疆的男儿会把自己的满腹幽怨呈给上级,进而再一级级地呈报到了玄宗手中。原本不想就这样荒度掉一辈子的光阴,原本只求有个人懂得自己的心思,哪怕他依旧在疆场作战,自己也算是有依托。或者果有缘分的话,即便今生做不了结发夫妻,来世也一定要修得同床共枕。
这故事,听起来总是感人。最后的结果,却更出人意料。
唐玄宗看到此诗后大为震惊。任谁也想不到宫中还有如此不甘寂寞的人。玄宗命人把做棉袍的宫女都召集起来,他定要找到作此诗的宫女。只是人人都震慑于皇威,谁也不敢指认是哪个人做了这样一首诗。最后玄宗答应绝不降罪,那名宫女这才从队伍中站了出来。
玄宗果然没有食言。他当即下诏,竟把这个宫女指配给了边疆的少年郎。当消息传到战场上时,这个血性男儿一时泪如雨下。他怎么也想不到,若是姻缘来时,无论如何也是挡不住的。于是夫妻二人恩恩爱爱,共同经营起心中的幸福和美满。
这已经算是奇迹一般的结尾了。当所有人都不再相信爱情能够撼动一个人的心灵时,它再一次让所有人见证了奇迹诞生的一刻。且不用去管究竟是不是郎才女貌,只要二人彼此心满意和,这不就是最大的满足吗?
人生一世,有此等情事,也足以惊艳许多后人了。
只是在现实生活中,这已经算是极为幸运的例子了。大多数情况下,女子的一生都是要依附于男子的。若是不幸遇到了只懂得寻花问柳的达官显赫,也就只有着被卖来卖去的命运了。这样的女子一辈子也脱离不了侍妾的名号,明明是个贬称,却还要当成是珠宝一般天天挂在众人面前,直待再没有了值得炫耀的青春。
那时,有一个名叫崔郊的秀才,只因家里贫困而寄居在姑姑家。可巧姑姑家中正好有一个婢女叫翠莲。翠莲不仅人长得漂亮,且还略略通晓音律。崔郊和翠莲二人长久厮磨,渐渐互生爱慕之情。这一天晚上,姑姑发现了侄儿同婢女翠莲的私情,在封建礼教的家庭中,这是断不能够容得下的事情。于是她强行做主把翠莲卖给了当地的军政大臣使于顿。纵使伤心,面对此情此景,翠莲也再没有其他办法可寻。原本你情我愿的两个人,就这样被硬生生地分开了。
后来,翠莲趁使军政大臣于顿不注意时逃了出来,和崔郊在一棵大柳树下约见。当又一次见到有情郎,翠莲再掩不住悲伤而大哭起来。这声声啜泣,也让崔郊百感交集。可翠莲终究还是要回去的,她始终是没有和崔郎私奔的勇气。即便是自己脱离了苦海,可年迈的父母呢?想到这里,所有曾为爱情付出的努力都化成了泡影。临别时,崔郊写下了这首《赠婢》,以示自己也对这份感情念念难忘: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侯门深似海,她这么一个弱女子又哪里知晓其中的危险呢?每走一步,可能就会踏进被人提前挖好的陷阱中,如果再有缘见到当初的情郎,大概也只能够当成陌路人来看了。纵然王侯将相争相为美人挥金入土,却也难以拭去她眼角落下的几滴相思泪。
歌舞升平不足贵,惟愿不见心上人。
越多不情愿的亲热,也就把这个女子越往绝路上逼近了一步。若她是个刚烈的人儿,怕是尘缘也所剩无几了。或许在若干年之后,那落满了荒草的坟冢前只有一个破落书生每年都会前来垂吊两声。除他外,谁还记得起曾有一缕芳魂留恋过人间?
人们多是喜欢传唱这样的女子,为了本不属于自己肩上的胆子,她们却硬要迎风挑了起来。或者也有撑不住的时候,那就不妨纵身跃出这片欲海,连行迹都不曾留下来,落个灰飞烟灭的结果,也算是极为忠贞了。
再没有人记得起曾经的情郎了,似乎那一段爱情从来都没有发生过,至此也泯灭了所有回忆,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味道。
一生只听机杼声
又是因为封建礼教,那个时代读过诗书的女子可真少之又少。可在男子的眼中,无才的女子总是美丽的。风流雅士们更喜好醉眠春花巷中,由此也生出了多少描述女子之美的诗句。只是这样的字句说起的终究不是现实的生活,唯有那些平凡到几乎被人们忽视的妇人们,她们一辈子都秉持着相夫教子的伦理,平平淡淡走完一生后,竟可怜得连个名姓都不曾留下。
那时的妇女们多依附着男子而生活。这便注定她们一生悲剧性的结局。若是丈夫被征调去戍守边疆,想要再相见,怕是难过登天了。又或者也许会再酿出来一个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这总归也会变成诗句的。然而这样的孟姜女也只是文人笔下的一种情怀,一旦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岁,再没有几个女人能抛弃身边的一切而单独去要寻找丈夫的。
或许红颜薄命而嫁给了一个负心郎,这应该算是最悲苦的生活了。她们胸无点墨,这样的不平又能怎样诉说?一旦失去了生活的依附,等着她们面的人生到底还有几多坎坷?
所幸,这个时代中还有一些诗人记得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悲苦。这样的故事并不凄美,但正是因为有了人肯在黑暗的角落发出几声呐喊,才让这些女子的生命因此而铭记。
这一切,都是要从唐代实行的府兵制开始讲起。
府兵制规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在农忙的时候按时耕作,农闲的时候便要随军进行训练,并且还要在每年的固定时间被征调去戍守边疆。男子到了二十一岁就要开始应征,一直到六十岁时才能免除徭役。不但如此,每一个被征调去戍边的农民都要自己带上衣服、兵器和粮食。倘若是在盛世,几个月的分离或许还可以忍耐;若是到了乱世,这一别,很难说是不是果真就成了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