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冲突的世界:化解矛盾的学问
跑得快
三个旅行者,不小心步入了原始森林里。他们感到非常的害怕,三个人紧紧挨在一起往前探路,然而没走多久,就遇到了一只大老虎,那只老虎用冷酷的眼睛盯着这三个人。
A看到老虎之后,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了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的破口大骂:“你现在换鞋有什么用,再快也比不上老虎啊。”A回答说:“我只要跑得比你们两个快就行了。”说完A就开始转身往前急速地跑起来,谁知道老虎看都没有看B和C,直接跟着A追过去了,没几步就咬起了A。
C趁着这个机会,与B一起合作爬上了一棵大树,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他难道不知道,老虎这样的动物,最喜欢挑战那些‘动’起来的猎物吗?”B感叹地说:“幸亏你想起来,老虎不会爬树。”
结果B和C两个人反而等到了赶过来的救援队,活了下来。
宽容是为了长期持久的合作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反映个人最佳选择时,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所谓博弈,指的是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在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之下,各参与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各自选择的策略或行动,以期望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
非零和博弈,又称为常和博弈,意思是指各博弈方的得益之和是一个非零的常数。往往在这种前提下的竞争,自己所得并不与他人所失的大小相等,也就是说自己的幸福也未必是建立于别人的痛苦之上,往往会造成“损人不利己”的局面,当然博弈双方也存在着“双赢”的可能,所以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建立合作。
有关囚徒效应,一直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警察对共谋犯罪案件当中的罪犯甲和乙进行审讯,当然审讯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然而他们相互隔离并被告知有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一方坦白,而另一方抗拒(不认罪)的话,则坦白者将被判刑1年,抗拒者将被判刑10年;(2)如果双方都坦白的话,则双方各被判刑6年;(3)如果甲、乙都抗拒(不认罪)的话,则双方各被判刑3年。
那么此时,这两个囚徒陷入了困境,令他们值得思考的是,如何确定自己的最优决策,并进行选择呢?其实决策过程也很简单,如果甲坦白,乙应该理性地选择坦白;如果甲抗拒,乙应该理性地选择坦白;反之亦然。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们往往都会出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两个囚徒最后都选择了坦白,一场博弈过后,双双获刑6年。
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然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时常出现“囚徒困境”,生活当中包含经济学、环境学、政治学、感情学方面都不能幸免。首先是在经济贸易的商业竞争当中,一些暴利行业出现“价格战”的时候,最容易打出“囚徒困境”,因为一方选择降价的话,就意味着另一方也必须跟着降价,否则另一方就会遭受重创,除非两方都选择不降价。因此,往往从战术上来说,并不是谁先降价谁就是赢家,谁降价力度大谁就是赢家。低价恶性竞争、赠品促销、发布虚假信息、互相拆台、互相打压都是竞争走进囚徒困境的先兆。然而,指望当事者能够自己走出“囚徒困境”其实是不现实的,而更多应该来借助外力,譬如有第三方来制定一个标准的价格规则,然后大家都按照这个方案去执行,或许相对是一条有效途径。
在政治学当中,国与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其实也是一种囚徒困境,两国其实都有两种选择,增加军备(背叛)或是达成削减武器协议(合作)。其中任何一国都无法肯定对方会遵守协议,也都害怕对方会背叛,于是最为保守地选择增加军备。往往这种“理性”的行为,却为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这样的结果又是“非理性”的。每一国都是期望能够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遏制对方的军事行为,达到预期的和平。
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博弈参与者不只一方,也会造成多方参与的囚徒困境。加勒特·詹姆斯·哈丁(Garrett James Hardin)的公用品悲剧就是其中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公用品悲剧,是指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财产,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例如渔业,那些生活在公海中的鱼本身是属于公共的,然而各国本着“不滥捕其他人也滥捕的思想”,渔民会没有节制地大捞特捞,结果海洋生态被破坏,渔民的生计也受影响,这就造成了囚徒效应当中共同背叛的结果。当然,多方囚徒困境的提法其实有待商榷,因为其总是可以被分解为一组组经典的二方囚徒困境,也就是意味着永远只有二方的囚徒困境,没有多方的。所谓多方的囚徒困境,只不过是因为由多个二方囚徒困境混杂在一起而形成的错觉。
生活中这种囚徒心理普遍存在,如单位竞聘中的钩心斗角、做事情想投机取巧、感情生活的背叛……说到底,谁也不想自己吃亏,才会让自己陷入“囚徒困境”,然而硝烟过后的战场上,却没有真正的赢家。举例来说,有一对恋人分手了,在恋爱中一方受伤的时候,对方并不是一定得到满足,也有可能双方一起能得到精神的满足,也有可能双方一起受伤。通常,彼此精神的损益不是零和的。
对一次性囚徒困境博弈来说,最佳策略是简单地背叛;正如前面解释的,无论对手的行动可能是什么,这都是真实的。然而在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中,最佳策略依赖于可能的对手的策略,和他们怎样对背叛和合作做出反应。身陷重复囚徒效应的人们,有几个策略可以借鉴。首先是“友善”,也就是说不要在对手背叛之前先去背叛;其次,要始终“报复”,成功的策略必须不是一个盲目乐观者;再次是“宽恕”,这是成功策略不可忽略的重要品质;最后一个品质是“不嫉妒”。这便是阿克塞尔罗德关于重复囚徒困境研究的重要结论,他认为友善的家伙能够先完成交易。
自助守则
1.提高自我竞争力,避免走进囚徒困境,如果不幸置身其中,也要保持冷静和客观,尽量不要做率先“背叛”的那一位。
2.身陷囚徒困境之后,要根据别人的动向,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
3.如果说囚徒效应是一个辨别“敌友”的过程,那么轻易不要将别人归类到“敌”,而是尽可能争取对方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