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岁,是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
许多父母很奇怪,为什么很听话很乖的宝宝到了3岁就不“乖”了,开始和父母对着干。
我告诉他们,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来到了。他开始与父母“较量”,看看谁厉害。这时,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斗智斗勇”,既不能简单粗暴,又不能纵容他“无理取闹”。因为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
一次,我去商场买东西,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女孩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妈妈没有给她买。这女孩大哭大闹,先是对妈妈拳打脚踢,后来索性坐在地上撒泼,搞得这位妈妈十分难堪,怎么劝怎么哄也不行。妈妈叹了口气,拿出钱包,准备“屈服”了。
我制止了她:“不能惯着她!不能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任何好处,不然你一辈子要受苦。”我劝她马上“离开”,不再理这个孩子。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我对这个孩子说:“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妈妈已经走了,她才不会给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买玩具呢!大家也不会理你的!”说完,我摆摆手,让围观的人全都走开。
孩子把抹眼泪的手指分开一道缝,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妈妈也“走”了。她立刻停住了哭声,爬起来去追妈妈。看到妈妈,她又大哭起来。妈妈有点犹豫了,我冲她妈妈喊:“往前走,别回头!”看到妈妈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着:“妈妈,等等我!我不闹了!等等我!”
妈妈赢了,无理取闹的孩子输了!
如果妈妈心一软,买了那个玩具,孩子也就“没治了”。从此,妈妈将成为孩子感情讹诈的受害者。要知道,多少“小霸王”就是在纵容中学坏的!
想想看,如果让无理取闹的孩子赢了,孩子成人进入社会后,别人还会像父母的态度那样对待他的无理取闹吗?显然不会。现在的“赢”就是未来的“输”。要让孩子尽早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一招,是跟我的母亲学来的。她很爱孩子,从不打骂孩子,也从来不纵容孩子的毛病。她对我们是这样,对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
记得我儿子5岁时,一天,全家人在姥姥家团聚。马上要吃饭了,儿子却哭着闹着非要去买玩具枪不可,谁说也不听。
姥姥过来了,对他说:“你就哭吧,哭不够就对不起我们。我们可要吃饭了。”
我们真的开饭了,谁也不再理他。一边吃,孩子姥姥一边对我们说:“我不怕孩子无理取闹,我不会给这样的孩子一点儿好处。即使想买的东西,这样一哭就不会买了。你们不能惯孩子,饭,咱们都吃了,不给他留。”
儿子听了这话,停住了哭声。他最爱吃姥姥家的饭了,这回可要吃不上了,怎么办?
这时大姨趁机逗他:“悦悦,好汉不吃眼前亏。知道不对还不赶快来吃,东西买不成,好吃的再吃不着,你是不是太亏了?”
听大姨这么一说,儿子马上坐到大姨身旁:“买不成我也不要了,还是先吃吧!”
全家人都笑了,都说他会找台阶下。从那以后,儿子学聪明了,再也不“无理取闹”,而是用智慧取胜,好说好商量。
有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有些坏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每一次无理取闹,绝不能让他得到好处,尤其是第一次。
前不久,新浪网邀请我做客“微博”,上万名网友提问。其中一个称艾希儿的网友问:“卢老师您好!我的女儿刚满一岁,最近这段时间总是动不动尖叫,很大声音那种,只要不如意就发出那种尖叫,好像很生气的样子。弄得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总是向她妥协也不是办法呀!”
我是这样回答的:“尖叫是发声的一种表现,不必太在意。当她尖叫的时候,你们不要有什么特殊的反映,这样让她知道,尖叫没有招来什么人;当她声音比较平和的时候,你们就对她亲热一点,让她觉得这种声音比较吸引人。”
小孩子都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们在与父母的较量中,会摸索出许多经验:“父母是吃硬不吃软,还是吃软不吃硬?”你害怕什么招术,他就会使用什么招术,所以,你千万不要“上当”。
但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一个人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任。
有的孩子会用“绝食”与父母对着干,他们知道:大人最怕小孩不吃饭。
一次,一位年轻妈妈向我诉苦:“我那个臭儿子每天晚上叫他吃饭,他都不吭气,也不过来吃。等饭都凉了,他才慢吞吞地过来吃,我只好再为他热。有时半夜起来说:妈,我饿了!我还得给他重做。就为他吃饭,我都愁死了!”
“都是你惯的!”我毫不留情地批评她,“你这是纵容他不尊重你的劳动!”
我为她支了一招:“和儿子商量好开饭时间并告诉他,到点就开饭,过时不候!你做好饭,叫他吃晚饭,他不吭气,你们一家就开吃。吃完,把剩的菜饭都倒掉,冰箱食品也清空,饿他一顿保证有效。”
这位妈妈真照我说的做了。一次,她做好晚饭,看看开饭时间已到,就召唤儿子:“吃饭了!”儿子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妈妈又喊了一声,儿子装没听见。妈妈招呼家里其他人来吃,吃完,把剩下的饭菜都倒掉,冰箱也清空。晚上儿子饿了,过来说:“我要吃饭。”妈妈平静地说:“过时不候!”儿子打开冰箱,想取点能吃的,一看什么都没有,只好饿了一晚上。第二天,家里一开饭他就乖乖来吃了。
如果我们一味纵容他的不守时,那么他长大之后养成“目无他人”、“目无法纪”的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他做人的信誉,影响他的工作与生活。
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坏习惯是“惯”出来的。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继续遵循这个方式生活。
19世纪英国着名心理学家李德有一段名言:“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