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子向后倾,两手支着后脑勺。在我们最喜欢的一部时事漫画中,两位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正严肃地交谈着。两个人都是坐着的,其中一位双脚交叉成4字形,身子往后靠,两手抱住后脑勺。另一位向前耸着肩,两只手臂无力地靠在膝上,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们把它拿给学员们看,先问哪一位不相信姿势行为语言的,发现只有极少数的人认为这种传达的方式并不存在。接着我们又问到这两位卡通人物谁在说话,说些什么。答案一般都指出是那位身子往后靠的人在发言,而且他对自己所说的话很有把握。有的人甚至说:“他很自大,很喜欢卖弄学问。”另外一位被形容为闷闷不乐、很沮丧、爱猜疑等等。没有一个人把这两人的角色弄反。这幅简单的漫画却使每一个人了解到自己对人们在冲突中或夺力下非言辞传达的认识。
身体向后倾,双手支着后脑勺是美国人最常见的一个姿势,尤以西南方的男士为甚。罗伯·马克罕曾以这个姿势在《商上校》一书中描写一位具有西部特色的人物:“他双手支着后脑,尽量把椅子往后靠。他穿着白色T恤及磨白的棉裤,象极了南部的人物。”为了研究这个姿势,我们画了一个男性的白人移民者,带着一把枪以这个姿势坐着。虽然迅速拔枪对移民者是分重要的,但是立即有人认为这表示他松弛了挑衅的态度,而根本不管那是否为易于拔枪的姿势。虽然这是男性常有的姿势,不过我们学员中的女律师亦承认在倾听她们委托人的满腹牢骚时也会采取这个姿势。她们说这种姿势可以使自己更能专心地分析客户的话。
10.泄露紧张的姿态
如果一个人很快地走进屋里,却没立即坐下;在别人请他坐下时,他却选了一个尽可能与众人远离的位置。然后翘起脚,两手交叉着望着窗外。若问他是否有什么事,他会立即转过身来,面向着大门。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是处于一种担忧、紧张、焦虑的状态(心神不宁),这是一种无言的传达。收到这个讯息后,由于好奇而想知道是什么原因所引起的,于是问道:“一切还好吗?”在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前,可能会再追问:“你真的没事吗?”这会使那人站起来,边在屋内踱着方步,边回答旁观者主:“别管我。”
这情形听起来很熟悉吧!虽然旁观者明明知道确实有什么事不对劲,但仍禁不住要问,以得到言语上的证实,殊不知反而使对方建起藩篱来。有时,心神不宁的人对这类的询问会有一种压迫感,因此他也许会走出去,或继续呆着却沉默不语。当我们意识到这种心情紧张或不安的情况时,应该耐心地等待。等到适当的时候,他或许会主动告诉我们想知道的原因,并且他还根希望能有个听众呢!
下列是一些与紧张不安有关的姿势。
清喉咙。任何曾对大众或少数人演讲的人,都会记得喉头突然一紧发不出声音的情景。由于不安或焦虑,喉头中形成黏液,因此自然必须先清清喉咙,使声音恢复正常。有些人因为不时地清喉咙而被视为一种怪癖,但很多人却是由于紧张的缘故。我们可以作个概论,说话不断清喉咙、变声调的人,表示他们有所不安或焦虑。
男人用这种有表情的声音要比女人多,而成人又比儿童多。小孩子或许会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地说“啊”,或是习惯性地说“你知道”,但是他们通常都不会清喉咙。成年男子若有意清喉咙,可能是在对小孩子或太太的举止提出一种非言辞的警告。无论是有意或无意地清喉咙,都很清楚地传达出一个人的感觉。在无数的戏剧或电影中,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这个嘛,先生(清清喉咙),我实在不太清楚。”
我们建议诸位在下次清喉咙时不妨仔细地想想,是真的只为了清清喉咙呢,还是想要传达对别人的不安或自己的感觉。
吁声。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吐气声——“吁,真高兴已做完了。”小孩子就常模仿大人的这种声音来传达同样的感觉。人们想要传达已做完某件工作或克服某种困难时,常用这种有表情的声音。总之,人们常在不自觉中发出这种声音。他们多半以此来表示某种悬而未决的情况已解决了或是已稳定下来。人在紧张时是不可能控制呼吸的,吁声实在是一种松口气的声音。
口哨声。我们的研究指出,吹口哨显示出一个人心情的多变。最有趣的哨声是人在害怕或不安时所发出的,借以建立起自己的勇气或信心。我们称这种人为“多疑的白头翁”。每当他置身于紧张的场合中,就以吹口哨来安慰自己。执法的当局报告说,犯人传达彼此间恐惧的哨声变化很大。他们甚至能以哨声告诉一个犯人,他已被其他的犯人列为教训的对象。
抽烟者。有些人不看着香烟就无法思考,仿佛香烟上有字一样。另一些人则借香烟来平静心情,每当紧张时就把烟叼在嘴上。
我们研究的主要是谈生意期间的抽烟姿势。与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抽烟的人在特别紧张的时候是不抽烟的,他们会把烟弄熄,或是任其燃烧着。
我们对抽烟的人作了多年的实验。为了肯定他们在紧张中的反应,让他们坐在一张“热椅”上,故意问一些问题并用录像机录下来。在“热椅”旁边,放了一个巨型的高脚烟灰缸,以此无言地传达出他们在椅上坐着时可以抽烟。总之,我们有意让接受实验的人感到面前镜头的压力,同时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会像平常那样悠哉地一根接一根地抽,答过问题回到原位之后,却会点上一支烟。绝少例外,当一个人在抽烟中心情突然变得十分紧张时,他会熄掉香烟或是把它搁在烟灰缸上任其燃烧,直到紧张解除为止。
坐立不安。我们怀疑有读者在当学生的时候没被老师说过:“你能不能好好坐着?”大部分人都会回答:“好的,如果你能说些有趣的事。”在感觉压力的情况下,人们在椅子上会坐立不安一直到觉得舒服了为止。问题不在于椅子,而在于所处的情况。
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人坐立不安时多半都是为了下列的原因:①太疲倦;②对对方所说的话不感兴趣,无法专心地听;③生理的反应告诉他们一个特别的时间已到,譬如,午餐的时刻已到,该休息了;④他们的坐椅不舒服;⑤他们在想着别的事。做老师的如果不知道学生对他所讲的到底听进多少,就是一位失败者。如果没有反应,就表示坐立不安者有时是进入一种状态,因此听而不闻。
说话时以手掩嘴。查尔斯·达尔文曾写道:“以手掩嘴是一种‘吃惊的姿势’。有时一个人对他所说出的话感到抱歉或吃惊时也会这么做。这动作好像是希望能制止我们所说的话。虽然这话已出口。”执法的官员更使我们确信,这个姿势传达一种由自我怀疑到完全说谎的情绪。
许多父母都熟悉这个姿势,小孩被问到他们所做的事时常会有这种反应。小孩子在回答时,几乎一定是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掩住嘴巴附近。如果小孩手上没有拿任何东西,他说:“啊,糟了!”时,一定是用手捂住嘴。相反的,小孩子说到他很感兴趣或很有自信的事时,会边说边以比手画脚,或擦嘴等动作来作为补充。以手掩嘴的姿势说明了说话的人对自己说出来的话毫无把握,而企图将它一笔抹煞。
这类姿势会被带人成年期。一位联邦调查局的官员回忆起他和手下都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应当局的要求,他们在公共场所中说话,要掩住嘴以防别人偷听。这习惯不久被他父母发觉,他们说:“儿子,你用不着防着我们,不必捂着嘴说话。”这坏习惯才渐渐改过来。
嘴偏向一边说话,是这种姿势的一个变体。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的许多电影中被用来描绘罪犯的特征。由于禁止犯人彼此交谈,因此嘴偏向一边说话是讽喻一种规避规定的方法,甚至他们被释放以后,仍保持着这种习惯。
人们有意防止谈话被偷听时也会用手捂着嘴,说话时和对方保持着非常近的距离,有时甚至宁可透过手缝说话,用手肘支着桌子,前臂形成一个锥形,两手握着紧靠住嘴。不仅说话时如此,在听话时也保持这个姿势。我们还发现许多人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亦即在感到适当或说到重点时才打开手,因此手在桌上一上一下的。人们在这类交谈中若感意见不合,不是妥协就是终止谈话。
坐时扯裤子。扯裤子的动作与作决定有关。一个人想作某种决定时,他会猛扯裤子,而且在椅上也坐立不安。等下了决定之后这个动作就会停止。因此我们可借此作为测量的标准,判断出对方所作的决定已到了什么程度。在我们所观察的这种姿势中,只有少数的人以此传达心中的犹豫不决。
口袋的零钱叮当作晌。专家发现,人们若把口袋里的钱晃得叮当响,则表示他的钱不是太多就是太少。注意乞丐在要钱时如何把罐了里的钱晃得叮当响。一些以小费为主的服务生也时常以零钱的响声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客人。还有一些商人有一种习惯的动作,就是以食指与拇指相搓,像是感觉到一张银行的票据在手里一般。
扯耳朵。一个人若想成为一个好的听众,最大的困难就是克服急欲打岔的冲动。我们每分钟可听650~700字,而一个人的说话速度每分钟约为150—160个字。因此一般听者在听话之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评估、接受、反对或比较对方的谈话。对方的话引起听者的激动时,就大大地增加了打岔的欲望。这时听者甚至会表现出一种想打岔,欲说话的姿势。这对听者与说话的人都是一个大问题。说话的人若使听者无心倾听或急于发言,那么他的话随时会有被人打断或没人倾听的可能。若说者无意刺激听者,对方或许会睁着眼睛睡觉。因此认识这种非言辞的讯号,对于排除这类困难是很重要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善于与人交谈。如果我们愿做某种让步,如对方做出打岔的姿势时能停下来让他说话,就办得到。在小学时我们有举手发言的习惯,而这对我们打岔的举止影响极大。虽然明知举手是让人知道我们有话要说的讯号,但是大部分的人却不愿使用它,通常才举到一半时就收回了,而改以一种扯耳的微妙动作,然后再回复原位。另外一种动作是用食指压住嘴,好像要把嘴封住让话出不来。那些想打岔,而用手触摸脸上任何部位的人,往往才举了几厘米放了下去。相反的,一个想畅快说话的人,会以身体的动作,如扯对方的手臂来打断他的话。
了解打岔的姿势是听者想介入的讯号,对你的交谈并无不利的影响。相反的,也许是听者想告诉你,你的一席话是多有益而多吸引人。当你对听者打岔的姿势有所反应时,对方会认为你是个十分健谈的人,因为你允许他积极地参与谈话。正如哲学家季诺所说:“我们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或许就是叫我们多听少说的意思。”
有些人在紧张或不安时有扯耳的习惯,但绝不是非言辞地传达他们想打岔。一个人想打岔时的重复动作通常并不是有规律的,正如一个人以扯耳朵来排除心中的不安一样。
11.自制的姿态
我们很早就被教导,耐心与毅力是达成目标与目的的必要条件。“忍耐一下!”是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们用类似的话来克服挫折,以免发脾气,并使自己扮演一个举止为社会所接受的角色。生气、挫败或者焦虑不安的人可以借着各种姿势掩饰他们的情感。最常见的一种姿势就是两手搁在背后,一手紧握住另一只握着拳头的手腕或手臂,就象两个脚踝紧紧相交的姿势。在许多商场或社交场合中,一个人处于紧张、压力或不安的情况下,都会出现这类姿势。
年轻的一代说人“应保持冷静”。很不幸,我们发觉在更远的古老文化中,要老年人去适应变更的价值观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特别困难。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要保持“冷静”不发脾气是个重大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许多自制的姿势。
脚踝交叠、双手抓紧。这种姿势“像一副急着上厕所的样子。”这种看法十分正确。这个姿自我克制的姿态势确实表现出某种“压抑”。假设自己正处于一种实际的生活状况中。你现在是在一个牙医的待诊室里。请注意你的脚,脚踝是否紧紧交叠?如果不是,请想像自己是坐在诊疗椅上。看看两脚现在是个什么情形?应该是紧紧交叠吧?人们在压抑强烈的感觉或情感时会不自觉地采取脚踝紧紧交叠,双手抓紧的姿势。
空中小姐对于真正需要服务却又羞于启齿的旅客,似乎具有独到的辨别本领。许多空中小姐说,她们能从乘客紧紧交叠的脚踝中(尤其是在起飞时),看出他的紧张与不安。这个人或许会在空中小姐端咖啡、茶或牛奶给客人时,把脚踝分开移向椅边。如果他的脚踝仍紧紧交叠,她们多少会感觉出这位沉默的客人其实可能需要东西。空中小姐会立即问他说:“你真的不需要吗?”
许多人在应征工作坐着面试时,会由于紧张而自然把脚踝紧紧交叠。妇女脚踝交叠的方式与男人的不同。虽然一个著名的模特儿训练机构劝告模特儿们坐着时不要交叠脚踝,但在多次面试中,她们仍会由于不安、急躁或心中有所不满,而以一种笨拙的方式将脚踝紧紧交缠起来。
有一位医生,搜集了下列问题的答案:男人在诊疗椅上脚踝交叠的平均次数是多少?妇女又是多少?发生在何时,当时手的姿势如何?坐时脚踝分开的是哪一类的病人?
结果显示150名男性病人之中,有128位是一坐下就把脚踝交叠起来。而150多名妇女之中,只有90位是在开始坐下时就这样。而且在采取这个姿势时,男性多半是双手在骨盘附近紧紧握住,或者是紧紧抓住椅背。而妇女则通常是把紧握的双手搁在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