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成长时期,就像嫩芽从土里长出来一样,我们要冲破各种束缚。我们喜欢自由,向往自由,学校,老师要求我们遵守纪律,不遵守就会受到批评,甚至开除,这让我们常处于矛盾之中。出生于80年代末的我们被称为“新一代”,骨子里有着叛逆的元素。我们厌恶被束缚,反对受困,这种性格是我们父母所没有的,生活在不同时期的父母与我们在意识上矛盾了,冲突了。在自由与纪律之间,我们争论,真正的赢者,是父母,还是我们,不得而知。
那似乎不可调和,但我们都错了,因为纪律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我们不能称缺乏规则的人为自由人。”纪律是为了自由更好的发展,而不是限制了自由的生存空间,没有纪律的自由似乎很美妙,其实是不快乐的。在那脱离记录的自由下,我们获得的只有一份份痛苦,我们不应该讨厌纪律,仇恨纪律。让自由在纪律下高飞,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让自由在纪律下伴孩子成长。
孩子总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的快乐,悲伤总是牵动着父母们的心。“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于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自由采取了让步,在家长看来这是为了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但更需要纪律。没有自由,会使孩子个性约束,过度呆板,而没有纪律,会使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规则,最后失去的也正是那追求的自由。想必这是家长们不愿看到的,家长都希望有一个健康优秀的孩子,让自由在纪律下伴孩子成长,在追求自由中制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规则,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关心与爱护。
送给整天埋怨学校太不自由的同学。
阻碍成功的心态。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而许多的孩子却常常埋怨学校太不自由了,学习太乏味了。在他们的心里早已种下了学习是被逼的种子,于是他们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反抗的心理促使他们不计代价的追求心中的自由,又于是他们沉迷于网吧、酒吧、卡拉OK等不适合他们去或玩的地方。追求自由的心让他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心灵破解密码。
当海鸥自由地在大海上飞翔,你是否也渴望自由。
题记。
不自由是为了自由。
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第一是自由,第二是自由,第三还是自由。
为了永恒的自由,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阿蒂尔·米波曾说过一句话:“生活在别处。”
米兰·昆德拉在书中写道:“最糟的事不是人世的不自由,而是人们忘却了他们的自由。”
一个年轻的老师,在经历了艰难的岁月之后,在她几乎绝望的时候,阴差阳错得了一个教职,每年还有近3个月的带薪假期。她不再是整天为生活而到处奔劳,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在她任教期间,她有完美的计划,在放假之初她给自己订的计划有了一匹布长的计划:看书、备课、搜集论文资料写论文,每天健身一小时……但她却一自由就怠情,在后来的几天,她醒来后不洗不漱,早上一天比一天睡得晚,成了一个“夜猫子”,在人家熟睡的凌晨三四点开始搞卫生、洗衣服,计划显然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接下来,离开学还有几天,她便只能疯狂地没日夜地加班加点,忙着补回那被懈怠的时间,自然就没有了前些日的随意自在。
是什么让她在这几天拼命地工作,是她自由过了火。在随意过后等待她的是双倍的不自由。
《西游记》一部写于16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元年时期的小说。孙悟空是全书中的中心人物。他盗走了定海神针,化作一根可变大变小的金箍棒。他大闹地府,从生死簿上勾去了猴类;他还“大闹天宫”,这突出了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但他的作风过度了,任由性子胡来,后来,玉帝请来了佛祖如来。狂妄的悟空不知天高地厚,但终逃不过被五指山镇压五百年的悲惨命运。
在电影《自由下的悲哀》中,有一位名叫老布的人,他在监狱中呆了50年,当有一天,他刑满可释放了,在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他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的陌生,因为他早已习惯了狱中的生活,他早已把那当成了自己的家。此时此刻,他不需要自由,他要回到他的那个“家”。终于,他走了,以残忍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瑞德,一个同样遭受痛苦打击的人,他没有选择离开,因为他是多么希望能一一实现对安迪的承诺。安迪也从来没有放弃。他虽然不知道何时才能打通地道,但他仍为自己的自由努力着。然后,他成功了,对自由的渴望使得他的20年囚禁,他的努力没有白白付出。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足以得出:过度的自由是葬送自由的罪魁祸首,不自由是为了更多的自由。
你中学的生涯是枯燥的,不自由的,是三点一线的固定模式。这对你们这样向往自由,呈现个性自我的中学生来讲无疑是痛苦的,于是你整天埋怨学校太不自由。但你可曾想过老师、悟空,还有那位大学生和老师……
0岁,刚要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大展宏图,但还来不及尽兴地伸胳膊踢腿,就被裹在了襁褓里……70岁,火化后这一生的足迹都成灰,被固在一个漆黑的狭小的盒子里。
也许现在的我们不能像孙悟空那样,上天入地任我行;也无法像比尔·盖茨那样,放弃人人向往的哈佛,选择艰苦的创业路途;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唯美过无拘无束的生活,但你可知道,你们拥有的是未来更多的自由。
过分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那是预支的你将得为此付出代价的自由,那样的生活会让你感到满足吗?会让你感到快乐吗?不会。
事实上现在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自由。虽然现在的学习很紧张,也许没太大的娱乐空间,但如果你学好了知识,掌握了本领来到社会上谋得一份好工作,你将会觉得现在学习,付出的辛苦是值得的,总好比你现在放纵自己,将来一无是处,被社会淘汰,而后为生活四处奔波来得好吧。
只要你把心态放正,不自由也会觉得自由。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提出的要求孩子难以达到,而使他们产生反抗行为,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当然过分的迁就、溺爱孩子也不是正确的方法,不是吗?
要给孩子适当的夸奖,使他们有自信心,有向前冲的干劲,切记不要打孩子,让孩子有一次次的成功,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孩子在一次次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小小的一次次成功将会积累成长的自信。
做任何事都要适度,在平衡中教育子女,使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送给那些在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专制总比无政府好。
阻碍成功的心态。孩子从一出生就成为大人们心中的希望。大人们总是以出类拔萃要求孩子们,当孩子考试不好时,就会以责备的语气询问孩子原因,总是以专制的态度来约束他们,使他们感觉到不自由,觉得有人管是种痛苦,造成了他们性格的孤僻,不能和父母虔诚的交流,为了绝对的自由而不顾一切,他们受伤的心也因此永远受着伤害,不愿再向父母敞开心扉,永远把事情闷在心里,独自承受着无形的压力。造成了性格上的软弱,意志的薄弱,学习就失去了活力。
心灵破解密码。
只有在专制的庇护下,自由才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题记。
接受“专制。”
一个在飞机上遇险大难不死的美国男人回家却自杀了,原因何在?
那是一个圣诞节,一个美国男人急切的想要回家和他的妻子孩子团聚。但是那个男人坐的那班飞机却发生了事故,机上所有的人都已写好了遗书等待死神的到来。庆幸的是,驾驶员镇静操作,飞机安全的着陆了。
这个美国男人回家后异常兴奋,他叫喊着向妻子描述着在飞机上死里逃生的遭遇。然而沉浸在节日快乐中的妻子和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他的话。他由极度的幸福一下子掉落到极度的失落中。在妻子去准备晚餐时,他以上吊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生命有不可承受之轻。没人关心没人管是种悲哀,自由的世界有时是冷漠的。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关于处身异地的母子的故事。母亲在来信中说道:“专制是一种折磨,如果你在接受了母亲三年的专制管理后一无所获。当初,我们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这样做除了自讨苦吃,还有什么解释?意义何在?……”儿子在回信中说道:“妈妈,您也许以为我还像以前那样埋怨你,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藏在内心,为了实现理想,就要努力拼搏,即使没有了自由也无怨无悔,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这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感情,儿子的理解,使母亲的专制成为一种爱。母亲管着孩子,孩子才能专心苦读。
这不由地让人想到了一个孩子的心声。他刚上初中,父亲是一个商人,时常不在家,很少跟他交流。虽然他有绝对的自由,但他的学习一直都不太好。只要一考差,父亲总要休假几天找他谈原因,并且管着他。父亲想不明白为什么成绩一直不错的儿子在初中变化如此之大。终于有一天,父亲翻开了儿子的日记。在那一页上,他看到了醒目的几行大字:“曾经我以为自由是最重要的,以为有了自由自己就会学的更好,但是现在我摆脱了父亲的专制,可学习却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父亲原封不动把日记放好。从此以后,父亲不再出差做生意了,只在某些邻近地区发展业务,他用大量的时间管儿子,和儿子一起学习。儿子变了,成绩也逐渐提高。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再次说明了专制总比无政府好,专制的重要性。
那是一个国家的小王子,他从小就被束缚住,整天就是读书,学习怎样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但是他并不快乐,觉得自己没有自由,失去了太多属于童年的快乐。时间飞逝,他很快就长大了,成为这个国家的新国王。他一登上王位,就废除了所有的法律,觉得这样才能使国家更强盛,但是结果却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在没有法律的管束下,强盗横行霸道。因为不用负责任,坏人更加猖獗了,好人却连基本的自由都失去了。小王子后悔了,但是已回天乏术。他现在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他们之所以束缚他是为了他将来的幸福,专制总比无政府好。
一家药店的顾客虽然形形色色,但大多数是老弱病残者,他们也许曾经辉煌,但现在,只是弱势群体,他们到药店里主要不是为了买药,而是为了交流,他们的孩子没时间管他们关心他们,他们虽然什么也不用做,很自由,但却一点也不觉得快乐,他们希望有人管,有人关心。因此他们一个个都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药店员工这些后生晚辈们打开心扉,谈论自己的过去。讲完了一切,他们舒心地笑了起来,员工们虔诚地倾听他们的话,成了他们的忘年之交,使他们感到了被人关心的幸福。
绝对自由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孩子应该多体谅大人的专制。父母和孩子原来是上天注定的可以成为的最亲密的人。为什么要把父母看成“暴君”呢?其实父母也是人,也有过童年,有经历过,感受过孩子现在的感受。有专制的世界才是美的。如果连管你的人也没有了,那即使自由了,也是可悲的。因此,孩子们要接受父母的专制,那才是真正的快乐,何不打开心扉,和父母建立良好关系呢?其实父母也是想让孩子自由的,他们是为了让孩子在将来更加的自由才现在管着孩子,专制着孩子们的。
俗话说道:“可怜天下父母亲”。有哪个父母会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呢?他们只是觉得没有比这个好的方式了。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不得不做。即使会遭到孩子的怨恨,他们一定会不遗余力的真心付出。他们不图孩子有什么回报,他们之所以对孩子专制,不过想孩子为未来打下好的基础,成为自力更生的有用之人。孩子的心门锁住了自己,也锁住了父母的心。父母的心很痛,他们苦苦等待着孩子来开锁,解放孩子自己,也解放了他们。那是多么圆满的结局啊。一个真正懂得体谅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绝不会辜负自己父母的苦心的。父母也会做一个民主主义者,帮助孩子打下基础。引导孩子更用心的学习,快乐地过每一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成熟、坚强、坚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为什么不相互帮助,建立自己的人生堡垒呢?明明是可以解决的矛盾为什么偏偏要越弄越糟呢?为什么不心平气和的交流呢?其实,每个人都能办到。相信家长办到了必会是一个好家长,而孩子办到了也必然会成为一个好学生,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强大的精神后盾作为支持。
在专制中成长,让未来更美好。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在平等中倾听。
再完美的人也总有缺陷,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吧!平等地看待他们。没有谁规定了他们将来都成为科学家、博士、伟大的人物。没有谁有权利主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严教严管,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大自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懂得包容世间万物。学会包容,了解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才是睿智的家长应有的风范。也只有这样,才能放飞梦想,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