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军 刘朝勇
2008年3月22日,重庆电视台800平方米演播厅星光璀璨,由市民投票选出的2007年度“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奖者纷纷登上领奖台。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73岁的刘传清也走上了这个重庆市的最高荣誉殿堂。随着主持人深情的解说,记录刘传清老人传奇一生的影像在大屏幕中缓缓地呈现出来……
在鲜花和掌声中,星星公司董事长刘晓俊安静地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父亲斑白的头发、因一生操劳而佝偻的患病身躯,他的眼睛湿润了。霓虹灯和镁光灯下,他发现父亲老了,真的老了。
“我必须将星星公司的担子全部扛起来……该让父亲歇息了!”台上颁奖的程序还在继续,而刘晓俊的心却再也平静不下来,在音乐的旋律中,那些记忆犹新的画面在他的脑海中愈加清晰。
父亲的故事
刘晓俊生于1966年,在家排行老二,父亲爱叫他“二牛”。在他还是懵懂少年时,父亲就给他讲自己创业的故事,只要有空闲,父亲就会翻出“老陈年”。听多了,也让人烦,因为,刘晓俊从小对经商没兴趣,他最喜欢的是包青天,他的理想是当律师,充当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如今,父亲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企业文化,深深地融入星星公司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员工的心里。
想起父亲的那些故事,刘晓俊不得不对台上那个只有1米6高的老父亲涌现出无限的崇敬之情——
20世纪60年代末,身为民办教师的刘传清毅然辞职来到星星公司的前身——温泉磨面社,只有12户人、12层石磨、12部面机、12条黄牛加工面条,那时山区没有电,靠的是脚踩锣柜、手摇面机、牛拉大磨,完全是一个古老落后的小作坊,全部资产不到4000元。起初,磨面社按“上级计划”生产,企业收益仅够维持职工们的最低生活。“不改革就散伙!”“不敢闯新路子,不扩大生产就只有死路一条!”为了生存与发展,昏黄的煤油灯下,12个合伙人经过三个昼夜、数十回合的论争,最后立下了“生死盟约”:大胆地闯,悄悄地试。
他们从县城买回一台旧柴油机,架起12部面机“一条龙”的流水生产线,原来几十人劳动,日产300公斤面粉,技改后只需10人,日产量翻了一番,面条的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得到极大改善。
有了资金和技术积累,爱动脑子的刘传清,又在企业内部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先后进行油扇、竹筷、白云石粉、小印刷等产品的开发。当别人还在油扇上印“为人民服务”的传统标语时,刘传清的思维又转了个弯:他在生产的扇子上印着“三打白骨精”、“阿诗玛”等鲜艳灵动的图画。这自然比“正统”的产品每把多卖几分钱,每年能多收益数千元……
接着,刘传清领导企业员工又开发了黄杨木筷、竹门帘、竹窗帘、包装箱、工具把手,根据市场需求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格局。
……
再后来,刘晓俊或多或少亲历了父亲的工作,最让他难忘的是父亲领导一班人研制竹材碎料板。
当时,父亲和技术攻关组的同事们将竹、木废料用石磨磨成粉末,再用凝胶凝固,用铁锤“轧”成板,用两块铁板四颗螺丝加压,用烘花生、葵花子儿的烘笼加热,失败了,又重来……经过101次反复试验,一块10厘米的竹材碎材板终于成形。随后,他们将竹料碎料板送到北京检测,被中国林科院鉴定为“世界仅此一件”,从而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申请专利时,父亲将它命名为“101型野生杂竹碎料板”,以此纪念这项发明的来之不易。
当刘晓俊的思绪依旧还停留在那些无法磨灭的画面时,评委对他父亲的感言评价却打断了他的回忆。
“走出思维的峡谷,搬走心里的大山。你燃烧理想的激情,书写创业的格言,让一扇竹门通江达海、化做征帆;你以走向世界的勇气,给库区产业一个昭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是评委对父亲精准的评价,也是一种高度的赞誉。刘晓俊心里暗想:“是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将让这‘星火’燃得越来越旺,续写出新的辉煌!”
“叛逆”的孝子
刘晓俊童年时代是在重庆开县北部的一个千年古镇——温泉镇度过的。
开县,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养育出了两江总督李宗羲、开国元勋刘伯承等伟人。而温泉古镇,一条清江河穿山而过,沿河两岸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川东名刹温泉仙女洞、建于乾隆初年的古迹七里廊桥、“四川名泉”温汤井(1994年四川省评定)……
刘晓俊在他的学生时代,梦想做律师。他从小的性格就十分正直,刚毅,喜好打抱不平,处处流露出一股“侠气”。他最佩服的人是包拯,最崇敬的人是自己的父亲刘传清,从小到大,父亲的话他都唯命是从。
高考那一年,星星公司已经创立一年,父亲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公司的效益也是节节攀升。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刘传清希望儿子报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这一次,刘晓俊叛逆了,“这是我第一次没听父亲的话”,他选择了四川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攻读法律专业。
1984年、1994年,星星公司发生了两次严重的火灾(刘晓俊刚接手董事长的2004年也发生过一次火灾,后面将讲述)。第一次是生产竹材碎料板时,质量刚刚过关,投放市场销路好的时候,由于资金少,竹材堆放在锅炉旁边,4月的一天晚上,一场无情的大火将公司仅有的几间厂房烧成了灰烬。第二次是孩子玩火把几千块门烧完了。
刘传清多么希望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啊,他想到了刘晓俊。
刚毕业那年,父亲找到他:“二牛,到公司来帮帮忙吧!”
一阵沉默,刘晓俊对父亲说:“还是算了,我搞不来,我不是经商的料……”
第二场大火后,当时刘晓俊在外地出差,父亲在电话中对他说:
“……二牛呀,我年岁大了(刘传清时年60岁),你还是来公司干吧!”
“爸爸,我不习惯经商呀,你还是去招聘几个能干人吧!”
“你这娃,我送你读那么多书,你为啥不帮我呢?”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
“哎——”刘传清无奈地放下话筒。
而电话那头,那个汉子不禁潸然泪下。
律师工作压力大,节奏快,是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自由、公平、秩序、效率的结合,在实现个人利益与价值的同时完成了对国家、社会的义务,这也是刘晓俊一直坚持从事律师职业的根本原因。刘晓俊一直按照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前行着,先后在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事务所从事他的法律服务工作,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他为企业争权益,为农民工讨薪,为世人博取公道,而这一干就是15个年头。
成功其实是指一个人能实现自己有价值的理想,是一个人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永远忠于自己的事业”,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名言是刘晓俊当时的座右铭。
走马上任
2002年的某一天,刘传清解便时发现有血,经检查是直肠癌,被送到重庆新桥医院治疗。这个消息让刘晓俊震惊了,更让他震惊的是,父亲在手术后七天,伤口刚拆线,得知自己主研的新产品正在重庆渝北龙溪镇一用户家安装,便不顾家属的劝阻,冒着酷暑,顶着烈日,拖着十分虚弱的身体,一鼓作气爬上六楼,查看刚装好的木门。
刘晓俊犹豫了,他实在舍不得自己钟爱的律师职业,可父亲那慈祥的面孔,艰难奋斗的身影,还有谆谆教诲一一浮现在他的脑海,40年的创业之路,父亲经历的痛太多,在父亲手上,星星公司从当初的小作坊嬗变成年产值达5000万的重庆市龙头企业,共自主研发并获得国家专利28项,专有技术38项,平均一年就获得一项专利、一年半就开发出一件新产品……“星星”事业已经成了父亲的整个生命,不,比他生命还要重要……
这一切让刘晓俊渐渐清醒起来:“我不能让父亲一生的心血后继无人,我要扛起星星的大旗!”
第二天一大早,刘晓俊对父亲说:“爸爸,我今天就到公司报到。”
刘传清看着儿子,一向严肃的脸,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
一个人不存在“能”和“不能”,而关键在于选择,挑选一个你认为真正能在这里作出独特贡献的领域,你将享受为它而工作的每一天。刘晓俊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是与他原来理想相悖的,事实证明,“理想是可以改变的”。
刘晓俊进入星星公司担任总经理,人们亲切地称他“小刘总”。他的就职演说很简单,他说:“让我们紧密团结协作,用成绩来说话,争取不久的将来实现安居乐业。”
这一天是2002年5月1日。
当时的星星公司正步入爬坡上坎时期,内部管理“人情因素”严重,销售网络不结实,稍有不慎,就有“大厦将倾”的危险。在父亲刘传清的坚决支持下,“小刘总”摈弃一切陈规陋习,以市场为导向,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公司各项改革。
为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刘晓俊坚持打破惯例,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和责任书,“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重点强调了“按劳分配、按能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兑现”的分配原则。
这一年刘晓俊比谁都忙。揽任务、做方案、抓管理。他非常注重产品质量,在企业上下全面落实“10000-1=0”的质量理念,严格实行质量奖惩制,使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在父亲指导下,按照区域格局成立16个营销网络服务公司,通过服务热线电话、E-mail、EMS、网站和走访等多种途径与终端用户进行信息沟通,对所有购买星星套装门的终端用户实施100%的回访,做到100%的用户满意。如今,全体员工已将产品质量作为个人生存、企业生命之根本。
在刘晓俊充满信心的计划和创业激情的感召下,员工队伍得到了空前的团结和凝聚。大家摩拳擦掌,热烈地讨论着,酝酿着,他们对企业将来的发展充满了极大的希望和热情。
到2004年,在刘晓俊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星星”终于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当年经营收入突破亿元大关,比2002年足足翻了一番。
这看起来很普通的收获,却包含着一个极大的希望。这个新的起点为企业后来的发展积蓄了宝贵的财富和能量。星星公司的人都相信——更大的收获就在前面!
从律师到企业家,“小刘总”进行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小试牛刀,锋芒毕现。他继承了父亲刘传清的开拓创新精神,还注入了年轻人“敢想、敢干、敢闯、敢担”的精神。
如椽巨笔
2004年6月,刘传清放心地将董事长的宝座交给了刘晓俊,自己当起了公司党委书记。
然而,就在刘晓俊上任不久,一场大火突如其来。2004年7月,烘材料的炕房燃烧了,因周围都是高墙,消防队赶来都无法扑灭。联想起1984年、1994年的大火,这又是一个整10年,三场大火如此巧合,很多人背后议论——“新官上任好兆头”,“星星必将大放光芒”。做过律师的刘晓俊不这样想,他也没去理会大火背后的“好兆头”,他立马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全厂停产三天,从源头查找安全隐患,刘晓俊严肃地讲,“要看到,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抓效益,抓安全就是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中国人相信迷信,这股“火势”也给刘晓俊“烧出”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公司上下对他很信服。刘晓俊借这股“火势”,萌生了更宽广的雄心:星星公司要壮大,要建现代化的厂房,要用全机械化作业代替手工作业,要从开县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任何赚钱的产品,都逃不脱“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亡期”的演变规律,最终都会被淘汰。企业要发展,要不断地有钱赚,就必须不断地创新,走出旧的产品的“陷阱”,不断拥有新产品和新项目。
而这一切的一切,取决于“人才”。刘晓俊十分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一大批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汇聚到“星星”门下,其科研团队达到150人。
在2004年至2010年之间,星星公司新开发了“竹材套装门”系列产品和自主研发了“竹材套装门”成套生产设备以及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代表了中国木门行业的先进技术水平。2007年,又利用全县社会存量的谷壳、锯末面、秸秆等资源开发“套装门内芯条料”生产技术,仅此一项技术每年可节约木材2万立方米,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经济低碳生活作出了显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