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美国富翁,在人生已生至六十二个春秋时,突发奇想,想到去太空看一看他已居住了六十二个春秋的地球,于是他满怀希望地联系了美国宇航局,后来又是俄罗斯宇航局,但结果令人沮丧,两者都以年龄过大,有损健康,拒绝了请求,但梦想的引力是巨大的,在踌躇了数个月后,老人毅然决定向飞天发起冲击,他高薪网罗全国的宇航专家,展开了一次马拉松式追梦之旅,迫于急切的向往,他甚至自己自学布置了舱内的一些生活循环工具,不禁令人惊叹,数个月后,当老人在太空俯瞰地球的曲线时,他笑了,或许美国人做事向来令人惊讶,不合逻辑,但我们仍需记住这个老人的名字:马德·约翰逊。他敢于自己动手,去做不可能的事,成为DIY界的佳话。
著名教育家李克正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叛逆者,他凭借独特的眼光看到了成材的捷径,他的三个孩子在他父亲的独特引导下不走上高考的道路而是提前去玩、去实践。枯燥的学业变成了玩具,变成了新奇的世界。他们在玩中把书面知识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自行车、摩托车。他们在自己动手中让一张张技术专利,一张张大学应聘书收入囊中。
在这里引用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让大家不走高考这条道路,而是为了证明DIY也能让人成真才。
当今社会,空间的极度私人化,思维的虚拟化,导致人际关系日益冷漠。在你陷入险阻中时,周围的人更多的只会作为旁观者,挽回你自己的、拯救你自己的只有你,或许说得比较重,但DIY的必要性是无可厚非,作为一名中学生,一名即将去面临社会压力的人来说,应当学会如何转移压力,学会挖掘自己的潜能,学会一个人奋战。希望读者自己动手,好好DIY。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让孩子喜欢上DIY。
现实生活中,父母都是识务者,都知道高考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通道。于是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驱使下,你们包办了所有能包办的事,尽最大能力让孩子的时间不空耗在一无用处的地方,但是发展告诉我,潮流告诉我,你们错了。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做事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的人才,中国教育在二十一世纪培养的是人,不是机器。
让孩子身心都得到发展,孩子应学会玩,学会放松,毕竟生活才是提高智力能力的最好场所,但是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在让孩子驰骋的同时,还要不时地把他拉回到身边。这样才能让你的孩子成真才。
送给那些只想靠父母,而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一种被现实所迫的无奈,但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一份勇气、一种精神。而今反而出生于都市家庭的孩子恰好缺少的就是这么一种付出的精神,从小娇生惯养的他们只知索求而不想付出,只知道享受却不考虑他们是否有享受的资本。更有所谓“啃老一族”出现,完完全全依赖于父母,好像这个世界就是他家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当然这也不完全是他们的错,因为不知他们的父母想过没有,孩子的这种“贵族”习气是不是他们无限制地去满足孩子所有的欲望而造成的呢?
心灵破解密码。
谁也不能拥有这个世界,离开父母,学会付出。
题记。
离开父母,学会付出。
一个孩子要一个瓶子,结果瓶子被她爸爸无意中扔了。她爸爸只好连哄带骗的劝啊、说啊,可都于事无补,孩子哭闹了半天始终不离“瓶子”两个字。
也许你要说,对啊,这有什么奇怪的,每个小孩子不都是这样的?是,的确,这只是孩子的一种天真的表现,无可厚非。但也绝不能忽视了它。教育要从零岁开始,就是从小就得向孩子灌输良好的教育:“要得到是一定要付出的。”从而使孩子脑中潜移默化地有了印象,在获得某物以前,会去想、去做、去为得到它而努力。并非拉着父母,扯着嗓子喊:“我要!我要!”
举一个差不多的例子:天气很热,孩子在街上玩腻了,随手就要拦过往的车子,被父母阻止后,还喋喋不休:“我要回家,汽车能送我回家,为什么不能坐汽车……”父母这时只能告诉孩子,这汽车不是我们家的,不能拦。
调查显示,90%以上的犯罪尤其是盗窃、抢劫等案犯都是欲望极强的人,做事以情感为主导、冲动易怒,且幻想着各种方式来不劳而获,想要以零付出来得到100%的回报,实在比孩子还幼稚可笑。但这些都与孩子从小接受父母的教育有关。
唐纳德9岁时,在闹市区卖报,而因为那里的人都出手阔绰,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浮夸起来,他的母亲发现后,对他说:“人家出手阔绰,是人家的事,你只是个卖报的,不必跟他们学。”他照旧去了,在寒风中冻得发抖,一位女士给他5美元,让他回家。唐纳德相信他妈妈的话,谢了这位女士的好心,坚持把报卖完。他知道:冬天挨冻是意料之中的事,这不是罢手的理由。
父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批评,适当的启发,会让孩子成功地学会自我努力和付出。
又如有人说:“孩子的欲望远比暴君强烈得多。”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教育,任由孩子这种欲望发展,并时不时地满足一些看似“小”的要求,就会滋长孩子“不劳而获”心理的形成,长此以往,等到父母无法满足之时,孩子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付出的实际意义在于:justdoit、也只有做了,才能知道付出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患得患失,小心谨慎却注定一个结果:失败。所以,孩子还应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应自己付出,父母以后就帮不了你什么了。
漠漠荒原,只身行,此时的你明白水的含义,水就是生命。当你正为寻找水源而焦急发愁之时,你发现了一座房子,房子里有一台破旧的抽水机,抽水机旁是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上面贴着一张纸写着:把水倒进抽水机,它就会工作,记住喝完水再把瓶子灌满。你欣喜若狂,却在一瞬间又犯了难:该怎么办?喝了瓶里的水,我一定不会死;而把水倒进这似乎一碰就散的破玩意里,万一不出水怎么办,岂不是“人水两空”,一命呜呼吗?
你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其实,这也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有人选择付出自己的劳动、心血而得到回报;也有人选择满足一时间的欲望而不劳而获。学会付出,就是人生的一种进步,就是人本身的一种成功。不要想着有什么成功的秘诀,要想取得成功,就得有正比于成功的付出。付出越大,成功的机会就越大。想来也只有孩子还未明白其中的道理,曾有一个教育家说过:我们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就是要最低限度地降低孩子不劳而获的想法。
其结果就如这个故事的结局一样:
你把水倒进抽水机真的抽出了大量的水,喝足以后,你把瓶子装满,用木塞子塞好,并加上自己的一句话:
相信我,真的有用。记住: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然而不计后果的人一口气喝完瓶子中的水,心想着去下一个有水的地方,可他不知方圆几百公里之内,再无水源,最后他倒在了茫茫的沙海中……
孩子生来就有父母做他们的依靠,他们的父母无私地为他们奉献,难免使他们产生什么都依恋父母的思想、习惯,把父母的付出当成一种需要,一种想要就能满足的需要,而今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告诉他们,父母不是他们的依靠,养育孩子只是父母的责任,而并非义务,孩子应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努力付出自己的劳动而成长起来,而不是一味地靠着父母想着去拥有世界。
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把凡是超过他的那把尺大小的鱼都抛弃了,旁人笑他傻,他却回答:“我家的锅只有那么大,够吃就行了。”孩子还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够用就好”。不要让无穷的欲望摄取孩子幼小的心灵。“够用就好”就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态度。
大量的事实证明了,对孩子:这个世界要属于自己,必须付出努力以此为代价才能获取;对成人:不能大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欲望,要使其明白只有努力付出才能得到满足。
现代的社会,所需的就是这么一种精神,一种态度。我们还得相信一句老得掉渣的话: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不付出,就肯定没有回报。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让孩子摆脱被宠爱。
现代家庭中,往往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其所倾注的爱和心血可见一斑。这就使许多孩子出现所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蛮横无理,想要得到的东西誓不罢手的行为习惯,总认为天塌下来也有家人撑着。
所以,应从小就树立孩子正确认知世界的观念,给他付出努力的动力;家长同时悉心引导。这不仅使孩子懂得努力付出的重要性,也使家长更加明白事理,更清晰地帮助孩子,这样就是最佳的教育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