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拥有超出自己想象10倍以上的力量。”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如何把你的潜能激发出来?做事时就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开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
做事不要“差不多”
胡适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主角即是“差不多先生”,他做每一件事都会提到差不多,但就是这样的一点点差距使他做差了很多。其“差不多”的做法,是一种对工作和生活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其结果造成最终灭亡的命运。
当年胡适先生这篇文章包含着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然而,今天,我们身边很多人都还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
比如,产品有点瑕疵,差不多就行了;合同拟得不够完善,差不多就行了;货到付款时少了几块钱,差不多就行了;打印文字材料时有错误,差不多就行了……遇事不肯斤斤计较,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对人对己差不多就行了。其结果是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到头来,很可能就为了一颗马蹄钉,而失去整个国家。
在每一个公司里,最让老板看不上的是那些对工作敷衍了事的人,最赏识的是那些认真负责的员工。因为那些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工作的人,是不愿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工作现状的人,他们对工作不负责任,其实也是对自己极端不负责任。
乔治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工,并且以其敬业和勤奋深得老板信任。如今,乔治年老力衰,就对老板说,自己想要退休了,想要回家跟自己的子女共享天伦之乐。老板十分舍不得乔治,再三挽留,而此时乔治决心已定,老板只好答应。不过,老板请求乔治在离开之前帮忙盖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
但是由于归心似箭,在盖房过程中,乔治的心已不在工作上,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来的活也全无往日水准。房子建好后,老板过来看了看房子,叹了口气,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这所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愣住了。他一生盖了不知多少别具一格的房子,没想到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就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敷衍,草草了事,却没想到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同样一个人,可以盖出豪亭华宅也可以盖出粗制滥造的房子,不是因为他技艺减退,而是因为他降低了对自己的标准。
做事精益求精的员工是最为老板所喜欢的。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首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各行各业,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无不呼唤能自主做好手中工作的员工。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对这种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毫不犹豫地把他排斥在自己的选择之外。
工作中不要说“不可能”
当孙晓婷要一次报考五门CPA(注册会计师考试),很多人都劝她要慢慢考,别为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勉强自己。
但是这个决定是她深思熟虑过的。她很早就听说CPA考试的过级率很低,所以从一开始她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坚持到底,脚踏实地。正是坚守着这个原则,才使她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轻言放弃。
她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时间。上班途中、下班之后手中都会有一套题;周末的时候不在补习班听课,就在图书馆……晓婷的父母担心她太用功学习伤了身体,朋友也都劝她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她把这种看似消极的劝说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当得知自己的成绩时,孙晓婷非常激动,因为自己的付出和“狠心”终于有了回报,而所有见证她复习过程的亲人也表示,这是她应得的。
所有人都说“不可能”,你是否会被吓倒?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要有自己的信心,这样,不可能的任务也会变成可能。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大黄蜂的身体与翼展的比例失调,自此认定: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判断,大黄蜂应该是不会飞的。尽管“科学”这样认定,但大黄蜂确实会飞。而且,它只有飞行起来才能生存。
在美国的西点军校,每一位学员都会接受这样一条理念“没有什么不可能”。它强化的理念是每一位学员积极动脑,想尽一切办法,付出艰辛的努力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找借口。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总是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许多人最容易患的一种心理疾病,就是推脱、逃避,甚至夸大工作的困难度。
的确,身在职场,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有时候分配下的任务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没有办法完成的。然而,你不能直接告诉老板:对不起,这个任务我没有办法完成,请把它分配给别人吧!你所能做的,就是信心百倍地接过那项任务,然后坚定地告诉对你充满期待的老板:放心吧,我会把它做好!
这样的人是让人敬佩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讨好上司,或给同事看,完全只是自己内心力量的驱动。这种高度自动自发的态度和精神,是身处职场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和具备的。任何员工都要从严要求自己,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一家老牌的生产天线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生存。这家公司生产的天线,很大一部分积压在仓库中,卖不出去。从公司领导到底下的员工,大家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寻找销路,然而收效甚微。看来,公司不可避免地要承受这部分损失了。
在公司上下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刚进公司的年轻人说:“我愿意承担库存3000套天线的销售任务。”对于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周围人都心里暗暗发笑。老板说:“你怎么让我相信你?”
年轻人说:“天线销路不畅,原因在于我们的销售定位和市场策略不对。我愿立‘军令状’,给我一年时间,我保证将这批货销售出去。”
因为没其他的好办法,老板只好让他试一试。
由于产品在市场上知名度低,年轻人跑了几个月,只售出100来套。看到辛苦这么长时间,却收效甚微,年轻人渐渐感到绝望。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农场由于没有天线,买的彩电都成了摆设。
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机会,他马上带上几套样品,赶到这个农场。原来这个农场由于夏季多雷雨,经常发生彩电被雷雨击毁的事。
年轻人突发奇想,他在公司的天线放大器的集成电路板上安装了一个电感应元件。经过一段时间试验,证明它能够避免电视机被雷电击毁。
农场很快就定了500多套;其他农场知道后,也很快订购了1000多套。这家天线的知名度一下就提高了。不到两个月,库存的天线销售一空。
年轻人回到了公司,坐到了营销部经理的位置上。
职场上,很多人虽然颇有才华,具备种种获得老板赏识的能力,但是有个致命弱点:不敢接受“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当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摆在他们眼前时,就抱着惟恐避之不及的态度。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终其一生,也只能平庸。通常,“不可能”的事通常是暂时的,只是人们一时还没有找到解决它们的方法。所以,当你遇到难题或困难时,永远不要让“不可能”束缚自己的手脚,有时只要再向前迈进一步,再坚持一下,也许“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而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对“不可能”多了一分不肯低头的韧劲和执着。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没有挑战的勇气,哪来引人瞩目的成就?
高标准去做事,一步到位
为什么做事要高标准?
有人做过一项调查:一件事情,如果100%的策划,15%是外力所产生的意外,30%是人的意外,5%是不可预测的意外。所以一件事情,最后可以实现的是原来的50%。
所以,要把一件事情做好,至少要按照200%去策划,这就是为什么高标准。
有人讲过这么一则故事:
一个朋友从日本回来,想投资开一个日式料理店,我帮他选择地点。我们跑遍了整个城市,看了无数的房子,最后他从中挑选出十个,把它们在位置、环境、 布局等方面的优劣列成清单,反复比较,从中优选出三个,然后把这三个店的位置、环境、布局及服务内容等方面列成一个更为详细的调查表,委托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根据调查回馈,最后确定其中一个,接下来开始装修。朋友请来装修公司,详细地讲述他的意图,对方耐心地听着,我也在一旁听着。开始还为他的认真感动,到后来就有些不耐烦了,他也真是太详细了,不仅店内所有的空间包括门厅、厨房、卫生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而且,店外远至百米的路段也做了精心布置,简直精细到极点。我看着他,突然感觉有些陌生,原来挺豪爽大气的一个人,几年不见,怎么竟变得婆婆妈妈,心细如针?
店终于按照朋友的要求装修好了,进到里边,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舒服,第二感觉还是舒服,你能想到的他全想到了,你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可他还不放心,让我们帮他挑毛病,看看还有什么没想到的地方。我看着他,越发觉得他陌生了,从选店到装修,不仅多跑了许多路,多花了许多钱,更重要的是,花了许多时间,如果换成我,现在早营业赚钱了,可他还在这儿挑毛病。我说:“挺好的, 赶快开业吧,早开一天早收入一天。”
朋友看着我说:“正式开业还要等一个星期,从明天开始,我请你带朋友来吃饭,全部免费,但有一条,每吃一次,至少要提一条意见。” “为什么?” “因为在日本,不能让客人等候超过五分钟,不能让他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开业,我没有把握,所以我付费请咨询公司替我找最挑剔的顾客来,如果你方便也请你来,多挑毛病,拜托了。”“你也太认真了,这是在中国,不用这样,要我说, 先开业,发现问题再说,现改也来得及。” “不,我不能拿顾客做试验,在日本,我做过调查,开业最初十天进店的顾客,基本上就是你店里长期的顾客,如果你在这十天留不住顾客,你就得关门。”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一个新开的店,有点不足是难免的。客人也会谅解的,下次改正就行了。”“不,在日本,没有下次,只给你一次机会。我刚到日本和日本人初交往时,觉得他们很傻,你说什么他都信,你如果想骗他其实很容易,但是他只给你骗一次,以后他永远不会和你来往。在日本,只要是你本人的原因犯错,你就得走,你不能说:对不起,这次我错了,给我机会,我保证下次改。没有下次,只给你一次机会。”我看着朋友,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天来,他如此认真,如此精细,这个在我看来没什么了不起的料理店,在他看来,仅次于他的生命,因为他深深知道,这既是他的第一个店,也是他最后一个店,成败只此一次,没有再一,更无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