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2400000037

第37章 中国学术之趋势(6)

苏子由在学术上,有了这样的成就,何以谈及宋学,一般人只知道有程朱,不知道苏子由呢?其原因:(一)子由书成年已老,子由死于政和二年壬辰,年七十四岁,此书几经删改,至大观二年戊子十二月方才告成。程明道死于元丰八年乙丑,年五十四岁,伊川死于大观元年丁亥,年七十五岁。子由成书时,在明道死后二十三年,伊川死后一年,那个时候,程氏门徒遍天下。子由的学说,出来得迟,自不能与他争胜,子由书成后四年即死,也就无人宣传他的学说了。(二)那时党禁方严,禁人学习元祜学术,伊川谢绝门徒道:“尊所闻,行所知可也,不必及吾门也。”连伊川都不敢宣传他的学问,子由何能宣传?伊川死时,门人不敢送丧,党禁之严可想。史称子由:“筑室颖滨,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作,如是者几十年。”据此,则子由此书,能传于世,已算侥幸,何敢望其通行?(三)后来朱子承继伊川之学,专修洛蜀之怨,二苏与伊川不合,朱子对于东坡所著《易传》,子由所著《老子解》,均痛加诋毁。其诋子由曰:“苏侍郎晚为是书,合吾儒于老子,以为未足。又并释氏而弥缝之,可谓舛矣。然其自许甚高,至谓当世无一人可以语此者,而其兄东坡公,亦以为‘不意晚年见此奇特’。以予观之,其可谓无忌惮者欤,因为之辩。”(见《宋元学案》。)中庸有“小人而无忌惮”之语,朱子说他无忌惮,即是说他是小人。此段文字,几于破口大骂。朱子又把子由之说,逐一批驳,大都故意挑剔,其书具在,可以复按。朱子是历代帝王尊崇的人,他既这样攻击子由,所以子由的学说,也就若存若亡,无人知道了。(四)最大原因,则孔子自汉武帝而后,取得学术界正统的地盘。程子做融合三教的工作,表面上仍推尊孔子,故其说受人欢迎,子由则赤裸裸地说出来,欠了程明道的技术,所以大受朱子的攻击,而成为异端邪说。朱子痛诋子由,痛诋佛老,是出于门户之见,我们不必管,只看学术演进的情形就是了。

八、三教融合乃中国学术之总趋势

我们从进化趋势上看去,觉得到了北宋的时候,三教应该融合为一。程明道和苏子由,都是受了天然趋势的驱迫。程子读了许多书,来到四川,加以研究,完全融合三教的工作。苏子由在四川读了许多书,去在颖滨,闭门研究也完成融合三教的工作,二者都与四川有关。这都是由于五代时,中原大乱,三教名流,齐集成都,三大河流,同时流入最隘一个峡口的原故。子由少时在蜀,习闻诸名流绪论,研究多年,得出的结果,也是融合三教,也是直于释氏而偏迩于老聃,与大程子如出一辙。可见宇宙真理,实是如此。从前佛教传入中国,与固有学术生冲突,历南北隋唐以至五代,朝廷明令天下毁佛寺,焚佛经,诛僧尼之事凡数见。自宋儒之学说出,而此等冲之事遂无,不过讲学家文字上小有攻讦而已,何也?根本上已融合故也。

世界第一次大战,第二次大战,纷争不已者,学说分歧使之然也。现在国府迁移重庆,各种学派之第一流人物,与夫留学欧美之各种专门家,大都齐集重庆,俨如孟蜀时,三教名流,齐集成都一样,也都是无数河流,趋入一个最隘之峡口。我希望产生一种新学说,融合中西印三方学术而一之,而世界纷争之祸,于焉可免。(著者按:初版时,国府尚未迁移重庆,则只言:现在交通便利,天涯比邻,中国,印度,西洋,三大文化接触,相推相荡。也是三大河流,趋入最隘的峡口,中西印三大文化,也该融合为一。)

宋儒之道统..................................................................................................................................................

一、道统之来源

宋儒最令人佩服的,是把儒释道三教,从学理上融合为一。其最不令人佩服的,就在门户之见太深,以致发生许多纠葛。其门户之见,共有两点:(一)孔子说的就对,佛老和周秦诸子说的就不对。(二)同是尊崇孔子的人,程子和朱子说的就对,别人说的就不对,合此两点,就生出道统之说。

宋儒所说的道统,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讨论唐朝的韩愈。韩愈为人很倔强,富于反抗现实的性质。唐初文体,沿袭陈隋余习,他就提倡三代两汉的古文,唐时佛老之道盛行,他就提倡孔孟之学。他取的方式,与欧洲文艺复兴所取的方式是相同的。二者俱是反对现代学术,恢复古代学术,是一种革新运动。所以欧洲文艺复兴,是一种惊人事业。韩愈在唐朝,负泰山北斗之地位,也是一个惊人事业。

韩愈的学问,传至宋朝,分为两大派:一派是欧苏曾王的文学,一派是程朱的道学。宋儒所谓道统的道字,就是从昌黎原道篇“斯道也,何道也”,那个道字生出来的,孟子在从前,只算儒家中之一种,其书价格,与荀墨相等,昌黎才把他表章出来。他读荀子说:“始吾得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以为圣人之徒,尊圣人者孟氏而已,得扬雄,益信孟氏,固雄书而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孟子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经昌黎这样的推称,孟氏才崭然露头角。

宋儒承继昌黎之说,把孟子益加推崇,而以自己直其传,伊川作明道行状,说道:“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先生生乎一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史迁以孟子荀卿合传,寥寥数十字,于所历邹膝任薛鲁宋之事,不一书,朱子纲目,始于适魏之齐,大书特书,宋淳熙时,朱子才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子书”,至元延祜时,始县为令甲。我们自幼读“四子书”,把孟子看作孔子化身,及期加考察,才知是程朱诸人,有了道统之见,才把他特别尊崇的。

昌黎是文学中人,立意改革文体,非三代两汉之书不观。他读孔子孟荀的书,初意本是研究文学,因而也略窥见大道,无奈所得不深。他为文主张辞必己出,字法句法,喜欢戛戛独造,因而论理论事,也要独造。他说:“斯道也,何道也,非问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孟轲死,不得其传。”这个说法,不知他们所见而云然。程伊川曰:“轲死不得其传,似此言语,非蹈袭别人,非空撰出,必有所见。”这几句话的来历,连程伊川都寻不出,非杜撰而何。

宋儒读了昌黎这段文字,见历代传授,犹如传国玺一般。尧舜禹直接传授,文、武、周公、孔子、孟柯,则隔数百年,都不传授,心想我们生在一千几百年之后,难道不能得着这个东西吗?于是立志要把这传国玺寻出,经过许久,果然被他寻出来了,在论语上寻出“尧日咨尔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恰好伪古文尚书,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尧传舜,舜传禹,有了实据,他们就认定这就是历代相传的东西。究禹汤文武周公,所谓授受者安在?又中间相隔数百年,何以能够传授?又孔子以前,何以独传开国之君,平民中并无一人,能得其传?这些问题,他们都不加研究。

宋儒因为昌黎说孟子是得了孔子真传的,就把孟子一书,从诸子中提出来,上配《论语》。又从礼记中,提出《大学》、《中庸》二篇,硬说《大学》是曾子著的。又说《中庸》是子思亲笔写出,交与孟子,于是就成了孔子传之曾子,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一代传一代,与传国玺一般无二,孟子以后,忽然断绝,隔了千几百年,到宋朝,这传国玺又出现,被濂洛关闽诸儒得着,又递相传授,这就是所谓道统了。

道统的统字,就是从“帝王创业”那个统字窃取出,即含有传国玺的意思。那时禅宗风行天下,禅宗本是衣钵相传,一代传一代,由释迦传至达摩,达摩传入中国,递传至六祖。六祖以后,虽是不传衣钵,但各派中仍有第若干代名称,某为嫡派,某为旁支。宋儒生当其间,染有此等习气,特创出道统之名,与之对抗。道统二字,可说是衣钵二字的代名词。请问:濂洛关闽诸儒距孔孟一千多年,怎么能够传授呢?于是创出“心传”之说,说我与孔孟,心心相传,禅宗有“以心传心”的说法,所以宋人就有“虞迁十六字心传”的说法,这么传二字,也是摹仿禅宗来的。

本来禅宗传授也就可疑,所谓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六祖,俱是他们自相推定的,其学简易,最合中国人习好,故禅宗风行天下。其徒自称“教外别传”,谓不必究经典,可以直契佛祖之心,见人每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宋儒教人“寻孔颜乐处”,其意味也相同。

周子为程子受业之人,横渠是程子戚属,朱子绍述程氏,所谓濂洛关闽,本是几个私人讲学的团体,后来愈传愈盛,因创出道统之名。私相推定,自夸孔孟真传,其方式与禅宗完全相同。

朱子争这个道统,尤为出力,他注孟子,于末一章结句说道:“……百世之下,必将有神会而心得之者耳。故于篇中历序群圣之统,而终之以此,所以明其传之有在,而又以俟后圣于无穷也,其旨深哉。”提出“统”字“传”字,又说“神会心得”,即为宋学中所谓“心传”和“道统”伏根。最奇的,于“其旨深哉”四字之后,突然写出一段文字,说道:“有宋元丰八年,河南程颢伯醇卒,潞公文彦博题其墓曰,明道先生,而其弟正叔序之曰,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行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则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已任,辨异端,辟邪说,使圣人之道,焕发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然学者于道,不知所向,则孰知斯人之为功,不知所圣,则孰知斯名之称情也哉。”此段文字写毕,即戛然而止,不再著一语,真是没头没尾的。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他法孟子,说得有“俟后圣于无穷”,写此一段文字,见得程即是“后圣”。朱子于大学章句序,又说道:“河南两夫子出,而有以接孟氏之传……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著”“闻”字,俨然自附于“闻而知之”之列,于是就把道统一肩担上。

二、道统之内幕

宋儒苦心孤诣,创出一个道统,生怕被人分去,朱子力排象山,就是怕他分去道统。象山死,朱子率门人,往寺中哭之,既罢,良久曰:“可惜死了告子”,破派象山作告子,自己就变成宋学中的孟子了。

程朱未了以前,扬雄声名很大,他自比孟子。北宋的孙复,号称名儒,他尊扬雄为范模。司马光注《太玄经》说道:“余少之时,闻玄之名,而不获见……于是求之年,乃得观之。初则溟涬漫漶,略不可入,乃研精易虚,屏人事而读之,数十遍,参以首尾,稍得窥其梗概。然后喟然置书叹曰:呜呼,杨子真大儒耶,孔子既没,知圣人之道者,扬子而谁,荀与孟殆不足拟,况其余乎。观玄之书,昭则极于人,幽则尽于神,大则包宇宙,细则入毛发,合天人之道以为心。利其根本,示人所出,胎育万物,而兼为之母,若地履之而不可穷也,若海挹之而不可竭也。天下之道,虽有善者,其蔑以易此矣。”司马光这样说法,简直把太玄推尊得如周易一般,俨然直接孔子之传,道统岂不被扬雄争去吗?孟子且够不上,何况宋儒?宋儒正图谋续接孟子之传,怎能容扬雄得过?适因班固《汉书》,说扬雄曾仕新莽,朱子修纲目轻轻与他写一笔:“莽大夫扬雄死”,从此扬雄成了名教罪人,永不翻身。孟子肩上的道统,无人敢争,濂洛关闽,就直接孟氏之传了。这就像争选举的时候,自料争某人不过,就清查某人的旧案,说他亏吞公款,身犯刑事,剩夺他被选权一般。假使莫得司马光这一类称赞扬雄的文字,纲目上何至有莽大夫这种特笔呢?扬雄仕新莽,作《剧秦美新论》,有人说其事不确,我们也不深辩。即使其事果确,一部紫阳纲目中,类于扬雄,甚于扬雄的人很多,何以未尽用此种书法呢?这都是司马光诸人把扬雄害了的。

从前扬雄曾入孔庙,后来因他曾事王莽,就把他请出来。荀子曾入孔庙,因为言性恶,把他请出来。公伯宁曾入孔庙,因为他毁谤子路,也把他请出来。我断不解者,司马光何以该入孔庙?扬雄是逆臣,司马光推崇扬雄,即是逆党。公伯案不过口头谤子路罢了,司马光著《疑孟》一书,把孟子说的话,层层攻讦,对于性善说,公然怀疑,其书流传至今。司马光一身,具了公伯寮,苟卿、扬雄三人之罪,公然得入孔庙,岂非怪事?推原其故,司马光是二程的好友,哲宗即位之初,司马光曾荐明道为宗正寺丞,荐伊川为崇政殿说书。司马光为宰相,连及二程也做官,所以二程入孔庙,连及司马光也配享。司马光之人品,本是很好,但律公伯五寮荀卿扬雄三人之例,他就莫得入孔庙的资格,而今公然入了孔庙,我无以名之,直名之曰“徇私”。

宋儒口口声声,尊崇孔子,排斥异端,请问诸葛亮这个人为什么该入孔庙?诸葛亮自比管乐,管仲为曾西所不屑为,孔门羞称五霸,孟子把管仲说得一钱不值,管仲的私塾弟子,怎么该入孔庙?又诸葛亮写申韩,以教后主,可见他又是申韩的私塾弟子。太史公作《史记》,把申韩与老子同传,还有人说申韩够不上与老子并列,老子是宋儒痛诋之人,诸葛亮是申韩私塾弟子,乃竟入孔庙,大书特书曰:“先儒诸葛亮之位”,这个儒字,我不知从何说起?

刘先生临终,命后主读商君书,又不主张行赦,他们君臣所研究的,都是法家的学说。我们偏读诸葛亮本传,乃他的遗集,寻不孔子二字,寻不四书上一句话,独与管仲商鞅申韩,发生不少的关系。本传上说他治蜀尚严,又说他“恶无而不贬”。与孔子所说“赦小过”,孟子所说“省刑罚”,显然违反。假如修个“申韩合庙”请诸葛亮去配享,写一个“先法家诸葛亮之位”倒还名实相符。

宋儒尽排斥异端,申韩管商之学,岂非异端吗?异端的嫡派弟子,高坐孔庙中,岂非怪事吗?最好是把诸葛亮请出来,以《史记》上的陈余补授。史记称:“成安君儒者也,自称义兵,不用诈谋。”此真算是儒者,假使遇着庸懦之适将,除余一战而胜,岂不是“仁者无敌”,深合孟子的学说吗?恐怕孔庙中早已供了“先儒陈余之位”。无奈陈余运气不好,遇着韩信是千古名将,兵败身死,儒也就置之不理了。

诸葛亮明明是霸佐之才,儒称之曰王佐之才。明明是法家,竟尊之曰先儒,岂非滑稽之至吗?在儒家谓诸葛亮托孤寄命,鞠躬尽瘁,深合儒家之道,所以该入孔庙。须知托孤寄命,鞠躬尽瘁,并不是儒家的专有品。难道只有儒家才出这类人才,法家就不出这类人才吗?这道理怎么说得通?我无以名之,直名之曰“慕势”。只因汉以后,儒家寻不出杰出人才,诸葛亮功盖三分,是三代下第一人,就把他欢迎入孔庙,藉以光辉门面。其实何苦乃尔?

林放问“礼之本”,只说得三个字,也入了孔庙。老子是孔子曾经问礼之人,礼记上屡引老子的话,孔子称他为“犹宠”,崇拜到了极点。宋儒乃替孔子打抱不平,把老子痛加诋毁,这个道理,又讲得对吗?

两庑豚肉,连朱竹坨都不敢吃,本来是值不得争夺的,不过我们须知:一部廿四史,实在有许多糊涂账,地方之高尚者,莫如圣庙,人品之高尚者,莫如程朱,乃细加考察,就有种种黑幕,其他尚复何说?

宋儒有了统道二字,撞塞胸中,处处皆是荆棘。我不知道统二字,有何贵重,值得如许争执。幸而他们生在庄子之后,假使被庄子看见,恐怕又要发生些鹓雏腐鼠的妙论。我们读书念古,当自出见解,切不可为古人所愚。

同类推荐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一个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本书就是将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故事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献给读者。
  • 我说参同契(上册)

    我说参同契(上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易经》心得

    《易经》心得

    《易经》似乎深不可测,其实《易经》是来源于现实的,它必然也能指导现实。《易经》是对宇宙玄机的探索,对人生哲学的概括,对天、地、人之关系的总结。一千个人看《易经》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但也一定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收获。
热门推荐
  • 长情天

    长情天

    他是被四神兽灵魂合体附身的落魄富少,灵魂可以自由的来往于古代和现代,在寻梦奇幻旅途韩总解开梦中谜团,在帮助前世解救苍生的同时揭开现代人的真实面目。可是,当他自己面对爱情和战争的矛盾时,又会做出何种选择?
  • 九海冲天

    九海冲天

    全新玄幻术语,全新人物性格,全新情节构思,全新阅读体验。真正的新瓶装新酒。九海冲天(烎破乾坤)圣术等级:修生、修者、修士、大修士、圣修士、大圣修士、圣尊士、大圣尊士、圣衣尊士、黄金圣尊士、无冕圣尊士。
  • 刀剑双侠3之刀剑侠侣

    刀剑双侠3之刀剑侠侣

    为了逼他重出江湖,为了再次与他相遇,她用最极端的手段,因为她知道,只要江湖出现危机他一定会重出江湖,哪怕他执意想要退出江湖,这便是宿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似归未归罢

    似归未归罢

    剧情比较通俗,所以,比较好猜,不喜勿喷。
  • 那只黑寡妇不是我要的萝莉

    那只黑寡妇不是我要的萝莉

    我本该死在一个月前的,可是我奇迹生还了,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身体里多了个小妖精,生活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生后的我似乎变得对异性更加饥渴,可是,当我真正扑倒他们的时候,我发现我竟然会忍不住……唔,人家还是个小萝莉,才不要做这么血腥暴力的事情!
  • 守护甜心之捡只黑猫回家宠

    守护甜心之捡只黑猫回家宠

    黑猫买一送一活动!捡了一只卖萌撒泼打滚无与伦比小黑猫,竟然还送一个冷酷冰寒帅气黑猫少年……“黑猫少年,你赖在我家干嘛!”某女气嘟嘟的说,黑猫少年怎么能这么耍无赖!“你家就是我家”某男耍无赖的说道。“黑猫少年,随便吃别人吃过的冰淇淋是不好的!”某女撇撇嘴地说道,黑猫少年怎么能这么随便!“你的就是我的”某男继续耍无赖!奈亚忍无可忍,这次Hellokitty要发老虎威了,“黑猫滚出去!”某男耍无赖的在奈亚脸上亲一口“这辈子,你赶不走我了。”
  • 青楼第一皇妃

    青楼第一皇妃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果然不错,一次游泳竟然淹死灵魂到了异时空,好吧,看在这身体是公主的份上就勉强接受了,可是为啥是个落难公主,落难公主也就算了,咱不计较,可为啥在青楼呢?算啦,好死不如赖活。
  • 极品婆婆修仙记

    极品婆婆修仙记

    21世纪宅女顾飘飘因吐槽一本三观不正修仙文,穿越其中,成了刁难女主白雨的极品婆婆丁兰……婆媳掐架,不不不存在,修仙斗法,不不不熟练,出门历练遇男神不不不靠近。打尖住店被黑,被拐卖,男神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带回家中当同门,飘飘又被暴发户盯上,可他家后院就是个坑。暴发户:你的女人吗?男神点了点头,一救到底吧!女主要黑化,男主真情在,飘飘路上打酱油,给您呈现不一样的修真之路。
  • 鬼曲童音

    鬼曲童音

    以守陵人阿洛为主线,关于哈达氏近四百年守陵的诡异,哈达氏家族三百年近四百年的守陵,出过了很多诡异的事情,到阿洛这一代,从近四百没有熄灭的灵灯熄灭了开始,发生了一系列的诡异,灵异的事件。全文以实事的形式推出来,交替着几代人守青陵出现的诡异和最后一代,改变守陵人命运的情感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