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政治条件下,是好人、善良人被逼无奈向小人、坏人看齐,而不是小人、坏人向好人、善良人靠拢。而好人、善良人一旦向坏人、小人看齐,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行动,则不再是好人、善良人了。
这正是中国封建政治统治屡屡失败的缘故。
【5】周正龙的唤醒之道
发生在陕西的华南虎照事件,沸沸扬扬之后,终于尘埃落定了。
哎,真是一场闹剧!简直就是发生在陕西地面上的再版“指鹿为马”的丑剧啊!
周正龙啊周正龙,良心何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沽名钓誉,以身试法,锒铛入狱,罪有应得啊!
厅长,县长,局长,站长等等带长的官僚们,你们辛苦了,你们愚蠢啊,你们比周正龙可耻一万倍!
更为令人气愤的是,周正龙竟然还继续用卑劣的手法,制造什么“虎印”照片!
更为令人发指的是,在处理这一事件的领导干部大会上,会场舒适的坐席里,竟然有一些领导们进入了“梦幻世界”!
应该由谁来大喝一声:
“用良知唤醒人们,铲除和谐社会里的蛀虫!”
“让人类保护环境,维持自然世界里的平衡!”
冷静的我,不由得想到了同样发生在陕西的一个历史故事——赵高和他的“指鹿为马”。
【一】赵高得势
赵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时期的著名宦官。赵高是赵国人,出身卑微。他的父亲因为犯了重罪,不仅自己被处以残酷的宫刑,而且也连累他的母亲被罚没为官家奴婢。后来,他的母亲与人野合而生下了孽障赵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规模充实后宫,据说嫔妃多达万人。庞大的后宫需要众多的服务人员,阉割去势的宦官由此广泛使用于宫廷,宦官制度逐步完善。当时为了补充后宫服役者的队伍,一些战败国的宦官也与宫中美女一样作为“战利品”归入秦朝宫廷。赵高就是在秦灭亡赵国后,作为阉宦被掳入秦的。由于他身体强壮,又粗通法律,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为中车府令。
【二】嬴政之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东郡落下一块陨石,上书“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大字。
不久,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夜经华阴时,突然有人持玉璧拦住使者说:“秦始皇今年将死!”然后,放下玉璧倏然离去。
连续发生的不测之事,使秦始皇深感不安,急忙命人占卜。卦辞说只有外出巡游方可化凶为吉。秦始皇听信了术士之言,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出京巡游,次子胡亥及丞相李斯陪同左右,赵高以负责皇帝乘舆的中车府令身份随驾出行。
当车驾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时,秦始皇突患重病。他自感时日无多,急令赵高给长子扶苏发诏书,让扶苏把所属部队交由大将蒙恬掌管,然后迅速赶往咸阳办理后事并继承皇位。
诏书尚未送出,时年五十岁的秦始皇即病亡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丞相李斯认为贸然宣布秦始皇的死讯恐怕会引发全国的混乱,决定秘不发丧,而命令车骑加快向咸阳进发。
【三】沙丘之谋
“秘不发丧”,为赵高实施偷梁换柱的冒险计划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他深知,为人正直的长子扶苏一向对自己不屑一顾,手握兵权的大将蒙恬又与扶苏关系亲密,蒙恬的弟弟蒙毅更在言谈举止间时常流落出对自己的厌恶。相反,胡亥却跟随自己学过书法与法律,一旦胡亥能够继位,自己必将得到重用。赵高思来想去,决定冒险扣留秦始皇遗诏,进而谋划胡亥继位,以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
为了达到目的,赵高首先鼓动如簧之舌争取到大权在握的丞相李斯的支持。然后,与李斯、胡亥一道,诈称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恶毒地伪造了令扶苏与蒙恬自杀的遗诏。为人忠厚的扶苏与三代功臣蒙恬接到诏书后被迫自杀,稀里糊涂地成了赵高“沙丘之谋”的牺牲品。
偷梁换柱得逞后,赵高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咸阳,随后向天下宣布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胡亥宣布即皇帝位,称秦二世。
【四】滥杀无辜
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为了堵住众大臣与诸皇室公子对矫造诏书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对众人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
继扶苏、蒙恬之后,蒙毅、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大批功臣都纷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而且还有难以数计的人被株连。
与此同时,赵高与秦二世对皇室诸公子、公主也不放过,十二位公子“戮死咸阳市”,“十公主死于杜”,公子将闾在被逼自杀前仰天大呼“我无罪”,然后与其兄弟三人流着眼泪拔剑自杀。自此以后,大臣凡是进谏者均以诽谤罪论处。更有甚者,百姓面色不好也要治罪。整个国家,人人自危,天下处于一片恐怖之中。
每杀死一名大臣,赵高便安插自己的亲信补缺,很快许多要职都为赵高的亲信所把持。
【五】害死李斯
在赵高的愚弄下,本来安于享乐的秦二世更加纵情酒色、怠于政事,进而为赵高胡作非为、欺上瞒下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朝廷统治腐败,百姓的赋敛、徭役相当沉重,加上阿房宫之类庞大工程的修建更使民穷财尽,陈胜、吴广起义随之爆发。可秦二世在赵高的蒙蔽下对岌岌可危的局势一无所知,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
秦二世荒淫愚昧,而手握重权的丞相李斯还是清醒的。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及其后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因而备受秦始皇的重用。李斯又是“沙丘之谋”的参与者,秦二世对他颇为宠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李斯基于对秦朝统治的忠心,曾多次上书进谏但毫无成效。
赵高一方面担心秦二世了解朝局后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将李斯视为其专擅朝政的唯一障碍,因而便把矛头对准了他。对秦二世的性格了如指掌的赵高设计了一个陷害李斯的绝妙圈套。他先对李斯说,如今盗贼猖狂,我很想劝谏皇上,但因为皇上深居皇宫,我没有劝谏的机会。李斯也表示自己很想找机会劝谏皇帝。赵高表示他负责给李斯制造劝谏的机会。
于是,赵高特意找一些秦二世玩兴正高、最烦人打扰的时机让李斯进谏,如此再三,二世开始与李斯产生了嫌隙。赵高见时机一到,就诬蔑李斯因未能分土称王而心存不满,诬蔑李斯的儿子与陈胜等起义军有关连。秦二世偏听偏信,赵高又操纵了对李斯的刑讯过程,最终如愿以偿地把李斯父子腰斩于刑场,李斯三族以内的人,也因受株连而被尽杀。
【六】指鹿为马
赵高杀死李斯后,官拜中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裁决。起义军距咸阳已不足百里时,秦二世才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他任少府章邯为统帅,率在骊山服徭役的二十万刑徒强行编入军队,用以镇压起义军。这些缺乏训练,又深怀不满的刑徒们一击即溃,章邯率军投降,秦王朝的武装基本瓦解。
面对秦王朝即将垮台的危险局面,当权者赵高不仅不思挽救之策,反而想乘势取秦二世而代之,进而体验一下帝王之尊的荣耀。为了检验群臣对他篡位的态度,他导演了一出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的丑剧。
有一天朝会,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并说这是马。二世以为赵高开玩笑,询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慑于赵高的淫威,有的说是马,有的沉默,有个别的说是鹿。事后,赵高把说鹿的大臣都杀死了。从此,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伎俩层出不穷。
农民起义已严重危及到秦朝的统治,怠于政事的秦二世对此有所察觉,对长期专权的赵高产生了不满。坏事做尽的赵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过失,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廷内外大权,派亲信强迫秦二世自杀,然后操纵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秦王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其到宗庙受玺的时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随后子婴素车白马,手捧玉玺向刘邦投降,至此秦朝灭亡。
秦朝的灭亡,赵高是罪魁祸首。
华南虎画照,周正龙欺世盗名。
然而,周正龙的闹剧,不正是唤醒了麻木不仁的昏官、不择手段的贪官和见利忘义的赃官了吗?!
【6】成与败的命运之道
今天,从奥运说起。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体育大国,但不是体育强国,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因为国力恢复才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的发展进步很大啊。从参加奥运会,到取得金牌,直至金牌第二,雅典已经见证了的,是一个渐进和突飞猛进的过程。我们的胃口不能太大,也就是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我们从一个人参加奥运,到申办奥运,到成功举办奥运,已经让历史写进去了。现在我们行了,是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过去我们不行,不能怪别人,只能怪我们自己。
再从奥运,说到每个人的命运。孔子,生来命运不好,是母亲影响了他一生,使其成为千古一圣。孟子,也是母亲从小择邻而教,使其成为亚圣。秦始皇从小不知父亲是谁,接过江山时年岁不是很大,况且国力不强,战争不断,小小嬴政,艰苦卓绝,矢志不移,成就了兼并六国,一统江山的千秋伟业。
说了远的,再说近一点的。胡雪岩,从小丧父,母亲带大。13岁时,开始放牛,因为胸怀大志,拾金不昧,得到了高人的赏识。然后,从学徒开始,稳扎稳打,赢得信任,获得经验,步步取胜,直至得到师傅的巨额遗赠,开始他的大展宏图,结交军政要员,成为红顶商人,备受慈禧的垂青,为国家创造了财富,成为富可敌国的商贾巨人。然而,他最后还是败落了,不能怪别人,还是怪他自己的一时大意。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的大地上,他第一个提出“打倒封建帝制”的响亮口号,并且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带领革命党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以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了清朝皇帝的统治,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他,确实不愧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但是,辛亥革命的流产直至失败,最生动地说明,中国资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虽然做出过重大贡献,但它却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最终的胜利。
我们就来看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华民国开国功臣们的命运和最终结局吧:
1.大总统孙中山
时年46岁。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逸仙。广东香山人。少随母侨居檀香山,就读于奥阿福书院。稍大一点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于港澳间行医。后因痛国事之日非,兼读宋明之史迹,明华夷之辩,遂立志革命,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号联络志士仁人,奔走近二十年。辛亥革命成功以后,17省代表于南京筹建民国,公推孙中山为大总统。南北议和,恬淡为怀,禅位与袁氏。其后参与讨袁、护法、护国诸役,为国民党党魁,创“三民主义”学说,福泽后世。1924年于北上商讨国事期间,病重不治,享年59岁。北伐后,归葬南京中山陵。国学大师章太严挽联为:“洪以甲子灭,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间成败异;生袭中山称,死傍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2.副总统黎元洪
时年48岁。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人。父为清军小官,家境清贫。幼年入北洋水师学堂,曾经参加中日甲午海战,艇翻落水,侥幸不死。后来投入张之洞门下,逐步升到湖北新军协统。辛亥革命中,湖北新军首先发动闻名中外的武昌起义,因黎元洪平日治军尚称宽厚,有黎菩萨之名,被大家推举为鄂军政府都督。一开始黎元洪并没有接受,过了一段时间,见“义军军势日炙,知人心顺逆”,就剪掉辫子,接受了督军印。并率义师祭轩辕黄帝,传檄天下。南京政府成立,当选为副总统。清室逊位后,仍任原职。后来,袁世凯称帝,由于与黎积怨较深,被囚禁在瀛台。袁氏改元洪宪,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但黎元洪没有接受。不久,袁世凯死了,黎元洪由副总统继任总统,紧接着与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张勋借势入京,复辟清室。黎元洪自认为是民国元勋,不受伪朝之禄,走开躲避起来了。段祺瑞恢复了共和,黎元洪下野。后在吴佩孚支持下复任总统,不久又辞去职务。晚年投资实业,后因脑溢血死于天津,终年64岁。民国政府以其“辛亥之役,武昌起义,翊赞共和,功在民国”,予以国葬,倍极哀荣。章太炎送其挽联为“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绥寇岂能干正统;与五色国旗同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
3.参议长林森
时年44岁。林森,字子超,号长仁,福建闽侯人。其先祖据说是商代比干,周以忠义赐与林姓。延至明代深受国恩,一门十八进士,号称“父子同察院,兄弟布政使”。明末林氏一门以忠义自励,不作清廷的官,隐于乡间。林森6岁读经史,又入美国教会学校,自然兼通中、西。历任台南法院通译、上海江海关通事多职,与同族林述庆等组福建学生会,任主席,鼓吹排满光复。辛亥革命,时任九江关职员的林森,借机策动清海军反正(晚清海军号称闽军,林也是闽人,自然事半功倍)。九江独立,林出任民政长。不久,他的族人林述庆等光复南京,赴金陵出任政府参议长。民国元年后,历任参议院委员长多职,一直追随孙文,为国民党元老之一。孙中山死后,成为西山会议派领袖之一。因其为人较淡薄,故能为国民党内各派系所接受。1931年出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坚决主张抗战,汪精卫叛国后曾来信诱降,林森复信9个字:“下令逮捕汉奸汪精卫”。1943年,林在重庆因车祸遇难,年75岁。林氏早年丧妻,伉俪情深,誓不再娶,膝下无嗣。临死还留下遗言给蒋阶石:“还都南京”。
4.副参议长王正廷
时年30岁。王正廷,字儒堂,号子白,浙江奉化人。10岁入上海中英教会学校学习英文,又进天津北洋大学堂法科学习,毕业后历任上海海关官员、湖南学堂教员多职。后来转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创建中国留学生基督教青年会,任总干事。1907年赴美国留学,在密歇根大学学习法律,次年转入耶鲁大学文科研究院。辛亥革命爆发,因父丧回国,任鄂军都督府外交副主任。南北议和时,任和谈代表,副参议长。袁氏当国后,历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参议院副议长,获燕京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等多职。1919年任中国全权代表,以南方代表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在其斡旋下,中国代表拒签和议。回国后,又历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代国务总理多职。北伐成功后,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驻美大使,国民党立委,执委。因其素好体育,又与基督教青年会关系密切,被选为国际奥委会终身委员,并率团先后参加第11和第14届奥运会,成为中国奥委第一人。1949年初定居香港,任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1961年病逝,享年79岁。著有《王正廷博士演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