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细节
按心理学上的解释,所谓注意,就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而注意力就是指一个人将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游戏上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的能力。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
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事实上,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要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和具有较强的注意力。
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优化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能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那么他的注意力也就一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的集中。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头脑始终进行积极思考,而不是无所事事。
首先,通过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想让学生引起注意又能维持注意,兴趣是很重要的。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教师开课就努力创设出一种轻松积极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的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所以,教师导入新课要有特点,有吸引力,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其次,新教授的内容在组织中应注意有挑战性、兴趣性、竞争性、协作性。
新教授的内容在组织中应注意有挑战性、兴趣性、竞争性、协作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下,主动地去学习,去活动,并开始善于思考和创新实践,并且愿意去相互交流、帮助,协作。
第三,教师应充分运用好评价机制。
学习一门课程,看来包括两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就是指新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转化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通过评价可以核对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合适,分析、概括得是否正确等。同时有利于调动对学生知识的反馈和总结。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号召其他学生向其学习。评价机制的运用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不注意评价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课的内容失去兴趣而注意力不集中。
第四,教师应注意调节课堂。
由于人在疲劳的情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饱满时易于引起注意的事物;反之,人在精神饱满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注意,而且,注意力也易于集中和保持;而我们知道,学生很难在四十多分钟内始终如一地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途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些活动,例如举手指选择答案或者拍手选择等,把学生的注意力雷新引导同来。
(2)巧甩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
信号警示
当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信号警示。如:当有学生做小动作时,可以凝视或点头示意他,也可以走近并拍其肩背加以提醒。
指名提问
提出问题,然后指名让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回答,警示他该专心听讲。所提的问题应与教学活动紧密相关,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正面评价,以激发他听课的积极性。
好奇心驱动
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学生会变得很乱。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一次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教师突然举起右拳说:“谁知道老师手里握的是什么?”学生纷纷抬头注视,注意力马上集中了,教师接着说:“想不想知道?要想知道,先回答几个问题,然后老师告诉你们。”然后装作把东西放进口袋状,便继续开始教学。
(3)培养良好习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
——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
确实,如果我们把头倚在座位上听课或趴在桌上听讲,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必须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从培养良好的坐姿开始。另外,桌子上除了摆放必需的学习用具外,不要摆放与本课学习无关的东西,尽量减少那些“玩具”对学生的干扰,避免养成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的习惯。
37多层并举,发展共进——有针对性地分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学生“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
新课程标准中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决不仅限于此。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老师则要唤醒了他们的灵感,唤醒他们的表现欲望,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
注重学生全体、注重每一个学生的理念需要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心理。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成功的喜悦,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目标分层
结合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和具体表现,往往可以把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备课时要精心制定每一节课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各个层次的目标,教师围绕三层目标进行教学。教师在揭示课题后,首先出示本节课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
B分层设计课堂提问
其中基础性的问题面向学困生,中档题面向中等生,难度大的问题面向优等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题,各有所得。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分层对待,使学困生也能大胆地答问,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的信心,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a问题的设置要有计划性
只有精心备课,较好地驾驭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后,才能使问题有效地分层设置。
例如:在进行物理课“阿基米德定律”教学时,有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道使三位物理学家都答错的问题:一只装有石头的小船,漂在水池中,当船上的石头投入水中后,水池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由于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高层次的设置。没有较低层次的问题作铺垫,只会使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思考其结果或被动地等待老师给答案。假如将该问题放在章后复习或总复习时提出,则会使学生主动探究,运用储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b分层提问要体现学生发展需要
分层提问是直接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为此,提问的出发点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必备知识的需要,要立足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同时要做到点与面的结合。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针对优生的提问就是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形成对问题追根溯源的心理。要求提出的问题有适当的难度,“跳一跳,搞得着的果实”会使大部分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针对学困生提出的问题要求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要求,达到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对学困生要求能通过最低层次的提问等学习活动,使其有所获。
c分层提问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般的提问分为新课之前的前置提问和新课结束的检测反馈提问,其实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预见性、目的性的提问更为重要,对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更为直接。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材中不同层次的问题,时而直问,时而曲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会察言观色,做到目中有生,心中有问,把握时机及时发问,以取得最佳的提问效果。
d分层提问要让独立回答与适度竞争相结合
提问的目的迫使回答者进行定向、定位思考,往往要求学生独立回答,这样做不仅答者印象深,而且教室内的纪律可以达到井然有序的效果,静谧的气氛又保障了各自的深入思考。反之若由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用集体的智慧作答,会使反应迟缓者或学困生失去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便会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处于被动状态。可是一味地独立回答不仅单调,而且课堂气氛上不来,缺少生气。假如设置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采取抢答方式,一定会使学生积极思维,形成相互竞争的态势,在强刺激的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而相互感染聪明与才智。此举在相同条件下,应优先照顾基础较差的同学。
C分层布置作业、练习
作业是我们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情况的最有效的反馈手段。教师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于优等生的作业,应以知识的灵活应用为主,并且加大前后知识的联系。对于中等生,应以本节内容熟练应用为主要目的。而对于学困生,以本节内容的基本原理、方法、概念的一般性应用为主,加大知识的单独练习与巩固。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加强对学困生的作业面批。
案例
写字课的分层教学
翻开同一年级的学生作业,发现书写质量相差悬殊:好的字刚劲有力,清秀健美,使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差的字潦草粗糙,乱七八糟,使人产生一种心烦意乱的感觉。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字教学是要所有学生都能写出一手好字,而不是只要教出几个书法家。只有把这些后进生的书写水平提上去,写字整体质量才能有大幅度提高。后进生是不是不想写好字呢?通过对20个后进生进行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后进生很想把字写好。
几年的写字教学经验告诉我:后进生呼唤分层递进教学走进写字课堂。在写字课上,按写字水平将学生分成A、B两组,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①细化指导过程
学生的字写得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因此,在写字指导课上,尽量把写字板挂在靠近后进生组这边(往往写字差的学生不注意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例),教师边范写边讲解,督促每住学生看仔细,再临写。好生组开始缚写,后进生再次读范字,(这里读字是认清字的间架结构,包括每一笔画的位置,顿笔和撩脚等),然后随老师,在田字格再书写一遍,某些结构难掌握的甚至要分块指导或连笔指导。如教学“餐”字,先指导上半部,让后进生临写上半部,接着指导下半部,再让学生临写。这样分部指导,使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在练写过程中,教师在后进生组巡视指导,纠正字体不规范的地方。
②量化写字数量
练字过程中,为了减少学生写草字,写不规,范字,要求后进生组的写字量是好生组的一半。这样,学生就不急于赶时间,写字速度就放慢了,要求逐个一笔一画写清楚,先把基本功练扎实,再逐渐加快速度。一般一节中午写字课只能练4—5个生字,做到少而精,一步一个脚印。
③趣化反馈调节
根据儿童心理,每个孩子都很要强,后进生也不例外。经常举行一些写字比赛,人与人,组与组,年级组内班与班,都可以来比一比,选出“优秀奖”、“进步奖”,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尤其对“进步奖”更为重视,这样对后进生提供了奖励的机会,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写字兴趣,让他们不只在班内受到表扬,而且在学校里受到激励,尝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在批改写字作业时,先给后进生面批,发现不好的笔画及时指出,充分肯定成绩,对写得好的字加上“〇”,特别好的加上“〇〇”,一周下来统计,谁的圈最多,给予奖励,并将作业在班内写字角或年级组画廊展出。这种激励机制使学生在写字时,每个字都能认真书写,争取每个字都能得到圈,增强了写字兴趣。这些后进生在上写字课前高兴地说:“又上写字课啦!我争取多得双圈!”而不是厌倦地说:“又上写字课了,烦死了。”
④强化补差工作
练好字,光靠课堂20分钟或40分钟,是远逸不够的,尤其是后进生,更要花大量的时间练字。因此,对于后进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抓紧练字,教师巡视辅导,耐心指出不足,学生套倍感亲切,练字更加起动。同时,还可以利用部分午休时间要学生到拉练字,放学后也布置一些练字作业,请家长督促孩子练字。每次家庭作业用有范字的田字格,要求学生模仿左边的范字临摹,强调有临摹意识,第二天早上给予批阅。天天如此,天长日久,这些后进生的书写会有飞跃的进步。我想这就是写字教学的最终目的。
38为学生搭建研究、探索的平台
课堂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建构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的学生主体性活动。其目的是以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通过课堂活动,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研究能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得到各方面发展。
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1)课堂活动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的原则
课堂开展活动是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内容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高度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得发展。因此,课堂活动与学科课程内容不是“皮”与“皮”的关系,而是“血”与“肉”的关系,课堂活动为学科课程内容服务,学科课程内容要通过课堂活动更好地呈现出来。
(2)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