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此诗以诗人耿介不阿、怀才不遇的感慨开篇,其兢兢业业,“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欲有所作为于天下。但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致使岁月蹉跎,功名未就,深负平生之志,而有愧对古今的深重忧思。这是太康诗歌中少有的慷慨诗篇,其“金石之音,风云之气,能令读者惊心动魄”(《艺概》)。
钟嵘将陆机的诗歌列为上品,评价颇高,他说:“其源出于陈思王。才高词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然其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张公叹其大才,信矣!”认为陆机诗歌源于曹植,有“才高词赡,举体华美”的特点,即语言华丽,崇尚排偶;虽然伤于表情直白,但仍为“文章之渊泉”。钟嵘还高度评价了陆机在西晋诗坛的地位,称“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诗品·总论》),这是符合陆机创作的基本情况的。
左思与《咏史》
一、生平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其出身寒微,家世儒学,勤于学问。左思貌丑,又不好交游,据《世说新语·容止》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但辞藻壮丽,当世难有其匹。泰始八年,其妹左棻入宫为晋武帝修仪,随移家京师。构思十年,作《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后官秘书郎,并追随贾谧,为“文章二十四友”。泰始十年,左芬为贵嫔。永康元年,贾谧被诛,左棻病逝,左思退居宜春里,绝意仕进,专心典籍。晚年居冀州,以病终。
二、诗歌成就左思存诗仅十四首,但诗风独树一帜,沈德潜说:“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一代作手,岂陆、潘辈所能比埒。”(《古诗源》卷七)允为西晋诗坛第一人。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
首先,《咏史》八首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和功成身退的坦荡胸襟。其一云: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左思深受儒学熏染,以入世理想为立身之道。左棻入宫,使他觉得有了用武之地,因此诗中充满了坚定的自信和宏阔的抱负。这首诗没有刻意的藻饰和雕琢,但感情喷薄而出,激荡有力,所谓“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又“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大气磅礴,气凌古人;而“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之洒脱气质,令人钦仰,充分展示了放达自傲的精神,诚可谓胸次高旷、笔力雄迈。以一腔自傲之气与社会的压迫相抗的感情在第五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这诗的意思,不过说自己要离开京都,归隐不仕。但诗中毫无嗟叹感伤之情,而是傲视权贵,俯笑王侯,意境高远。开篇两句景象阔大,下面“飞宇若云浮”、“蔼蔼皆王侯”,完全是俯视的写法,结末又以千仞高岗、万里长流衬托和象征自己的情怀,始终贯注着豪迈的气概。
第二,《咏史》八首激荡着一股悲愤不平之气,是对门阀社会压制人才之不公的对抗和批判。出身寒微的左思在入仕后,深感门阀制度的黑暗与不公,没有才干的人因门第而飞黄腾达,有志之士却因出身卑贱而难以见用,终生沉沦,他对此充满了愤怒和不平。其二云: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此诗以比兴手法激烈批评人间的不平。他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径寸粗细的“山上苗”竟然遮盖了高达百尺的涧底大树。表面看来,这是自然景象,实际上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揭露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而这种荒谬现实的产生,在于“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锋芒直指西晋社会以门第垄断仕途,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利益分配原则的历史沉疴,形象鲜明,表现含蓄,意蕴深刻。
第三,《咏史》八首是对咏史诗的新发展。左思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钟嵘誉为“左思风力”(《诗品》卷中),指的就是左思善借咏史以抒时愤,又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以“咏史”为题,始于东汉班固的《咏史》诗,其作直书史实,“质木无文”(《诗品》序),缺乏艺术意味。曹魏时,王粲、阮瑀有《咏史》,曹植有《三良》,与左思同时的张协也有《咏史》之作,唯左思有“杰作”之誉。胡应麟说:“《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毋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社,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千云,遂为古今绝唱。”(《诗薮》外编卷二)对咏史诗的流变及左思《咏史诗》的价值,概括得相当准确。其实,左思《咏史》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拘于史事,把历史的经验、现象与个人的生活遭遇、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倾注于诗歌之中,开创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新路。沈德潜也说:“太冲《咏史》,不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已之性情俱见。此千秋绝唱也。”(《古诗源》卷七)即见此意。左思的《咏史》八首因此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榜样,是他对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不朽贡献,“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
左思还有一首风格迥然不同的诗,就是他的《娇女诗》,通篇绘声绘色的描摹了小女儿的天真烂漫,父母的爱惜之情也溢出言外,浓厚的天伦之乐,使这首诗显得格外亲切别致。在中国诗史上,以儿童为题材的诗此前未曾有过,《娇女诗》的出现,足以说明魏晋诗歌脱离教化观念而深入日常生活的现象,以家事入诗,从此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新主题,对后代诗人多有启发,陶渊明的《责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隐的《骄儿》等,都受到了此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