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德州途中,一队押送粮草辎重的南军人马正急速而来。
“大人,慢行!前方已闻我军大败……”将到德州,山东参政铁铉正押着粮响赴向景隆军营,忽听探马报道。
“调转马头,驰往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吃了一惊,遂命兵士改道前行。
入了济南城,参军高巍等守城文武正在忙忙碌碌,准备迎战燕军之事。
“高巍大人,景隆大军已败,我等定要整理军马,死守济南!”山东参政铁铉一见济南参军高魏急忙哭道,“据说,曹国公李景隆损兵折将过半,人马如今已不到二十万了……”
“参政铁铉大人勿虑!我等世食国家俸禄,定当共誓保城。”参军高巍听罢一惊,接着安慰铁铉道。
说话间,李景隆大队残兵败将已逶迤赶到,驻防在济南城区之外。
接着,燕军尾随而来,李景隆尚有十万大军,却不能抵敌。见燕军到来,南军上下一遍兵荒马乱。接着,景隆又仓皇迎战,被燕军杀败。见燕军势大,李景隆竟弃了大军,单骑逃去。这里只留下了铁铉、高巍诸将,孤城独守。
景隆大军已数场惨败,几近复没。警讯报到南京,举国震动。建文帝遂召集文武百官在东角门大殿,仓皇计议。
“前方军情告急,景隆已数场惨败,照此下去,燕军不日就将南下。为今之计如何?”建文帝非常焦虑地说道,“山东济南一线,目今只有铁铉、高巍在挥兵固守,甚为危急。”
“臣以为今番出师不利,是用人有误!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陛下也不必过于忧愁!”兵部尚书齐泰出班奏道。
“尚书齐泰大人所言差矣!”太常寺卿黄子澄奏道,“景隆之败也非用人有误!乃因天气时令不佳。设若今夏天暖,陛下再遣能将,必可取胜……”
“老将耿炳文与后生李景隆均已败退,今尚有何人能当重任?”建文帝说道。许久无人回答。
“微臣早在景隆出师之前就曾奏道:倘若国无能将,不如就此罢兵,与燕王讲和!燕王虽有不忠,但终是孝康帝之手足,陛下之叔,设若重修旧好,也是国家之福,何必定要兵刃相向?”监察御史韩郁又出班奏道。
“……既然,卿等暂无能将,权依监察御史韩郁之言如何?”良久后,建文帝说道。
“虽然,今依监察御史韩大人之言,但此仍为权宜之计,陛下还要细作安排,作长久之策!”侍讲方孝儒先生出班奏道。
“此言极是……”齐泰、黄子澄同时附和道。
“朕立即下旨:暂时罢战,遣使与燕王议和,令李景隆星夜还京,一切军务饬左都督盛庸代理。”建文帝说道。
“既言求和,臣乞陛下暂削我等官职,以慰燕王!”齐泰、黄子澄奏道。
“朕将下旨,权削二卿之职!”建文帝附和道,“然而国中之事,二卿还得操心!”
“遵旨……”齐泰、黄子澄齐声应道。
“为了赏罚分明,陛下在罚景隆之时,也要大奖为国奋勇当先之兵将!”方孝儒先生又出班奏道。
“朕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并帮办军务。平安封为公侯,瞿能父子等也将追封。”建文帝说道,并转头向方孝儒说,“以上各道旨意概由先生代拟颁发……”
“……此外……陛下……”方孝儒、齐泰、黄子澄同时上前,欲言又止。
“今日时辰不早,众卿权且退朝!”帝道。
孝儒得令而行。众臣听罢,遂各自退去。
退朝出了宫门,齐泰、黄子澄在殿前快步赶上了方孝儒。
“方先生,今日尚有一件天大之事未能议定,大人知否?”赶到方孝儒面前以后,齐泰、黄子澄立即问孝儒。
“莫非是二位被削职之事?”孝儒随即反问。
“方先生说哪里话呀!大人何必明知故问?难道说,事到如今,我辈尚惜此身官服?”黄子澄高声说道,“先生自然知道,此次与燕王议和,无非是朝廷对燕王虚幌一枪而已。恶战就在眼前!然而,万岁至今尚未能收回‘不杀燕王’的成命,这叫前方将士如何取胜?实令忧虑也!”
“……老夫方才也正为此心中焦急!”孝儒点头说道,“正待发话,唉……”
“事关国家大事,先生将如何处之?”齐泰问。
“此时众大臣已相继离去,我等不如再度进宫,向陛下力谏!求陛下收回‘不杀燕王’之成命!”孝儒说道,“否则,战事无望矣……”
齐泰、黄子澄同时点头同意,随即三人携手进了皇帝后宫。
在建文皇帝寝宫中,建文帝与方孝儒、齐泰、黄子澄等君臣四人,为‘不杀燕王’之旨已争论了两个多时辰,君臣仍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不杀燕王’之旨意不能更改!此乃太后懿旨,也是朕之为人本份。朕岂能有违仁义道德?”建文帝痛心地说。
“……陛下,朝廷数十万大军削藩未能见效,如今连讨燕之战也未有寸功,长此下去,国将不保,何谈陛下之仁义?”齐泰激昂说道。
“朕……宁不坐龙位,亦不忍叔侄相残……”建文帝仍旧忧伤地说。
“陛下知否?”方孝儒上前问帝道,“尽管陛下仁慈,不杀燕王,岂能保燕王不弑今君?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留下燕王,国无宁日。叔侄相残,血流成河之惨状,陛下如何才能避免?”
建文帝一听孝儒此话,浑身颤抖了一下,遂徐徐说道:“公等之言不谬,朕当思之……”
“陛下,朝廷已失去多次灭杀燕王之良机,今日不能再三迟疑了……”齐泰急道。
“……如此,方卿拟旨!俟谈判失败后,前方将可竭力杀贼,再不宽恕!”建文帝突然斩钉截铁地命令,接着又缓言道,“圣旨拟定后,若吕太后天明天临朝,朕当乞太后训示!”
“……也好……”众人听罢,只好同意。
接着,建文帝示意诸位退出。
“如果在太后那里,又出差错,如何是好?”刚出宫门齐泰和黄子澄又同时问孝儒。
“……二位勿虑!太后临朝,当先往皇帝寝宫,作为帝师,老朽将今夜与帝长谈,以免太后前来!”方孝儒说,“况且,明日太后也未必临朝!”
“为了国家,望先生不辞辛劳,再进宫一次!”齐、黄说罢,遂转身各自回府去了。方孝儒只得再三进宫。
孝儒与帝同室而睡,彻夜而谈。天刚破晓,孝儒就借口起身外出,来到宫门太监小林子处,再三吩咐道:“小公公切莫忘记,倘若太后驾到,定当告知于我!”
“先生放心,奴才决不懈怠!”小林子说罢,转身出去了。
不一会,小林子果真引来了吕太后。
“太后早安……”方孝儒赶紧上前跪接。
“啊,有劳先生又辛苦了一夜!哀家并无大事,今日放心不下前方的战事,特来与皇帝叙谈……”太后说道。
“太后不必挂虑,当保重凤体,国事自有朝臣们效力。”孝儒向太后说,“况且,皇上昨夜与微臣一夜长谈,已觉倦意,方才歇息!”
“哦,如此说来,哀家改日来议?”太后说。
“也好,太后慢行……”孝儒说着,终于送走了吕太后。
此时将到寅时,即将早朝,帝与孝儒忙将密诏封好,准备差一员干将,飞马送往济南铁铉兵营中。
“启奏陛下,锦衣卫已接前方密报,燕王已无心议和。望陛下圣察!”此时突然进来一个皇家锦衣卫轻声报告。
“果不出朕之所料!”建文帝说道。
“既然如此,陛下当尽快将此收回‘不杀燕王’成命的圣旨送达山东……”孝儒急切地说道。
“这个自然……”帝说,并随即命小林子道,“将此密旨速交兵部,让齐大人派勇将快马加鞭,赶送到济南铁铉大营。此乃关系燕王性命和国家大局之事,叫齐大人务必办好!”
小林子应声去了。正在这时,太监魏宁突然来到宫殿门边。
“‘关系燕王性命’?难道说,朝中鼓噪直杀燕王之风今已得势,陛下真要下决心杀燕王了?”魏宁在殿外听罢吃了一惊,自言自语道,“有这等大事?我当急速将此信报告给北方燕王!”
魏宁感到事情紧急,忙转身跑到前殿。此时魏宁见左都督徐增寿恰来上朝,于是,他忙把增寿拉到一边,将陛下杀燕的旨意向增寿说了一遍。增寿赶紧回身命令家将北往,向燕王告知,让燕王务必截住前往铁铉兵营,送递密旨的兵部勇将。
左都督徐增寿派往燕王大营的家将,快马加鞭飞奔了一个多时辰后,赶到江边。
“都督大人失算了!如此北地千里,末将插翅也不能及时赶到燕营。如何是好?”家将想着,顿生一计,“我不如先到中都凤阳李景隆亲将王平将军处,求王将军帮忙!王将军向来与左都督及燕王暗中交好呀!”
此家将想着,立即策马向中都奔来。来到中都凤阳,一见王平,增寿的家将忙将左都督所托之事说了一遍。王平自觉事情紧急,也不向景隆通报,遂赶紧翻身上马,向济南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