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孩子们的父母认为这忆苦思甜是必要的,但还是残酷了些:他们毕竟是孩子,正是需要营养,茁壮成长之时,忆苦思甜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可耽误孩子成长却是大事。但不可否认,这种忆苦思甜教育让孩子们受益终生,也使他们对世界整体形势形成自己的见解。
《动物世界》中,食肉动物趋于进攻――迂回、包抄、堵截、进攻;而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食草动物唯一的能耐就只有“亡命天涯”,而当眼睁睁地看着同伴的肉体喂饱了敌人的胃肠,才趋于平缓,放慢了脚步,悠闲地啃草。
竞争就是厮杀。食草动物生存太容易,用不着厮杀拼搏,用不着你争我夺,只要各自吃饱就行,而食肉动物要填饱肚子就截然不同,它们必须面对拉倒的挣扎,疯狂地逃窜和绝望的反抗,由此它们必须纪律严明,团结战斗,否则就会与死神不期而遇。在我们看来,以上两者似乎有些残忍,但苦难就是如此。
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苦难就是生活的馈赠,没有磨难,不配称真正的活过,没有痛苦,就不是真实的人生。
近日来《让侄儿打工挣钱被批为“为富不仁”》一文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文中被批为“为富不仁”的叔叔受到了读者的一致理解和同情,而侄子也似乎成了不肯吃苦,好高骛远的代名词。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叔叔让侄子打工其实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如果他一味地满足侄子物质要求,是极不负责任的,是害侄子,还会养成他爱享受的作风,使其成为时下流行的“啃老一族”。
无独有偶,日本孩子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不管离学校有多远,都要自己走着去;路上无论有什么困难,也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当寒冬来临的时候,小学就要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晨跑,晨跑时都只能穿单衫短裤。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背着一个小背包,他们父母认为自己的东西就应该自己来背。此外,中小学生除了平时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外,都必须定期参加田间学校、孤岛学校等有组织的活动,让孩子到田野、海岛或森林中去实习,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
不仅在日本,在我国此种情况也存在。一个由内地和香港、澳门三地合办的夏令营活动中,组织者就给了全体营员一个新奇的概念:三餐吃饭要分成三个等级,即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刚开始时,“上等人”兴奋而略带些拘谨,“中等人”闷闷不乐,而一些“下等人”开始起哄、嬉闹、玩世不恭,甚至集体“罢工”,但营会组织者们并不因此改变计划,仍是照常评选结果决定就餐。这样的选评持续了多日以后,大家渐渐地对此习以为常,也比较以平常之心来对待了。“上等人”不再那么兴高采烈,“下等人”也不再沮丧万分。
以上事例可以证明,毅力需要在生活中磨炼,尤其是在较苦的生活中磨炼。虽然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方式不同,但追其本质都是在苦难中强健自身。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此所言极是。
你吃过苦,经历过磨难没有?大多数孩子所给的答案是“NO”,有的甚至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反问你何为苦难。这些回答让你哭笑不得,如果你没有吃过苦,经历苦难,那就无法了解生活的真谛,白白来世上走一遭。
“宝剑锋从磨砺出”,学会品尝苦难,在其中成长,即使拆戟沉沙,人仰马翻,只要意志被铸成不倒的硬汉。艰难困苦会使人折射出惊人的聪慧与狡诈,惊人的勇气与创造;而饱食终日只会昏昏沉沉,无所事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人的容颜往往与苦难成反比,但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如果既想成为优秀,又想逃避苦难,这样的事是极少可能发生的。
把苦难看成生活的馈赠,生命将绽放光彩。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让孩子经历苦难。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在实践“忆苦教育”的过程中,利用现实生活,提高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也是一个好方法。孩子在此过程中常遇到些困难挫折,父母不加援手,让其独立解决,在排除困难挫折同时,孩子也进一步成熟起来。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培养孩子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家长在设置障碍时,也要注意“忆苦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有目的的组织障碍性活动。此外,家长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猛攻”。
大部分在父母羽翼后成长的孩子都是缺乏吃苦精神的,身为父母的有必要利用一些措施来提升孩子们吃苦的精神。
送给那些自己什么都不会干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严重的升学压力,生存压力,局限的高考门槛,让现在的高中生不得不集中精力单攻一点,而其他的生活则全由家长老师包办,这种学习状态必然导致大多高中生高分低能。他们在遇到一道题目时显得无异常,而当要洗衣服、买菜,却显出木讷的神情,缺少能力已经成为现在学生的通病,这产生了一个弊病,学再多的知识,到头来一无是处。
心灵破解密码。是人造就境况,不是境况造就人。
题记。
DIY既是压力也是潜力。
什么东西都需搭上洋文才气派,DIY在这里是Doityourself的意思。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国民可分为三个阶级,即一种极富有,一种极贫穷,但这只是橄榄的两极,大部分人则是被称为橄榄肚人士的中产阶级,衣食住行对这个阶级来说并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剩余财产还可足够适当享受。但是由于中产阶级的工资仍有每小时数十美元的落差,于是大多中产阶级在面对日常生活的琐事时,不得不做一回DIY,从室内装修,油漆刷墙,保养汽车,种花栽树,剪花剪草;从通马桶,到通下水道,从接线装电话,到接线带调电脑,事事得自己动手。
或许我们这一代丰衣足食,身上没有什么压力,大多令人沮丧的烦事与责任都落在父母身上。极力创造的甜罐,使得大多数中学生对自己的事自己做感到默然,甚至认为其俗套,对它产生厌倦情绪,认为已不值一提,但我们需明白,任何再明了的哲理都需经过挫折的洗礼,力求展现它光洁的一面,任何再简单的道理,也要人通过一生去体会,比如说DIY精神,就使不少创业人士多有所感。
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的第一桶金是开照相馆得的,照相机买不起,他到南京先买了几个灯泡,自己动手做了反光罩,只要两元,他觉得与敲个白铁皮的水桶没多大区别,甚至连照相机上的皮考虎和装胶片的玩意儿都是他亲手操刀做的,因此,对他后来敢造冰箱、造摩托、造汽车,你是没什么可以惊讶的。在他眼里,汽车只有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还有几个沙发。
这里还有一位白手起家的多媒体销售商叫邱鼎,他与他的同事吴阳创业时只有资金五万元,当时已是2000年,多媒体已经不是新的词语了,电脑多媒体与音箱市场群雄逐鹿,部分品牌异军突起,要在这么激烈的环境下再打造出一片天空实属困难。为了使资金流通更方便,销售道路更顺畅,邱鼎与同事们决定做一回DIY,自己组装音箱,自己跑市场,自己搞推销,终于在经历了重重绝境之后,绝处逢生般,他们成功了。望着自己滚打出来的一片天地,邱鼎无比振奋。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不少富翁这样说过,这是一种无奈,一种好像被别人逼到悬崖边的感觉,压力,压力充满了整个空间。但生命是不会容忍压力存在的,接下来的过程不是投降,不是屈服,而是反击,暴风雨般的反击,或许有的读者认为我把这个道路定格在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层面上缺乏深度。的确本质是表层事物所反映出来的,它具有高度概括性与哲学性,但是解决问题不能潜在深处,这还须回到表层来,这才叫做直面惨淡的人生,是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