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摊子要转让,那时他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买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蚵仔面线来。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产生过任何怀疑。
现在呢,他还在卖蚵仔面线,但身份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身无分文的大学生。蚵仔面已经成为他的事业,他已经跨入功成名就者的行列。
“要放下身架。”这是那位大学生的口头禅和座右铭。“放下身架,路会越走越宽。”那位同学如果不去卖蚵仔面线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大学生的身架,还是很令人佩服的。这里并不是说放下身架就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实在也应该有这样的勇气。
人的“身架”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们的身份。
其实这种“身架”只会让人的路越走越窄,并不是说有“身架”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是,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架,那么,就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架,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中。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接连碰壁,好公司不要,坏的公司自己又放不下面子,结果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不在乎面子,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都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才能: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书,于是老板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对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对他的学识、能力及敬业精神早已全面了解了。
这个博士是聪明的,碰了几次钉子后,他放下身份与架子,不在乎博士的面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次地对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渐高大起来。
许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往往把自己的一堆头衔、底牌全部亮出来,夸耀自己,结果或者让别人反感难以与你合作,或者招来很高的期望值而让人失望,稍有失误便不好翻身。倒不如放下身架,低姿态走入社会,反而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为何会如此呢?那是因为“放下身架”比放不下身架的人在竞争上多了以下两方面的优势。
能放下身架的人,他的思考富有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
能放下身架的人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架的考虑。
因此,即便你的水平再高,即便你的能力再强,即便你的头衔再多,即便你的人际关系再广,只有放下你的“身架”才可能真正提高你的身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不放下“身架”可能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市场,抓不住机遇。放低身架就是一种竞争力。
低姿态高标准地去做事
让我们看看美格科技中国事业部的执行副总裁俞翠薇的成功历程: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方四通,上班10多天后老板说:“我还是给你买张机票回去吧。”她非常天真地问他:“能不能给我一个杂事干干?”她当时的职业规划是能够每一天都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面,和有知识、有文化的同事一起共事,她把那当成是一种荣幸而快乐的事情。然而她的第一个梦想在十几天后就不幸地被总裁打破。老板告诉她:“我们这里没有杂务!”
在经历了压抑和痛苦后,俞翠薇认识到: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有梦想,都会遭遇失败。要坦然面对失败,同时要有梦想,也要超越梦想。
于是,她在获得了第二份工作后,就格外珍惜。她每天给老板擦烟灰缸,每10分钟就看一眼他的烟灰缸里有没有烟灰;看他的杯中水是不是还热,需不需要加水;看他有没有工作要交给她。在凌晨2点以后,还要回答读者来信,直到凌晨4点才结束。但第二天一早还是正点上班。当然,仅仅早起晚睡还是不够的,还有更多的挑战要去面对。
虽然是如此众多的看似无聊而又繁杂的工作,她并没有消极抱怨。她用心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即使在老板不断的赞扬中,她仍然保持低调的姿态。
直到今天,当所有光环笼罩在她头上的时候,她也时刻提醒自己还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一个人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时,适应是一个过程,自身价值的发挥也是一个过程。如果你不能相信自己,不能肯定自己,那也没有任何人会肯定你、信任你、赋予你责任。
当你面对社会的时候,你就是社会的人,自己要承担起责任,要独撑一份天空,从自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做起。这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们每个人都会抱怨工作中的压力,但是如果你把承受压力当成一种被动状态的时候,你会很痛苦,没有丝毫的快乐;如果把压力当成一种自在、自然的状态,你就会觉得是一种享受,是你非常愿意接受的。
要保持低调的姿态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你以前不能理解的事情以及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如果你想要成熟,想要由成熟而成功,就要保持低调。保持低调但不能丧失自信心,要把手中的每一份工作当做一份事业去做,高标准、高质量地去完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出脚下的一步是很容易的,但贵在坚持,要以低姿态看待迈出的每一步路,也许成功就在你前面的转弯处。
当一个新人刚从事工作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往往是小事不愿干,大事做不了。其实,无论身处什么位置,最应该把自己手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获得上司的信任,这样才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承认错误不找托辞
错误是有教育意义的,人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以警告人们避免犯大的错误。
通常,许多人在犯了错时,心里总是不知所措,盘算着是不是要把事实隐瞒。其实,犯错也是工作经验,勇于承认,更是鞭策自己的方法之一。
像美国总统罗斯福这样伟大的人物,也从来不怕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他还在纽约警备团第18中队当队长的时候,就显出了这种高贵的品性。
曾经和他在同一个队里待过的一个中尉说:“当罗斯福带队练操的时候,他常常会在中途这样喊一声:‘停一下!’”
“他边喊,边从裤袋里拿出一本教练手册来,当着全队所有人的面,翻到某一页,找出他所要找的内容来,认真读一遍,然后对我们说:‘刚才我做错了一点,本来应当是这样做的。’像他这样极端诚恳的人实在不多。有时候,对他的这种行为我们常常忍不住笑出声来。”
在他当纽约市市长的时候,在一次更为严重的情形中,他也显示出了这种品格。经过他提议和努力的一个议案在国会通过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他就勇敢而主动地承认自己的失误。
“我感到很惭愧,”他当着国会议员的面承认说,“当我极力赞成这项议案的时候,我当初确实是有一点隐衷的,我不应当这样做。而我之所以会这样,部分原因是我的报答之心,部分是依从纽约人民的意愿。”
从这里我们看出,寻找托辞为自己开脱,并不是罗斯福的习惯。相反,他能直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尽量去纠正它。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杰出的外交官之一。
当富兰克林还是毛躁的年轻人时,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对他批评道:“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尖刻了,使得没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他指出了富兰克林刻薄、难以容人的个性。而后,富兰克林渐渐地改正了他的这一缺点,变得成熟、明智,一改以前傲慢、粗野的习性。
后来,富兰克林说:“我立下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自主。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觉得’或‘我想象’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这种方式使他渐渐成为事业的强者。
由此可见,错误是有教育意义的,人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以警告人们避免大的错误。那些不肯承认自己做过错事的人,就失掉了这种避免大失误的宝贵经验,而以后就会继续犯这种错误。而最终的结果是他颓丧地坐下来,哀叹自己的悲惨命运。
芝加哥的医学专家玛威尔逊说:“我宁愿让一个人犯错误,而不喜欢他为自己的错误找托辞来回避责任,只要他第二次不犯同样的错误。托辞是一种危险的东西,容易使人养成很坏的习惯。一个从不找托辞逃避责任的人,虽然工作不一定都做得很好,但他总会尽力往好的方面去做。”
由于爱面子,很少人能够主动承担错误。但这种“死不承认”的态度往往会让自己更没面子。既然错误已经发生,不如大方地承认,让人为你宽阔的胸怀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