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的当天,许远一身盛装,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地在门口迎接。因为越藩王的身体情况特殊,所以皇上特意批准他可以不来接亲,而是派轿子过来,直接把许若仙接去拜堂。
所有的人都准备好了,将军府也是到处是红花红布,挂着红灯笼,贴着喜气洋洋的喜字。轿子已经到了王府的门口,媒婆也已经站在外等候了,许若仙在房间里听着外面的鞭炮声,突然感觉十分绝望,她望着镜子里穿着红装抹着口红的自己,两滴清泪滴落下来。
她慢慢地走到屋子中间,将一匹白绫挂在房梁上,然后搬着凳子,颤颤巍巍地站上去。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把自己的下巴慢慢放进去,用脚踢翻了凳子,就这样吊死在了闺房里。
门外的丫鬟和媒婆在门口等了好一会,都没有看到许若仙出来,于是敲门催道:“若仙姑娘,吉时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可是屋子里没有反应,丫鬟无奈只好推开房门,房间的景象,让她哇地叫了起来,众人进来后纷纷惊呼:“小姐自杀了!”
一下子将军府乱成了一团,大夫人一听,腿都软了。她跌跌撞撞地跑进房间,女儿已经被人放在了地上,浑身冰凉,已经断气了,大夫人一下子就哇地失声痛哭了起来。
许远听到这个消息也立刻跑进了屋子里,看见在哭泣的大夫人,和躺在她怀里已经咽气的女儿,说不出的内疚。若不是自己坚持要她嫁,她也不会要寻死啊。
“老爷,你怎么能够这样,是你把仙儿害死的啊。你若是不让她嫁人,她怎么会做出这种傻事,你赔我的女儿啊!呜呜……?”大夫人抱着许若仙的尸体,泣不成声。
“你别说了……”许远心里也不是滋味,毕竟这是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就这么死去了,责任都在于自己。本想着牺牲她的幸福来换自己的地位稳固,可是现在,这亲成不成了,自己和这藩王也成了冤家,皇上那边自己更是无法交代了。一想到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许远真的脑袋都要炸了。
陈文翔在对军队进行了紧急的训练之后,就带着士兵立刻奔赴前线了。边关已经传来救援和伤亡的飞信,说是经过前几天匈奴的新一轮突袭,守城的士兵已经锐减,伤亡严重。若是十天未有援军赶到支援,那么这边关就守不住了。一旦这座最重要的城池失守,不但城里的百姓会因此遭遇灭顶之灾,而且甚至波及到中原都会混乱成一团,到时候天下必定会迎来一场浩劫。陈文翔很清楚他身上肩负的责任有多大,此行凶多吉少,他只求上天留他一命,让他有机会在未来再见到许默婷。
部队日夜兼程赶往前线,尽管士兵们个个是风尘仆仆,可是依然没有什么合眼的时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赶路。在马上的陈文翔也一样,没怎么睡好觉。不过在许默婷走后,自己就很难能一觉到天明,总是很晚很晚还熬夜不睡。
终于,部队行军的第七天,总算是到达了边关。担任边关临时将领的肖剑一看王爷带着一万人的援军到了,顿时觉得有盼头了。
陈文翔就算是到了目的地,也没有好好休息一下,就急急忙忙勘察城内的情况。只见城墙甚高,又是用坚硬的大石块一块块垒起来的,一般情况下都很难攻进来。而且城墙上都有方形小口,可以通过小口向下抛掷石头、火把,城门的设计也是十分牢固。所以说,自己这边地势站着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只要大门不开,外人是很难攻进来的。
陈文翔发现,正在攻打敌人的士兵们许是因为一直战斗失败,死伤惨重才使得他们对于战斗有些疲乏怠战的消极情绪。这样的情绪往往会通过一两个人传播给其他人,而其他人又使得这种情绪扩散。而他的到来,虽然对战士们来说犹如救命稻草和希望,但是如果不经过一次或是几次的胜仗,使得大家士气大增,那么获胜的可能会微乎其微。
所以在战事刚刚停下时,陈文翔就把所有以前和士兵和新带来的士兵们聚集到一起,给他们做一个动员会,他破例允许大家可以饮一碗酒。
他拿着乘着酒水的碗,冲着高台下的战士们悲壮地说:“战士们,边关战事危急。匈奴人一次次的侵犯和进攻,使得我们的战士、我们的同胞死伤惨重。但是,我们是打不倒的,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告诉那些人,我们才是最强的!我知道这其中不少家里都有老小,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为什么要当兵,要来这前线打仗?如果你们输了,后果是怎么样,你们知道么,这个城镇里所有的老百姓都会遭到灭顶之灾,那可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伴啊。我陈文翔主动请命,来到了这里,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心,拿出一股干劲来。为了我们要保护的人,为了我们死去的士兵兄弟们报仇雪恨,我将带头冲锋,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能够必胜!来,大家都把碗举起来!”陈文翔把碗里的酒一饮而尽,之后把“啪”地砸在地上。
战士们的士气仿佛被鼓舞了一般,纷纷拿起酒碗一干而尽,然后砸在地上。陈文翔用他的话,成功煽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大干一场。
其中一些人纷纷大喊道:“王爷,让我们去杀敌人,我们要为死去的同伴们报仇!”
陈文翔摆摆手示意大家停下来,他大声说道:“很感谢大家的响应,可是敌人太过凶残,我们不能拼体力,而要拼脑力。等我确定了方案就告诉大家,到时候大家一定要听我的命令再见机行事。”
“是!”大家整齐地说道。
于是陈文翔一场设计的战争就要开始了,而他,抓住的是蛮夷之人因为之前的胜利导致他们得意忘形,从而轻敌的缺陷。
首先,他安排一部分兵马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地先出兵,意在引起对方的注意,吊对方上钩。其实他早就在附近找好了较为适合打伏击的位置,将一大部分士兵们安排在那里,等到敌人们来时进行两面夹击。
之后大开城门,做出一副城中士兵军队出城了,留座空城,城中戒严松懈的假相。其他的士兵一部分负责躲在城里,其余在城周围埋伏,趁着他们无防备想要一举夺下城池时,进行偷袭。
一切和陈文翔设想的一样,有密探传到了对方的的军营里,说是陈文翔的军营中的人一大早就撤兵了,猜测他估计是害怕了才想到逃跑,他们哪里知道这只是陈文翔的一个计谋。果然,对方统领十分不满,派了人要去追他们。
又没一会儿,有人传回来说,现在陈文翔的城池中,门居然敞开着。估计是因为早上他们走了,所以才连门都没关,为首的那个蒙古大汗嘲笑道:“哈哈,中原人真没有用。原来还反抗一下,现在发现他们各个都是废物,等我们把城池拿下来,就进城去喝酒吃肉,听说那里的美女比咱们这的多。兄弟们,我们出发!”
于是蒙古大汗带着一大群人张牙舞爪就到了城下,他们哪里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场阴谋。他们刚靠近,突然间,就有无数的火把、短箭和石块直直地砸下来,众人完全乱了方寸,一瞬间死伤无数。
陈文翔站在城楼上,用弓箭对准大汗的头,但是被旁边一个将军发现了替大汗一挡,将军当场身亡,大汗也乱了,大声喊道:“快撤,快给我撤!”
顿时其他剩下的蒙古兵也往回撤,可是陈文翔倒是没打算放走他们。之前埋伏在四周的士兵冲了出来,大军以势如破竹之势一下子将那群已经蜂拥而逃的蒙古军杀的片甲不留,只剩下少数人侥幸逃脱。
同样,追着那队逃跑的人的同样受到了沉重打击。按照之前的计划,陈文翔派出去那支大张锣鼓的队伍走出城没多久,就被一大队蒙古骑兵盯上了,因为毕竟是骑兵,所以队伍行进的速度格外快,目的是不让其追到,且要将他们带到指定区域。
当队伍走到小树林的时候,带头的吹了声口哨,是事先约定的暗号,就迅速在四周埋伏起来。之前来的士兵们早就带来了铁链、绳子,有些甚至是用粗草藤编起来的长绳。放在草中间,当毫不知情的骑兵们进了树林,才发现里面静的异常,心中觉得有鬼,指挥者强作镇定地让他们前进继续搜。
毕竟都是骑着高头大马,走到了陷阱的位置,猛地被突如其来的绳子给重重一绊,马因为受惊而发出刺耳的叫声,一下子把人摔倒了地上。后面的队伍继而跟着一起落地,一下子整个队伍都乱了套,这时候,埋伏在周围的士兵们一起前后包抄,把他们团团围住。那些心高气傲的蒙古兵成了笼中困兽,再也没有反抗的力气。
这一仗可谓是大快人心,挫杀了匈奴人的意志,他们死的死、伤的伤,第二天一早就全体撤兵退出了边界线。
之后,捷报很快传到了京城。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全京城的百姓甚至是大江南北的百姓都知道了十王爷在边关取得了大捷,挫伤了匈奴人的锐气。皇上也是龙颜大悦,连连夸赞,并在京城特意设宴摆酒为陈文翔接风洗尘。
五日后,陈文翔骑着高头大马回京,百姓们都争相去看那打了胜仗的王爷的影子俊容,更是有姑娘们被迷得神魂颠倒。
陈文翔只是在敲锣打鼓和鞭炮声中,淡淡地看着周围一脸赞赏的百姓们。这一仗对于陈文翔来说虽然取胜了,却也高兴不起来,似乎自己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遇到让自己高兴的事情了。一晃,她走了也有一年多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在哪里,过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