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当我们知道四周的人对自己十分关心时,就感到安全了。我们自己渴望别人关心,应当想到别人也有同样的需要。如果你关心别人,你对他的重要性将因此增加,自然他也会转而关心你。
用心关怀他人
在法国有个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身体也不好,卖掉他漂亮的住宅之后,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
这所住宅很有名,所以大家都来买。住宅的底价是8万法郎,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法郎,而且价钱还在不断上涨。老人很忧郁。是的,要不是身体不行了,他是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有个小伙子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法郎。”“但是,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法郎,”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法郎了。”小伙子并不灰心,他诚恳地说:“如果您把房子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叫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房子是他的了。”小伙子出人意料地赢得了胜利。
为什么这个小伙子凭1万法郎就胜出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表示,他将用心照顾一个孤独的老人。我们知道,孤独的老人需要的就是别人的照顾和关心。虽然有人愿意出10万法郎购买他的房子,但老人最终在金钱和爱心之间选择了后者。因此,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那些真心关心别人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回报。
不用怀疑,人最关注的就是自己。所以,你求人办事就要对别人表示关心。
有家餐厅,一群人正坐着聊天,适逢餐厅员工下班,有位服务员推自行车时,不小心摔了一下。只见经理快速起身跑了过去,扶起那位服务员关切地问:“摔伤了吗?要不要去医院看看?”服务员回答:“不用。”“你看你的腿都蹭破皮了,去餐厅搽点药,歇歇再走吧。”经理小心地扶着她回到餐厅,然后就去找药,找到药后,又亲手替她抹上,还对她说如果不舒服,下午就不用来上班了,工资照发。那位服务员连声说:“不用,不用。”这种做法比发几百元奖金更能激起这位服务员对工作的热爱。
对小事的处理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公司上班大家相互见面打个招呼,能温暖人心。即使有些极端自私的人表面做出一些关切和问候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打动人心。
有些人和同事、熟人、朋友许久没见面了,但见了面后,却仍然还像平时一样,这样岂不令人伤心。试想如果你许久没上班,上班后别人见到你没有任何特别的表示,你心里一定会有这种感觉:我这么久没来上班原来他们还不知道,我在他们眼里太不重要了。既然你有这样的感觉,别人也一样。下次你遇见许久没见的朋友时,别忘了用惊讶、亲热的语气表达你的问候:“好久没见你了,干什么去了?”“好久没见了,真有些想你。”
关心别人,意味着被他吸引,为他的高兴而高兴,因他的担忧而担忧。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心感兴趣,他必将赢得真正的友情,必将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获得热心的帮助。
记住对方的名字
把别人放在心上,就要记住他的名字。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抱怨:“我的记性太差了,刚见过一个人,眨眼就忘了他的名字。”其实,有时并不是你忘了,而是第一次见面时你根本没听清对方叫什么。
当你遇到一个陌生人,而且听到对方的自我介绍很含混时,你可以马上跟一句:“对不起,我没听清该怎样称呼您。”大多数人可能认为,请求对方重复一遍姓名比较难堪。实际上,一个人最珍视的“私有财产”就是他的名字。如果你能给予哪怕是最细微的注意,他都会对你产生好感。
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从小就显示出其组织领导才能。10岁时,他就懂得一个人的名字与他自己有着微妙而不寻常的关系。他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获得了很多人的协助,而成就了不凡的事业。
少年时代的卡内基,有一天抓到了一只母兔,不久生了一窝小兔子,饲料因而不够吃了。卡内基想了一个主意,他把邻近的孩子们集合起来宣布:谁能拔最多的草喂小兔子,就以他的名字给小兔子命名。于是,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为小兔子拔草。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一次的成功,长大后他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成功地领导了许许多多的人。
凡是成功成名的人,都知道记住别人的名字将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莫大的助益。他们了解,掌握人心之法并不在于很深的理论,而是在于记住别人的名字,并且亲切地招呼。
一个餐馆老板这样记住他的顾客的名字:这位老板在餐馆时,会留心别人的谈话,然后把名字暗暗记下。如果有四个人坐在一张方桌旁,他就会走上前去介绍自己,同时问这四位客人的名字。然后,他便将他们四个人跟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连在一起,比如赵弘北、李笑东等等。如果是六个或八个人坐在一张圆桌旁,他就将他们跟表的指针方向联想在一起,如赵弘是在2点的方向、李笑是在8点的方向,以此类推。这个老板还会把这些名字写下来,晚上就寝之前,再回想一遍。他坚信,重复是记忆的最好办法,而他的方法也确实有效。
在社交中,假如能记住别人的姓名并恰当地称呼,你就对他已有了巧妙且很有效的恭维。以下是巧记人名的方法:确信自己听清对方的名字,问清楚对方的名字是哪几个字,在初次交谈中适时地直呼其名,分手时再直呼其名。
做事要兼顾他人感受
每个人都希望和别人和睦相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事对人对己都有利。如果你想做好这样一件让别人赞同和称颂的事,那首先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条件是否能达到要求。怎样才能使条件达到要求呢?这里面最重要之处就是你应该做到统筹兼顾。
常言道:“人过留名”。一个人活在世人最重要的就是能给众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不管走到哪能让大家喜欢你、接受你,哪怕你离开了人们也常常惦念着,千万不能让别人烦恶,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让别人受益,为别人着想,如果做事只顾了自己从不为别人着想,你的心里容不下别人,别人怎么可能信任你?正如俗话说“有别人走的路,才有自己走的路,没有别人走的路,就没有自己走的路”,这话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人若是心中只想着自己,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心情,那他永远没有朋友,只会让众人憎恶,如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张新是一个从不考虑别人感受的人,他的“名声”远近皆知,街坊邻居个个憎恶,而他却全然不觉,还以为大家很喜欢他。他很爱串门,不管到谁家去玩,去了就不走,从不管人家忙不忙,有没有事。到了吃饭的时候,他还赖着不走,无奈主人只好勉强让他吃饭,有时一玩就玩到半夜,人家心里烦透了、恨透了,他一点也看不出来,过后见了别人还炫耀,某某人请他吃饭,好菜、好烟伺候他。事实上人家是出于无奈,让他吃顿饭,他还以为别人尊敬他,日子久了,街坊邻居知道张新的毛病,家家户户都害怕他来串门……
像张新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只不过方面不同而己,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别人烦恶,生气甚至是愤怒,自己前边走,人家后边就骂,可自己却一点也没有察觉。
我们没有办法支配别人的心,不能控制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严格约束自己,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想,遇事多想想别人的感受和心情。千万别专顾自己,要知道只顾自己的人只会害了自己。
社交不能感情用事,一味地只图一时痛快,而全然不顾他人和后果。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但我们绝对不想做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应该从大局出发,统观全局。
说出你的心声
心理学家说,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人是完全自信的,因此大多数人都特别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肯定。
一天,妻子请她的丈夫讲出她的六个缺点,以便改正。他想了想说:“让我想一想,明天早晨再告诉你。”第二天一大早,他来到鲜花店,请花店给妻子送六朵玫瑰,并附上一个纸条:“我实在想不出你需要改变的六个缺点,我就爱你现在这个样子。”当他晚上回到家时,妻子站在门口迎接他,她感动地几乎要流泪。
人大概都有一些自恋,也就是喜欢自己。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是谁?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是自己。人们都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把自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这符合人的自我中心的本性。如果别人喜欢我们,就比较容易赢得我们的喜欢,而不管他客观上是怎样的人。
看看你身边的人,你想过你喜欢的人通常具有哪些特征吗?你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漂亮吗?还是因为他们聪明,或者是因为他们有钱有势?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通常喜欢的人,是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他不一定很漂亮,或很聪明,或者很有社会地位,仅仅是因为他很喜欢我们,我们也就很喜欢他们。这个规律叫做相互吸引定律。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呢?因为喜欢我们的人使我们体验到了愉快的情绪,一想起他们,就会想起和他们交往时所拥有的快乐,使我们一看到他们,自然就有了好心情。而且,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使我们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因为他人对自己的喜欢,是对自己的肯定、赏识,表明自己对他人或者对社会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说:“我宁愿选择喜欢我的人,也不选择我喜欢的人。”人都有惰性,无休止的付出却得不到回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而和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非常轻松快乐。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用心地对待你,让你开心,把你放在心上,你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有些人很善于利用这个心理定律赢得别人的好感。那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表现出喜欢对方的样子。
比如推销员,他每天要面对许多从未谋面的人,他也许并不了解那些人,但是,他必须表现出对对方的喜欢,这是为了让对方也喜欢他、接受他,他的生意才好做。
可以说,这个规律在社交场中很有实用价值,这是赢得别人好感的捷径。你可以经常表现出对别人的兴趣,这就表明你对他有好感,就会很容易赢得他同样的情感回报。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当别人表达对我们的喜爱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欣喜,心花怒放,会不自觉地对他有着更深的印象,有着更好的感觉,甚至会不自觉地对他也产生好感?
这种心理规律,在某种程度上,也和人们的自信缺乏有关。一个人如果自我尊重程度较强,较为自信,那么别人表示出来的对他的喜欢和赞扬,对他的影响就不是很大,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对他的作用也就不是很大。而那些具有较低程度自我尊重的人,往往不喜欢那些给他们否定性评价的人,因为他极不自信,所以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特别看重别人表达的对自己的喜欢。
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就是两个人的相互喜欢是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单方面喜欢开始的。比如,一个女孩开始时对一个男孩并没有多少好感,但是这个男孩子表现出了对她特别喜欢的态度,使这个女孩久而久之,也对这个男孩动心了,最后接受了他的追求。
有一个小伙子固执地爱上了一个商人的女儿,但姑娘始终拒绝正眼看他,因为他驼背。
这天,小伙子找到姑娘,鼓足勇气问:“你相信姻缘由天注定吗?”
姑娘眼睛盯着天花板答了一句:“相信。”然后反问他,“你相信吗?”
他回答:“我听说,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要娶的是哪一个女孩。我出生的时候,未来的新娘便已经配给我了。上帝还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驼背人。我当时向上帝恳求,‘上帝啊,一个驼背的妇女将是个悲剧,求你把驼背赐给我,再将美貌留给我的新娘。’”
当时姑娘看着小伙子的眼睛,并被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搅乱了。她把手伸向他,之后成了他最挚爱的妻子。
“多看效应”:增加彼此亲近感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查荣茨曾作过这样一个试验:先向被试验者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二十多次,有的出现了十多次,有的只出现了一两次,然后请被试验者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验者更喜欢那些看过很多次的熟悉照片,而非那些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
人的心既坚强又柔弱,是一个很奇妙的存在体。有些感情因素,比如喜欢,会在不知不觉的接触中产生。接触频率越高或者说见面次数越多,就越会喜欢。
有社会心理学家为了证明这个效应,曾作过一个实验: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他们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她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可以以品尝饮料为理由,在这几个寝室间相互走动,但见面时不得交谈。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评价她们之间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见面的次数越多,相互喜欢的程度就越大;见面的次数很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闭上眼睛,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对有些人的印象一般,但是随着经常的接触,是不是会越看越顺眼,甚至会越来越喜欢?
聪聪、小华和明明三个人在高中同一个班,彼此都是很好的朋友。但是高考之后,聪聪和小华考上了同一所大学,而明明则考上了其他城市的一所大学。聪聪和小华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碰面四五次,有时是相约一起出去玩,有时是一起吃饭,有时是在校园相遇。明明在他那所学校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和聪聪、小华只有寒暑假才在家乡见面,一起开心地玩几天。结果很显然,尽管他们三人还是好朋友,但是不知不觉中,聪聪和小华的关系更加亲密,而与明明则有些莫名其妙的生疏。
可见,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
当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的时候,可以时不时地故意制造见面的机会。假如她经常去某个教室上自习,你就故意也在那个时间去那个教室上自习,“嗨,这么巧,你也来这儿上自习呀”,并想办法坐得离她近点儿。
你每天都这样见到她,在她旁边学习,就有机会了,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再时不时地和她探讨下问题,送她回家或寝室,她就会对你的印象越来越深,很可能就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你。
假如你想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赏识,你就有必要经常向领导汇报工作。工作一开始,就要先汇报;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要按时汇报;进行到一定程度,要及时汇报;工作完成,要立即汇报。这样经常性地汇报,与领导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见面的次数也多了,领导了解你的机会也多了。与领导越熟悉,领导越有可能喜欢你,这样,提拔你的可能性就大了。成不成,混个脸儿熟,机会总要大些。
如果我们想与某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不妨多找机会和他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