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传说
麒麟,是我国民族传说中的神性和祥瑞动物,是集各民族具有图腾意义的动物优点于一身的灵兽,是各个民族顶礼膜拜的图腾美的集合。它不仅仅是国泰民安、吉祥和谐的象征,而且还是中华民族融合团结的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麒麟在我国人民群众心理上的重要地位,还深刻体现了深厚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麒麟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群众生活中永存的吉祥物代表。
麒麟传说在巨野流传得十分广泛,主要的内容就有“牛生麒麟”、“麟山产麟”、“孔母梦麟”、“麒麟送子”、“麒麟显灵”等20多种。其中故事的表达形式十分多样,有故事,有诗词,有民谣,有歌舞,也有民俗等等。麒麟传说正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麒麟文化,并开始渗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是中华各个民族所共有的一种吉祥物,同时还被儒家、道教各家所认同,并被社会各个阶层所接受,甚至还影响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麒麟传说的广泛传播性和强烈渗透性是其他吉祥物所无法比拟的。麒麟传说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五千年传统的文化,是中华民族融合百家精华、独树一帜的文化。
其中“麒麟送子”和“牛生麒麟”这两个故事流传最广:相传孔子的母亲颜氏,怀胎十月,有一天路过尼山的时候,忽然感到腹内疼痛不已,似乎将要分娩了。恰逢此时天空一阵声响,只见一个独角麒麟驮着一个孩子,乘着五彩祥云从天而降。这个时候,四周祥瑞遍布,红光满天,那只独角麒麟撞进了颜氏的怀里,孔子也就降生了。到了鲁哀公十四年,武城(今嘉祥)的一个老农拉着一头黄牛准备去田里劳作的时候,黄牛忽然生下了一个小犊,这个小犊长得既不像猪,也不像牛;头上长着一只独角,可是又不是鹿的模样;身上有麟,可是看起来也不是龙的模样,整个就是一个“四不像”。
“四不像”生下来没多久,就站起来把旁边的犁镜和犁铧头给全部吃了下去。老农户见此非常害怕,就急忙请“四不像”去别的地方,“四不像”点点头,然后就独自走了。其实,这个所谓的“四不像”就是传说中的麒麟。
在同一年,鲁哀公去武城以西20多里的地方打猎,不小心就把那只麒麟给射死了,可是当时没人知道这是一只什么动物,于是就请来了在南武城的孔子让他来辨认。孔子来了之后见是一只麒麟,感到非常痛心,对着众人说:“这是一只麒麟,麒麟是一只神兽啊。”说完就痛哭不已,大声喊道:“这下坏了,这下坏了!”原来根据传说所述:麒麟出现就表示有圣人出现,麒麟死了就表示圣人也会随之灭亡。孔子看到麒麟已经被射死,感到这对自己是一种预示,是一种不祥之兆,自己想必也命不久矣,便从此停笔,不再对《春秋》进行编纂。没过多久,孔子就去世了。尽管如此,世称“麟凤龟龙”四大灵兽之一的麒麟,能够在武城这个地方出现,人们也认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兆头,便由此取了其嘉美祥瑞的意思,将武城改名为嘉祥。
麒麟传说历史悠久,在嘉祥县已经流传了将近千百年,可以说是老幼皆知。麒麟传说不仅仅表达了人们对吉祥、美好生活愿望的追求,并且已经由一种传说故事演变成为一种富有民俗特色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被古今中外的学者称为吉祥文化。嘉祥当地随处可见麒麟的影子,嘉祥县的县标是麒麟,城区有获麟街、呈祥街、获麟园、麒麟院、麒麟海鲜城、麒麟轩大酒店等很多和麒麟有关的名称字号,不仅如此,连嘉祥电视台的台标都是麒麟,原来的县报也叫《获麟报》。另外还有记载着风土人情和古今轶事的著作有《麟乡春秋》,当地的石雕艺术和剪纸艺术也大都是以麒麟为题材。
麒麟传说起源于民间,并深深扎根在民间,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是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这里面饱含了我国劳动人民真挚朴素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非常宝贵的民间文学价值。麒麟传说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代表了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和理想所在,具备了宝贵的民间文学价值和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麒麟传说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当今的青少年们更热衷于追求时尚娱乐,而对传统的民间故事传说却很少问津,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讲述麒麟传说的人也越来越少。再加上麒麟传说扎根于民间,搜集、整理的工作十分艰巨。因此,麒麟传说目前已经是处于一种濒危的状态,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去进行抢救和保护。
为了能够让麒麟传说得以很好地传承,近年来嘉祥县的文化工作者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他们对麒麟传说的历史渊源所蕴涵的文化进行了专门仔细的研究考证,并且对不同版本的麒麟传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还会采取各种措施去抢救保护麒麟传说的传承。加强对麒麟传说的资料整理、档案建立和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弄清楚麒麟传说的来源、内涵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另外还会建立一座麒麟公园,集中展示吉祥文化。除此之外,嘉祥县还会进一步开发各种有关麒麟文化的艺术品,希望以此去保证麒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能够得到发扬光大。2008年6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嘉祥的麒麟传说榜上有名。
白蛇传传说
白蛇传传说又叫白娘子传奇、雷峰塔传奇等,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有关白蛇传的传说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杭州西湖的美景也因为白蛇传的传说更添一份凄美和神秘。
断桥相遇、游西湖借雨伞、饮雄黄酒现出原形、盗灵芝救许仙、水漫金山寺斗法海、镇压雷峰塔下等情节,一直都是人们对白蛇传传说的浪漫印象。再加上受了早年播放的影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影响,这些故事片段在人们脑海中更加印象深刻。但是,作为古老的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故事版本却更加丰富多彩,情节也有不同的版本,有关白蛇故事的影视创作其实仅仅只是白蛇传传说的一个缩影。
白蛇传传说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白蛇传传说主要讲述的是:有一条修炼千年的蛇妖名叫白素贞,还有一条青蛇精名叫小青,是她的同伴。白素贞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就在修炼成人以后嫁给了许仙。金山寺的和尚法海发现白素贞是一条蛇妖,于是就告诉了许仙,许仙听后就起了疑心。之后白素贞无意喝了雄黄酒现出了原形,不小心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伤心之余决定上天庭偷取灵芝仙草救活许仙。
不死心的法海设计将许仙骗到了金山寺关了起来,此时的白素贞已身怀有孕,在苦苦哀求法海无果之后,只得和小青一起同法海斗法。三人斗法期间,白素贞迫不得已水漫金山寺,也因此触犯了天条。白素贞在生下孩子以后,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后来白素贞的儿子长大成人,并考取了状元,和小青一起将白素贞从雷峰塔下救了出来,许仙也从金山寺中被放了出来,全家至此得以团聚。
白蛇传传说经过民间口头文学和各类文艺的改变,呈现出多种艺术种类,这其中就包括歌谣、动漫、舞蹈、小说、戏剧、影视剧、故事、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同时,白蛇传传说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遍及全国,甚至远及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等多个国家。
白蛇传传说是中国民间文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事内容跌宕起伏,人物生动丰满,其中的白素贞更是我国民间艺术文化中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不仅如此,白蛇传传说还具备了以下几条重要的价值:
第一个方面,历史价值。白蛇传传说中所反映出的南宋时期以来不同时期中的社会思想、信仰和价值观以及民族心理,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第二个方面,人文价值。白蛇传传说中所体现出的民风民俗,也是十分的丰富的,这对了解整个江南的风土人情有着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对于白蛇传传说主要的发生地杭州来说,白蛇传和断桥、雷峰塔和西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这就赋予了杭州和西湖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白蛇传传说的另外一个重要发源地镇江。因为白蛇传传说故事中所描述的“端午惊变”这个情节,白素贞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许仙,上天庭偷取仙草,最后同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等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重要情节,因此,在很多的老百姓家中,每年到了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喝上一杯雄黄酒作为纪念。
其实,白蛇传传说不仅在中国是妇孺皆知,在国外也是广为传颂。白蛇传传说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流传日本,1958年的时候日本还依据这个传说故事拍摄了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片《白蛇传》,据说日本的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是受到这部动画影片的影响,才走上动画之路。
遗憾的是,因为现代文化和传媒变革的强烈冲击,白蛇传传说的流传正在衰落,民间的传承者也在逐渐减少,并且后继乏人。很多和白蛇传传说有关的民间习俗也在年轻人中被淡忘,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白蛇传传说,已经成为了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梁祝传说
美丽动人的梁祝传说是我国古代经典的爱情故事之一,是经久不衰的千古佳话,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祝传说最早产生于东晋时期的浙东一带,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中梁山伯和祝英台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男女,并让人们为他们的爱情动容、落泪,梁祝传说俨然已经成为了男女忠贞爱情的象征。
梁祝传说是一个美丽动人而又凄婉哀痛的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祝家庄祝员外的爱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远赴杭州求学,途中遇到了也是前往杭州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于是二人就决定结伴同行。求学期间两人形影不离,结下了深厚的情义。三年后祝英台学成准备回到祝家庄,梁山伯在送祝英台的时候,祝英台多次向他提示自己是女儿之身,无奈梁山伯为人老实忠厚,听不出祝英台的话外之音。
两年之后,梁山伯前往祝家庄寻访祝英台的时候,才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女子,于是急忙回到家中告知父母,希望迎娶祝英台为妻,可是这个时候的祝英台已经由父母做主许配给了马家,梁山伯知道以后后悔不已,抑郁成疾,一病不起,不久就离开人世。祝英台得知梁山伯死迅后悲痛不已,在出嫁经过梁山伯墓穴的时候,祝英台在梁山伯墓前失声痛哭,情意感天动地,只见这个时候梁山伯的墓穴忽然裂开了一道口子,祝英台毫不犹豫纵身跳入其中,同穴而死,之后两个人双双化作蝴蝶飞舞离去,终日相守在一起。
梁祝传说是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是经久不衰的千古佳话,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珍宝。几千年来,梁祝故事以提倡求知、崇尚爱情和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传说中曲折动人的情节、爱憎分明的人物性格、巧妙的故事结构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梁祝传说故事和与其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了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代表。
梁祝传说自晋代形成以来,主要流传的地方有宁波、上虞、杭州、宜兴、济宁、汝南等地,同时还辐射至我国的各个地区以及各个民族。在梁祝传说的广泛流传过程中,各地的人民群众又不断地丰富发展梁祝传说的内容,甚至还修建了许多以梁祝传说为主题的墓碑和寺庙等建筑物。除此以外,梁祝传说还远及朝鲜、越南、缅甸、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各个国家,其巨大的影响力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极为罕见的。
梁祝传说历史悠久,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并且极具江南地方特色,有的是烟雨细柳、泛舟湖上、书生女子,这种柔美细腻的艺术形式,不仅仅反映出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同时也显示了梁祝传说产生的地域环境特色。除此之外,梁祝传说巧妙的故事情节还表达了人们对于忠贞爱情的追求,其优美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让其在流传过程中被其他诸多艺术形式接受,例如故事、歌谣、戏剧、音乐、影视剧、民俗、小说等等。
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各种艺术的不同特点,让梁祝传说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不同的传说版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梁祝传说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以致成为了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之一。从而形成了涉及文学、艺术、手工艺、礼仪、民俗、信仰等多方面的梁祝文化。长此以往,梁祝传说和与其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还演变成了梁祝民俗文化和婚俗文化等。另外,梁祝传说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更加的丰富多彩,以便使其成为宁波文化产业中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具备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世界品牌。
可是,最近20多年来,梁祝传说和其他口头文学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强烈冲击,正面临着难以传承的困境。伴随着梁祝传说原有的口头传承人的相继离世,当下的青少年追求时尚娱乐的局面,梁祝传说已经面临了断代的危险,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进行抢救、保护和传承,让梁祝传说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被梁祝文化的魅力所吸引。
牛郎织女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讲述的是一个美丽凄婉、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相传就是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女孩子们也会在这个时候仰望天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难得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并祈祷自己能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姻缘,因此就有了七夕节。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南阳城西的牛家庄里有一位忠厚老实的小伙子,名叫牛郎。牛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双双离世,只得跟着哥哥嫂子一起生活,然而却经常受到哥哥嫂子的虐待。后来哥哥嫂子分给牛郎一头老牛,让他独自生活。却没想这条老牛原来是天上的金牛星变化而成。有一天,老牛忽然开口说话了,他对牛郎说:天上的织女和别的仙女要到银河去洗澡(那个时候天地混沌初开,银河和人间相距不远),让牛郎趁她们洗澡的机会,偷偷把织女的衣服偷走,这样就可以迎娶织女做自己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