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固着点只是个令人不太好受的过渡时期而已,你可能也有过在继续下去之前,必须先获得另一个主管同意的经验。
或许你也明知他到最后一定会同意,但或者你也可能预期到,在那之前必定会引进某些争执。
固着点会妨碍事物的进展,它是一个解决所有不确定性、风险以及待解问题或任由它们充斥的关键时机。
所以,在进行机会稽核同时必须能够事先察觉主要固着点的理由即在此。
这样的觉察可以提高机会目标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藉此要求所需要的协助。
七、时程规划
有空再做的机会所产生的效用,会比事先预定实施时程的机会来得小,我们应该为特定的机会目标做好时程规划。
金领的行动结构
在许多大公司里,不管事的领导者位居要津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接触管道。
那并不是组织内部的一些庸俗的信息,而是适时地了解关键的知识。
如果你能搭便车的话,某个机会可能成真。但如果你必须走路,便不是这么一回事。
某家木材公司从森林里把原木拖运出来,放到卡车上,再载到火车站,转运到平台货车上,到了岸边再放到货船上。
另一个木材公司只要把原木丢到河里去,并且在河的另一端把它们捡起来就可以了。
这家木材公司不需像先前那家木材公司那么费尽心力,因为它借助了既存的行动结构。
有个作家在鸡尾酒会中碰到某个知名的著作权代理商,他知道哪些是畅销书而且写了一本这类的书。
这位代理商向出版公司要到了一笔庞大的著作权费。出版社拿了这本书,略微修饰了一下便送上出版品的生产线,做了出版新书的宣传便一如往常地送进销货管道,而那个作家坐享声誉。
另一个作家写了一本没有人出版的书,所以他自己动手印刷及装订,带着书走进一家又一家的书店。
第一位作家借助威力强大的行动结构,而第二位作家却什么事都得靠自己。
一、心血管道
一旦点子嵌到系统里来,那条河流和那个出版社建立起来的管道,便提供了心血气力,在考虑机会的时候,注意可得的行动结构是重要的。
很多发明家都对某种将要破除垄断局面的游戏感兴趣,这个游戏已经被设计甚至制造出来了,但麻烦来了,没有适当的心血管道,即行动结构不恰当。
然而,这却给设计者带来一个“触发”的机会。
耗费心血气力的管道常是供销或沟通的管道。如果它们存在,便不难把一个点子嵌进系统里,如果它们不存在,这个点子的潜力便必须大到足以确定可以冒险为它建立一条特殊管道。
在复杂的社会里,是否存在有效的心血管道,对机会的成就而言,比点子本身还重要。
“市场机理”这个字眼意味着,具有强大行销管道的公司可以促使原本并不出色的产品有所成就。
二、委任
许多杰出的金领在小公司里显得比较没有效率,但在大公司里,他们所该做的是思考和决策,随后会将这些决定传递给执行者,或其他的人来负责执行。
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成功的委任是威力最为强大的工具之一。
我们可以拿电线或水管和人类神经来比较。
能量在电线里流通,水在水管流通,但都只有在某一端有个压力源的时候,这种压力来源驱动电和水通过整条管子。
在人类的神经网络里,脉冲的传递是因为在任何时刻它都可以产生能传递得更远的能量。输入的能量够大就可以启动它,随后这个脉冲便是自选驱动的了。
有效率的委任也是一样,连成一气的工作都能自选驱动,而且不只是等着输入能量以便驱动的被动管道。
因为有高效率的委任作业,所以有了高效率的行动结构。
没有了它,机会便可能销声匿迹。
三、流行、趋势以及热门话题
掌握机会的人会借助流行或趋势的能量,并且持续地沿用下去。
你可能会认为污染将会变成热闹的话题,所以建立某家污染咨询服务中心。
借助流行选择趋势非常管用,因为趋势除了替这项服务公开宣传外,也造就了它的需求。
许多善于利用机会的人付出更多的注意力在这种行动结构上,而不是基本想法本身。
四、利用既有的能量
许多公司已经开始利用那些因为要带小孩所以足不出户的妇女所具有的能量。
通常这些工作的报酬很低:贴贴信封、画画玩具等等的。
在剑桥有位不动产代理商安排某位长卧在床的女孩发展他的电话答录服务。
这项工作丰富了她的人生,因为在电话机的另一端总有一个活生生的声音。
雅芳化妆品的销货系统非常有效率地应用了家庭主妇的能量——为他们存货及推销。
五、触发
女皇点着圣火,随即引燃巨大的烟火。投弹手按下开头,随即由在4万英尺高的空中的B—52投下20吨重的炸弹。
在这两种情况下,输出的东西都高出输入的东西甚多。
所有探索机会的人都喜欢触发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适时输入,会触发和他们努力不成比例的输出。
一旦有人展现了某些可以做的事情,一连串的行动便如溃堤般地被触发开来,原创者的问题便在于要确定跟随上部分的行动。
“Momoboly”和“Scrabble”是两种极有成就的游戏。然而,两者在开始都遭到所有制造商的拒绝。
于是设计者自行完成,并且将它们摆在玩具店里,反应的情况相当良好,而且足以使两者分别造成全球风行的现象。
发明家可能会希望借着尝试一样接着一样的事情,以便触发出巨大的反应。但是反应结果将视环境的组合而定,而不是光看点子的价值。
举个例子,有人想步“Monoboly”的后尘,但他成功的机率却小多了。
因为供销者与大众主要都受他们在电视上所看到的东西影响,而且后来的发明者可能也没有办法接触那条沟通管道。
六、扩大作用
假如有一大堆人替你做你该做的事,你所做的努力便被扩大了。
一位原本默默无闻后来却变成宗教大师的作家发现,有很多高级神职人员对他的作品却多有评论,因为他的影响力被扩大到与原本所花费的心血不成比例的程度。
各式各样的金字塔型促销结构,就是奠基在扩大作用的强大威力之上。
如果每一个接收信息者都变成传递信息的人,传递的速度就快多了。
在考虑机会的时候,检视在这个机会的行动结构中是否可能存有扩大作用,是很管用的。
公共关系便是一种和媒体的扩大作用有关的活动——而且不花一毛钱。
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成就是靠着所有推销员的扩大作用得来的,而这些推销员都是因为收到丰厚的佣金所以引起他们的动机。
因此有人说,在美国有25万名兼职的保险推销员。
扩大作用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如果某个药剂业务代表在对30名医生的晚餐会的交谈能表现得像个别对他们谈话时一样有效率的话,便可以大大地减少业务代表的数目,薪资与成本也跟随着降低了。
七、正向回馈
正向回馈是连成扩大作用的一种方法。
某位出版商为一本新书做了宣传,随后这本书进入畅销书的排行榜。
因为有了这个地位,所以书店愿意囤积这本书,而且读者也乐于购买,这使得它继续维持在畅销书排行榜上。
高销售量赚得更多的钱以便资助进一步的宣传工作,而这些宣传工作又可以带来更广大的读者群。
但正向回馈并非就是“正面价值”,因为它可能带来相当具有破坏性的结果。
它只意味着回馈的东西会增加输入的东西而已(与负向回馈相较而言,后者所得的回馈会消弭输入的量)。
要求加薪水的动作会导致价格上扬,随后再造成加薪的要求,这也是一种正向回馈。
口袋型计算机的降价会造成低利润的结果,于是需要增加更多的销售量,但却又会被引发另一轮的降价。要诀在于,让正向回馈如你所愿地“正向地”动作。
老顾客便是一种变相的正向回馈:一旦他买了你的东西,就很可能会再来。他以购买行为做为回馈,增加了他购买的意愿。
这并不像那种因为只有你生产的刀片符合刀座,而非买你的刮胡刀片不可的“被俘掳型”客户(如果你的成就够大的话,别人便会制造合用刀片来瓜分你的市场——而且你的价格并不包括你用来发展的成本)。
八、接触的管道
在某些地方,接触的管道是很重要的。那可能是如何认识决策者的问题,也可能是如何认识拥有的信息者(或知道怎么得到这些信息的人)的问题。
在许多大公司里,不管事的领导者位居要津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接触管道。
那并不是组织内部的一些庸俗的信息,而是适时地了解关键的知识。
缺乏这些知识便可能导致严重的错误。
将各种不同知识结合起来也可以制造出机会。
了解某个特定市场的机制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设计(例如,知道了在一二月的市集里必须设计出类似去年12月到1月前这段时间里卖得很成功的玩具一样)。
接触的管道是机会行动结构里的一部分,因此也需要付出等量的心思去考虑它。
实现机会的步骤与方法
你最贵重的财产和最伟大的力量常常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没有人能拿走它们,你,只有你,才能分配它们。
你分给别人的东西愈多,你拥有的东西也会愈多。
一、善与人合作并善于利用时机的黄奕聪
祖籍中国福建泉州的黄奕聪,现为印尼金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印尼国际银行集团董事主席,为印尼第二富豪。
他所统辖的金光集团是印尼第二财团和东盟第十一大财团。
黄奕聪白手起家,经商50余年,他在总结一生成为金领秘诀时认为:最重要的是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利用商业时机。
黄奕聪的事业始于养猪业。
在日军占领印度尼西亚期间,他倾其所有购买了28头种猪,经过数年养殖,到1945年已发展到1000多头,1945年日本投降时,市场上各种食品奇缺,独具慧眼的黄奕聪毅然把猪全部卖掉,换取了1万元资金,投资开设面包、饼干及汽水厂等。
1950年是黄奕聪个人事业的一个新起点,他把汽水厂转让给友人经营,把面包厂交给弟弟经营,自己转行发展批发生意,供应生活必需品给军部。
当时印尼大多数的生活必需品生意都是由荷兰人经营的,这些荷兰公司拒绝供应必需品给对抗击荷兰殖民政府的印尼共和国军队。
同时,许多商家也不相信印尼军队的还账能力。可是当一名共和国军官来到黄奕聪的商店与他洽谈购买生活必需品时,黄奕聪一口答应下来,他说:
“得到联合国承认的印尼共和国军队,一定不会赖账。”
于是,他开始向军队供应茶叶、汽水、肉干、香烟及其他必需品。
在困难时期向军队伸出了援助之后,这使黄氏赢得了军方的信任。
军部接着请黄氏向其他地区的部队提供生活必需品,黄奕聪使用军部派出的军用船只,向印尼北部运送生活必需品时,巧妙地利用船只返程空载的机会,大量运回在当地收购的廉价椰干,并将这些椰干再运往欧洲。
从此,黄奕聪开始发展椰干业。不久,黄氏又把他的椰干业扩展到东爪哇。他在任抹购买了一个英国人经营的3000公顷园丘,种植咖啡和树胶。
后来黄氏击卖了这个园丘,在西爪哇购买了一家米磨坊和椰干加工厂。
从此,黄奕聪在印尼企业界赢得了“椰干大王”的美称。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黄氏把他的活动总部迁至首都雅加达,并在那里创立了金光公司。
六七十年代,印尼市场繁荣,人口增多,椰子油的产量已有供不应求的趋势。再加上国际间工业方面的需求增加,椰子油主要用于出口创汇。
所以,椰子油市价日高。素称椰子油大王的黄奕聪早几年已向政府建议,大量种植棕榈树,以棕榈油替代椰子油,供应印尼以外市场,增多椰子油的出口,为国家多创外汇。
这一建议得到了政府的赞同和支持。黄奕聪及时把握这一时机,大力发展棕榈油炼制工业,取得了成就。
1977年至1988年间,金光集团的业务迅速发展,黄奕聪耗巨资开拓棕榈油业和造纸业,进一步扩展集团业务,最终奠定了他在印尼工商、金融界的重要地位。
金光集团被印尼《经济新闻》列为印尼第三大财团(现已跃升为印尼第二大财团)和东盟第十一大财团。黄奕聪被印尼工商界誉为“食油大王”。
黄氏家族拥有财产约30亿美元。
1992年以来,黄奕聪的次子黄鸿年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策投资,看好了中国大陆国有中型企业的发展前景,大举收购中国大陆国有企业股权,进行嫁接改造,合作经营。
1992~1993年,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已在中国大陆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与各地113家国营企业合资,中策在这些企业中至少持有51%以上的股份。
黄鸿年表示,中策目前在中国经营的113家企业,包括造纸厂、啤酒厂、制药厂及化工厂等都是最有潜力的企业,等到国外上市后,便可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以扩展这些企业的规模。
类似的机会案例还有:
一位男士原本是开设广告制作公司的,也是香港一位知名的设计师。他成为金领的契机是能接获一宗大型展览场馆的设计,使公司能够站稳脚跟。此外,他并不把自己局限于广告设计上,另一方面他还从事地产物业买卖而收益颇丰。
他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他一方面从事讲求创意与精细技术的广告制作,一方面又涉足投机味浓的物业买卖。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值得你深思。
几年前他开始发展丝袜、毛巾及礼品的制造,这些劳动密集型工业生产在香港已很难生存,只有搬到内地或由内地生产外销,才有利可图。
这位男士为了使自己能够专注地做后者的生意,便把公司改组,邀请了一位有实力的设计师加盟,自己抽身而出。
不久,他的公司获得了筹备电灯公司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的生意,在中环举办了规模庞大的灯饰喜年华会。其中所展出的金龙、彩灯、画舫、挂饰等,全部在内地制造,因为只有内地才有这种工艺。
这位男士成为金领,事业蒸蒸日上,都因他差不多用尽了本地与国内任何有利条件。如在广告行业上升时入行,从地产投资获利增强自己的资金实力,利用内地的廉价劳动力为公司制造优势,使自己有能力接更大的客户,又把个人事业发展多元化。
他常说:“自己只是好运。”其实,他是顺势成为金领的好例子。
二、实现机会的四个阶段
由意念到机会实现,要经过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