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并设计了各种方法来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在日本,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冬天,男孩穿单裤,女孩也只穿短裙,以磨炼与严寒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韩国,家长给孩子穿上羽绒服,让他们在冰窟窿里待上一阵后再出来,让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玩具让他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3、教孩子学会处理挫折。
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要负责;要让孩子多参加实践活动,尝尝吃苦的滋味;要培养孩子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不能半途而废;要培养孩子学会调整心理,若困难实在解决不了,该放弃就放弃,不要“不撞南墙不回头”;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家长的责任,就是尽力培养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挫折后的恢复能力,使他们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
增强孩子对失败的承受能力。
在失败面前有两条路:后退或前进。失败后,有些人怨天尤人,埋怨没有好的环境;有些人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和尝试,认为自己是异想天开;有些人则重复尝试,坚信“铁杵磨成针”。不同的应对模式决定了创造力是发展还是消亡。这三种做法都是不合适的,一遇挫折就放弃是不对的,但一味地坚持也有可能进入了钻牛角尖的死胡同。
因此,在孩子面对失败时,父母需要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孩子学会处理失败后的情绪。
有个孩子非常热爱足球,有一次在跟别的学校比赛时,裁判误判了他,说他故意撞人,罚他一张黄牌。结果孩子很不服气,和裁判吵了起来。尽管后来比赛得以延续,但这个孩子在后面却发挥得很不好,踢得一塌糊涂,结果这场比赛输了。比赛结束后,其他人都走了,这个孩子留在球场里球不肯离开,他的父母一句话也不说,站在场外默默地等待,孩子在足球场里一次又一次狠狠地射门,直到射了101次,然后孩子什么也没说,和父母一起回家了。
上面故事中的父母很理性,除了等待,他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安慰孩子,因为最终孩子要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其实孩子失败后,最大的问题是胆怯和过多的自我批评。因为失败,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像想象的那样能干,有点不敢再冒险了;失败的过程中可能有许多“如果……可能不会失败”。孩子会因此不断地找理由责备自己,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当孩子面临失败时,给孩子一段心理的缓冲期和独立时间是必需的,父母不必要急于介入,有些情绪过去了就过去了,不一定要很正式地处理。孩子会学会接受不愿接受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变得坚强、宽容。如果遇到孩子无法自拔时,父母则可以稍稍点拨一下。
2、寻找失败的原因。
帮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也很重要,如果不知道原因就会始终是一种压力。而且,只有找到失败的原因,孩子才有超越失败的可能。
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或者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是经验不够,也可能是努力程度不够,环境的条件不成熟等等。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清哪些失败是自己的原因,哪些是外在的原因;哪些失败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是不可避免的。父母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协助孩子一块分析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和可能。
3、找到改进措施。
找到失败的原因,如果是可以改变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找到至少两种相应的改变措施,然后试着去做,并检验效果。例如,孩子由于粗心大意把本来会做的题做错了,感到很难过,同时还感到不服气,而且会因此难以原谅自己:我考得不好,不是因为我学得不好,而是我不够细心。父母可不能与孩子同样有这种想法,因为粗心大意也是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它反映出孩子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学习不够扎实。改掉粗心大意的方法很多,如临摹、做拼图游戏、做数独游戏等。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帮助他找到适合他的改进措施。
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情绪包括人在生理和心理许多水平上的整合,与其他心理过程有广泛的联系。孩子心理的紧张状态和平衡失调往往是与其情绪状态,特别是与消极的情绪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消极情绪表现过分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受到压抑,都会损害孩子人格的成长,引起身心机能的失调。
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于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会越多地取决于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因为妈妈不给他一粒糖果而嚎啕大哭,也可以因为后来得到糖果而破涕为笑,这在成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
情绪一旦产生,宜疏导而不宜堵截。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弗洛德充分肯定了情绪疏泄对维护心态平衡的作用。他认为,讲出一切来,能减轻精神上的症状。当孩子在遭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时,让他能够不受压抑地通过语言的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减轻他心理上的压力。哭是孩子特别是幼儿情绪疏泄的一条重要渠道,几乎每个孩子都采用过哭的方式。
1、疏泄自己的情绪。
在不少情况下,哭使孩子在紧张状态中变得轻松了一点。有人说过,最残忍的事莫过于不让孩子眼眶里的泪水往下淌。这句话并不哗众取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强行压抑自己,其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会变得更加强烈,积压的能量只能伤害其自身。
哭是孩子情绪疏泄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但绝不是唯一的渠道,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为用这种方式疏泄情绪往往不会引起周围人同情和理解,相反,常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这样成人就会运用压抑的方式加以堵截。让孩子学习和掌握一些哭以外的合理疏泄自己消极情绪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合理疏泄情绪的方法应该是既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又是社会行为规范所允许或倡导的。
2、倾诉,这是合理疏泄情绪的一种良好途径。
要让孩子学习在遭遇到冲突或挫折时将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诉他人,以寻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孩子对成人有很大的依赖性,成人对孩子表现出的同情和宽慰会缓解甚至消除孩子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孩子的倾诉并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也要耐心地听下去。至少保持沉默,等待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孩子细作理论。
3、转移也是合理疏泄情绪的良好途径。
要让孩子学习遇到冲突或挫折时,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境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景,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为了玩具而与其他孩子发生了争执,可让他到室外去踢一会儿球,在剧烈的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
因此,要十分注意孩子是如何应付各种心理压力,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的。如果发现孩子经常运用压抑、投射作用、自我惩罚、幻想等方式去解脱情绪的困扰,就应该及时纠正,教导他们以积极的应付方式去替代那些被动的、消极的应付方式。这样做会对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不因失败责备孩子。
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家长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应像一个慈祥而又有经验的顾问一样,启发孩子用自己的头脑来弄明白自己为什么犯了错误,应该如何改正。这样,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己改正错误,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史蒂芬·葛莱恩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医学领域有过十分重要的发现和成就。有个记者曾经采访过他,为什么他会比一般的人更有创造力?究竟是什么妙法使他能够超乎凡人?
他向记者谈起了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次,他趁着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候,想自己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了,他没有抓住。牛奶瓶子掉在了地上,摔得粉身碎骨,牛奶溅得满地都是!他的母亲闻声跑到厨房里来。面对眼前的一片狼藉,她相当沉着冷静,丝毫没有怒发冲冠的样子,更没有狠狠地教训或惩罚他,而是故作惊讶地说:
“哇!葛莱恩!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汪牛奶呢!哎,反正损失已经造成了,那么在我们把它打扫干净以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听母亲这么一说,他真是高兴极了,立即将他的大头鞋踩在牛奶中。几分钟后,母亲对他说道:“葛莱恩,后,无论什么时候,当你制造了像今天这样又脏又乱的场面时,你都必须要把它打扫干净,并且要把每件东西按原样放好。懂了吗?”
他抬起头看着母亲,眨巴眨巴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啊,亲爱的,那么下面你想和我一起把它打扫干净吗?我们可以用海绵、毛巾或者是拖把来打扫。你想用哪一种呢?”
他选择了海绵。很快,他们就一起将那满地的牛奶打扫干净了。
然后,他的母亲又对他说:“葛莱恩,刚才,你所做的如何有效地用你的两只小手去拿大牛奶瓶子的试验已经失败了。那么,你还想不想学会如何用你的小手拿大牛奶瓶呢?”
看着他充满好奇与渴望的眼神,他母亲继续说:“那好,走,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有没有办法把它拿起来,而不让它掉下去?”
在母亲的耐心指导下,小葛莱恩很快就学会了,他发现只要用双手抓住瓶子顶部、靠近瓶嘴边缘的地方,瓶子就不会从他的手中滑掉。他真是高兴极了。
说完上面的故事,这位著名的科学家继续说:“从那时起,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错误,因为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责备孩子要掌握哪些技巧呢?
1、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心平气和,借彼喻此地启发孩子,能使孩子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还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2、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情,就会担心父母责骂,如果正应了孩子心中所想的,他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过错反而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以沉默的态度对待,孩子会感到紧张,“不自在”起来,进而能反省自己的错误。
3、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怕被父母责骂的时候,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此来逃避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孩子强辩“都是别人的错,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时,回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要怎么解释!”孩子会思考,如果自己是对方时该说些什么。这样一来,大部分孩子都会发现自己也有责任,而且会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推到对方身上的错误。
4、低声。
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责备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很容易使孩子听你所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热处理”效果好。
5、适时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