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长江以北俱乱,未再有可御燕军之兵。燕王挥师再南下,取得扬州,后沿江西进,在应天以北扎营,隔岸就是那固若金汤的帝都金陵城。燕王出了大帐,向南岸望去,正思索该如何攻打应天。
应天城在当时是第一大城,东起钟山之麓,南临长干,西借石头之固,北接湖山,城围九十六里,共十三门。城墙的三分之一为周茂的祖父沈万三所建,其余为朝廷遣发的重囚劳役,从洪武二年到洪武六年才算修成。应天的城墙极高极厚,以花岗石为墙基,巨砖为墙,并煮糯米为浆,加入石灰,涂敷墙外,达到枪扎一个白点儿,刀砍一道白印的效果。这样坚固的城池,只要粮食不缺,守个三年五载都不成问题,当世未有也。
燕王想到,自己远道而来,而力不能持久,必须速战速决,可这应天城如铁打的一般,如何能攻的下?时间一长,等建文把各地的官军调齐,非把自己包围在城下不可。而且,这渡江一役,也是个头疼的问题。
正心中焦急间,道衍从后面走来。燕王道:“姚师傅可知我此时在作何想法?”道衍笑道:“眼见一个热腾腾的肉包摆在面前,却偏偏吃不下,”王爷是在为渡江攻城一事而发愁吧?”“你可有什么主意渡江?”“王爷可忘记了龙江造船厂的周秉绍是谁举荐的?”燕王猛然醒悟。这个水司郎中周秉绍,是燕王掌管工部时着力提拔的官员,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若这个周秉绍不听本王号令该又如何?”道衍又一指文和道:“靖难军可由文和前去召来,从东海沿江上溯到应天不过两日功夫。”燕王回到帐中,急忙修书一封,令人架小舟连夜渡江,送给周秉绍。
第二日一大早,有军兵来报,说是南岸有使者前来。燕王对道衍道:“前些天不是有我姐姐来过吗?怎么又派人来?难道我上次说的不清楚,他们不明白我的意思吗?来人是谁?”
燕王半月前攻克扬州后,建文曾派庆成郡主来军中,以众王和众公主为名,劝说燕王罢兵。燕王好不容易才打到长江沿岸,奇袭即将奏功,如何肯罢手?当即一口回绝,并说进城之日,乱军之中难免有所误伤,请众兄妹到太祖皇陵一避。
军兵答道:“来人自称是王爷的手下败将李景隆,还有一人是兵部尚书茹常。”“传他们进来!”道衍一旁笑道:“王爷所忧渡江一事,估计周秉绍不敢有违,这攻城一事,还须从城内打主意。”“此话怎讲?”应天城固,举世皆知,如无内应,攻城难以成功。如今李景隆战栗来拜,吓他一下便可降服他啦,如此克城极易。”燕王手捻长须,不住点头。
不一刻,自外走进帐中二人,前面一人面白如玉,神色故作镇定,强自压抑,正是李景隆。身后一人文官服色,细目黑须,却目不斜视,不慌不忙,此人乃兵部尚书茹常。帐中将士站立两厢,各擎利刃。
李景隆颤声道:“臣李景隆,奉皇上旨意,前来劝说王爷罢兵。”
燕王哈哈笑道:“李景隆,当初你率五十万大军攻打我北平之时可曾想到罢兵?”
旁边茹常却道:“王爷此话差矣,当初李将军发兵,使奉当今圣上的旨意,堂堂正正,怎会罢兵?不知王爷奉的是谁的旨意?”
燕王听了这话差点没气炸,心道你们是败将,是前来求我还如此嘴硬,若我败了,那岂不是不堪设想?“你这么说是讥我谋逆了?哼哼,你们这些佞臣,整日在我侄儿允文面前挑拨离间,使当今幼帝听信谗言,残害骨肉,我奉太祖遗照,前来靖难,如何不堂堂正正?想我朱棣为大明江山东征西讨,立下汉马功劳,本想永镇一方,为大明守卫北疆,却被你们这些小人所污,教本王如何不恨?若非太祖皇帝早就想到这点,恐怕我大明就亡在你们手里了!”
那茹常也是硬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太祖传位给的是我建文皇帝,而非你燕王爷,天下皆知。而今你私带兵马攻打京城,不臣之心昭然,还想依托太祖遗诏在自己脸上抹粉,这是连三岁小儿都知道的道理!”
燕王见茹常说的难听,直刺骨里,勃然大怒,一拍案板:“自古说书生误国,看来是一点不假。太祖要建文安心治理天下,而你们却非要诛戮功臣,砍伐国柱,不是误国佞臣是什么?今天我便先靖了你这个佞臣!”说罢手一摆,旁边上来四个亲军,便要将茹常拿下。
李景隆早就吓得双腿都个不停,两手连摇,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王爷息怒,王爷息怒。此番败将前来,就是要和王爷商议这剪除奸佞的事宜。大家都是为了大明江山,请王爷莫将茹尚书的冲撞言语放在心上。小臣理解王爷这番除奸卫国的心情。”
一旁道衍和文和也连连施颜色,示意不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何况是对方的皇使。燕王也只是想吓上对方一下,以后就好谈多了,现在看来那李景隆早已破胆,目的达到,也就罢手。
“罢兵一说就免谈了,今天得要好好说说怎么除去朝廷中的奸佞!如果朝廷知道我的忠心,能行成王的故事,我愿效法周公,辅佐我那年幼的侄儿,以安天下苍生!”
茹常见燕王称当今皇帝一口一个侄儿,还直呼名讳,哪有什么半点忠臣辅佐之意?明白燕王大逆不道的决心已定,便不再言。
燕王将二人留在军中一晚,到晚上再偷偷将李景隆提出,单独秘议。燕王称,若李景隆能在自己攻城之时打开城门,可保其性命不失,既往不咎,并还有封赏,若不从,则城破之日就是其灭门之时。李景隆考虑再三,决定为燕王内应。半挟半诱,李景隆被燕王降服。
第二日燕王令二人返回南岸,让其把自己的意思告知建文。隔一日,又有两人来军中议和,却是谷王朱櫘和安王朱楹。那安王娶的徐达的第三女,和燕王有连襟的关系,谷王也不满建文消藩,燕王稍加利诱,允诺自己当政后绝不消兄弟们的寸土,二王皆愿听命。燕王命谷王和李景隆在城内一同布置,好为内应。
下午,渡江之人回报,那水司郎中周秉绍不忘燕王大恩,愿率新造旧有大小船只百余只,载大军渡江。燕王大喜。入夜,果然船只靠岸,往返数次,十五万大军尽数过江,将应天各门堵住。
燕王想到应天唾手可得,兴奋异常,忽然对文和道:“那李景隆和谷王都答应了本王,可本王不大放心,须找人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为本王计划,否则功归一溃可遗恨千古。”文和道:“小人愿入城走一遭,看看他们的动静。还有小人的几个兄弟如今是皇上的近侍,小人想也去探探他们的风声。”燕王一喜:“好,好。外城攻破,可里面还有皇城,皇城比外城更难攻,如果你的兄弟能帮手的话,本王必定不会亏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