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我的一位朋友、美籍华人黄丹玲从美国打来越洋电话,告诉我她的女儿国瑽聪在美国孟菲斯中学读书,她读了我写的书,知道中国农村还有一些渴望读书的贫困孩子,她很想帮助他们,但需要我的支持。
像是夜空升起了明月,我眼前一亮:“太好了!”我脱口而出。
接着,电话那端传来一个女孩儿甜甜的声音,国瑽聪的中文显然不如她妈妈流畅,可听起来很美。“您书里的故事我都看了,很感动。我想发起一个援助云南贫困学生的项目,动员美国人每人少喝一杯咖啡,帮助一个中国贫困孩子阅读,您能帮助我实现这个计划吗?”
“完全可以!我会全力支持你,让你的梦想在中国实现!”此时,我的心盛满了感动和欣慰。我没想到,我带领《中国少年报》的小记者去云南、湖北等贫困地区采访,写出的贫困地区孩子渴望读书的故事,会让生活富裕的海外华人和美国孩子感动,会激发他们的爱心,会让他们发起一个援助项目!
文字有国别,故事无国界。国瑽聪正是用这些真实的中国故事感动了她的美国同学,而她的伙伴又用这些故事感动了自己的父母、亲友和社会上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点燃了爱的火种。
于是,云南项目开始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分享你的故事更令人激动的呢?
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极具爱心,于是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机会多、长得快。
国瑽聪和她的伙伴们真是了不起,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凭着爱心和勇气,终于超计划完成了募捐任务,在当年五月底就募集到了13000美元!
六一儿童节,国瑽聪和另外几位美国中学生及他们的父母、老师来到中国,带来了美国人民对中国西部教育的关心,带来了在美华人对自己祖国的赤子之心。也就是在那天,国瑽聪成了中国孩子喜爱、追逐的名星,她被要签名的孩子们围绕得水泄不通。国璇聪像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让孩子们排队,一一为他们签名。
让我难忘的是,我在北京宴请这些美国客人时,每位美国孩子的脸上都挂着微笑,那一双双大眼睛美丽动人。看得出,他们生活的环境都很优越,他们是一群幸福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孩子。
但是,当他们从云南西双版纳回到北京,我在座谈会上再次见到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微笑,一双双大眼睛里盛满了泪水。他们说,他们见到了他们从未见到过的情景。
贵州凯里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交通不便,很多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他们沿着沙嘴小学的学生平时上学的路往上走,刚下过小雨的泥泞山路窄得只能容下一只脚,路越来越陡。好不容易到了村子,这个叫“沙嘴村小学”的建筑更让人目瞪口呆,两层破旧的吊脚楼,上下总共两间教室,用一尺宽的木楼梯连接,房顶为了防漏雨铺着一层陈旧的塑料膜。上下楼和在教室里,都得弯腰低头。每间教室里有十几张已经辨不出颜色的课桌,老师正在给三个年级的二十多个学生上课。
当孩子们拿到了崭新的书报时都舍不得放下,小心翼翼地翻读着。有一个孩子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新书,第一次看《中国少年报》,第一次看到外国人。老师带着孩子们用山里的竹木打制了一个书架,成立了这所学校建校50年来的第一个图书室。
“希望之桥”项目这次还直接捐助了10名特困生。他们来到其中一个名叫张送应的小男孩家里。这也是一座二层的吊脚楼,一楼是厨房和猪圈,二楼有两间昏暗的卧室,这个9岁的小男孩只有1米2左右,爸爸外出打工挣钱,妈妈已因病去世。为了给年迈的奶奶减轻点负担,他在放学后喂猪打柴,做家务。一块一尺来宽的木板就是他的“书桌”。
正在大家为张送应的处境感到难过时,他却变魔术般拿出一大捧美丽的野百合,含笑默默地送给每一位客人。美国孩子的心情一下被这些花儿点亮了!
在座谈会上,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微笑,他们被云南大山里的孩子深深感动。他们说,自己常把好好一双名牌鞋遗弃,而云南大山里的孩子却光着小脚丫去上学;他们说,他们自己花起钱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可山里的孩子好几个月没有几元钱,每天自己煮饭吃;他们说,当他们把书报文具送给云南的孩子时,云南的孩子回馈他们亲手做的项链,亲手种的芒果;他们说,他们最难忘的是中国山里孩子脸上的微笑,虽然生活那样贫困,但他们却是那样乐观,那样热爱生活,而自己却常常为一点点小事烦恼。农村孩子虽然物质贫穷,但是精神却是富有的,而这一切却是自己所缺少的!他们在问自己:“如果他们有我这样的机会该是怎样?”
第一次来中国的乔纳森说:“中国学生在学习上的专注和投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会更加努力去募捐。”
李小宝是亚特兰大州的项目主席:“世界只有一个,任何一个成员需要,我们都有责任去帮助他。”
我流着泪听完了他们的讲述。我突然发现,眼前的这些孩子虽然与我分别不到一周,却仿佛长大了许多,他们的身上多了一份责任,他们眼中多了一个世界,他们心中多了一份牵挂。他们长大了!
是公益心让这些中学生成长为世界公民的。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助人永远都是快乐的。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实际是在帮助自己。你给了他物质的帮助,他给了你精神的享受;你给了他一个梦想,他给了你一个希望。这不正是中国倡导的“手拉手”互助活动的精神吗?弘扬“手拉手”精神,这对富裕起来的下一代人是多么重要呀!
这些美国中学生回国后还写了一本叫做《分享》的书,我帮他们写了序《分享把世界点亮》。这本书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英文两边看。在写序言的时候,我仔细阅读参加云南项目的学生、老师、父母写的体会和评论,我发现,这个世界由于分享而显得格外的明亮。
这些不同肤色的中美孩子,为了同一个目标:让更多中国贫困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团结起来,他们走上街头,走进餐馆,开展募捐活动。这些在家很少劳动的富裕家庭的孩子,走进餐馆当服务员,为的是募捐到更多的钱。他们心中最强烈的愿望是,让蓝天下的孩子都能共同分享阳光,分享快乐!
这些不同经历的父母、老师,自觉加入了孩子的行列。他们不仅赞赏孩子的善举,而且尽其所能,奉献自己的爱心。最令我动心的是,这些孩子的父母、老师,关注的不是孩子考试的成绩,而是孩子心灵的成长,他们评价一个好孩子,首先看他的公益心有多少。
正如一位参加云南项目的学生的母亲所言:“杰茜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成长、了解与关爱的旅行。她带回了一颗她拥有的、可以给他人希望的并且可以让世界变得美好的同情心。”
黄丹玲告诉我,女儿国瑽聪被美国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理由是她热心从事公益活动,曾获公益总统奖。据黄妈妈说,有个美籍华人的女儿,各门功课都是第一,但什么公益活动也不参加,今年考大学,分数很高,但美国五所最着名的大学都不录取她。
翻开《分享》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些不同肤色的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经历,相似的荣誉:在儿童医院、红十字会、无家可归避难所……做过义工,荣获全美小姐、美国义务工作者总统奖……
中国有一首人人都爱唱的歌——《爱的奉献》,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公益心,把世界点亮;
分享,把世界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