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两个天使在旅行,借住富人家的时候,这户人对他们并不友好,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房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随意给了他们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的时候,老天使发现了墙上有个洞,就顺手补好了它。小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说:“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
第二天晚上,他们借住到一户非常贫穷的农家,主人夫妇对他们很热情,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来款待他们,然后又让出了自己的床铺。结果第二天,小天使看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原来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小天使很是生气地质问老天使,为什么对待可恶的富人,要帮他们补墙,而对待善良的农夫,却不帮他们救那头奶牛呢?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老天使说,“在地下室过夜的时候,我从墙洞里看到了堆满的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晚碰巧死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请求让那头奶牛代替了她。”
来而不往非礼也
关于互惠效应,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在圣诞节之前,随机抽样选出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寄了些祝福卡片过去。虽然此前他预估可能会得到一些回音,然而没想到的是,绝大多数收到他卡片的人都自动给他回寄了一张,然而却根本没有人去打听一下他是谁。这个实例着重体现出了心理学当中的互惠法则,就是生活当中的我们,总觉得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去回报那些别人为我们所做的事情。
心理学当中的互惠原理,指的是我们应当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互惠原理用中国式文化来诠释,那就是“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受到“互惠原则”的影响,生活当中,每当人们接收到了恩惠、礼物、帮助和邀请之后,都自觉地感到应该有义务在将来进行回报,我们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将恩惠和偿还义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事实上,我们也正按照“互惠原则”去进行人际交往,譬如你过生日的时候,别人送你礼物了,你在收下礼物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情,等到他过生日的时候,你同样送礼物给他,才觉得这个“人情”还掉了。
这种互惠法则早在进化生物学当中就产生了,并且将之归纳为互惠利他的一种形式,意思是指一个有机体给另一个有机体提供了好处,不期待任何立即报答或补偿,然而却并不是无条件的。进化生物学当中,非洲一种雌性吸血蝙蝠的血液分享是一个著名的互惠利他例子。
这是一种以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为生的蝙蝠,并且连续两昼夜吃不到血就会饿死,然而他们往往在饱餐一顿后,会把自己吸食的血液吐出一些来反哺那些濒临死亡的同伴,尽管它们之间没有任何亲属关系。作为回报的是,它们自己可能有一天受益于类似的捐助。一旦出现那些拒绝分享的蝙蝠,就会被蝙蝠群体记住,以后就都会被排斥在这种协作之外,并且吸血蝙蝠们更有可能回吐血液的对象,往往是以前曾经回吐过血液给自己的蝙蝠。
互惠利他主义当中,有一种大家都默认的互惠规则。首先,利他主义的行为必须引起合作的盈余,也就是说这种付出不能够“打水漂”,必须创造比付出更多的价值;其次,如果后来情况逆转了,原始受益人必须报答这一利他主义行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往往会使原来的捐助者在未来撤销利他主义行为。在生活当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即使是我们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人,如果曾经接受过他们的馈赠,就不好意思拒绝他们的请求。举例来说,如果走在街上别人拉你去免费体验,在那之后要求你购买一些产品的话,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买一些东西,否则就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了。
俗话说,“欲取必予”,不无道理。因为相信并且服从互惠原理,是我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的行为准则。对于那些永远“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继而违背这个准则的人,那么无疑会遭到大家一起无情的唾弃,被人们戴上乞讨赖账、忘恩负义等帽子。人际交往过程中也是如此,只知索取而不懂为别人付出的人,往往就会受到别人的冷落,最终没有人愿意与他交往,继而变成一个孤独的灵魂。
人际交往当中,我们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种互惠原则来平衡彼此之间的情感,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别人喜欢我们,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他们;别人接受我们,我们才愿意去接近他们;别人厌恶我们,我也会刻意地疏远他们。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友谊和爱都是建立在互惠原则之上的,同样想要得到别人的热情,那么不妨先付出你的真诚。
生活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你想得到一个微笑,就需要先给别人微笑。那些一心期待别人为他服务的人,到最后只会得到唾弃和冷落。当你主动去接纳、肯定、赞美、支持你周边的人的时候,你也一定会收获别人对你的喜爱和尊重。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人也很赞同孔子所提出的儒家观点,的确是这样的,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千万就不要拿去给别人了,只有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才能够赢得友情与关爱,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一些矛盾冲突,多一些和谐美好了。
自助守则
1.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唯有心怀感恩之心的人,才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才更能够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别人给予的关爱和帮助,将来一定要直接回报给他们,或者回报给社会。
2.别人面对困难,你要伸出热情之手;别人感到愁苦,你要主动帮助排忧,想要赢得别人的温暖和好感,就要率先从主动帮助别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