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除法。
(91-92)
1,1什么是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找出与题干意思不同的选项加以排除,或者找出与题干意思相同的选项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的方法。
此类排除法的提问方式一般表现为:
“与题干意义相同的选项有哪些?”
“与题干意义不同的选项有哪些?”
“以下哪项可以直接反映此问题?”
“以下选项中,有哪项能体现本论点?”
排除法一般可以运用到任何一个问题上,在解决逻辑问题时,也可以选择排除法进行解答。我们可以把排除法的本质称为用已知求未知。在不同的选项中,根据题干得到已知条件,排除与题干相同的条件,就得到了未知的条件。同理,题干中给出了已知条件,根据题干找出与题干不同的条件排除,就得到了最终答案。
1,2排除法案例。
(1)清河市的报纸销售量多于路河市。因此,清河市的居民比路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下列选项中除了哪个选项都能削弱上述论断:
A清河市的居民比路河市多。
B路河市的绝大多数居民在清河市工作并在那里买报纸。
C清河市居民的人均看报时间比路河市居民的人均看报时间少。
D一种路河市报纸报道的内容局限于清河市内的新闻。
E清河市报亭的平均报纸售价低于路河市的平均报纸售价。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清河市的报纸销量多,是因为人口多,这样,路河市居民反而不如清河市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大事。由此可判断A可以削弱论断。故A不是正确答案。继续使用排除法来看,B、C、D也都是削弱题干的论断。因此,以上四项皆可排除。由此,我们来分析一下E。清河市报亭的平均报纸售价低于路河市的平均报纸售价。能说明这是销量高的原因,但不能削弱题干所说清河市的居民比路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文1:逻辑思维训练法之排除法。
文2:17XX年?
文3:在17世纪,有这样一个年份:如果将这个年份倒过来看,仍然是一个年份,但是比原来的年份多了330年。你能猜出这个年份是17世纪的哪一年吗?
文4:今年暑假,玲玲在外婆家住了几天,这几天天气时晴时阴。具体说来是这样的:上午和下午下雨的情况有7回;下午下雨的那天上午总是晴天;有5个下午是晴天;有6个上午是晴天。根据这些条件,你能得知玲玲在外婆家住了几天吗?
文5:1661年。
文6:9天。
(93-94)
(2)关于寻找不同的派遣人的方案,公司内董事持不同的意见:
甲:如果不选派张经理,那么不选派刘经理。
乙:如果不选派刘经理,那么选派张经理。
丙:要么选派张经理,要么选派王经理。
以下诸项中,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
A选张经理,不选刘经理。
B选刘经理,不选张经理。
C两人都选派。
D两人都不选派。
E不存在这样的方案。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这里我们采用排除法得出A的结论。E显然不能成立;D与乙和丙矛盾;C与丙矛盾;B与甲矛盾。从而我们通过排除法得出A为正确答案。
(3)某届“金鸡奖”评选结束。
甲导演拍摄的《黄河颂》获得最佳导演奖,乙导演拍摄的《孙悟空》获得最佳美术奖,丙导演拍摄的《白娘子》获得最佳配乐奖。
颁奖大会以后,甲导演说:“真是有趣得很,我们三个人的姓分别是三部片名的第一个字,再说,我们每个人的姓同自己所拍片子片名的第一个字又不一样。“这时候,另一个姓孙的导演笑起来说:“真是这样的!”
基于以上题干,可推出这三部片子的导演各姓什么?
A甲导演姓孙,乙导演姓白,丙导演姓黄。
B甲导演姓白,乙导演姓黄,丙导演姓孙。
C甲导演姓孙,乙导演姓黄,丙导演姓白。
D甲导演姓白,乙导演姓孙,丙导演姓黄。
E甲导演姓黄,乙导演姓白,丙导演姓孙。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采用排除法,首先E可排除,因为每个人的姓和所拍电影的第一个字不一样。所以,甲导演不可能姓黄。
同理,D和C都可排除。而甲导演说有趣时,来了一个孙导演,也就是说,甲导演不可能姓孙,也不能姓黄,所以甲导演姓白。于是A也被排除。最后只剩下B为正确答案。
文1:逻辑思维训练法之排除法。
文2:妈妈在餐桌上放了几块巧克力,可出去了一会儿,回家后发现巧克力已经被吃掉了。妈妈问三个孩子是谁吃的,三个孩子这样回答:甲:我吃了。乙:我看见甲吃了。丙:总之,我和乙都没吃到。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在说谎,那么巧克力被几个孩子吃了?
文3:在空白的圆圈里填入1~12中的数字(除了7和11以及已经填入的3、6、9),使得每条直线上的数字之和为24。
文4:丙说谎,甲和丙都吃了一部分。
文5:答案见96页。
(95)
文1:逻辑思维训练法之排除法。
文2:老师在一张纸条上写了甲乙丙丁四个人中的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握在手里让这四个人猜一猜是谁的名字。于是:甲说:是丙的名字。乙说:不是我的名字。丙说:不是我的名字。丁说:是甲的名字。
文3:老师听完后说:“四个人中间只有一个人说对了,其他人都说错了。请再猜一遍。”这次四个人很快同时猜出了这张纸条上写的是谁的名字了。这张纸条上究竟写的是谁的名字?
文4:有些图形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仅仅有一个点来连接,我们管这样的图形叫做连接图。下面是个多边图,你能否将它分割成两个相同的连接图?
文5:答案见96页。
(96)
文1:
文2:将第一次猜的结果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甲的判断和丙的判断是矛盾的,则其中必然有一真一假。如果甲真,那么乙也真,这样就与老师所说的“只有一个人说对了”相矛盾。所以甲的判断必假。这样丙的判断就是真的。于是,其余三个人的判断就都是假的。这样,乙的判断就与事实相反,所以纸条上写的是乙的名字。
文3:有3个大美女,其实是“天使”、“魔鬼”和“常人”三姐妹。天使总是说真话,魔鬼总是说假话,常人有时说真话,有时说假话。黑发美女说:“我不是天使。”茶发美女说:“我不是常人。”金发美女说:“我不是魔鬼。”到底谁是谁呢?
文4:黑发是常人,茶发美女是天使,金发美女是魔鬼。
2,递推法。
(97-98)
2,1什么是递推法。
递推法是一种增进式的求解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由原本的思路一步步地刨根问底,利用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一种递推关系求问题解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能抓住一些细节加以促进原本的思路,像建造金字塔一样,根据金字塔的走向,一步步地将金字塔累积到顶端。这种探索的方式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思考,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会在最后得到一个答案,而且过程中的每一步我们都了如执掌。
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每一个事物的原因、结果、表象和本质都需要一一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多个分支,那么此时,我们应该秉承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个分析,最终找到答案。
这种由已知向下分析找未知,由原因找结果,由表象发掘本质的方法能确保每一步过程都尽在掌握。在每一步过程都准确无误的前提下,我们将获得准确的答案和整个过程的清晰脉络。
但是在递推法中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推理可能仅仅有一些可以使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但是结论的成立可能依赖于更多的条件,只有所有的必要条件都找到,才能构成充分条件,从而推导出推理的结论。
由此,我们知道,只有集齐所有影响结果的原因,我们才能得到确切的结果。反之亦然。
2,2递推法案例。
(1)如果小明喜欢足球运动,则他要去足球学校学习;如果他不喜欢足球运动,则可以成为足球教练员;如果他不去足球学校,则不能成为足球教练员。
我们根据这个来推断一下:
A不喜欢足球运动。
B成为足球教练员。
C不去足球学校。
D去足球学校。
E不成为足球教练员。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文1:逻辑思维训练法之递推法。
文2:蜗牛爬树一只蜗牛爬一颗大树。蜗牛晚上要睡觉,白天才出来活动。蜗牛白天会向上爬三尺,但是晚上睡觉时,会往下滑两尺。这棵树有十尺高,蜗牛需要几天能爬到树顶呢?
文3:答案见100页。
文4:猫捉老鼠如果5只猫在5分钟内可以抓到5只老鼠,那么在100分钟抓住100只老鼠需要多少只猫?答案见100页。
文5:加符号游戏。
在下面的这些数字中间添加进四则运算符号,使得每列数等于50。
123456789=50。
123456789=50。
123456789=50。
文6:答案见100页。
(99-100)
本题是一道复合命题推理的题型,其解题方法是边读题边抽象出推理关系,并记在草稿纸上,通过递推,即可找到答案。由本题题干,可得出以下推理关系:
喜欢足球运动,去足球学校a。
不喜欢足球运动,能成为足球教练员b。
不去足球学校,不能成为足球教练员c。
因此,c等价于它的逆否命题:能成为教练员,去足球学校d由b和d得出,能得到e,即不喜欢足球运动,去足球学校,所以,由a和e,不管小明喜不喜欢足球运动,都将去足球学校。
(2)两个汽水瓶可以换一瓶汽水,一瓶汽水一元钱,如果你有二十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解题分析】
这类问题的最好解法是使用递推法,也就是自始至终一步步地推导。
首先,二十元可以买到二十瓶汽水,接着用二十个空瓶可以换到十瓶汽水,十个瓶子又可以换到五瓶汽水,五个瓶子可以换到两瓶汽水,两个瓶子又可以换到一瓶汽水,一个瓶子加上剩下的一个瓶子又可以换到一瓶汽水。这样最后最多可以喝到三十九瓶汽水。
(3)从前,一个监狱里有64名罪犯。一次国王心情好,决定释放一人。但释放谁好呢?国王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所有人编号号,围一圈,从1开始数,然后是3号、5号、7号……数到的人站出来,然后剩下的继续输,知道剩下最后一个人,就把他放了。一个聪明的罪犯故意占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最后他被释放了。你知道他站在几号吗?
【解题分析】
不妨咱们来这样进行分析:数到单数的站出来,势必一轮下来,剩下的都是偶数的。由此推出他是偶数的最后一名,即64号。
文1:逻辑思维训练法之递推法。
文2:国王与囚犯有个国王,想处死一个囚犯,他决定让囚犯们自己选择是砍头还是绞刑。选择的方法是,囚犯可以任意说出一句话来,而且必须马上能判断出这句话的真假,如果是真话,就处绞刑,如果是假话,就砍头。
这个囚犯是极其聪明的人。他来到国王面前问:“如果我说出了一句话,你们既不能绞死我,也不能砍我的头,怎么办?”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就释放你。”国王说。
那个囚犯说了一句话,果然十分巧妙。国王听了左右为难,但又不能言而无信,只好把这位聪明的囚犯释放了。
你知道聪明的囚犯是怎么说的吗?(答案见102页)
文3:蜗牛爬树答案:8天。第一天白天,蜗牛最高爬到3尺处,向下滑至1尺处;第二天,蜗牛以1尺为基础,向上爬,这天白天会爬到4尺处,同样晚上会滑至2尺处。一次类推,可得知蜗牛爬到10尺处的时间为10-2=8(天)。
猫捉老鼠答案:还是需要5只。5只猫5分钟抓5只老鼠,延长至10分钟,便可以抓住10只老鼠,以此类推,当时间延长至100分钟,便可抓住100只老鼠。所以仍然需要5只猫。
加符号游戏答案:
1*2+3*4+5*6+7+8-9=50。
1+2+(3+4)*5+6+7+8-9=50。
123-4*5*6+7*8-9=50。
(101-102)
3,假设法。
3,1什么是假设法。
假设法是一种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假设法就像在为自己指明一条道路,像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也就是我们先假定那里有一个灯塔,然后根据我们已知的条件向这个灯塔前进。如果在行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方向与我们已知的条件发生冲突,那么此假设就不正确,如果一致,那么此假设成立。
这种假设的方法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在已知的基础上对未知的一个初步判定。许多科学理论、实验都是应用此方法而获得成功的。
3,2假设法案例。
(1)三位专家对三家上市公司进行预测。
甲说:“公司一的市值会有一些上升,但不能期望过高。”
乙说:“公司二的市值可能下跌,除非公司一的市值上升超过5%。”
丙说:“如果公司二的市值上升,公司三的市值也会上升。”
三位专家果然厉害,一天后的事实证明他们都预言对了,而且公司三的市值跌了。以下哪项叙述最可能是那一天市值变动的情况?
A公司一市值上升了9%,公司二市值上升了4%。
B公司一市值上升了7%,公司二市值下跌了3%。
C公司一市值上升了4%,公司二市值持平。
D公司一市值上升了5%,公司二市值上升了2%。
E公司一市值上升了2%,公司二市值有所上升。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我们先假设C为真,公司一的市值上升了4%,未能超过乙预言的超过5%,所以公司二的市值下跌。这里只是说了可能,也就是说有下跌的可能,并不是非常之肯定。
文1:逻辑思维训练法之假设法。
文2:玩游戏。
有一群逻辑学的同学举行了一场晚会,老师到场了,想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于是他关了灯,给每一个人都分一顶帽子戴上,并告诉大家这些帽子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白色的,白帽子至少有一顶。所有人不能交谈,不能取下自己的帽子看颜色。如果谁判断出自己的帽子的颜色是白色的话,就拍一下掌。
游戏开始了,灯亮了一下,所有人看了一圈,没有人拍掌。然后灯熄灭了。过几秒钟,灯又亮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人拍掌,然后灯熄灭了。这样,直到第四次熄了灯之后,才听见一阵拍掌声。那么,有多少人戴着白帽子呢?(答案见105页)
文3:难解的血缘关系。
A、B和C间有血缘关系,而且他们之间没有违背道德伦理的问题。现在只知道他们当中有A的父亲、B唯一的女儿和C的同胞手足。但是C的同胞手足既不是A的父亲也不是B的女儿。你知道他们当中哪一位与其他两人性别不同?
文4:国王与囚犯答案:囚犯说的话是:“你一定砍死我。”国王听了左右为难,因为如果真的砍了他的头,那么他说的就成了真话,而说真话的应该被绞死;但是如果要绞死他的话,他说的话又成了假话,而说假话的人是应该砍头的。
(103-104)
所以,C中叙述的市值持平说明,乙的预言成功。B的说法与丙的预言相互矛盾,所以错误。A、D、E可采用反证法推理,公司二的市值上升,根据丙的说法那么公司三的市值也上升,但是明显与题干不符。
(2)社区举办一次中国象棋比赛,有10名群众参加,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每位参赛者都要与其他9名参赛者比赛一局。
比赛规则为,每局棋胜者得2分,负者得0分,平局两人各得l分。
比赛结束后,10名参赛者的得分各不相同,已知:
比赛第一名与第二名都是一局都没有输过;前两名的得分总和比第三名多20分;第四名的得分与最后四名的得分和相等。那么,排名第五名的同学的得分是:
A8分。
B9分。
C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