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佛性,德心佛心
一个能够成道的人,能够升华的人,或者要在这个世界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必须要具备两个东西,就是全才与全德。全才已经很难了,再加上全德就更难;有才无德也不行,有德无才也不可以。有德无才可以修道,但不能入世;有才无德入世很危险,不但危险了自己,也危险了世界,所以要才德两全才能入世。上面借用孔子的话,所以说一个人“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人的品德是他的才能学问的主人,而才能学问只是品德的奴才。如果一个人有才能而品德恶劣,那就像主人不在家由奴仆当家一样,妖魔鬼怪哪能不在家中肆意横行、作祟生事呢?
“人才是创业之本”。什么样的人才是创业之本呢?德才兼备的人才。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选将的标准是有智谋、守诚信、修仁义、有勇力、自律严。这里提出的智慧、诚信、仁爱、胆识、严谨等要求就是德才兼备,而且是以德为主。
一位朋友总结他的用人之道:“有德有才是正品,重用;无德无才是废品,不用;有德无才是副品,利用;有才无德是毒品,慎用。”我问:“为什么有才无德还可以用?”他回答:“毒品还有药用价值,如吗啡可以作麻醉剂,中药里面毒蛇、蜈蚣可作配方,只是分量不能大,大了就会致命。有才无德的如三国时的魏延,反骨早露,诸葛亮可以驾驭他,故仍可做蜀汉的一员大将。诸葛亮去世,他终于反叛,被马岱用诸葛亮的遗计斩首。可见有才无德的人,只要控制得好,仍是可以作为专家用其所长的。”
什么叫缺德?缺德实质上是缺智,缺根本智。一个人只爱自己,不爱别人甚至挖空心思损人利己,这是缺乏仁爱心。贪婪、嫉妒、狂妄,这是缺平等心。自作聪明,胆大妄为,耍阴谋诡计,这是缺清净心。一句话,从人的本性上失落,就是缺德。缺德的人自以为聪明,实际上最愚蠢,因为他不能为人类所容。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个人的德才兼备,更需要群体的德才兼备。一个经营者要体现他的德,是通过他的产品、他的品牌信誉、他的群体素质,而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言行。因此,经营者不仅自己要用精金美玉的人品率先示范,更需要在选人、用人上下功夫,用德才兼备、德重于才的观念选拔好每一个主管、每一个职员,严肃督查制度,严格品德要求,严明用人纪律,提高整体素质,把一个群体塑造为一个大写的人。
个人素质德才兼备,不令而行;
群体素质德才兼备,必收奇勋。
有一天,西域来了一个经商的人。他将珠宝拿到集市上出售。这些珠宝琳琅满目,全都价值不菲。特别是其中有一颗名叫“珊”的宝珠更是引人注目。它的颜色纯正赤红,就像是朱红色的樱桃一般,直径有一寸,价值高达数十万钱以上,引来了许多人围观,大家都啧啧称奇,赞叹道:“这可真是宝贝啊!”
恰好憨然大师这天也来逛集市,见了好多人围着什么议论纷纷,便也带着弟子挤进了人群。憨然大师仔仔细细地瞧了瞧宝珠,开口问道:“珊可以拿来填饱肚子吗?”
商人回答说:“不行。”
憨然大师又问:“那它可以治病吗?”
商人又回答说:“不行。”
憨然大师接着问:“那能够驱除灾祸吗?”
商人还是回答:“不能。”
“那能使人孝悌吗?”
回答仍是:“不能。”
憨然大师说道:“真奇怪,这颗珠子什么用都没有,价钱却超过了数十万,这是为什么呢?”
商人告诉他:“这是因为它产在很远、很远没有人烟的地方,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历经不少艰险,吃不少苦头,好不容易才能得到它,它是非常稀罕的宝贝啊!”
憨然大师听了,只是笑了一笑,什么也没说便离开了。
憨然大师的一位弟子对师父的问话很不解,不禁向他请教。憨然大师便教导他说:“古人曾经说过,黄金虽然是重宝,但是人生吞了它就会死;就是它的粉末掉进人的眼睛里也会致瞎。我已经很久不去追求这些宝贝了,但是我身上也有贵重的宝贝,它的价值绝不只值数十万,而且水不能淹没它,火也烧毁不了它,风吹日晒全都丝毫无法损坏它。用它可以使天下安定,可以使我自身舒适安然。人们对这样的至宝不知道朝夕去追求,却把寻求珠宝当作惟一要紧的事,这岂不是舍近求远吗?看来人心已死了很久了!”
憨然大师所说的“至宝”,就是指人们自身的美德。
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唯贤唯德,能服于人”。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完美的精神生活,才是真正值得人们去追求的无价之宝。
正人正行,正心正事
领导人本身端正,就是一个良好政治的开端,用不着严厉的法令,社会风气自然会随着转化而归于端正。如果本身不正,仅以下达命令来求别人,结果是没有用的。
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常言说:己不正焉能正人。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要想做好“正人”的工作,恐怕只会是“虽令而不从”了。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国藩被朝庭任命为两江总督后,为了树立威信,整饬腐败到了极点的官风吏治,仿效当年武则天的办法,在总督衙门口设置一举劾匦(与今日举报箱相似),号召军民将官吏奸弊情事写成举劾书投入匦内,由总督大人亲自阅览。
这下子引起一些人的极大恐慌。当时两江总督衙门驻节祁门县,祁门县令包人杰就有大祸临头之感。他不惜重金,向一位当过48年刀笔吏、侍候过十多位县太爷的施七爹讨教对付办法。施七爹略施小计,便让曾国藩败了兴。
曾国藩开匦所拆开的第一封举劾书,就是检举其弟曾国荃打下吉安后偷运两万多银两回家的事情。接下来还有揭发曾国藩打仗无功,争权有术,办事不按国法等内容的举劾信。曾国藩极为恼怒,明知道这是有人故意和自己作对,有心想查个水落石出,又怕事情一旦传扬出去更不好办,朝廷对握有兵权的汉人早有戒心,这些真真假假的事情怎能说得清楚?于是只好以“军务紧急”为由,撤掉了举劾匦。
一个小小的刀笔吏,竟能轻而易举地挫败堂堂封疆大吏、一品大员整饬吏治的雄心壮志,的确发人深思。看来,“打铁还须自身硬”,这是一条千古不移的至理。若是曾国藩本人的屁股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屎迹,施七爹即使再老奸巨滑,量他也“老鼠咬龟——无从下嘴”,包人杰也就难逃厄运了。
另一则故事据《元史张雄飞传》载:
至元十六年,地方高级长官阿合马的儿子忽辛犯了罪,皇帝下令让宦官和中书省共同审问。忽辛一个个指着执掌国政的官员们说:“你们都曾经用过我家的钱物,现在有什么资格来审问我?”这时,张雄飞说:“我收受过你家钱财没有?”忽辛说:“只有你没有。”张雄飞说:“这样,我当然可以审问你了。”忽辛终于伏法。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话虽如此,可真正能做到身正、脚正的又有几人呢?
人活着过日子的方式有千种(有过穷日子的、有过富日子的、有过小康生活的)。
人活着做工作的种类有千种(有工人、农民、警察、医生、教师、环保)。
人活着人心的差别也有千种(有痴心的、有良心的、有黑心的、有贪心的、有爱心的)。
无论你是哪种人?做哪种工作?是哪颗心?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喘好自己的这口气,只要有了这口气,你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如果你没有这口气的话,就算你有良心;就算你家产万贯,那又有什么用呢?你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可你活着的这口气又要怎样喘呢?
喘好了,身体舒畅、精神焕发、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喘不好呢?居心不良、心怀鬼胎、明争暗斗、永无宁日!
生活的好与坏、身正与影斜都在你的一念之差。
谁都想过好日子,谁都想过幸福的生活!还没有听到过有哪个人说他就喜欢过穷日子;就喜欢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要是都想过这样的生活,那当年那些为了能让穷苦的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先烈们就不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拼搏和战斗了。
因此,好日子来之不易,这个道理谁都知道,更何况过好日子是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
但好日子也不是说过就能过的,要有理想、有目标、有方向。改革开放的政策富裕了一大批人的同时,也坑了一大批人。那些身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在吉林省发生了一件省、市有关教育方面的领导被撤职的消息。原因是涉嫌贪污巨额书款的事情。现在学生的用书也确实是太贵了,大、中、小学的不说,就连幼儿园那么小的孩子的书,一学期的书费居然要百八十元的,还就那么几本小册子,可这几本小册子的的实际费用又是多少呢?挣孩子的钱你就那么安心吗?你的良心安吗?这是让政府抓着了,可还有一些逍遥法外的、还有一些比他们还黑心的人仍然在做着一些黑心的事情,仍然过着奢侈的生活,在自由自在地吃喝玩乐着。也许你会怨老天不公平,怪自己背吧。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身正怎么会怕影子斜?如果你脚正怎么会怕鞋子歪?路是你自己走的,没有人强迫你去做什么、要怎么做。真正驱使你的是你的那颗心,是你自己把那颗曾经鲜红的心变了颜色;那颗纯洁、正义的心变成了歪心、贪心,变成了又硬又黑的心;当你回过头来看看你身后所留下的脚印,那些用你的歪脚走出来的拌有各种心的血汗走出来的脚印时,你会发现前所未有的道理。
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奉劝那些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达官贵人们,把金钱看淡一些吧,忘掉一切功名利禄吧。做回真正的自己,那样活着才坦然。
钱是好东西。没有它不行。谁都知道钱的作用。
可钱又是坏东西,多了会咬心的。要多少是多啊。
钱乃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可真有那么多的钱放在你的面前,有几个人能不为之动心呢?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所以,无论你是做什么的,你最好每天都要问一下你自己:今天你的气喘匀了吗?今天你正己了吗?
佛有佛“气”,人有人“气”
谈学问、道德,不要表面上做功夫,好像什么都不要,只要学问,只要道德,不在乎其他。功夫做到胃出血的时候,看你在乎不在乎。但是,真要有道德的人,真要有这个精神,寂寞、穷苦、疾病所不能移其节操,才能说到出世入世,志在利他之心。没有这个观念,平日吹牛没有用的。所以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这些话,都是正反两面,各尽其词,要自己去细心体会,不要忽视之。
气节操守是做人的标准,是检验灵魂的试金石。
翻阅毛泽东对古今人物的评价,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对那些具有铮铮硬骨的人总是称赞有加。如他认为“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体现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他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方为大丈夫;也许孟子把大丈夫的标准定得太高了,也许这就是孟子修身立世的根本,也许只有圣贤才能做到。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是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个有骨气的人,按照孟子的观点来说,能称得上大丈夫的人真的是不多了。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变了,变得不富尚思淫,贫贱是耻辱,只要能富贵,都能比韩信俯得还要低;只要房子能住着,车子能开着,票子能花着,那管是偷抢还是拐骗,甚至只要生活能够过得去,哪怕头上有点绿,哪管什么节气不节气。
就节气而言,古往今来,最有节气的莫过于商朝的伯夷和叔齐了,他二人认为周灭商是以暴易暴,是以下犯上,也许他们是愚忠愚孝了,但他们能为耻食周粟,在首阳山上七日不食而死,可谓是节气的楷模了,因而引发了后世人无限的赞叹。
无节操者,见利忘义,贪生怕死,以致卖国求荣,他们灵魂里充满铜臭。纵观历史,守节操者流芳百世;无节操者,为世人所不齿。
1898年6月8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谭嗣同,当时完全有机会逃走。另一位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也反复催他尽快离开,但他拒不逃走,并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慈禧发动政变之前,谭嗣同的父亲曾多次写信催他回家,以免杀身灭族之祸,但他已抱舍生取义之志,对老父的来信均付之一笑。
受刑前,他面对上万围观群众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与谭嗣同一起就义的还有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六位义士,个个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他们高尚的节操,为世人所景仰。
有人以为,气节是儒家专门为中国知识分子、士人大夫量身定做的标准和目标,这未免有失偏颇。因为尽管最早倡导“气节”,大声疾呼“我养浩然正气”的,的确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作为一种爱国情怀,一种做人的境界,一种追求的目标,这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上下求索得出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之一。
从至死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到大节不亏的苏武;从苏东坡“一点浩然气,快哉千里风”的吟唱,到文天祥“天地有正气”,“凛烈万古存”的《正气歌》声;从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满江红》,到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从“八女投江”到“狼牙山五壮士”……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消长沉浮,并渐渐形成的公认的价值取向的历史;是一部依靠锻造志气与节操,并领先这种执著追求,应对历史和人生的各种最艰难的挑战的历史,也是一部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铸造民族审美情趣的历史。
《谈骨气》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一篇杂文。在这篇文章中,吴晗将骨气阐述为“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的一种精神。
“骨气”的“骨”比喻人的品质,“气”则是指坚强不屈的气节,是一种“英雄气概”,是一种人格、国格。孟子的几句话讲得好,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算有骨气。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从我们的祖先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中,撷取了三个典型例子,以供我们借鉴。
第一个事例: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破,身为丞相的文天祥在抗元失败被俘后,面对元人的多次劝降,面对许以高官的诱惑,他坚决拒绝,并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响亮诗句,回击了敌人。这正表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体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文天祥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威武不能屈的典型代表吗?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