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天使让我们学会珍惜和享受每一天,就像这天是我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一样,就像我们没有明天一样。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时,我们都应该告诉自己:“我醒了,我见到太阳了!我感谢太阳、感谢一切人、感谢一切事,因为我还活着!不错,又赚了一天!今天我还是要做回我自己!”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经常性的心灵上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让他知道,除了读书考试他还拥有家人的关怀,拥有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有些东西失去了可以再去争取,家人便是孩子最最坚强有力的后盾,家永远是孩子最最安全可靠的港湾。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避风港,让孩子在疲劳的旅途之后,能有一个温馨美满的栖身之所,能够让他们抛开一切疲惫与烦恼,香甜地入梦。
送给那些因为别人羞辱而感到无地自容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起来的,吃不了一点点苦,受不了一点点委屈,面对别人几句讽刺的话,就伤心欲绝,意志消沉。曾不止一次听闻,孩子在家长的几句辱骂中离家出走,在与别人的几句口角中就动武群殴,甚至于出现死伤的悲剧。这些都是因无法忍受羞辱,无法正确对待和处理羞辱的结果。而内向怕羞的人就是因为无法处理好羞辱而导致的不自信,不坦然,产生逃避心理。怕羞的孩子就是无法面对社会的人。
心灵破解密码。羞辱无疑就是人生一门必修课,心胸狭窄者把它演绎成包袱,而豁达乐观的人则把它看做是激励的别名。
题记。
知耻而后勇。
戏剧家曹禺先生是位怕羞的人,可他的书架上却精心地供奉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信中言词激烈,还夹带着明显的羞辱味道。当曹先生回忆起这件事情时,感慨道:“那时确实令人难以接受,这事太罕见,后来冷静后,觉得信中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
我钦佩那些怕羞知耻的人,更钦佩他们用人性的执著去超越那些仅停留于羞辱表面的伤害与脆弱,我看到他们正向另一种能够打动人心的高贵境界进发。
格林尼亚也是一个好例子。
格林尼亚21岁前,是一个人尽皆知的败家子。家庭的富裕、宽松,造成了他放荡、游手好闲的性格,穿梭于酒池肉林之中,当他看到波多丽时,立刻被她的美丽所吸引,并立即向她示爱,但当他遭到波多丽严厉的回绝:“你走远一点,我讨厌你这样的公子哥!”时,格林尼亚深刻地感受到了羞辱。自此以后,他离开了自己温暖的家,独立生活,攻读化学,终于在191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当时就说:“我非常感谢那位小姐,她改变了我的人生。”
又如美国国务卿赖斯,幼年时去游览白宫,因为身为黑人而被拒之门外。赖斯感到无比的耻辱,发誓一定要进入白宫。后来,也终于如愿以偿。
同样的,NBA巨星奥尼尔少年时非常喜欢马刺队的中锋罗宾逊。当奥尼尔来到赛场要求罗宾逊签名时,罗宾逊竟给了一个白眼就走了。奥尼尔在羞辱中奋发,终于成为一代巨星。
在汉语中,羞的原意是生献。后又有知耻而后勇,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别人的羞辱意味着你的缺点,你怕羞意味着你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有时反而可以成为奋起的动力。
前苏联有一位有名的演讲家和理论家。但他小时候在众人面前总是结结巴巴的,他是个怕羞的孩子,在别人的嘲笑中懂得了自尊、自爱。后来,他每天跑到野地里大声说话,把一排排麦子当作听众,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
某杂志中登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和他的朋友都爱好文学,那时正读大学,学校文学社招社员,他叫上他的朋友一起去报考。他有他的用心,他朋友的文章不及自己的,叫上他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优秀。后来,名单出来了,果不出所料,他入选了,而他朋友却没有。大学四年,他浑浑噩噩,而他的朋友却整天泡在图书馆里。十年后,再次相遇,他在一家小报社艰难的过活,而他的朋友已经是一家知名刊物的总编了。
生活永远源源不断地制造羞辱,这是一个永远的命题,比这更重要的是你的态度,是否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与惨淡的人生。
羞辱无疑就是人生一门必修课,心胸狭窄者把它演绎成包袱,而豁达乐观的人则把它看做是激励的别名,感谢羞辱,在羞辱中提炼出自身的短处与缺憾,用羞辱激励自己,完善自己。
怕羞不是错,被羞辱也不是错,只要孩子能在羞辱中奋起前行,定能苦尽甘来。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让孩子更加勇敢地面对别人。
现实生活中,往往可以看到家长对孩子的怕羞或者羞辱很着急。其实是根本用不着的。有时,适当的羞辱,反而可以激发出孩子的斗志,发挥出孩子的潜力。
当孩子的心受到羞辱时,感情的失意痛苦,不要急于帮助孩子平息痛苦和羞耻,家长可以保持冷漠的态度,在暗处默默地关注孩子的变化,让孩子在不断的羞辱中长大。同时,也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当羞辱的方式失败后,应立即改为合适的疏导法。
在实践怕羞教育的时候,不妨来几句言辞激烈的话,刺激一下你孩子的心灵,并不一味的宠爱他们。使孩子觉得受羞辱,感到无地自容,十来岁的孩子大都是有叛逆性格的,如此激烈的言辞,应该可以使你孩子已死去的心重新振作起来,非得拿出点成绩给老师和家长们看看,知耻而后勇,以山重水复疑无路,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利用侮辱并不是把孩子批评的体无完肤,这样只能使他们完全堕落,当孩子受侮辱怕羞时,也应该使孩子了解到别人的关爱。
送给那些因为受不了别人嫉妒而放弃追求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然而孩子时常会因这闪光点而遭人嫉妒,受尽议论与批评。渐渐地,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合群,身边没有真正的朋友,甚至会自暴自弃。为了掩盖自己的闪光点,不再出众,不再成为别人议论的对象,孩子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原本优秀的孩子会因此而沉沦,学习不再有动力,人生不再有追求的目标,一切变得黯淡无光。受不了他人的嫉妒而放弃自己,也就毁了自己。
心灵破解密码。嫉妒不会伸出带叉的舌头去诽谤一个平庸之才,别人嫉妒就意味着你的出色。
题记。
嫉妒源于你出色。
一天,闲着无事便随手拿起一本书翻阅,无意中看到一篇感触很深的文章:
宋代的山水画家朱子明因画得一手好画而遭同行嫉恨。有人说他画技差得太远,有人说他只会画驴。可怜的朱子明本不是画驴的,却因为众人的嫉妒而落了个只会画驴的名声。然而有一天皇上出城竟对驴画情有独钟,于是把朱子明招进宫画驴。朱子明一夜之间成为天下第一画驴大师,声名远扬。
朱子明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曾感慨嫉妒他的人,感谢他们在骂声和贬低中成全了他。
这个故事不禁使人想起凯迪拉克汽车公司的一篇广告词:在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得了第一的人必须长期生活在世人公正无私的裁判之中,无论是肯定或否定,当他被授予先进称号后,嫉妒便接踵而至。事实也的确如此:假如你平庸无能,那么也就没人会理你;假如你有了杰作,那么就会有喋喋不休的议论和评判。美国的专栏作家凯迪,曾是用意识流手法写作的佼佼者。因为太出色而遭到了许多文坛顶级人物的贬低,将他贬为三流作家。凯迪无奈,后来只能为报刊写作,竟因此成了千万富翁和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事后多年,凯迪笑道:“我完全是在骂声与贬低中获得了新生。”
无论是朱子明还是凯迪,都清楚的告诉我们:当你遭受嫉妒,必然是因为你太出色。设想:如果一个人并不聪明,也没才干,也就惹不了谁,扎不了谁的眼。自然也就与大众相安无事,人家凭什么还要另眼相看呢?只有当你在某一方面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别人才会攻击你,以显示自己的伟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