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当旅长时,部队驻守四川顺庆,与第四混成旅发生了一些矛盾。第四混成旅这支部队将骄兵惰,长官上街穿绸挂缎,像当地的富家公子,这同治军甚严的冯部当然格格不入了。
有一天,冯玉祥接到这样的报告:“我们的士兵在街上买东西,第四混成旅的兵见到了就讥骂我们,说我们穿得不好,骂我们是孙子兵。”冯玉祥看看官兵,看看自己,穿的都是灰布袄、黄布袄。为了避免因这些无聊的事引起乱子,便立即召集全体官兵讲话。
“刚才你们来报告,说第四混成旅的兵骂我们是孙子兵,听说大家都很生气,可是我倒觉得他们骂得很好。按历史的关系说,他们的旅长做过二十镇协统,我是二十镇出来的,你们又是我的学生,算起来不是矮两辈吗?他们说你们是孙子兵,不是说对了吗?再拿衣服来说,绸子的儿子是缎子,缎子的儿子是布。现在他们穿绸子,而我们穿布,因此他们说我们是孙子兵也是应该的么!不过,话虽这么说,若是有朝一日开上战场,那时就能看出谁是爷爷,谁才是真正的孙子来了。”
这一席话把官兵们逗得大笑起来,再不生气了,以后也没有发生过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第四混成旅的讥骂和将士们激愤浮躁的情绪,冯玉祥表现出了一位领导所应有的冷静心态,不但不随着战士们一起暴跳如雷,反而故意调侃,称第四混成旅“骂得好”,并找出了煞有介事的理由,使将士们在笑声中稳定了情绪。然后,冯玉祥再把大家的目光引导到真正决定孰高孰低的战场上,鼓舞大家以战果来堵对方的嘴巴,结果使军队的士气高涨起来。
(六)坦言自己与对方类似的感受
有时候,作为领导或长者,当你的下属或晚辈因为某种困难、逆境和险恶局面而忧心忡忡、沮丧不安的时候,向他们空谈大道理不一定奏效。这时,如果你向他们坦诚地表白自己相同或类似的感受,使他们觉得你那么有威信、有经验、有身份尚且有这种不安的感受,自己反而受到了一种鼓励:瞧,他也和我一样,可他现在却镇静从容,我也应该像他那样才对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反攻的最后阶段,艾森豪威尔将军到莱茵河边的阵地视察,碰到一个情绪沮丧的美国兵。
“孩子,你感觉怎样?”将军问道。
“将军,”年轻的士兵回答,“我有些紧张。”
“好,”艾森豪威尔说道,“你和我是一类的人,因为我也很紧张,也许我们两人一起走走后,我们都会感觉好些。”
没有说教,没有特别的训诫,但这本身又是一种多么强有力的鼓励啊。作为五星上将的艾森豪威尔完全可以严厉地批评或指责这个士兵,因为一个士气不振的士兵往往会蔓延到整个部队,瓦解部队的斗志。但他知道这样做只会压制士兵的情绪,而对鼓励他毫无用处。所以,他采取了感同身受的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在亲近和蔼的坦诚流露中达到了鼓励的目的。
(七)用已有的成就和荣誉打掉他的自卑心理
需要鼓励的人,有的是由于一种自卑情绪牢牢地压抑着自己,所以他才对自己失望,对自己的现状没有信心。这时,如果利用被鼓励者已有的成就来打掉他的自卑,就会产生一种激发、催生自信心的力量,使他产生“是啊,我在这方面这么成功,在另一方面又有何惧呢?”的思想,从而振作士气,发奋努力。
2000年奥运会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顾俊退役后进人北大法律系攻读法律专业,学校特别照顾她,允许她在2001年2月中途入学直接就读大一下半学期。本来顾俊就只正式读到初中,现在又从中间入学,顿时无所适从,连记笔记都不知道该从何下笔。加上她选择的法律专业记忆量又特别大,一开始,她就远远落到了同学们的后面。学习不顺,顾俊只有回家找丈夫李建国撒气,怪他不该逼她。李建国憨憨地笑道:“你连世界第一的排名都能拿到,一个小小的学士学位就那么难吗?拿出点奥运会的精神来,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
这一番话如醍醐灌顶,浇得顾俊头脑顿时清醒并振作了起来。无疑,丈夫的话激起了她的自尊心:那么艰难,全世界只有几个顶尖人物才能拿到的世界冠军的头衔自己都拿到了,那么难道就连一个法律专业的课程还拿不下来么?从此以后,她从对自己中学文化水平的自卑中摆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法律的研究学习之中,课程上很快地进了一大步。同时,她对法律的兴趣也在一步一步地增强。
(八)燃起对方仇恨的火焰
在鼓动一方向敌对方进行打击、决战的时候,用语言来揭露、控诉敌对方的滔天罪行,以燃起对敌对方无比仇恨的火焰,使之在愤怒中爆发出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这种鼓动性的辞令一般多用在军事指挥员的战前动员。
在一次战役发起前,一位前线指挥员对战士们进行战前动员。他说:“同志们,侵略者正在猖狂地侵犯我们美丽可爱的祖国。他们屠杀我同胞、抢夺我财产、烧毁我房屋、炮击我村庄,难道我们能让侵略者蹂躏我们秀丽的山河吗?难道我们能让侵略者这样胡作非为吗?今天,向侵略者清算的时候到了!”话音刚落,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口号声:“消灭侵略者!”“誓死保卫祖国领土!”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义愤填膺。
这里,士气的激发,感情的调动,源于对敌人罪恶行径的揭露。我军指战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保护祖国和人民为己任,任何对祖国和人民的侵害行为,都会激起将士们的无比愤慨,而这种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而产生的愤慨,就成为激发指战员以身赴死、去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人民利益而战斗的动力。
(九)让对方明确某项任务的重要意义
在指挥员针对士兵的鼓动激励性谈话中,阐述、说明任务的完成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意义、价值,任务完不成在军事及政治、经济上的后果和危害,明确战士肩上的责任,是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内容。阐明意义,提高战士对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有利于调动战士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战士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投入到所承担的任务中。
1998年抗洪战斗中,某团封堵九江长江大堤决口,政委魏殿举现场紧急动员:“我们肩上抗的不仅仅是沙包,而是党中央、江主席的重托;我们堵的不仅仅是决口,而是吞噬人民生命财产的血盆大口;我们筑的不仅仅是一道堤坝,而是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在这些话的鼓励下,官兵们全力以赴,胜利完成了任务。
这里,政委的战前动员言简意赅,干脆果断,连用了“不是××,而是××”的转折句进行排比,使战士们认清了自己目前任务的伟大与不寻常,从而全身心地投身其中。
(十)校正并克服对方偏执的思想观念
在鼓动激励性的谈话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是从强化对方的自尊意识人手。但是,仅仅是强化自尊意识是不够的。因为人的自尊意识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人的思想水准和认识能力之上的,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赋予人千奇百怪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有的善于求新,充满离奇的幻想;有的性喜批判,正面问题反面看;有的顾此失彼,思想摇摆不定。从认识论的高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认识上的“偏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带着各自的“偏见”来看问题,就会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和观念上的偏执。因此,要鼓动听众,就必须直面和校正听众的偏执的思想观念。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政治家、演讲家佩特瑞克·亨利在他著名的演讲《诉诸武力!——在弗吉尼亚议会上的讲话》中说:“先生们,为了避免这场行将到来的风暴,我们确实已经竭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递过申请;提过抗辩;作过请求;我们在国王的阶前匍匐跪伏过,哀告过圣上制止政府与议会的暴行。但是我们的申请遭到了轻蔑;我们的抗辩招来了更多的暴行与侮辱;我们的祈求根本没有得到人家的理睬;我们所得到的不过是在被人百般奚落之后,一脚踢到阶下。……现在已不存在半点幻想的余地。如果我们仍然渴望得到自由——如果我们还想使我们多年以来奋斗得来的种种重大权利免遭侵犯——如果我们还不准备使我们多年以来辛苦从事并且矢志进行到底的这场伟大斗争半途而废——那我们就必须战斗!让我再重复一遍,先生们!我们必须战斗!”
这段话的确富有鼓动力。这种力量与其说来自演讲者正确的观点本身,毋宁说来自演说者对求和论调的否定。他本意在告诉人们对殖民主义者不要心存幻想,一味求和,应诉诸武力、决胜疆场。但是,演讲者并没有直截了当地亮出与求和相对立的观点,相反,他在演讲的开篇却表达了自己对求和论者的充分的尊重。此后,又用大量的语言论及求和,只是到了关键之处,才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听众们在对求和放弃了幻想之后真正地觉醒了:只有诉诸武力,才能保卫自己!从而达到了最好的鼓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