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际关系学家阿尔伯特·爱德华·威根在他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在过去一年内失去工作的4000名职工中,只有400人即总数的10%是因不能胜任工作而被开除的。其余的90%则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被解雇。”
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很好地为人处世,甚至连自己的饭碗都保不住。为人处世已经成为人的一项生存技能。
古人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如何能够避免无意义的为难与纠缠?保持低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敬人一尺,人敬一丈
有的人天生性格倔犟,能折不能弯。跟你过几招他干,照顾你几拳他敢,要他服软不行。他们的口号就是:文打官司武打架,软的硬的全不怕。
其实,这种人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怕,他也有一样怕的东西,怕什么呢?怕敬。你看《水浒传》里的霹雳火秦明,杀他的脑袋他也不服软,可是宋江往地上一跪,口称将军,自称罪囚,吓得他立马滚在地上叫哥哥,当了朝廷的“叛徒”。
俗话说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是很普遍的心理。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但是,那些聪明的人,不会先要求别人的尊重,而是首先“敬人一尺”,然后自然会得到“人敬一丈”的回报。
大卫·史华兹初创罗兰奴真服装公司时,因为没多少钱,聘不起服装设计师,只能生产一些很普通的衣服。一天,史华兹去一家零售商店推销成衣。店老板不屑一顾地说:“你的衣服是三流设计师设计的,也许你的公司里根本就没有设计师。”
史华兹见他一语说中要害,顿时来了兴趣,便坐下来,同他攀谈起来。原来,此人名叫杜敏夫,是位服装设计师,曾在三家服装公司打工。由于老板没眼光,对他的设计总是不满意,他干不多久就只好走人。后来,他一气之下,索性不搞设计,做起了服装生意。
史华兹相信杜敏夫是一个好设计师,便邀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谁知杜敏夫竟大叫起来:“宁可饿死,也不做服装设计师。”史华兹只得暂时作罢。
后来,史华兹一次又一次地拜访杜敏夫,终于使他接受了邀请。尽管杜敏夫脾气古怪,很不易相处,但史华兹却以包容之心,真心实意地接受他。后来,杜敏夫设计出了许多极具创意的时装,帮助公司一举打开了市场。
现在,罗兰奴真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服装公司。
闻名全球的时代华纳公司创始人罗斯,年轻时曾在一家殡仪馆任总裁,后来才投资娱乐业,并收购了多家电影、唱片及艺术公司。作为一个外行,要经营一份专业性极强的事业,难度可想而知。但他能够运用内行代他经营,所以他的事业做得很成功。
罗斯求贤若渴,千方百计地将各种人才网罗到华纳旗下。即使暂时用不上,他也要请进来,这个部门不行,就调到另一部门,而且绝不轻易解雇人。
有一次,罗斯收购了大西洋唱片公司,并希望该公司总裁厄地根继续担任原职。厄地根听说罗斯出身于殡仪业,顿生轻视之心,打算挂冠而去。罗斯求贤心切,他特地邀请厄地根的一位好朋友,一起去拜访厄地根。厄地根以为罗斯是个大老粗,用法语对朋友说:“我不可能与这些人共事!”罗斯也学过法语,立即用流利的法语回敬道:“我将保证你拥有现在的一切权力。”
罗斯的诚意终于使厄地根改变主意,决定留在华纳效力。
还有一次,罗斯收购了美国电视传播公司。他亲自拜访该公司原总裁史丹,劝他留任。罗斯打听到,史丹有一个关于有线电视的全新计划,却因资金不足无法实现,至今引为憾事。于是,他对史丹说:“请你以你的想象力来告诉我,在未来五年内,要建立所有的有线电视系统并实现你的梦想,大致需要多少资金?”
史丹一闻此言,立即决定加盟华纳。日后,史丹在实现梦想的同时,也为华纳的有线电视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大部分人都怕别人敬,不怕别人贬低。正像有些人说的:怕表扬,不怕批评。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这是因为,要把事情做得漂亮是很难的,马马虎虎对付却很容易。你把他看低,他正好拣容易的做,马马虎虎对付你一下。你把他看高,他拗不过你的好意,只好勉为其难地往好里做。
所以,在生活中,为了让对方的表现合乎你的期望,最好是敬着点,千万不要随便贬低别人。否则,他的表现可能像你所说的一样糟糕。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你尊敬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尊敬你。无形之中,你就已经占据了一个主动的位置。
克己忍让,彰显自己的心胸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即将出版的时候,他接到来自好朋友华莱士的一封信,请达尔文为自己写的一篇论文做个审定。达尔文在看了朋友的稿子之后觉得异常为难,因为这个文稿的研究结论与自己的《物种起源》一书实在是太接近了。两人有着多年的交情,而这两部稿子无论是谁先发表都会对另一个人造成伤害。一边是多年的友谊,一边是倾注了20多年心血的稿子,达尔文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人劝达尔文,赶紧把自己的书出了。但是达尔文却不愿争夺名利,便打算把自己的书稿毁了。后来华莱士知道了这件事,深受感动,坚决阻止了达尔文毁书的行动,最终这部有名的稿子才得以问世。
此事一经传出,大家纷纷为达尔文和华莱士的大度所赞叹,达尔文以及他的《物种起源》也因此名声大噪。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便是无休止的争斗。老子的哲学“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智慧并不能为人轻易领悟,争强好胜之心也就成了人际矛盾产生的根源。如果人人都像达尔文和华莱士一样有颗大度包容之心,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若人们都能学会以不争之心来看待事物,对人处处忍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少有挫折。
宽容待人,这是一种境界。宽容并非一种消极的不作为,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一种力求与人为善的待人处事态度。工作本极平常,敬业不衰,全力以赴,竭尽心智……
江南有一个大家族,老爷子年轻时是个风流种子,养了一大群妻妾,生下一大堆儿子。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于是,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从不参与争斗。争来斗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他都管不好。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不争的那个儿子。
同样道理,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对人对事也要善于制怒控愠。
歌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曾经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在歌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却克己忍让,幽默地答道:“而我正相反!”歌德一边说,一边满脸笑容地让到一旁。
歌德的忍让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也显示了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容与忍往往是统一的,这不是懦弱,也不是个人做事原则的背叛,而是以退为进,在容忍中寻找事情解决的最佳方案。
常言道:“佛面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佛能如此豁达,我们为何不群起效法呢?
佛能,人也应该能!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最高的复仇是宽容。”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睿智,一种乐观地面对人生的勇气。它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传播心灵的快乐和微笑。正如有人所说:“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
施惠于人,无须张扬
某先生给我们讲过他祖父的故事,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方面,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当年,祖父很穷。在一个大雪天,他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祖父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祖父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祖父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祖父写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祖父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
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高低立见,效果大大不同。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古代有位大侠郭靖。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靖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靖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靖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靖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说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为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人都爱面子的,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有句歌词非常流行,“若是某些记忆使你痛苦,何不轻易地去遗忘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谈何容易!在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你的对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天大的面子。
所以,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
第三,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
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此时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不要有所表现。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切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要讲究自自然然,不故意“打埋伏”,以免被别人想:“和他做朋友,如果没用处,肯定会被一脚踢开!”
做好事要低调。有的人做好事是为了回报,这样的话做好事的动机就不纯,他自然要大肆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或者目的是让对方欠自己人情。对这样的人,人们自然不想“知恩图报”。
以恕己之心恕人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积累多年的精华。在人际关系方面,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因为人际交往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所以,要以诚挚、宽容的胸襟尽量原谅别人的过错,由此,你可能会得到终生的信任和感激;反之,将别人的过错记恨在心,只会陷入关系紧张、破裂的恶性循环,最后还可能需要付出更大代价。
1863年7月1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葛底斯堡战役拉开序幕,到了7月4日晚上,南方的李将军大败。林肯高兴极了,他意识到只要大败李将军的军队,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于是,他满怀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给前线的米地将军,要他立刻出击。但是,米地将军违背了林肯的命令,他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攻打李将军。最后,李将军和军队越过波多络河,顺利南逃。
林肯勃然大怒,极端失望之余,他坐下来给米地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内心的极端不满。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
“亲爱的将军,我不相信你对李将军逃走一事会深感不安。他就在我们伸手可及之处,而且,只要他被俘虏,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现在,战争势必延续下去,上星期一你不能顺利抓住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络河之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期盼你会成功是不明智的,而我也并不期盼你会做得更好。良机一去不复返,我实在深感遗憾。”
信写完了,但林肯没有急于寄出去,他望着窗外,心里思绪万千:“慢着,也许我不该这么性急。坐在安静的白宫里发号施令很容易,如果我身在葛底斯堡,像米地一样看到很多人流血,听到许多伤病哀嚎,也许就不会急着要攻打敌人了。如果我的个性像米地一样畏缩,大概也会做同样的决定吧!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我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米地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我,这只会使大家都不痛快,甚至损及他的前途,或逼他离开军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