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侠义型性格的人忠肝义胆,重诺守信,爱憎分明。他们或独立不羁,蔑视权威;或仗义疏财,赈穷周急;或锄强扶弱,辅正压邪。豪爽率直的他们有时虽不免睚眦必报,粗鲁不拘小节,但小错不掩大德。这些豪气冲天的侠士成是英雄,败亦英雄,他们永远是让世人钦佩敬重的英雄。
1.慷慨赴难的侠士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荆轲刺秦王”故事中,人们非常熟悉的两句诗。诗中主人公荆轲侠肝义胆,慷慨赴难的悲壮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颂。
荆轲是卫国人,其祖上是齐国人,后来迁徙到卫国来。卫国人称荆轲为“庆卿”。荆轲年幼时,好读书击剑,尚武行侠。这是那时年轻人的时尚。他曾以剑术游说卫国国君卫元君,卫元君不用他。但他并不在意,便开始四处游历,曾游历到过榆次(今山西榆次)。在榆次,他与当地一名叫孟聂的人谈论剑术。孟聂很傲慢。有一次,荆轲所论不合他的意愿,孟聂便大发脾气,对荆轲怒目而视,胸襟开阔的荆轲没有计较,只是默默地离开榆次,继续游历。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邯郸有个博戏的人叫鲁句践,非常霸道。荆轲与他博戏,为了争博局上的甬道,鲁句践发火,竟骂了荆轲。荆轲也是一声不响地走开了,从此不再见鲁句践。他就是这样一个不计较小事,很能够忍让的年轻人。
秦国灭亡了卫国之后,荆轲逃到了燕国。国破家亡,忧愤交加。在燕国,他结交了一位杀狗的屠夫和一位叫高渐离的擅长击筑奏乐的艺人,每天同他们一道吃狗肉、喝酒,来寄托内心的忧愁和苦痛。喝多了,或喝得高兴了,便由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筑的乐曲节拍唱歌,相互作乐。过一阵子,又相对哭泣。在人声熙攘的大街上,他们旁若无人,无拘无束地渲泄内心的烦恼与伤痛。尽管荆轲看上去常同一些酒鬼博徒厮混在一起,但他却绝非游手好闲之徒。他为人深沉稳重,喜好读书。因此,他到各国游历,也总是尽量同那些道德高尚的贤达名流和长者相结交。他到了燕国后,便同燕国最有名望的隐士田光先生结交了。田光不仅待他好,而且看出他决非平庸之辈,而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因而十分关注他。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为人质的燕太子姬丹逃回燕国。原来,燕太子丹本是燕王喜的儿子,燕王喜不喜欢他,曾将他送到赵国作为人质。当时,秦国的太子子楚也在赵国为人质。子楚的儿子赢政便是在赵国出生的。赢政小的时候,同燕太子丹还很要好,等到赢政被立为秦王,在赵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又被送到秦国作人质。按说,秦王赢政会念及昔日的友情,善待燕太子丹的,然而恰恰相反,暴虐的秦王政对燕太子丹却很不友善。燕太子丹于是心生怨恨,一气之下便逃了回来。他很想找一个能够为他去报复秦王的人。但燕国小,国力太弱,根本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其后不久,秦国举兵进攻齐国、楚国和韩、赵、魏三晋,一步步地吞蚀各诸侯国,眼看就要进攻燕国了。燕国的君臣都胆战心惊,忧惧不宁,担心亡国之祸即将降临。燕太子丹很是忧虑。他问他的老师鞠武有什么办法拯救燕国的危亡。鞠武劝诫他要谨慎行事,切不可因个人恩怨而意气用事,误了国家大事。对付暴秦只能慢慢来,见机行事。过了不久,秦国一名叫樊于期的大将军因为得罪了秦王,害怕被杀,逃到了燕国,燕太子丹收留了他。鞠武劝阻说:“暴虐无道的秦王早已对我们燕国存有不良之心,这就足够让我们胆寒的了。哪里还能再收留秦国的叛将去激怒暴秦呢?这不是拿肉块去挡饿虎的路吗?这将祸及国家。”又说:“樊于期是不可救了,就是像管仲、晏子那样的良臣谋士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计策来的。”但是太子丹觉得樊于期是在走投无路时才投奔到自己门下的,不能不讲仁义地将患难朋友推走,因此还是把他留下。鞠武无奈,只好向燕太子丹推荐了隐士田光先生。田光却对太子丹说:“骏马在强壮期可以日行千里,但到了衰老期就连跑得最慢的驽马都不如了。太子以为臣下还当壮盛之时,不知臣下已经是精力耗尽的老头了,哪还敢谋划国家大事呢?”于是又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太子丹表示愿意与荆轲结交。田光便起身去找荆轲,太子丹送他到门口,郑重地嘱咐说:“我向先生汇报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不要泄露啊!”田光笑着应了一声,便去找荆轲,他对荆轲说:我与你是好朋友,这是燕国人皆知的事。现在,太子丹认为我还年轻力壮能为国家做点事情,可是,他实在不知我已经老得快不能动弹了。太子丹对我说:‘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现在形势极其紧张,希望先生能够关注。’我因为是不把你当外人,就向太子丹推荐你,希望你能到太子丹宫中去拜访他。”荆轲见说,便应允了。田光又说:“我听说,有德行的长者做事是不让别人怀疑他的。今天,太子丹告诉我说:‘你我所谈论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了。’这是太子丹在怀疑我了。一个人做事让人怀疑,那他就不是有节操的侠义之士了。”此时,田光正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于是便又说:“希望你立即去见太子,就说田光已死,事情不会泄露了。”说完便自刎而死。
荆轲进宫,一见到太子丹便告诉他说田光已死,并且转述了田光死前说的话。太子丹听了立即跪在地上拜了又拜,痛哭不止。好半天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先生不要泄露,是想做成这件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现在田先生竟以死来表明他的心迹,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啊!”荆轲坐下后,太子丹又离开座席向荆轲磕头说:“田先生不知道我是个没有能耐的人,使我能够见到先生你,敢于向你说出我心里的话,这是上天可怜小小的燕国,不抛弃他的孤儿呵。如今秦王贪得无厌,不吞并天下,使海内诸侯都对他称臣,是不会满足的。他已经灭掉了韩国,虏掠了韩王,等到赵国一降,大灾祸便将降临到燕国头上。燕国本来弱小,又多次受到战争的拖累,现在就是动用全国的兵力也不足以抵挡强秦。各国诸侯都很畏惧强秦,不敢合纵,联合起来反抗。以我愚蠢的想法,如果能找到一位举世无双的勇士,派到秦国去,以重利诱惑秦王,秦王贪利,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太子丹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会儿才接着对荆轲说:“这个愿望就是劫持秦王,逼迫他将侵占我们各诸侯国的土地全都如数返还,就像当初曹沫胁迫齐桓公那样,那就太好了。如果不行,就找机会刺杀他。他们秦国的大将统兵在外,国内一有乱,君臣便会互相猜疑。趁此机会,各诸侯国再行合纵,联合起来,就一定能攻破秦国。”太子丹最后又说:“这是我平生最大的愿望,但不知将这一使命委托给谁才好。还是要请荆轲先生留意啊!”说到这里,太子丹又停了下来,荆轲也未作声,两人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过了好久,荆轲才说道:“这是国家大事,臣下我学识浅薄,才能低下,恐怕难以胜任。”太子丹听他已有松动,心里十分高兴,忙又上前磕头,坚决地请他不要推辞,荆轲这才答应了。于是,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住上等馆舍,太子丹每天都去问候,供给他牛羊酒食,不时进献奇珍异宝和车马美女,尽量满足荆轲的欲望,让他过得舒适开心。
但是过了很久,荆轲却没有动身赴秦。而这时,秦国已攻占赵国,俘虏了赵王,并继续向燕国方向进军,很快就要抵达燕国的边境了。眼看着大军压境,太子丹很是焦急,惶恐,于是他请求荆轲说:“秦兵渡过易水只在早晚之间,我虽想长久地侍奉先生你,恐怕也做不到了。”意思是要及早行动,荆轲答道:“太子的意思,我懂。我也正要去拜见太子,希望得到太子的指示。只是现在就这样行动,怕是难以成功呵。因为如果我没有足以使秦王相信的东西,那是无法接近秦王的啊。”接着便又提出建议说:“现在秦王正悬赏千金,封邑万户,想要求得樊于期将军的头。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东南)的版图进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便会召见我,我才能有机会刺杀他来回报太子呵。”太子说:“樊将军是走投无路,才投奔于我的,我实在不忍心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伤害这样一位有德行的长者,请先生另作打算吧!”
聪明的荆轲知道,太子丹心软,是不会主动去求樊于期自尽的。
于是他便私下去见樊于期说:“秦王对将军可说是够狠毒的了。你的父亲家族不是被杀便是被没为官奴,现在听说又要用悬赏千金和封邑万户来购得将军的头,将军打算怎么办呢?”樊于期仰天长叹,泪下如雨,说道:“于期我每想到这些就痛入骨髓。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荆轲说:“我有一计,既可解除燕国的危难,又可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于期听说忙走到荆轲跟前拉住他的手说:“怎样的计策?”荆轲便说:“我希望能借得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必定会大喜而召见我,我就可以左手拉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直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可以报,燕国的耻辱可以洗雪,不知将军的意思如何?”壮士樊于期一听激动得捶胸扼腕,说道:“这是我日夜切齿碎心的事啊,如今终于得到了先生的指教。”说完便自刎而死。太子丹听说此事,忙驾车前来,见其情景伏尸痛哭,极其悲哀。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将樊于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密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