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创意力的强烈与否,不仅与知识经验有关,而且与他的“问题意识”的强度和明晰程度关系更加密切,所谓“问题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寻根究底的精神,一种革新的批判精神,“问题意识”也是萌发创意思想的前提,是创意的起点。深具“问题意识”,以科学的批判眼光去看待各种事物,才可以不受传统观念束缚。
传统思想,习惯看法,权威教条等既成观点,常常也会成为阻挠创意的障碍,这种障碍通常都会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知觉上的障碍,即来自我们自己的知觉方面的障碍;二是文化上的障碍,即每个人常常在有意无意中有附合“流行思想”“习惯看法”“传统观念”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往往容易束缚人的创意力,一个人如果不敢冲出“流行思想”的束缚,不敢冲出“常规”,深受“趋势”和“潮流”的控制,便会埋没创见,创意力就难以发挥;三是感情上的障碍,这是在个人的思想上、感情上所造成的障碍,如自尊心、个人得失的考虑所造成的障碍。
只要我们能冲破以上三种障碍,用批判革新精神看待事物,就会培养出大师般的创意意识,进行成功的创意。
在革新下加以模仿
今天,坐飞机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提起它,你也许会不屑一顾,但是如果翻开航空发展史,你就会为自己的傲慢与偏见惭愧。人们为了像鸟一样自如地飞翔,经历了漫长的年代,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少人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是否这样想过,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不甘寂寞,探索和创意向来就是人的天性?当看到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人们坐不住了,他们想,鸟类能够展翅高飞是翅膀在起作用,于是很多人站在悬崖等高处把人工翼绑在双臂上模仿鸟类飞翔,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生。后来者在进一步研究鸟翼形态的基础上逐步学会了制造滑翔机,在有利的上升气流中飞向天空,继尔,人们又在思考怎样才能保持持续飞行的问题。
早在1809年,英国的乔治·凯利爵士曾预言飞机应是这样的:“基本原理必定与滑翔中的具有坚固翅膀的鸟一样,只是需要研制合适的发动机。富尔顿和瓦特的蒸汽机也许是可能的动力源,但是,轻重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以致大概要利用火药或液体的突然燃烧而产生的空气膨胀作用。”莱特兄弟的双翼飞机于1903年完成了世界上的首次飞行,实现了凯利爵士的预言,在航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在此以前,人们所做的各种努力可能就鲜为人知了。1483年,达·芬奇设计了扑翼式飞机,可惜未能制造;1783年,有两人乘坐蒙特哥菲尔发明的热气球飞行了五里,这是受气球的启发而模仿制作的;1783年,墨尔尼设计了一艘飞船,这是首次使用螺旋浆推进的飞船。
莱特兄弟及上述各位探索者们所作出的贡献,已载入了世界航空史册,但公正地说,那些开始想模仿鸟飞并献身的未留下姓名的先驱者们更应该大书一笔,因为后来者每一设计中的进步都与模仿是分不开的。这样的例子可以信手拈来,比如我们可以把加工的木棍看做对天然木棍的模仿,把骨针看做对鱼刺的模仿,把剑看做对动物角的模仿,这种简单的模仿虽然是极其直观表面的,但它的应用是广泛的,作用是显著的。
从自然物转化到工具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伟大的创意是人类支配自然的标志,也是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可见,从我们祖先那里起,从人类在大自然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起,模拟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们,从简单的模仿或仿制,到模拟实验以及功能模拟,模拟方法和手段的每一点进步和提高,都为社会文明和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模拟实验是在直观模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模拟过程,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种创意活动中。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人们认识还比较肤浅,而对地球昨天所发生的一切就知之更少了,尽管我们可以从它的形成物中运用历史追溯法,以先进仪器设备为手段来反演,推断它昨天发生的运动。
比如,可以用古生物化石来对比地层,确定当时的地理环境;用同位素法可以测定岩石的年龄,等等。那么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比较有效的方法呢?那就是进行模拟实验,在这方面作出创意成绩的应首推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模拟实验不仅可以模拟无法再现的过程,而且更多地运用于将要实施、将要进行的过程,比如许多大型的复杂工程的设计。运用模拟实验可以预先发现问题以及时纠正和改进,为这些创意活动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条件。模拟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型去认识或创意原型,而模拟的更高一个阶段——功能模拟,则是对直观模仿的复归,目的在于发展模型本身。
功能模拟就是以不同系统中功能和行为的相似为基础,从控制和信息方面用模型模拟原型的方法,在这方面最突出的例证就是控制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模拟。控制论的创始者维纳等人在自动机器、生物有机体和人类社会之间作跨领域的横向类比时,发现了某些惊人的相似,于是,他们把人的行为、目的等概念引入机器,又把通迅工程的信息和自动控制工程的反馈概念引入活动的有机体,产生了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
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任何组织所以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这种信息的变换过程可以简化为:信息的输入+存贮+处理+输出。其间存在着反馈信息,所谓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反作用于输入信息,并对信息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了控制和调节作用。维纳揭示了这种由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构成的系统的自动控制规律,抓住了一切控制和通信的共同特点,找到了机器模拟动物行为或功能的机制和科学基础。
有人认为,机器和动物具有同构性质,它们都是由操纵机构、受控对象、直感通道和反馈通道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有组织系统,人们之所以能把人脑与电脑相类比,正是基于这种同构性质。同时,机器和动物的调节机制相类似,都是按照自己的性能进行目的运动的功能系统。另外,机器和动物的反手段也相同,都是呈现其功能特性的反控制系统。运用以上的理论,模拟人脑思维功能的电子计算机不仅成为现实,而且对智能进行模拟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已有逻辑证明机、语言翻译机和学习机等。机器人则是模拟人体机能的综合自动机,现在正从工业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发展,可见功能模拟的前景是不可估量的。这些都是我们对模仿在科学技术领域创意活动中的作用所列举的案例分析,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到处可以看到模仿的现象,随时都可能用模拟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环境。
梦左右了创意意识
“梦”对于人们来说,经常出现,是非常司空见惯的事情,很多人没把它放在心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在科学创意和发明中,它却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不能为其他方式所替代的,它的出现,使得一些创意活动少走了许多弯路。而受到梦的启示的研究者,一定对所研究的问题已进行了相当充分的研究,大脑中已储存了解决问题的信息量,研究者的大脑皮层形成了对解决问题的兴奋中心,醒时没结束的神经活动在睡梦中继续进行,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我国南朝的文学家谢惠连,自幼就聪明过人,年仅10岁时,文笔就很漂亮。他的族兄谢灵运比他大12岁,却很器重这位小弟弟,谢灵运曾经十分感慨地对人说:“我每次动笔写文章,只要有惠连在我身边,就文思如潮,笔下也必有佳句。”一次,谢灵运在永嘉郡的西堂构思诗作,绞尽了脑汁,也写不出一个满意的句子。
他实在太失望了,也太彼倦了,不觉中放下纸笔,就趴在桌上酣然入睡……突然,他看见情豪气爽的弟弟谢惠连笑盈盈地向他走来,两人兴高采烈地上楼观赏着早春池苑的美景,谢惠连指点着碧水、芳草、垂柳、飞鸟谈笑风生,谢灵运脱口赞道:“池塘出春草,园柳变鸣禽。”啊,这不就是自己思之终日百思不得其解的佳句吗?谢灵运一高兴睁开了眼睛,却见眼前仍是黄昏中的西堂,自己一个人坐在桌前,这才明白刚才是做了一个梦,不过,那两句诗却依然清清楚楚,于是,他赶紧提笔记了下来,越吟越得意。之后,他经常对人说:“这两句诗是有神力的相助啊,并非我自己的功劳。”
人在睡梦中,对周围环境的戒备都消失了,大脑的思维可以无拘无束地向各个方向发展,也可以用非逻辑的形式进行,人们很少能够对梦施加有意识的限制。在睡梦中,人们的想象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可以充分挖掘潜意识的内容。作为意识领域,它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它往往是在人们清醒状态下显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弗洛伊德说过:“梦是人的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它很少在人清醒时候想出来的,在睡梦中则潜入了你的大脑深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