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天已经亮了很久,但是天空之中的浓雾却没有一点要散去的迹象。走在路上,都只能够看见不远处的物体,稍微远一点就只能够看见一点模模糊的轮郭,让人们不知道他倒地是什么,只是告诉人们他在那里。就像抗击鞑子成功的希望,人们知道有,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在那里。
前几天杨森在街上把拦截抢劫的强盗解决以后,城里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明目张胆抢劫和勒索的事情发生。虽然仍旧也有一些痞子在暗中搞一些不正当的勾当,但是却是没有多少的影响,杨森等和史可法也没有在用心去管理这些事情。他们现在的精力很有限,不可能在浪费在这些小事情上面。
随着撤退的继续,一些其他地方的人也纷纷集中到了运河两旁,纷纷向着江南迁徙。这些都是杨森和史可法始料未及的,他们原来只是想要将扬州城里的人撤到江南去,却没有想到现在这么多的人都要撤到江南。虽然他们看见大家都要到江南去,杨森很高兴,想到。“看来大家还是想着朝廷在南京并且不想当鞑子的奴隶!”虽然心里是十分的高兴,但是这些却又打乱了他们原来的部署,使得他们原来的计划没有办法实行。
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但是向着南边撤走的人仍旧是很多。从开始倒现在,长江上几百里水路上面的船只几乎都用来运输撤离的人口还有他们带走的物质。度过长江的人数,到现在已经超过了一百万,现在江南的人口是剧烈的增加;逐渐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前兆,南京朝廷也下达了缴文,让史可法阻止江北的人们向着江南迁徙,这个着实是让史可法很难做。
他本来就是一个相当爱护人民的官员,看见人们向着江南撤退都还是比较高兴。但是朝廷却让他阻止人们撤向江南,按照现在的情况江北是更本守不住,朝廷这么做明显是让大明的子民为鞑子做奴隶,怎么会不让他为难和痛惜。看着不断南迁的人们,史可法自言自语的说道:“走吧,大家能走的就快点走吧,不要被鞑子奴役!”话语中充满了对人们的热爱。
但是身为臣子,命不可违。他也只有按照朝廷的命令,让江北的人民停止像南方撤离。把聚集到了扬州城外但是没有撤离的人都击中到了扬州城,成为了扬州城里的暂时的居民。
驻扎在扬州城以北的清军已经有了一点小小的动作,每天都有小股的探子到城外不远处窥视自己这边的动作,一切都没有逃过分布在城外的斥候的双眼,纷纷被送到了扬州城。
看着这一切,史可法知道清军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很快就要大军压境开始进攻了。不由得在心里默默的为自己还有扬州祈祷。
在处理完南撤事务之后,将驻扎在扬州城里部队的将领还有驻扎在城外的杨森叫道了自己府上,商量最后的抗击清军的各项事宜。
刘肇基史可法督师扬州,本来是节制驻守淮北,泗水,临淮,庐州的四镇官兵,可是在他百般下命之后,只有总兵刘肇基率领部下四千余人到扬州助战,城中现在仅有官兵一万余人,这还是加上杨森所率四千余部。这让杨森好一阵唏嘘。
看了看桌子上面平铺着的地图,用一根手指粗细的柳枝指了指清军现在所在的位置“这就是清军所在!”然后有指了指扬州所在的位置这是我们扬州城“。
“现在看清军的架势,很快就要开始攻击我扬州城。不知道各位有何见解,说来听听!”
“现在我扬州城里有兵一万余,但是仍旧有民不下十余万,并且扬州想来就是一个坚固异常的城池。经过近一段时间的修整,城墙比起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现在扬州城里大多数人都撤走,他们没能够带走的粮食还有一些必须的生活物品可以让我们生活很久。所以,我认为我们应当发动城中的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坚守城池!”刘肇基看了看地图,稍微衡量了一番,认为守城之计可行。
杨森看了看地图,却没有说什么,不用说他现在不知道想说什么。就是他知道想说一些什么,他也会闷在心里不说,他知道,他所想的和大家的不可能契合,就是说出来也会其不到多大的作用。
看见杨森没有说话的意思。史可法转过头,看着坐在一旁同样看着地图的另一个总兵李栖凤。“李总兵,你可有妙计!”
李栖凤见史可法问自己,回答道。“下官现在还没有想到比刘总兵更好的办法!”
见没有问出什么,史可法又将头转向监军高歧风。“高监军,你可否有一妙计?”
高歧风同李栖凤一样,都没有提出见解。“下官认为刘总兵的计划可行!”
其他人不知道,杨森这个后代过来的人可是知道李栖凤和这个高歧风是什么一样的人。就在史可法所部抗击清军攻城到了最为关键,和最为危险的时候,就是他俩人带着他们所辖四千余部出城向清军投降。给原来就是无比艰难的抗击之战变得无比的艰辛,由于他们带走了城中大量的士兵,更是加快了扬州城陷落的步伐。
在他心中,这两个人早就和汉奸,卖国贼着两个词语划上了等号。总之是无论怎么看他们,都是看不顺眼,总是觉得他们长得太像一个无比奸猾的汉奸和卖国贼。但是却又没有汪精卫那一般的势力,还有气魄。或者说是他们就算是卖国贼还有汉奸里面给人家提鞋人家都不干的垃圾当中的垃圾。
就这样,一个在最危机关头召开的战略会议,就在大家的沉默中结束。不可不是预示着明朝的没落,还有显现灭亡的征兆。
为了对应即将来到的大战,杨森一回到军营就开始了繁忙的整顿工作。显示清理出来战斗需要的枪械子弹,还有火药,给它们做好分配。他们带来的武器弹药本来就不时多么的充实,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好好的分配利用。他们是一支配备枪械还有火炮的近似于现代军队的部队,一旦没有的弹药的支持,他们就没有了多大的战斗力。杨森根本没有希望自己的部下可以用着火枪上面的刺刀能够拼得过用马刀马枪打过无数仗的清军,他现在唯一能够希望的就是自己这一点部队能够在移动中给予敌人最大的打击。
经过清点,他们战斗物质,根本支撑不了多少高强度的战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专门到了扬州城里去找过史可法,让史可法给他拨了不少的火药,还有铅子,铁砂。
他们所用的枪是杨森按照自己记忆里面的比较先进的一种遂发枪制造的,用的火药不是散的,而是用一个比枪管略小的薄纸做成的圆柱形状的纸包将火药包装好,做成的一个成形的火药包,以便于上火药。弹头则是一颗比枪管略小的铅弹用碎布包好做成的带皮弹头。
在使用的时候,士兵先从专门乘装火药的小包里面拿出一管火药。然后轻轻的将火药的一头捏碎,在把捏碎的一头朝着枪管往里面合着纸包一起放进枪膛,然后用通条捅紧在捅火药的同时,火药就会从遂发枪击发的一侧击发孔流出一点,就成为了击发时候的导火药。然后又把带碎布的铅弹放在枪口,用通条捅紧。就可以进行发射。
用裹上碎布的铅弹,有几个好处。其一,这种铅弹的直径小于枪管的内径,比较容易放入枪膛底部。其二,虽然裹上碎布的弹丸看来比起枪管稍微大一点,但是在放进枪膛的时候不像较大的弹丸一样,是硬性的接触,压力大摩擦大。但是裹上碎布就不一样了,他于枪膛的连接是柔性的,不但摩擦较前者来说小了很多,闭气性也好了许多。摩擦小了,就可以用较小的力就能够将弹丸送到枪膛底部,闭气性好摩擦性好就可以提高命中率。他们的火枪上面都是装上了准星还有照门这种瞄准装置的,并且士兵在杨森的教导下都懂得什么使用准星还有照门来提高自己的命中率。其三的好处就是,这样的装弹方式还有添装火药的方式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在现在的部队中都还用的是火绳枪。不但添装极为麻烦还容易出现事故,但是现在就可以完全告别以前的烦恼。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就是较高的射击频率。其四,这种添装方式,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加大了射击密度。以前的火绳枪因为在击发的时候,要人一手持着火折子点燃在枪管上面的火绳。如果大家的间距小了,就有可能在添装子弹的时候点燃了同伴的枪,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是现在这种添装方式,大家就可以密集的在一起,只是留下一点能够活动的空间就可以。
并且杨森用的是三排的射击方式,也就是第一排跪下,第二排蹲下,第三派站立的队形。在第一排射击完成以后,第二排又开始射击,第二排射击的同时第一排又添装弹药。在第二排射击完成以后,第三派又射击,与此同时,第二排也添装弹药,第一排没有添装好弹药的士兵也可以继续添装。就这样,大家一排打一派装药,轮换着射击就不会造成多少射击时间间隙,就能够给予敌人最大的伤害。
大家都在积极的准备,当然城里面的百姓也不会闲着。大家都在城里面到处搬运着石头,还有木头。城里原本就没有多少空余的石头,还有巨大的原木。为了对应即将来到的清军攻势,大家都尽可能的多找一些木头石头上城墙。为了这些木头,石头,大家都已经坼散了许多户原来的大户人家留下来的院子。将地上还有地下埋在地下的石头,和房屋上面的横梁,支撑房屋的柱子都给弄到了城墙上。在城墙上面放不下之后,就放在城内的城墙脚下,准备在城墙上面的物质用完以后就可以利马运送到城墙上支持守城。
现在的扬州城里是人人自危,人人自警。随时等待着清军的进攻,准备着和清军拼命,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是不会甘心为他们当奴隶被他们驱使,用敌人的鲜血来洗刷以前敌人加载给自己民族耻辱。要用自己的鲜血来证明我大汉民族,我炎黄后裔们不时孬种。不管是男人女人,都是生在后土之上顶天立地英雄,大家都愿意为自己的民族献出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
走在城里的大道上,看着在接上来来回回不停搬运物质的百姓,杨森很是欣慰。他知道,从这个时候开始,整个扬州城里的人们都有了激昂的斗志,有了视死如归的气魄。
从现在开始,扬州城将是一个犹如铜墙铁壁包裹着的要塞。清军要是想攻进扬州城,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现在开始,他对自己的这次行动更加有了信心。
一路走来,看见的都是搬运物质的百姓。杨森不由得不相信,历史在开始改变了,是自己破坏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我都还没有做什么事情,历史难道就改变了。难道我的到来,就破坏了历史的轨道!”
想来想去,最终杨森还是觉得自己不应该想这么多。只是说道“我是为了我的国家,我必须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