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自己有一个光明的前途,领导能力不可或缺。但是,领导口才更是领导艺术中的重中之重。同样是领导,同样是讲话,有的人讲话分量重,有的人讲话分量轻,这就是讲话方式所造成的差异。讲话的方式,对一个领导者而言,十分重要。
领导讲话的艺术
同样是领导,同样是讲话,有的人讲话分量重,有的人讲话分量轻,这就是讲话方式所造成的差异。讲话的方式,对一个领导者而言,十分重要。
1.言简意赅。
如果不是特殊需要,作为领导,讲话一定要言简意赅。会长话短说的领导,很容易得到下属的认可和喜爱。某君写了很多封应征信,填了很多很多张申请表,一一寄出,均如石沉大海。不料得着一张回邮的明信片,仅有“某时面谈”简简单单几个字,他一定终身忘不了这张短短的回邮。
2.最后出场。
“重点置之于后”的心理因素在中国最具有代表性。开会时,官阶愈高的人愈后到;舞台上角儿露脸,最后出场的角儿,便定是最重要、最顶尖儿的。其实说话也一样,愈将重点放在后面,愈能显出所说的话的重要性。
3.说出个性语言。
一般人都有自己的习惯用语,即口头禅,口头禅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总是以这句话来介绍自己,来强调自己,使别人听来亲切自然,也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独特的形象。
4.幽默风趣。
幽默的话,易于记忆,又能予人以深刻印象,正是自我标榜的商标,借此可以使人们记住你,并使你的话产生更大的力量。
5.句子短些。
短句子说起来轻松,听起来省力,吸引力也强。最好一句话一个意义,一句话的含义过于复杂,听者费力,交流就多了一层障碍。
6.通俗易懂。
选择什么线索来整理说话内容,可看需要而定。要注意通俗易懂,忌讳古词语、中国洋文、专业用语。至少要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7.坚定自信。
说话时要坚定而自信,眼睛正视对方,这样才显示你是充满自信和颇有能力的。若讲话时眼睛不敢正视,握手软弱无力,会使人觉得你意志薄弱,容易支配。
8.姿态端正。
开口说话时端正姿态,给听者留下一个好印象。与别人谈话时,身体稍往前倾,会让别人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9.手势有力。
作强调时运用手势,但不可指着别人的脸晃动手指。讲话慢而清晰,语言简短,等于告诉对方:“我有能力控制一切。”
10.关注听众。
注意对方的眼睛。研究显示,一个人紧张,目光会游离不定,而且眨眼次数增加。注意对方的小动作,一个人可以做到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但他的小动作会透露他的心情。例如你在谈话时发现对方的腿在轻轻晃动,这表示他对你的话不以为然。
11.扩大知识面。
知识面越广,话的含量也会越丰富,也越能令你在各种场合充满自信地加入别人的谈话。
除此之外,你还要注意行动轻捷,笨手笨脚对你的形象损害最大。穿着上要整洁,避免刺眼的色彩和繁复的配饰,保持干净、挺括。并要注意身姿,含胸显得畏缩,昂首挺胸可以创造出你居于领导地位的形象。
主持会议的艺术
我们开会往往是因为没有找到向人们传递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更好途径。正因如此,会议是为实现某种目的服务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要有明确的议题和清晰的程序。会前,把你要讲的事情列成提纲,保证会议沿着你的思路一步步进行下去,这实际上就是会议进程的程序。要牢记你希望大家会后知晓的思想及中心议题。你的主持要围绕这一主题。有些领导人为了死死控制住会议的进程,要求秘书为自己写稿子,拉条目,会上拿着讲稿一字一句地读,照本宣科,显得机械呆板。记住,念稿子是场灾难,不要照着念。列出发言提纲,发言时再详细讲,既不脱稿,又要离稿讲话,把讲稿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语言,才能令听者觉得亲切自然而非味同嚼蜡,才不至于让人觉得你生拉硬套,不顾会议实际情况只会埋头读稿子。
有一年,谭震林同志在湖南攸县蹲点,在一次县社干部会议上,发言的人都是捧着稿子念,枯燥乏味,与会者不是打哈欠,就是抽烟。又一个人讲话念稿子了,还念得磕磕巴巴。谭震林打断他,问:“你的稿子是谁写的?”被问者支支吾吾地承认,是别人帮助起草的。谭震林从衣袋里摸出自己的讲稿说:“今天的讲话是你讲,还是别人讲?我都不敢像你那样,三页半的稿子,还要秘书给起草。”他接着批评道:“官,越当越懒?讲十几分钟的话,都要别人替你写个稿子,这样,不脱离实际才怪?”为了让被批评者下台阶,他又说,“我打断你的话,很有点不礼貌,为了倡导一种风气,我就要这么做。就是要你知道,这样干是不行的。”谭老犀利的话语批判了在某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已告诫我们,要想不照本宣科,就要身体力行,做最充分的准备,保证心中有数。
主持一个会议,一般都要在中间搭桥接榫过渡照应,把整个会议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这个连接过程也是主持人(领导者)自我发挥的大好机会。领导者是否具备上佳的口才和出众的机智,人们将通过他所表现出的组织与概括能力作出自己的评判。主持人所用的连接语不外乎承上启下,肯定前面的,画龙点睛,呼出后面的,渲染蓄势。
比如“刚才同志的发言直抒胸臆,甚是精彩。下面我们再来听听的高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拘一格,恰到好处为佳。我们不妨再看一个例子。
有位领导主持“我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演讲,其中一位讲了《人与共产党人》,下一位讲《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在这两篇演讲之间说:“共产党人是人,但又不等于一般的人,共产党人要无私无畏,要经得起风吹浪打,这就离不开艰苦奋斗。下面请听同志的演讲。”寥寥数语,过渡自然不着痕迹,又无牵强造作之感。
与下属沟通的艺术
1.激发员工讲话的愿望。
谈话是领导和员工的双边活动,员工若无讲话的愿望,谈话难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领导首先应具有细腻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以至语音、语调,旨在激发员工讲话的愿望,使谈话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
2.启发员工讲实话。
谈话所要交流的是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但是,有的员工出于某种动机,谈话时弄虚作假,见风使舵;有的则有所顾忌,言不由衷。这都使谈话失去意义。为此,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克服专制、蛮横的作风,代之以坦率、诚恳、求实的态度,并且尽可能让对方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所感兴趣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奉承、文饰的话,消除对方的顾虑或各种迎合心理。
3.利用一切谈话机会。
谈话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后者在业余时间内进行。作为领导,也不应放弃非正式谈话机会。在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哪怕是片言只语,有时也会有意外的信息。
4.利用谈话中的停顿。
员工在讲述中出现停顿,有两种情况,须分别对待。第一种停顿是故意的,它是员工探测一下领导对他讲话的反应、印象,引起领导作出评论而做的。这时,领导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话,以鼓励他进一步讲述。第二种停顿是思维突然中断引起的,这时,领导最好采用“反响提问法”来接通原来的思路。
5.抓住主要问题。
谈话必须突出重点,扼要紧凑。一方面,领导本人要以身作则,在一般的礼节性问候之后,便迅速转入正题,阐明问题实质;另一方面,也要员工养成这种谈话习惯。要知道,多言是对信息实质不理解的表现,是谈话效率的大敌。
6.掌握评论的分寸。
在听取员工讲述时,领导不应发表评论性意见。若要作评论,应放在谈话末尾,并且作为结论性的意见,措辞要有分寸,表达要谨慎,要采取劝告和建议的形式,以易于员工采纳接受。
7.适时表达对谈话的情趣和热情。
正因为谈话是双边活动,一方对另一方的讲述予以积极、适当的反馈,能使谈话者更津津乐道,从而使谈话愈加融洽、深入。因此,领导在听取员工讲述后,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态、插话和感叹词等——来表达出自己对员工讲话内容的兴趣和对这次谈话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微微的一笑,赞同的一点头,充满热情的一个“好”,都是对员工谈话的最有力的鼓励。
8.克服最初效应。
所谓最初效应就是日常所说的“先入为主”,有的人很注意这种效应,并且也具有“造成某种初次印象”的能力。因此领导在谈话中要持客观、批判性的态度,时刻警觉,善于把做给人看的东西,从真实情形中区分出来。
9.克服自己,避免冲动。
员工在反映情况时,常会忽然批评、抱怨起某些事情,而这在客观上又正是在指责领导。这时领导要头脑冷静、清醒,不要一时激动,自己也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甚至为自己辩解。
如何通过语言来获得威望
据一项调查显示,被列举的各类受尊重和有威望的领导中,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共同的特点,被接受调查的人,百分之百持这种看法。坦率真诚,向下级善意地表示接近的良好愿望,使下级感到受尊重、被重视,不仅会激发被领导者的积极性,还使大家对领导的思想修养、工作作风、领导意图有所了解,下级对上级习惯性的心理距离由此逐渐缩小,领导的威望自然应运而生。
1.给下级最大的礼遇。
谁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被认识肯定,才干得以发挥。知人善用,任人唯贤,了解下属的长处与弱点、爱好和脾性,不求全责备,用其所长,略其所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最大礼遇。
2.关心下属也是修养。
领导者对下属的关心,不能看成仅是工作方法。关心他人与否能反映一个领导者的道德、情感、修养。优秀的领导者即使工作再忙,也抽出时间来与被领导者聊聊天,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思想情绪、遇到的实际困难,必要的给予帮助;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哪些忧愁烦恼、收获快乐,也不妨吐露,使别人了解。即便是无目的的闲谈,也可表示与下级融为一体的意愿,从而使上下级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下级会把上级当做朋友来信任,相处起来便无多少隔阂。
3.会表扬更要会批评。
褒贬一个人,极易引起对方思想和情绪上的波动,而这种反应依褒贬者的方式方法和被褒贬者的荣辱观及当时的情境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恰当的表扬与批评,引起的心理反应将是积极的。一般来说,表扬会强化人的积极行为,批评会强化人的消极行为,表扬与批评的动机不纯或方法不当,效果可能会与愿望相反。
4.不分亲疏同等对待。
个人交往,难免有亲疏之分,有的脾性相投,有的话不投机,但将私交中的亲疏关系掺进上下级关系中,就会破坏上下级关系。作为领导者,一方面代表他个人,一方面又代表一定的权力机构,在上下级关系中也表现出亲疏,就会有失公正,伤害一部分人。无论下级与自己个人感情亲近与否,私人和工作中的关系怎样,是否反对自己,都要在工作上给予一样的支持,生活上给予一样的关心。有些领导喜欢迎合讨好者,讨厌爱提意见者,殊不知,前者往往抱有个人目的而非出于对领导的尊重,后者则大多出于公心想帮领导者把大家的事办好,当然不一定非对前者严加斥责,委婉地给予回绝则很必要。
5.给下级一种安全感。
工作时胆战心惊,惟恐哪一天触犯领导,或者有了错误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被这种心态笼罩的下级,工作积极性不会很高,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不会融洽。
当下属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失败,特别是这种挫折失败由客观原因造成时,领导者应勇于承担责任。将责任全部推给下级,甚至自己的责任也找“替罪羊”,这样的领导会失去群众,谁也不会愿意在他的手下干事。对顶撞过自己,反对过自己,甚至犯过错误的下级怀恨在心,或者嫌弃、给小鞋穿,有失领导者的风度,也会给下级造成不安全感。宽容、谅解,体现了一个人的高度修养,也有利于取得信任、尊重。若能虚心听取下级意见,重视采纳合理的建议,对不尽正确的意见也抱欢迎态度,会增进上下级间的了解,消除隔阂,增加领导威望。
怎样肯定和赞扬下属
领导者对于下属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符合管理中激励原则的要求。适当的表扬能使下级更深刻地理解上级的指示,并通过对其成就感的满足,使其更加相信自身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下属之间的良性竞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但是,好话好听,却未必好说,要艺术地说出表扬的话,难度是相当大的,但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则值得揣摩和借鉴。
1.实事求是,措辞适当。
下级在工作中完成了目标,取得了成就,当然应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但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则应予以考虑。如果不适当地高估下属的成绩,人为地赋予成绩本身不具有的意义,乃至流于庸俗的捧场,那就会产生一系列负面作用;会使受肯定和赞扬的下级产生盲目自我陶醉的情绪,自以为自己的成就真的具有那么高的意义和价值,损害了励精图治的开拓意图;会使其他下级产生不满情绪,对于人为树立起来的名不副实的样板,同事们会从不服气到猜忌,进而产生厌恶感,不仅不能起到示范作用,反而影响下属之间的团结;会使下级中间滋生不务实、图虚名的不健康风气,当下级看到小有成就也可得到极高的赞扬,便会动摇脚踏实地、孜孜以求的信心,难免产生浮夸、造假、沽名钓誉、邀功讨赏,从而使本来作为一种激励手段的表扬异化为下级心目中的目的,其本来的意义被极大地扭曲。因此,肯定和表扬下级的语言,决不可套用滥调,任意拔高,“惟陈言之务去”应当是一条基本要求。
2.真诚恳切,具体深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希望被赞美、钦佩、尊重。”渴望被肯定是每一个人内心中的一个基本愿望。所以,当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要想在自己身边形成一种善意和谐的气氛,就应当去努力寻找别人的价值,并设法告诉对方,这也正是肯定别人的意义所在。适时适当地表扬下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
值得重视的是,这种赞美和表扬只有是发自肺腑的情真意切之辞,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虚伪与委婉,不着边际地套用一些溢美之辞,难免产生负面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者对于下属所取得的出色成绩和表现出的不俗才华,却往往抱有一种极其微妙甚至阴暗的心态,比如害怕优秀的下属会危及自身的地位,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下属的缺点缺乏宽容,不肯承认其成就;或者低估下属的能力,一旦他们卓有成就便莫名惊诧,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