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别人送给卡耐基一只母兔。很快,母兔生下了一窝小兔。这一下,卡耐基犯了难,因为他买不起豆渣、胡萝卜来喂养这窝兔崽。
怎么办?卡耐基不想抛弃这窝小兔,于是请左邻右舍的小孩子都来参观这些活泼可爱的兔宝宝。小朋友大都喜欢小动物,卡耐基趁机宣布:谁愿意拿饲料喂养一只兔子,这只兔子就用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命名。一下子,小朋友们齐声欢呼,都赞同卡耐基的“认养协议”。于是,每一只小兔子都有了自己的名字,饲料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每当回想起这则童年趣事,卡耐基总会微笑,他说,人们都珍惜爱护自己的名字,而不务虚名者,才能从中得到巨大的实际利益。
卡耐基从一个小职员做起,通过自身的顽强努力,成为一家钢铁公司老板。一次,为了竞标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卧车合约,他与商场老手布尔门的铁路公司对决,双方为使投标成功,不断削价比拼,结果跌到无利可图的地步,彼此还咽不下这口恶气。
一天,卡耐基在旅馆门口邂逅布尔门,他马上微笑着迎上去,伸出手,主动向布尔门招呼:“我们两家如此恶性竞争,真是两败俱伤啊!”
卡耐基接着表示,要尽释前嫌,合作奋进。布尔门被卡耐基的坦诚所打动,气消了一半,不过对合作缺乏兴趣。卡耐基对布尔门不肯合作的态度感到纳闷,一再追问原因。布尔门沉默片刻,狡黠地问:“如果我们合作,新公司叫什么名字?”猛然间,童年时养兔子的事在卡耐基脑海里闪现,他脱口而出道:“当然叫布尔门卧车公司啦!”
布尔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死死盯住卡耐基。于是,卡耐基又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一遍。
就这样,两个人冰释前嫌,来了个强强联手,签约合作,双方都从中大赚了一笔。
律人先律己
先律己,再律人。
——井植熏
井植薰(1912-1987),日本三洋公司创始人。井植薰创建的三洋公司经过50年的发展,三洋目前已经是一家拥有45000多名员工,在世界各地拥有101家分公司和营业所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在1999《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上,三洋公司排名第277位,资产额224.79亿美元,井植薰被誉为“三洋之魂”。
1912年,井植薰出生于日本淡路岛一个撑船运货的船夫家庭。因为生在春天即将到来之时,父亲便给他取名为“薰”。
井植薰还不到4岁,父亲就因病逝世了。为了生活,小学毕业后,14岁的井植薰就离开家乡来到大阪,在姐夫松下幸之助的“松下电器制作所”当学徒。
当时的松下还是一个小小的私营企业,但管理严格、等级森严,虽然井植薰是松下幸之助的亲戚,一样要从最底层的学徒做起。
井植薰在松下公司一干就是24年,从学徒到三等职员,从分厂厂长到公司常务董事兼制造部长,成了松下公司内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井植薰遏制不住埋在内心多年的欲望,一心想追求属于自己的事业,最终还是提出了辞呈。
1950年,井植薰办起了三洋机电公司。公司虽小,但第一次为自己而忙碌,井植薰觉得很高兴。在建立三洋公司后的短短10年内,井植薰敏锐把握市场脉搏,不断创新,出奇制胜,为“创造新生活”连续走出蜚声全社会的4步妙棋,生产出新型的收音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机,从而奠定了在全日本家电行业中领先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三洋在世界各地已经拥有101家从事制造或销售的子公司及孙公司,海外企业的直接生产销售总额为5000亿日元,雄踞全日本榜首。
井植薰在他的著名著作《成功源于探索》一书中,第一句话就说:“何谓经营之本?我认为是造就人。”重视人的作用,本来是松下公司的经营思想,井植薰从松下出来时将这一思想带到了三洋,并加以发展、完善。
井植薰认为,一家成功的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造人”是比造产品更重要的事。只有“制造”出优秀的企业人才,才能由这批优秀人才去开发、制造、推销优质的产品。
而要想造就他人,先得塑造自己。井植薰自己就做得比每个人都好。他每天上午去公司上班的时间,可以精确到秒的程度。天长日久,公司大楼的门卫竟然把他当成了标准时钟,每当井植薰的身影出现在公司大门前,门卫就会有意无意地伸手看看自己的表,有时嘴里还会说一句:“今天我的表怎么慢了一分钟?”
“24—16—8”工作制,这是井植薰喊出的又一个口号。他认为,董事以上的干部要具备24小时都为公司工作着想的觉悟,对工作一定要“走火入魔”,时时刻刻为公司操心。对一般管理干部,则要求每天为公司干16小时,除了晚上睡觉做梦可以悉听尊便外,其他时间都必须思考公司的工作。至于一般职工,则要求工作8小时,只要上班时间考虑工作就可以了。
井植薰的“先律己,再律人”的观念,因为他自己的表率作用突出,因而被三洋全体员工所信服和接受。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三洋才在短暂的时间里,创造出众多的奇迹。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信任,信任,还是信任。
——李秉哲
李秉哲(1910-1987),著名集团“三星”的创始人,在世界最大500家大企业中,三星集团排名第14位,唯一排名在三星电子之上的电子类企业就是索尼,三星集团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包括24个大公司,是韩国最成功的企业,李秉哲因此被人称作“创业鬼才”,其经营哲学对商业界有重大影响。
1948年,李秉哲挂出了“三星物产公司”的招牌,自己担任社长。
公司是做进出口贸易的,生意不错,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获利高达1.2亿元,成为韩国商界一颗迅速升起的新星。就在李秉哲春风得意,准备在汉城放手大干之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他丢失了苦心经营的企业和财产,携家带口离开了汉城这个伤心地,回到故乡大邱。
虽然公司没有了,但让李秉哲感动的是,与他同甘共苦的几位老朋友,不仅维持了“朝鲜酿造”的正常运转,而且还交给他辛苦赚来的3亿元钱。“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他知人善任和“用人勿疑,疑人勿用”思想的最好馈赠。有了这笔钱做资本,李秉哲携家来到釜山,买了一间面积只有15平方米的房子住下来,着手重振三星的事业。
20世纪50年代初,韩国物资匮乏,经济困难,大多数企业对风险极大的国内制造业持消极态度,大都着手于进口贸易,李秉哲也是靠这个起家的。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时的李秉哲却毅然放弃了获利丰厚的贸易业,决定创办生产性工厂,以实现他“事业报国”的理想。
经过一番调查,李秉哲选择了制糖业。1953年,李秉哲首次以自己的技术力量设计建造了韩国第一家大型制糖企业,为韩国食糖生产国产化立下了头功。以此为基础,他又创立了韩国第一家毛织厂,并很快将其发展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产品成功“登陆”到了毛织品王国——英国。在此之后,李秉哲又转向肥料工业,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设施最新、工期最短三项纪录的“韩国肥料”。此后,“韩国肥料”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开创了出口肥料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然,最令人骄傲的是三星在电子业的巨大成就。靠着给著名国际品牌制造芯片及电子产品,三星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规模,成为韩国最成功的制造企业。李秉哲不甘心只为他人做嫁衣,提出“为了图谋出路,并开创韩国经济的第二次起飞,我们只有走开发尖端科技这一途径”的口号。由于三星集团投入巨资发展尖端科技,加之引进美国先进技术,使韩国成为了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能独立开发半导体的国家。
在创业中,李秉哲始终标榜“三星第一”主义,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三星都要做到最好,而“三星第一”精神的基础,就是他的“人才第一”主义。
在三星训练中心里,悬挂着李秉哲亲笔题写的“人才第一”的匾额。一个向李秉哲学习了30多年经营的三星高级经营者曾说:“人们都说李会长的用兵术是非常高明的,其实他并没有别的秘诀,就是对人的完全信赖。如果他信任你,就会全权委任你,并全力支持你的工作,这样就会使你产生责任感,产生一定要完成任务的意志。”
这就是李秉哲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多少次困难时期挽救了三星。李秉哲曾经回忆说:“三星克服严重危机的最大力量,是信赖我并忠于职守的社员的团结精神和爱社精神。我对员工,就是信任,信任,还是信任。
除了信任,李秉哲还常在各种场合对他信任的经营者给予高度评价。在一次社长会议上,李秉哲关切地对一位社长说:“你的嘴唇裂了,看样子很辛苦。”当然,李秉哲可不是说说就算,第二天,他就把配好的补药通过秘书室转给了那位社长。
其实,除了在事业上需要充分地对人信任,人际交往之中,信任同样也不可少,很难想象,要是人们之间没有信任,到处充斥着谎言和怀疑,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信任就像是任何人之间的粘合剂,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仁者无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名言出自孔子的《论语·雍也》。大意是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事事行得通。这句话主张,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别人成功,自己才会成功;与人方便,便是与己方便。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积极原则,它不仅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而且是一种做人的最高智慧。
在自身发展的时候,也要希望更多的人发展。有两个关于种子的故事,很能说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现实中的意义。
有一个不甘于现状的农夫,对自己的玉米地收成很不满意,于是四处打听,买来优质玉米种子,果然大获丰收。
他的邻居们异常地惊奇、兴奋和羡慕,都请求他能卖些新种子给他们。可是,这个农夫为保住自己的优势,断然地拒绝了。
然而,从第二年开始,这农夫的玉米收成差了,第三年更是明显减收。万般无奈的农夫找来专家一看,使他大跌眼镜:原来是他的优质玉米,接受的是邻居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
而美国南部的一个农夫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法。这个农夫经常是所在州南瓜大赛的首奖及优等奖的得主。但每次得奖之后,他都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
有一位邻居很诧异地问他,“你的奖项得来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改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我们呢?难道你不怕我们的南瓜品种因而超越你的吗?”
这位农夫回答说:“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如果我将得奖的种子私藏,你们在南瓜品种的改良方面势必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的品种传播过来,我必须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而疲于奔命啊。”
很明显,这位农夫和他的邻居是处于一种相互竞争的形势之中,而一年一度的品种大赛也可以说是对这一竞争的一种检验。然而在另一方面,双方却又处于微妙的合作状态。
送人一束玫瑰,留下一缕芳香;分享和给予,常常是一种收获。凡事皆有因果,帮助别人,常常就是帮助自己;不帮助别人,常常就是损害自己。谁付出得越多,谁得到的也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个商人,一心只想着自己赚钱,而从不为合作伙伴着想,甚至去算计别人,多捞好处,是没人愿意与你合作的。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一心只想着自己成功,从不关心部下和同事的成功,只是把部下和同事当做实现个人成功的工具,这是不会有人愿意为你效力的。
美国著名企业家杰克·韦尔奇说:“在你成为领导之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之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功有关。”
孔夫子和韦尔奇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自己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立己必先立人,达己必先达人。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周围人都能成功才是领导者最大的成功。
如果一个领导者只想自己成功而从不想别人成功,甚至想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不成功的基础上,以别人的不成功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成功,那是很糟糕的。如果一个领导者的成功带动了周围一群人的成功,形成了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群体效应,那才是真正英明的领导者。
现实工作、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人与人、部门、公司等360度的接触,我们扪心自问,是否有心胸和悟性首先做到支持其他人、其他部门;低调做人、谦虚做事;还是以各种充足的借口提高着本人和本部门的本位主义?我们获得和失去的又都是什么?欲立己先立人的道理多么显而易见。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合则生,个则亡”的道理,让我们再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领悟得深一些、做得透一些;如同打保龄球,10个10分全中总和是300分,10个仅差一点儿的9分总和却是90分,多么大的差距。
生活是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换个角度,换一种思维,你心中的乱麻可能瞬间开解。许多时候,我们一转身,棘手的问题却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