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位员工,从公司有困难开始,自始至终都没有向老板提出过辞职。在公司无法发放工资的情况下,即使外面很多公司提出了高薪聘请他的想法,他仍然认真努力地工作。可惜的是,他无法改变公司的命运,公司最后还是倒闭了,但是他却在行业里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以前的竞争对手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后通过原来老板的推荐,他去了一家家电生产企业做了营销经理,实现了事业上的一个大跨越。
对老板感恩的员工,就一定会忠诚,这种精神已经越来越为企业所看重,成为了企业用人的基本标准。感恩不是用话表表决心、立下誓言就能完全概括的,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责任感。感恩引发的忠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组织的伦理秩序,所以说感恩引发出的忠诚是每个组织成员应有的本分。
●感恩就是诚信
与忠诚一样,一个感恩型的员工一定是一个诚信的人,一个不讲诚信的人,绝不会有感恩心。感恩与诚信的关系,是一个递进式相互联系的关系,要讲诚信,首先必须要懂得感恩,感恩又能引发出你的诚信。想想,对于一个你时常记恩的人,你还会欺骗他吗?感恩就不会去欺骗,而欺骗他人,就是因为你对他人不存感恩的念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感恩就是诚信。
现代已经是一个越来越需要诚信的时代,没有诚信的人,就会失道寡助,招致失败厄运,恪守诚信的人就会得道多助,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那么什么是诚信呢?诚信包括两层意识,即诚实和讲信用。不知是哪位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诚信是为人之根本,没有了诚信,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最终也将成为最贫穷的人。”
如今全球都有一个共同的经营准则——顾客永远是“上帝”。然而,在购物时,最害怕的却莫过于被营销员欺骗了。所以,销售员、业务员若伸出的手中藏着危机和陷阱的话,相信每一个“上帝”是不会笑脸相待的。
一个心怀感恩之心的人,是不会去欺骗客户的。
有这样一个因诚信而打动客户的故事:一天,一名顾客在一个超市里合着一支唇膏问导购小姐,这种品牌的唇膏在饮食时会不会掉色。那位导购小姐刚上班不久,一心想做成这笔生意,连忙说:“不,不会的,它几乎是不掉色的,真的,我自己也一直都在用这种唇膏……”
这话刚好被巡视的总经理听到了,没等导购小姐说完,总经理就打断她的话,并且微笑着对那位顾客道:“真对不起,小姐。我们的营业员刚来不久,对这种品牌的唇膏不太熟悉,这种唇膏在吃饭时就会掉色,如果我说了谎,我们公司马上就会倒闭。”
那位客户听了他这番诚实且幽默的坦白,满意地买下了唇膏。等顾客离去后,总经理就对导购小姐说:“顾客永远是上帝。你欺骗顾客就是在欺骗自己。我们公司又不是做了今天就溜掉了的,你今天骗了客户,也许明天她就来找你麻烦,就算不找麻烦,她验证后,就永远不会相信我们的品牌了。你是想做一个客户丢一个客户,还是想不断地有长期客户,而且每个长期客户一般都会多少带几个新客户给你,这个账要会算呀!懂了吗?”
如今,有多少业务员总是只做一锤子买卖,总是想尽办法去骗客户。
无独有偶,香港有一种品牌运动衫口袋里都会附有一张说明笺,上面写着:“这种运动衫使用染料是本国最优秀的,染色技术更是首屈一指,不过令遗憾的是,酱紫色系的染料至今仍无法做到永不褪色……”这一招是一个优秀业务员想出来的。由于诚实,很快打开了市场。
作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以诚服人,以诚处事的。
优秀的业务员总是善于将客户变成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好朋友。若是年长的,则变成老师。要想将客户变成朋友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这要求你要有颗感恩的心,要始终如一的诚信。在对方生病或喜庆日子要主动向对方道贺,有问题要谦虚请教。等等。如此一来,你才能将客户变成熟人,变成朋友。
要想把客户变成朋友,就要多为客户着想,就要以朋友的礼节去对待他,帮助他,支持他。客户成了朋友,他还会把业务给别人吗?
客户给了你一切,你要常记客户的好,少记客户的不足,利润不是全归你的,你得到了利润之后,理应多少拿出一点在节假日购点小小礼品回馈给对方,以便让客户记住你,经常想起你。
总之,你要尽一切办法让客户开心,因为你欠他的恩情。
客户也有困难的时候,有时客户欠你一点钱未还,他的确有特殊原因,此时,你若想得出办法,就应尽量不去讨债,最好是自己先帮对方垫给你的单位,你这样做了,客户知道后,一旦有钱就会立即还过来的。你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客户会不感动吗?
有一个姓钱的编辑在一家公司做书。他负责对外销售产品。图书行业,出版周期比较长,一个书稿拖上一年半载是常事。等稿的等半年一年才领到稿费也是很正常,违反合同的事也是时常发生。
但这个钱编辑却不顾行规,谁欠钱就找黑社会去讨,结果是讨一家,得罪一家,得罪一个客户,他总共讨了十几家欠款单位,结果是钱只讨回1/3,而业务都全没了。业务怎么会全断了呢?因为一个被黑社会警告了的客户,是永远不可能再与他打交道了。市场还有一个250定律,一个人在三年内会向250个同行传播你的恶行,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整个图书行业。如此一来,谁还敢跟你合作?业务断了都是小事,公司垮了,小钱只有回家自己等稿。
小钱之后又做了一些不错的稿件,他决定不与二渠道书商合作直接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社总说他的稿子有问题,一连去了几家出版社都有各自的理由进行推脱。小钱十分不解。直到有一天,他打开网站才知道,有几个人在网上都发布了小钱请黑社会收稿费的事。他这才明白,没有人会要他的稿子了。
这个故事说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得罪了一个客户,就会得罪了一大帮客户。若你得罪了10个客户,你就不要在这个行业混了。
千万要记住:是客户成就了你,而不是你成就客户。
其实,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客户,你的诚信度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生活中诚信就是一面镜子,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积累一份信义储蓄。因为诚信之力是不可忽视的,一点点欺诈就足以毁掉一切,乃至我们的一生。背信是祸,诚信是银,感恩是金。
●感恩就是协作
一个感恩型的团队,必定是由一些感恩型的员工组成的。感恩型的员工组成了感恩型的团队,这样的团队,是战无不胜的团队。感恩型人组成的团队,合作意识就会十分强烈,因为他们的感恩意识会让他们明白集体的力量无限,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
人只有进入了团队,风险才最小!一个团队的力量不在于我,而在于我们!
象棋大家都知道,每方16颗子,一般的总认为车、马、炮最厉害,只有象棋高手才知道,除了帅、将之外,其他棋子都一样重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一盘棋的输赢在于整体布局,而不在于某一个子孤军深入,也不在于哪一位孤胆英雄有多厉害。再厉害的马也可能陷死在一个小兵手中。
企业也是一样。一个单位绝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成功的,成功取决于整个团队成员都发挥自己的能力,形成合力,团结协作。
因此,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协作就变得十分重要。而协作的基础,就是要用感恩的心对待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团队成员都有了感恩精神,那么合作既会使人愉悦,又会给团队中的成员带来更大的动力。一个公司好比一环铁链,能拉多大的重量,不是由最强的一环决定的,而是由最弱的一环决定的。
NBA球员唯一取胜法宝:用感恩精神来促进团队合作。
NBA每一支球队的球员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但是这种竞争意识,又是建立在团队成员相互真诚协作的基础之上的。篮球运动本身就是竞争十分激烈的对抗运动,在赛后,球员们为了提高技艺,球队与球队之间,同一球队每一个球员与球员之间都有非常激烈的竞争,因为他们明白不去竞争,就会被淘汰出局,竞争使球员们不敢有丝毫松懈。
在赛场上,对于一支球队来说,其团结协作又是十分必要的。篮球运动本身讲究的就是一个配合。只有通力协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球技,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篮球本身就是一项集体运动。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唯有场上的五名球员全力以赴、同甘共苦才有可能。这一点,NBA的球星们不但深谙其道,而且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NBA在赛场上的唯一取胜法宝——团队合作。
“我们总会失败几次,但就像一年中所做的,我们必须团结一致。”
“无论是赢是输,我们总会带些东西回到更衣室,在商讨战术时,大家要彼此相信。我们要相信这一点,每个人都要拼尽全力,互相扶持、互相信任。”
“加油加油,一定要互相帮助,仅仅一个人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我们团结奋斗吧。”
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NBA中的一位新秀皮彭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成为公牛队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彭紧紧拥抱着,两人泪光闪闪。
这里有一个乔丹和皮彭之间鲜为知的故事。当年乔丹在公牛队时,皮彭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把乔丹推倒一类的话等。但乔丹没有把皮彭当做潜在的威胁而排挤,反而对皮彭处处加以鼓励。
有一次乔丹对皮彭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皮彭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走18.60%,而皮彭是26.4%。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并且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彭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为乔丹的无私所感动。
从那以后,皮彭和乔丹成了最好的朋友,皮彭也成了公牛队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而乔丹这种无私的品质则为公牛队注入了难以击破的凝聚力,从而使公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乔丹不仅以球艺,更以他那坦然无私的广阔胸襟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包括他的对手。
NBA比赛的伟大之处就是褒扬球员们为了胜利所付出的艰辛。团队合作一直是篮球的基石。即便是在小镇成长起来的大鸟伯德也明白,一个人即使再杰出,他也是为了团队在拼搏。正是依靠团队的力量,伯德所在的凯尔特队才能够耍得对手团团转,没有头绪。当球队依靠这种团队精神打球的时候,对手的任何防守都是无能为力的。
卓越的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得到观众的敬畏,也把比赛提升到最高的境界。这意味着球员相互之间的关心与努力,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无论这种团队合作是通过一个瞬间、一个赛季所获得的,它都被视作一种快乐。因为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一起,完美而令敬畏。
看到大家朝向同一个目标团结一致,努力奋战,作为其中一分子,那将是十分美妙的感觉。
NBA职业篮球发展到今天,就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就是球员们的竞争与协作的结果。竞争,让他们彼此变得更优秀;协作,让他们球技得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是能够赢得观众的关键。正是他们的这种协作精神,让观众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协作与竞争看似是一对矛盾体,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只要你用感恩的心来对待,那么就会把竞争看作是良好协作的前提。竞争,可以让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成功,并力求超过他人,成为先进者。这种竞争就是自立、自强、敢为天下先。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应当肯定的。正当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的竞争,能使每个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从而大大提高效率,实现人生的目标。因此,只有在竞争中自立、自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才能有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没有竞争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此,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创造力的根本机制。
但是,个人的竞争性要想正常发挥,那还得凭借团队意识,积极与他人协作、互助。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强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事实上,竞争本身就需要互助、信息交流、朋友鼓励和支持,情绪安慰及紧张后的娱乐,在交际和协作中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个体的竞争也必须以促进群体的协作为条件。如果竞争妨害群体的协作,削弱或破坏群体的发展,这样的竞争不但不能促进个体完善、社会发展,而且必然成为社会腐败、个体堕落的因素。因为个体只有以正当的目的,正当的手段,以正当的方式进行竞争,才能有利于群众的联合与协作。那种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争强斗狠,就是常言所指的“害群之马”。
这种既竞争又协作的人生状态能否实现?回答是肯定的,首先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有了感恩的心,那么竞争和协作就不矛盾,它们就会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理想的模式固然难说,但在生活中,这样的典型还是有的。一般来说,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个体与群体并重、竞争与协作结合的。一个典型的日本人,不仅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竞争取胜的精神,而且,同时又非常注重集体意识,善于合作与协调。这就是日本人的自我表现与自我克制统一的性格。
美国历史学家埃德温·赖肖尔赞扬日本人无疑比多数西方人具有更多的集体倾向,而且在互助合作的团体生活中形成了这方面的高超技巧。但是,他又强调指出,日本人具有浓厚的个人意识,在把个人从属于集体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仍然保持着强烈的个性意识,顽强地表现自己,积极奋斗,干劲十足。
对于团队来说,成员之间团结一致,心想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无往而不胜。
培养团队成员整体搭配的默契,作为团队领导而言,应该首先培养成员的感恩精神,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每位成员自我发挥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还要破除个人英雄主义,搞好团队的整体搭配,形成协调一致的团队默契。此外,还要努力使团队成员懂得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的重要性。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团队就能凝聚出高于个人力量的团队智慧,随时都能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团队绩效。
我们不妨再学习一下戴尔公司的团队调和方式——首先让员工彼此感恩,从而达到步伐一致,整齐划一,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