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在教学反思中实现发展
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现代汉语词典》
教师反思就是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观、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调整、改进和提升。
教师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解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值得指出的是,反思并非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般意义的思考和回顾,而是根据反思对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反思方法和策略,达到反思的目的。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就必须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尤其是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反思具有以下的内在要求:
其一,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
其二,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
其三,要求学生将“学会学习”与要求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
(1)教学反思的内容
作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多,一般认为,教学反思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A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
B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C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
D教学设计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E学生的表现有了哪些进步7
F教学过程是否如你所希望的7发生了什么7
G反思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是哪些内容7为什么7
H思考是否能从教学过程中找到新的研究课题7
(2)教学反思的过程与策略
A教学反思过程
教学反思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教学反思能力集中表现
自我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
a具体经验阶段
主要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明确问题的性质与结构。
b观察与分析阶段
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广泛搜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c重新概括阶段
教师要经常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也就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这是认识的升华。
d积极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这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验证
上述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与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通常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B教学反思的策略
教学反思一般有以下策略:
a问答式反思策略
问答式的反思是指通过设定一系列自我反思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学年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本人的自修情况、班主任工作以及与其他教师合作情况等,不断提出反思问题。有时可以侧重反思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方面,根据设定的问题,可以各有侧重。问答式反思策略一般应用于行动之前,可以采用图表式和文字式。
b形成式反思策略
形成式反思是指在实践之中,反思贯穿行动的始终,伴随行动而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更具有及时性、敏捷性、时效性的特点。形成式反思既可以是对一节课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整个教学生涯的反思。
c交流比较反思策略
交流比较反思是指通过开展听课交流、教学论坛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研究别人的长处,研究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交流可以是同伴互相间的交流,可以是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对话,也可以是与理论著作的交流,还可以是与学生反馈交流。对比可以是与同时期教师的同学年、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等比较反思,也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反思,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通过交流比较反思找出自己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找出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差距,教学效果上的差别,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我提升。
d借助媒体反思策略
借助媒体反思是指借助工具进行反思,如教师用录音机或摄像机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记录下来,然后反复观看,以一种全新或另类的眼光思考过去。这也是教学反思最主要的研究视角。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教学的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的审视。教师借助媒体还可以纠正语病和习惯性动作。
e他人反馈反思策略
他人反馈反思是指借助他人,从“别人”的角度反思。可以回顾自己作为学生时对一些事件、感受、人物,引导自己做或避免某些教学行为。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学”反映“教”,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从学生的眼里了解自己的教学,办法很多,如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写学习日记、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等。
可借助同行、领导等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还要增删哪些内容;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在活动安排方式上有哪些建议;教学进程是否适合,课堂组织是否适应学生发展,教师教学效果如何提高……通过反思,教师可调整自己的教学,进行理智的思考,努力找出改进和提升的有效措施。
(3)教学反思的时机
A教学前反思
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做出反思。在整个教学计划过程中,教师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与事实,这节课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什么?
学生适合怎样深度和范围的材料,7
哪些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注?
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实现预设的目标?
如何组织材料和学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哪些因素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从以上问题中是否能发现新的问题7
B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料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需要教师相应地及时做出反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自己应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有效的途径运行。结合这些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C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指结合各方面的教学反馈信息,在教学结束后有批判地对自己前一节或几节课教学行为以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教学后的反思可以对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做出判断。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目前,有些学校作了具体要求,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写一篇反思笔记。
教学后可以反思:
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是否如自己所希望的发生了什么?怎样用教和学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的课,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哪些内容,为什么?如果安排了另外的教学活动或采用了另外的教学方法是否会更成功,为什么?下次我会尝试哪一种?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是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历程,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自觉性和科学性;通过反思可以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的思考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成熟到理性;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扬长避短,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创新。
44从个案研究中概括一般
(1)个案研究的一般程序
个案研究通常是对有特殊表现的学生或对那些不能预测、难以控制的事件进行研究,需要教师对研究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调查,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一般情况下,个案研究包括这样几个步骤:
A确定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对象是进行个案研究的前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许许多多的故事就是教师研究问题的来源,那些能引起教师和学生心灵震撼,长久地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事情就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其实,能成为研究问题的特殊、典型的故事,往往是发生在教师身边平凡的小事。
B拟定研究计划
在确定个案研究对象的同时要拟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的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的预期结果。当然,研究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调整。
C搜集个案资料
个案研究依赖于搜集详尽的相关资料,否则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教师应随时、准确、完整地记录下个案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并分类存入档案袋,保证信息的系统性和可靠性。个案资料主要包括:
个人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学习程度、兴趣爱好、身体健康、个性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
有关学校的记录学校、年级、班级、出勤情况、奖惩情况、操行评语、学习成绩等。
背景资料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氛围、兄弟姐妹关系、居住环境、父母的价值观、教养方式、家庭中的重大生活事件等。
个人的基本情况
姓名、年龄、性别、学习程度、兴趣爱好、身体健康、个性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
有关学校的记录
学校、年级、班级、出勤情况、奖惩情况、操行评语、学习成绩等。
背景资料
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氛围、兄弟姐妹关系、居住环境、父母的价值观、教养方式、家庭中的重大生活事件等。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
如对个案研究对象本身的观察、实验,由研究对象自己提供;可以编制一些调查登记表,让有关人员填写;也可以通过测验,让被试者回答;还可以对有关人员进行访谈、问卷等。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搜集个案资料都要做到全面、公正、客观、深刻。
D整理个案资料并进行诊断分析
搜集到充分的个案研究资料后,教师应对大量资料进行精细的整理和分析,深究某一特殊行为的原因,揭示出个案的外在现象与内在本质间存在的必然的因果联系。面对搜集的丰富而详细的资料,如何进行分析,从哪些方面分析,直接影响研究的质量。一般而言,分析个案资料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
a主观——客观维度
从研究对象的主观方面分析,主要是探究隐藏在个案行为背后的内在动力,如动机、态度、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从客观方面分析,主要是了解教育、家庭、社会环境等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成长、发展存在哪些相适应或不适应的地方,并找出它们的矛盾关键所在。
b现状——过程——背景维度
主要从个案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水平来分析个案行为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的动态关系,进一步分析个案行为或现象发生的背景因素,以此来了解个案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
E个案发展指导和个案追踪指导
这属于指导阶段。指导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诊断阶段的基础上,设计一套可行的方案并加以实施,并在行为中对此方案进行验证,边行动、边研究。一套指导方案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根据研究个体的行为表现制定指导方案,确定指导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导方案的具体操作要求及措施;结果分析和追踪处理情况。
在执行指导方案时,应从内部与外部条件两方面着手:
①改善和疏导不利于个案发展的外在条件,加强创设那些有利于促进发展的外在条件,如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学校的教育措施,学生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②激励或引导儿童内在因素的健康积极发展,如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提高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和发展儿童的良好情绪、情感和人格倾向及性格特征,克服过度焦虑和一些不良性格等。
F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撰写是对前面大量工作的归纳总结,除了总结归纳案例研究过程与特点之外,个案报告是指教师运用简洁、明快、生动的语言,对所观察到的事件进行故事性描述,注重感情的渗透,把教师的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个案报告要具有可读性。
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过程一般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个案研究的过程;表述研究结论及解释;列出参考文献及附录。
A追踪法
个案追踪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搜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个案追踪法是对相同的个案进行长期而连续性的研究,研究者能真实而直接地获得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能深入了解个人或某一教育现象的发展情况,弄清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现象。同时,追踪研究法实施起来比较费时且难以实施,而且由于时间长,各种无关因素可能介入而影响研究结果。
B追因法
追因法即针对个案研究对象已经发生或表现的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起因来研究个案研究对象,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追因法是先有结果,然后根据发现的结果去追寻发生的原因。例如,某学生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我们去追寻他的成绩下降的原因,这就是追因法。
C临床法
临床法也叫做临床谈话法,往往通过谈话的形式对个案研究对象进行诊断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临床谈话法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谈话,即面对面的交谈;也可以是书面谈话,即问卷谈话。
D产品分析法
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考试成绩、作文等,以了解学生的喜好(喜欢哪些科目)、倾向(倾向于文科还是理科?)、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运用这种方法时,不仅要研究人的活动产品,而且还要研究产品制造过程本身以及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状况。
(3)进行个案研究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基于事实之上整理、分析、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