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1300000065

第65章 论“相扑”的演变与发展(1)

李重申

(兰州理工大学)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对身与体的修炼。《论语·述而》载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游于艺”对身心修持,转化来说,就具有特殊的涵义。提倡藉身体的展现来赋予生命的活力,“艺”之修习,正是一种身心整体都投入其中的“动”。如从事嬉戏的各类活动:狩猎、蹴鞠、角抵、击毬、捶丸、龙舟、拔河、秋千等等。嬉戏是指能够使人达到愉悦之心的娱乐,是人人喜爱的一种活动。嬉戏即是游戏,它伴随着文化又渗透着文化,文化在游戏氛围和游戏形态中推进,并逐步形成了一种竞争性的对立游戏,显示出输赢、胜负等概念。我国东汉许慎的《儿笛录》记载:“今按戏者,角力也”。“是故戏”,猫斗也,“相弄也。戏弄义实角力,而引申之,盖角力非真相贼害也”。这可以清晰的理解“戏”有戏谑、戏弄之义外,也有角力、相斗之义,既伤害对方之义,这与现代体育的“竞赛”之义甚相近了。

“礼乐”是我国古代祭祀与治国的主要思想,它含有宗教、伦理、政治、教育、娱乐、游戏等因素。礼乐不仅有教育和观德之功能,还有祭典场合的助兴功能。角抵也是礼乐的内容之一,并与时序节令有密切关系。《汉书》、《南齐书·礼志》、《南齐书·乐志》、《魏书·乐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礼志》、《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均有角抵之考究。然而,事实上自殷商以来,礼乐,特别是作为中国古代体育母体的“角抵”,原本就体现为一种原始的表演形态。它从原始巫术、祭祀、礼仪、乐舞中发展而来,从娱神祈福到歌功颂德、娱乐君王并进而在勾栏瓦肆里蔓衍成丰富多彩的相扑、摔跤以娱乐大众,从神巫之乐、庙堂之乐发展到世俗之乐,一直保持着一种竞技表演的特质。

汉代是佛教传人以前汉民族形成、民族精神确立的时代,也是帝国专制形成的时期。汉代文化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格局和历史走向。汉代精神是一种“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雄浑气魄,是我们民族初步形成时期特有的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一种崇尚阳刚之美的、大气磅礴的英雄主义精神。从文献记载、汉画像石、汉画像砖、壁画都展现出角抵、相扑、百戏、蹴鞠、击鞠等欢乐场面,人们以此来满足生理快感和身体享受,同时也表现出汉代人对角抵、相朴等竞技的炫耀,对强悍、力量的崇尚,从而构成了汉代的社会形象,也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汉代精神的真实写照。角抵、相扑之类竞技活动的现象是否重要,首先要看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被接受状态。角抵、相扑之类文化现象的发生是多元的,它未必被广大民众直接接受,但却已经渗透在社会体制和生活方式中而成为一种宽阔的发生方式,它历经数千年的长久风行,已变成一种群体生态,一种文明方式,实际上也使“角抵、相扑”这个概念上升到了更宏观、更深刻的等级。不妨说,角抵、相扑,当时发生得越普及、越长久,越被一个民族所沉溺,那么它一定是触及到了这个民族的深层心理。以这种标准来衡量,角抵、相扑之类文化让中华民族长久痴迷、长久疯狂,因此从体育意义上透露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奥秘。由此,今天对它研究的学理价值也就越高。

一、“角抵”与“相扑”的历史

“相扑”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古代称之角抵犹今之摔跤。它是指古人以两人对抗,运用劲力和技巧进行较量的一种活动。从广义上讲是力的一种较量。川“相扑”最早源于古冀州的“蚩尤戏”。蚩尤是古代一个部族的首领。“述异记”称他“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不言而喻,蚩尤戏带有竞赛的色彩。到了汉代,出现了一种名叫《东海黄公》的舞蹈表演,《西京杂记》载:“秦未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魇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也有引《汉书·刑法志》的记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乐戏,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可以说,这是我国摔跤的最早文字记载。到了汉代,手搏已发展为专门的军事技能训练。《庄子·人间世》载:“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大至则多奇巧。”是对手搏理论的概括。出现了拘击、击背、侧击、疾击、过击等,似是摔与打的结合,而角力的“相僻”、“卧轮”、“摔胡”等手法技术与手搏技术有密切的联系。角抵在汉武帝时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并已成为当时的一项专门的表演和竞赛活动。《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三年(公元前107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戏于上林平乐馆。”可见,在汉武帝时,十分盛行角抵比赛,经常在京城举办大型的竞赛活动,300里内的老百姓皆来观看。两晋南北朝时,角力已成为独立的竞赛项目。在《晋书》和《江表传》中均有记载。另据《角力记》引《荆楚岁时记》说:“荆楚之人,五月间,相伴为相之戏,即相扑也。”“相扑”一词出现得较晚,见于《太平御览》引《晋书》所载:“襄城太守责功曹刘子笃曰:‘卿郡人不如颍川人相扑’。笃曰:‘相扑下技.不足以别两国优劣。’”隋唐的角抵更为兴盛,《隋书·炀帝纪》有“角抵大戏于端门街,天下奇异艺毕集,经月而罢”的记载。《隋书·柳或传》载:“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二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这均反映隋时期角抵表演和竞赛不仅规模大。而且经费开支也不小。唐代的相扑也称角抵,比赛分春秋两季举行,每年元月十日和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为角力之期。《吴兴杂录》记载:“唐七月中元节,俗好角力相扑。”唐代帝王也多好此戏。《角力记》载:“唐宝历中,敬宗御三殿,观角抵戏,一更三点方罢。穆宗即位初年,幸神策军,观角力戏,日晏方罢。”以后的文宗、僖宗等皇帝都喜欢看角抵。为此,宫中还设有专为皇帝娱乐服务的“角抵之徒”。宫中“御用”摔跤队叫“相扑朋”。唐代角抵还是军队训练和娱乐项目之一。左右神策军中多善角抵,皇帝每赴神策军观看角抵。相扑在民间盛行是在宋代,当时已出现了专门的组织,如“角抵社”、“相扑社”等,成员基本是职业摔跤手。宫廷中的相扑手称为“内等子”,由军队中选拔,属于左右军的编制。民间表演的则是“瓦市相扑手”,一般都是江湖卖艺之人。通常在集市庙会上表演。据《梦梁录》记载,南宋时在临安护国寺,每年举办一二次大规模的比赛(如打擂台),由官府组织,届时各地选手云集于此,各显其能。“膂力高强,天下无对者,方可夺其赏。头赏有旗帐、银杯、彩缎、绵袄、马匹等。”辽、金、元代的角抵也极普遍。辽时册立皇后,必“呈百戏、角抵、戏马以为乐”。金国时期,朝中把优秀的角力手选为侍卫。元代把角抵列为蒙族“男儿三艺”之一,当时不仅男子擅长角力,而且女子亦擅角力。元代的史书中记载角力的史实比较多。明朝角抵已基本上是具有相当技艺、专门训练军士人才和民间摔跤手的一项体育运动,并形成了“中国式摔跤”的独特风格和专门的技巧及规则要求。明史记载:武宗时,曾令江彬等“率兵入习营阵,校骑射,或时为角抵之戏”。可见角抵是训练士兵的重要内容之一。清代称摔跤为布库或撩脚。据《归田琐记》记载,有人问什么是“布库之戏”?解释为满语中有一种运动,“谓之撩脚”。这种运动,需专门训练。清代皇帝贴身的小太监,通常要通过这类的专门训练。他们“选十余岁健童,徒手相搏,而专赌脚力,胜败以仆地为定”。清代皇帝玄烨,经常督促小内监,“习布库以为戏”。清代宫廷中有职业的摔跤手,这个专事摔跤的队伍称“善扑营”。据《啸亭杂录》记载,这些职业摔跤手,规定要从八旗的士兵中挑选。“定制选八旗勇士之精练者”。善扑营的任务,首先是在庆典活动中,进行表演,“凡大燕皆呈其技”。其次,凡边远少数民族朝见皇帝时,经常随身带有摔跤队。善扑营的摔跤手,专事与他们进行比赛。“或与外藩部角抵者,争较优劣胜者。”

善扑营比赛或进行表演,地上铺大绒毡。“脚着短靴,上身穿窄袖褡裢”。比赛的规则,“三跤两胜,倒地为败”。效力于善扑营中的摔跤手,当时称为扑户。“隶于善扑营者日扑户”。摔跤手的薪俸,是根据本人摔跤的技术水平而定,他们“有头等、二等、三等之分”,每月发给钱粮。善扑营中的扑户,除表演比赛外,主要是集中精力,切蹉摔跤的技艺。“平日于营中,练习身手,两两相搏,研究脚步”。据《清会典》记载,清代设善扑营,编制为200人。

清代的摔跤,善扑营中的扑户,均为官方举办的庆典之类,进行表演和比赛,人们称这种摔跤为“官跤”。民间的摔跤,多是集市和庙会上的艺人,人们称这种摔跤为“私跤”。据《都门琐记》记载:“杂耍诸技,皆村民为之”。村落中也有的村民以摔跤为娱乐。

除文献记载外,还有不少出土文物和石窟壁画可印证角抵、相扑盛行的事实。

陕西长安客省庄的一座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一件青铜镂雕带(古代作为带钮之物),长13.8厘米,宽7.1厘米。上面镂雕两人裸着上身,下身穿长裤,互相屈体弓身扭抱一起的生动相扑场面。湖北江陵凤凰山的一座秦代墓葬中,出土一件木篦,篦背的两面都绘有漆画,其中的一面绘有两人上身赤裸,下身着短裤,腰间系长带,头上挽髻,正在进行一场相扑比赛。山东临沂金雀山9号汉墓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绘有两人相扑的场景,左侧还站在一名旁观者,好似裁判。山西晋城南社宋墓中,墓室南顶绘有一幅相扑图。生动地描绘四个相扑手,赤裸上身,下身穿短裤,脚上着靴,其中两人正在进行相扑比赛。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本书为读者精心搜集了最经典的禅宗小故事,每一则佛禅意蕴的故事都充盈着佛教智慧,蕴含着人生真谛。书中从禅宗故事和生活感悟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发人深思,有助于人们身心的成长和升华。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佛法三藏经律的核心内容传递给大地的有缘人。作者出生普通农民家庭,感受到人生苦空无常与虚妄。为解脱人生困惑,26岁开始接触佛法。为弘扬禅宗正法,2004年于云南鸡足山剃度出家。近年来,在多个地方教授六祖禅宗文化。
热门推荐
  • 巨人之我只是个贼

    巨人之我只是个贼

    一次愉快的旅行成为了一次穿越,赫默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巨人的世界,并且拥有了战锤巨人类似能力的持有者。但是他却在墙内……平静的生活在墙内,他认为自己永远用不上这个能力,一年后他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巨人能力,直到那一天的来临……
  • 愿你一世长宁

    愿你一世长宁

    她爱他,以为翘首以盼就能换得他转身。没想到,只是一场弥天大错……如果可以重来,或许,不会再爱。
  • 我是刺客(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我是刺客(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始皇,中国第五代导演最爱刺杀的皇帝。荆轲,港台武侠肥皂剧里经常露面的角色。这又是一个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这一次的叙述,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不是最差的,而且大概称得上是最怪异的。作者的话:读罢莫言的《我们的荆轲》,我打算说一说我的荆轲。在写作过程中除《史记》和《国策》外,我的主要参考文献还包括《燕丹子》、《东周列国志》和张荫麟的《中国史纲》。
  • 重生为地球人

    重生为地球人

    这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世界,异能、超能力、时空穿梭、种族天赋、宇宙亿万种族,这其中所有的真相只有王小弦一个见证者。无可计数的先人前扑后续的努力,决战强悍的时空溯行军,从遥远的3189年穿越而来的使命,SSS任务,王小弦肩扛意识武器“巴雷特”游历宇宙的每个角落,并留下到此一游的传说。
  • 武神的面具

    武神的面具

    重生于最强的体魄之中,灵魂中的潜能终于初露头角。赢得巅峰之战,获得至尊殊荣,却只是命运的一个开端。错综复杂的势力斗争,将他卷入了世界权利之巅的角逐。手握着不曾谋面的孩子写来的信,他依旧记得,自己走出那片废墟的目的——【当这世界残酷的规则改变,边界再无孤儿与荒芜,我将卸下面具归隐山间。】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艾森豪威尔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之一,美国第34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一共有过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其中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造就了战争,战争造就了艾森豪威尔。”这是美国《时代》杂志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
  • 风独

    风独

    没有雄心,没有梦想,只希望安安静静生活。可是,貌似由不得自己呢?故事,从一个穿越了的人开始说起。
  • 霸武圣主

    霸武圣主

    武道世界,强者为尊!不为圣主,终是蝼蚁!重生一世,他誓要登顶武道之巅,抒写男儿心中霸气!
  • 宇宙到底有多重

    宇宙到底有多重

    本套丛书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
  • 狂暴神话系统

    狂暴神话系统

    穿越异界,无法修炼?没关系!系统降临,降龙十八掌,周杰伦双节棍,天蓬元帅九齿钉耙……各种神话般的道具摆在你面前,慌个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