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密斯特森林里,有一种怪鸟异常凶狠,它生性残忍,一天要杀死上百条生命。没有其他鸟类和昆虫能抵住它的猖狂。可是,慢慢的,在密斯特森林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动植物都长出了假眼。比如密斯特蝴蝶,翅膀上长出了对称的大眼睛,看上去丑陋又可怕。这些眼睛使它们变的凶狠、难看、怪异,可是,正因为这些“变恶”的大眼睛,吓退了怪鸟。
当密斯特森林中的怪鸟灭绝后,这些动植物的眼睛又渐渐退化,又生出了美丽的花纹图案。密斯特森林也恢复了平和安宁,再现美貌。可见自然界一些奇怪的现象,都能反映出平和的珍贵。
在大公司里,如果老板和员工心平气和,待人和善,那么之间的默契自然是有的了,事业也当然会飞黄腾达前途无可限量;倘若老板与员工都是横行霸道,漠不关心,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一个人总是喜欢跑医院,不是因为他有病,而是因为平时工作压力太大,而医院是唯一能把他从世俗的忙碌和压力中抽离出来的地方。医院,让他体会到自己的渺小。“出院后”,日常生活的得失和喜愁,就不会太过于膨胀。更难得的是,去医院培养了他的耐心,真的不舒服去看病,总是挂到七八十号。下午的门诊一点半开始看,有时等到四五点还轮不到他。若在一般商店早就走了。但医院是他不敢耍脾气的地方。平时事事要抢第一的急躁,突然收敛起来,他学会放慢速度,学会等待,懂得平和才能让自己“休息”。
在学习中,你会时不时地提醒自己:“我为什么又要看电视了?”“我为什么又要玩游戏了?”“我为什么又在听音乐了?”……诸如此类的话就是给自己施加压力的标志。问一句“你为什么读书?”我想大多数人肯定会回答:为父母。为父母读书而变得如此被动。你害怕看到父母殷切的目光变得黯然,老师期待的眼神变得失落。你也不愿意听到考试失败后来自周围的一声声叹息。你承受不了,可是你却不知道倘若这些事情继续发生下去的话你会变得烦躁和紧张,更害怕,失去信心的你会害怕考试的到来。
老师、家长不断地给你搞题海战,这足以使你变得麻木,头晕,更接受不了的是心里承受的压力。父母殷切的目光,老师期待的眼神,甚至考试失败后一声声的叹息都会对你产生极大的影响。正如有时候做了好事得不到回报,有了才华得不到赏识,都会给你带来生活压力。但试着用一颗平和的心去对待一切。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正如用平和的心去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用大度豁达的心去面对接受一切,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想对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家长也需要平和的心态。
父母应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自由支配,家长的急功近利只会促发孩子的自卑感,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操之过急只会压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变得被动麻木。孩子考完试,家长不必急于问他们考得如何,而应允许他们放松放松。若考得好,家长也不必再刻意去要求再一次突破,只需给予一定的鼓励;若考得不好,也不必过分责骂,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缓解孩子的情绪,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努力。
送给那些认为自己太平凡而不快乐的人。
阻碍成功的心态。现在的孩子,向往绚丽的灯光,耀眼的明星。很多人为自己的默默无闻而苦恼,甚至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平凡而感到自卑,生活很无聊,学习太枯燥,有这样的想法就觉得很不快乐,学习也就会被看成是受难的了。
心灵破解密码。
对于平凡的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
题记。
平凡之中充满快乐。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文森特·皮尔博士就提出,人们每天感觉心情愉快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了,从以往的每天平均三分之一的时间,退减到了每天只有五分之一的时间,现在大多数国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们每天心情愉快的时间却更少了,平均还不到每天的九分之一。
2000年初,一个国际研究调查组织对25个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民进行的一项“你是否每天都很愉快”的抽样调查表明,60%以上的人已经做不到每天都有愉快的感觉了,其中20%的人明确表示“我每天都不愉快”。甚至有人强调说:“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愉快,我就是不愉快!”
看来,越来越少的愉快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个通病。为什么人们会越来越不愉快呢?主要是人们在感觉上不能放松,想得到的东西太多,追求的目标被经济社会的浪潮一再地拔高,心中的压抑感也就大大增强了。于是简单生活中的快乐就会被我们忽视,而我们却一直都在抱怨它们不曾出现。
但其实快乐很容易,拥有平凡生活中的一声呼唤,一个拥抱,都是一种快乐,尽管它们是如此的简单。这让我想起了我看过的一则故事:作者只身一人来到香港教书,一直睡不好,只因没有父母亲催她起床。她一直留恋小时候躺在父母怀抱里等待父母亲轻轻叫她的小名的感觉,她觉得这样很幸福。现在耳边却没有了父母亲的叫唤声。对于作者,父母的一声敦促就是一种幸福,而我们很多人都会视它为唠叨,从而失去了很多快乐。
有位日本老妇人,70多岁了,千辛万苦把已故丈夫的骨灰盒送回故乡安葬,而她的丈夫已离开三年了,她一直保存到现在。她没有坐飞机,因为丈夫有恐高症,怕那只铁鸟会掉下来;她没有用邮政专递邮回去,因为丈夫离不开她,她伺候了他一辈子,他根本不会照顾自己。丈夫生前特别喜欢坐安稳的地方,否则就腰疼。于是老妇人不同意挪位子,她用两只脚轻轻地夹住丈夫的骨灰盒,身体随着火车摇摆,两腿随着身体晃动,骨灰盒随着双脚左右移动,这样他就不会倾倒,不会碰到其他硬物,悠然自得,和谐极了!老妇人双目微闭,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
或许有的夫妻一辈子也不会有这种平静安稳的爱,而他们却得到了,因为他们善于抓住平凡中的快乐。不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才称得上绝伦的美,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
平凡中的快乐不单单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别人。就像西部志愿者,他们选择服务西部是对自我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没有功利的追求。在响应祖国、任命召唤的同时体验自己的内心。他们成功的标志不是获得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位或有份不菲的收入,而是在这个职位上做了一个应该做的甚至超过这个职位要求的事情,而是做了能和高收入相衬的事。
2003年的一场非典让人心有余悸,但医务人员表现出的精神让人感动不已。比如叶欣,她是一个平凡的护士长,但在非典时却不平凡。非典患者不断增多,工作强度不断增大,整日超负荷工作使她体力明显不行了。病倒住院后,她竟向医院提出要求,让自己来护理自己。叶欣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她用自己短暂的人生为“大医精诚”做了一个圆满的诠释。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获得南丁格尔奖章。她在平凡的人生中,为自己为病人创造了快乐。
在平凡中创造幸福就是有质量的生活。就像“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的话:“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在于活得有价值。”丛飞生前最大的痛苦不是自己生活的窘迫,也不是别人的误解,而是那些亟待帮助的人生活无着,求告无门。所以10余年来,他一直默默奉献,累计捐款款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80人,即使自己的生活一直很清贫。丛飞是伟大的,但也是平凡的。他的快乐就是平凡之中的快乐。尽管这些对一般人来说是高难度的。
一位大型商场的音响部主任,从参加工作以来,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以技能、亲情服务,创造出服务品牌。他坚持“自己不弄清的不卖,给顾客讲不清的不卖,不会修理的不卖”。他的高质量服务事迹在老百姓中口耳相传。顾客纷纷到他那里去买音响。一个平凡的职业为老百姓创造了实惠,质量,也让自己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尼采说过:“对于平凡的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是的,快乐就是一种感觉,一直深存在心灵深处。当你满怀委屈向别人诉说时,你也许不会感到快乐,而这时对于一个哑巴来说,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奢望;当你失意的目光面对着五彩斑斓的世界时,他也许不会感到快乐,而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则是终身追求的梦想;当你心情沮丧的走在大街上,你也许不会感到快乐,而这时对于一个终身以轮椅为半的人来说,则是最大的满足和希望。
做一个积极的平凡人,快乐无处不在。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让孩子体会平凡中的快乐。
有位教育家说:“一个孩子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长大。”所以,不要吝啬,伸出双手,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觉得生活中有爱,生活中有快乐。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快乐的心,那么生活就是快乐的。孩子的成功需要父母的引导,一个快乐的家长必定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快乐的家庭,在这样的熏陶下,孩子也会有一颗快乐的心。同时大人应该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成功的,要学会在磨难中寻找快乐,这样的话,无论成功或失败,我们都能快乐,平凡的生活也就是快乐的生活。
送给那些神经过于紧张,不懂得调节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现在有些孩子,平时学习刻苦努力,他们平时总是抓紧时间学习,从早到晚一直让自己保持高度紧张状态。有些甚至每天开夜车,开早工而造成睡眠不足,大脑疲惫,平时上课效率不高,感到学习累等。成绩不错,但总是不十分拔尖,不能提高上去。
心灵破解密码。
放松是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同时也是为了享受生活。
题记。
每天给自己放假。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自从你进入高三以来,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晚上学习到12点多才睡觉,有时甚至到两点。你那么努力自觉地学习,我和你妈对你的学习都很省心。通过认真和踏实,以及一直以来的不断努力,你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我和你妈都感到十分欣慰。
但是,你全心全意地扑在学习上,中午不休息,睡觉不足6小时,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对的。看着你日益疲惫的身心,我和你妈都十分担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应该好好珍惜你的身体,每天让自己在繁忙的学习中放松一下,休息一下,不是更好吗?放松是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同时也是为了享受生活啊!我想这就是你最近成绩进步不快的主要原因吧!
孩子,希望你在烦闷的学习中适当给自己放松一下,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佳的状态在接下来的时间拼搏,迎接高考。这是我对你的一点希望,也是忠告。
你的父亲:×××
×月×日。
这是一位父亲写给他奋斗在高考前线的儿子的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儿子是一个懂事勤奋的人,但他过分地给自己压力,没有劳逸结合,导致大量的努力不仅是无用功,可能还是负功,以致很难提高成绩。因此,我想对所有拼命学习但收获甚微的学生说一句:每天给自己放假。
每天沿着旧有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生活,一日复一日地过下去,人就会有成了机器的感觉,身心会有一种压抑和疲惫感。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效率自然就打了折扣。其实你可以改变,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小段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最喜欢的事情上去,尽情享受做这件事的乐趣,就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精神压力马上就会减少,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挑战。
有一个叫迈克的人,每天在午餐时间都要消失约一个小时,当他重新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总是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不管整个上午工作多忙,承受的压力有多大,也不管他面对的是怎样棘手的问题,他中午从外面回来后总是能干劲十足地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去。原来,他利用午休时间从事着他的业余爱好摄影。他每天很快地吃完饭,然后背上相机出去,到处寻找值得拍摄的景物,以此来给大脑新鲜“氧气”。就这样,每天一小时的假期不仅冲洗了工作的烦恼和压力,也带来了生活的激情、灵感和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当你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时,抽出15分钟或30分钟做你喜欢做的事,放松一下,调节好自己,无论心态,还是精神。也许别人此时正在努力学习,不要觉得吃亏,其实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更加合理地利用时。
作家罗伯特·威恩皮尔顿在过去的25年中写成了120本书,现在还在继续着调研和写作。但是不管工作有多忙,他每天都抽出半小时来过自己的“每日假期”听古典音乐。皮尔顿说:“我把自己最近听的一张CD盘放进立体声播放器,然后躺在沙发上,让自己陶醉在音乐里面,让音乐把我拥抱起来,那种惬意让我忘记了所有疲惫。”音乐放完了,他也得到了完全的放松,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写作中去了。
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不会工作。”因此,我也完全可以说:“不会休息的人不会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大脑是这项劳动最核心的机器。如果让这台机器一直不停地运转,就连工业生产中的机器也会产生故障,更何况是人脑。每天在感到疲惫时,给自己放假,让大脑放假,品一杯香茗或打一个小盹或听听音乐,在给大脑充电的同时也可享受生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报纸上曾报导过这样一则新闻,内容大概如此:曹珊珊是天津市南开区某一高校学生,在05年高考中,以680分的高分进入了清华大学医学部医学英语专业。平时,别的同学早起晚睡地拼命学习,她作息时间却遵守学校的时间表,课间的她也总是时不时看看窗外的风景,学习毫无倦怠之意。在新学期给学弟学妹们谈学习方法时,她说道:“其实初中的时候,我也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但每个星期四或五的时候,头脑特别重,上课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效率低得吓人,后来才意识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总是多看看窗外,窗外有碧蓝的天,绿色的草,五彩的花,不仅眼睛得到保护,而且上课的效率也高多了,再也不感觉累了……”
有些人把学习的人分成四种:聪明的且努力的;聪明的但不努力的;不聪明的但努力的;不聪明且不努力的。我想努力学习但收获甚微的就属于第三种。但我并不认为他们智商比别人低多少,不聪明之处在于他们过多地去做题,没有注意学习的方法,没有做到每天给自己的心灵和大脑放假。他们一直在为自己身上的压力和责任读书,时时提醒自己不能松懈,就往往更多地去做练习而忽视了对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不求甚解,思路不开阔,对成绩过于敏感,临考心态不好,对新颖题目无从下手等问题。因此,总是基础不牢固难题得分又不多,成绩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