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大兴城的南门在望了。
城门口有些混乱,各位溃退下来的诸侯被挡在了城外,城门的守军得到的命令是溃兵一律不许放进城。而溃兵们被告知一律到西郊兵营报到,寻找自己的部队,这么做的目的是害怕有薛军的探子随着溃兵混进城里。
彭啸带着蒙古骑兵队随着蠕动的人流也向西边走,与溃兵们混乱不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彭啸带着的队伍整齐有序,黑色的军服在一众土黄色的军服里格外的惹眼。城门口的守军看见了,立即有一个飞跑了过来,“是晋阳军的彭司马吗?”
彭啸点了点头,“晋阳军彭啸。”
“皇上有令,彭司马一回来立即到宫中报到。”
彭啸让张勇带着乌力吉等先回营地,自己则牵着马进了城。
一路上彭啸有些忐忑,他不知道李渊为什么这么急切的要见他。其实他带领两百蒙古骑兵冲杀薛举的异乎寻常的壮举早已经传到京城了,只是彭啸还不知道。
到了玄武门,彭啸远远地看见众多的文官武将,文官一律身着朝服,武官则甲胄在身。在他们中间有一个年青人却是身着便服,也许是刻意也许是随意,总之他在人群中最为显眼。
彭啸并不懂朝里的规矩,以为那是下朝,便想溜着边儿混进去,可那身着便服的年青人却迎了上来,“彭啸?李建成奉父皇之命带着朝臣在此等候。”
父皇?李建成?彭啸猛然醒悟了过来,眼前的这个年青人竟然是李元吉的大哥,李渊的儿子李建成,当朝的太子。这一份荣耀实在是过于重了,彭啸有些被板砖砸中的感觉,他赶紧跪倒:“末将彭啸,参见太子。”
与李元吉那歪瓜裂枣的长相大相径庭的是,李建成堪称玉树临风。更与李元吉的疯疯癫癫不同的是,李建成十分的成熟稳重。两人唯一相像的地方是都有一副颀长的身材。彭啸回忆了一下李渊的长相,也实在找不出和李元吉相似的地方,这家伙真的是李渊的儿子吗?
李建成一把拉住彭啸,“你跟三胡是拜把子兄弟,那也就是我的兄弟,以后叫声大哥就好。”说完给彭啸引荐身后的文官武将,彭啸这时才明白这些人都是跟着李建成在迎接自己的。彭啸晕乎乎地随着李建成的介绍行礼,几乎一个名字都没能记住。
到了武德殿前,一众文臣武将不再上前了,他们只是来迎接的。武德殿里的台阶下摆放着三把椅子,李渊在等彭啸。彭啸见了李渊再次行礼,李渊使了个眼色,李建成就再次把彭啸扶起来。要是在一年前,来自后世的彭啸绝不会习惯这种下跪的礼节,但现在他已经做的很自然了,他已经融入到了这个时代。
李渊慈祥的像个长者,“回来了。”
彭啸感动着,不用说李元吉,就是李渊和李建成无时无刻不在向彭啸表达着一个意思,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
少年英才,在这个时代不在少数,但能有此殊荣的也仅仅彭啸一人。彭啸很清楚地知道,不会是因为自己侥幸地赢了一小仗,更多的是因为有李元吉在背后为自己说话,所以他尽力的表示着谦恭。
李渊在正面的椅子上坐了,李建成和彭啸坐在侧面,李渊急于了解彭啸这一仗的过程,这样的关切让彭啸有些讶然。他对于蒙古骑兵的作战勇敢着重地讲述了一番,而自己追杀薛举的过程则一带而过。
李渊有些茫然,“蒙古骑兵?”
彭啸赶紧解释:“就是咱们说的室韦人,因为他们的语言中自称是蒙古乐,所以我就取了谐音,叫他们蒙古。”
李渊有些恍然,“哦,蒙古……这个名字好,建成,以后把室韦这个名称改成蒙古。”
李建成微笑着,“看不出,彭啸不但行军打仗是把好手,文采也不逊啊。”
彭啸有些涩然,“这个……我也是突发奇想。对了,皇上,我听说秦王病了,不知道怎么样?”
“只是出疹子,太医看过了,没大碍,得静养一段时间。”李渊说。
李建成向彭笑补充着,“你还没见过老二吧?这小子身体壮的像头牛,这点小病没事的。”
彭啸也有些欣慰,“那就好。”他很想见李世民,可也是机缘巧合,他越是想见,越见不着,两人这几次几乎就是擦肩而过,李世民到好像是捉迷藏的一般的躲着他。
“那刘纳言怎么样?我一路上打听他的消息,却听到了好几种不同的说法。”
李渊没有说话,倒是李建成替李渊作了回答,“多亏了你,刘文静带着几千唐军也顺利地突围了,不过……他已经被父皇削职为民了。”
这个消息有些突兀,彭啸有些吃惊。李建成就向他解释说:“父皇不是因为他打了败仗削他的职,战场之上,胜败本是常事,父皇是生气他没有听令。出兵之前,是老二挂帅,老二这一次生了病,才把军权交给刘文静,说的清楚,只守不攻。可刘文静在老二回京之后,自作主张,率军出击,才有了此次惨败。”
彭啸明白了,他点头道:“皇上的计策高明,薛军的作战勇猛不逊于我军,不战,以消耗为主绝对是上策。”
李渊到没有因为彭啸说薛军作战勇敢生气,而是多少有些吃惊,彭啸只比李元吉大一岁,可对于军事战略却有着十分清晰的思路,他赞赏的点头,“看不出,你小小年纪,倒是比我家三胡要沉稳得多。怪不得三胡总说他最是敬佩你,你这一次打了这么个胜仗,要赏!说吧,你想要什么奖赏?”
还没等彭啸说话,李建成抢过了话头,“父皇,我看就让彭兄弟留在金吾卫吧。”这是李建成的一点私心,他现在正在培养自己的亲信,像彭啸这种有勇有谋的年轻将领是首选。
金吾卫的任务主要是护卫京城,是所有部队之中战斗力最强,待遇也最好的部队。彭啸对于这个决定有些挠头,“皇上,我还是想回晋阳,毕竟我与齐王相处久了,有些割舍不下。”
李渊满意地很,“恃才不骄,看重手足之情,三胡有你在身边,我也放心。准了,但这一次我唐军几路大军溃败,只有你这一路不但打了胜仗,而且就只差一点就除掉了薛举。这是一定要赏的。”
彭啸依然摇头,“皇上,您的赏我先谢了。但像您所说,几路大军都败了,您单单赏我一个不太合适,还是等我下次再立战功之时,一并赏吧。”
彭啸再次让李渊和李建成刮目,李渊沉吟了一下,“那好,朕就给你记下这一功。官职不赏,东西还是要赏的,除了你的,跟你一起作战的室韦……嗯,蒙古骑兵也都有赏。”
彭啸看得出李渊的心情实在是好得很,就对李渊说:“我有个请求。”
李渊手一挥,“说。”
“有个胡商叫何潘义的,现在就在齐王府作幕宾,为齐王出谋划策的就是他。也多亏了他,我们才能给京城送粮送马。”
李建成倒是对于这件事很上心,“怎么回事?讲讲。”
彭啸就把何潘义用丝绸换马匹的办法讲了一遍,李建成一拍大腿,“妙啊,我说三胡这小子怎么会一下子弄出这么多的钱粮马匹,原来背后有高人。”
“这个何潘义一直想求个一官半职,齐王没有给他,照齐王的说法晋阳没有合适他的官职。”
李渊和李建成大笑起来,“三胡这小子,朕早就给他齐王令了,他是拿这个作借口,不想让这个胡商离开晋阳。嗯,这胡商的脑子还真是绝。这样,建成,给他一个户部的官职。还有,赐行商金牌,通行令牌,让他来一趟京城,朕要见见他。”彭啸是真的不知道,李渊建立唐朝之后,就下发了“太子令”、“秦王令”、“齐王令”,这三种令几乎和皇上的诏令有着相同的效力。
“好,我去办。”
“彭啸,我看也只有你能镇得住那些蒙古骑兵,这支部队以后就归你们晋阳军。”李渊说。这支假突厥兵一直让李渊头疼,没人指挥得了,也没有人愿意指挥,彭啸给他解决了一个难题。
这到是彭啸求之不得的,李渊赏他金银也没有这个让他高兴,他跪倒谢恩。
“你暂时不要走,过几天朕要制定军略,也许有晋阳军的命令,你等着一起带回去。这几天你就在京城里玩几天,建成,你给彭啸安排一下。”李渊说。
这可真是面子大的不能再大了,彭啸赶紧说:“皇上,不必了,我还要回兵营,这一次蒙古骑兵战死了四十多个兄弟,我要去参加他们的葬礼。”
对于这样的请求,李渊自然无法拒绝,“那好,如果有难处你就去找建成。”
等彭啸从宫里出来的时候,还不到晌午,他意外地看见了刘文静,就走过去行礼,他想劝慰一下,“刘纳言……”
刘文静打断了彭啸,“彭司马,不敢,刘某现在就是一介平民,好在秦王不嫌弃,让刘某呆在秦王府。倒是彭司马看不出,年纪轻轻的,胆识过人,真是难得,难得啊~”其实对于刘文静的降职,作戏的成分更大一些,李渊只是在杀鸡给猴看。其实这只“鸡”并未真正脱离李家的领导核心,只是“猴子”们不知道。
刘文静的话听起来阴恻恻的,彭啸很不爽,他之所以对于刘文静有些敬重,是因为听李元吉说过,这个人在李渊称帝的过程中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可没想到,刘文静岁数大了,器量却实在小的很,他在妒嫉彭啸在这一战里出尽了风头。
彭啸不是个会打嘴仗的人,还没想起该怎么说的时候,刘文静已经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