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争霸持续了数代君王,双方力量不分伯仲,争霸战争也是互有胜负,难解难分,城濮一战,晋军技高一筹;之战,楚军一雪前耻:双方算是打了个平局。鄢陵一战,晋军再次胜楚,楚国在中原的势力尽数被晋国收入囊中,楚国失去与晋国在中原争霸的资格。鄢陵之战也为晋楚几十年的争霸战争画下了一个句号。
夺郑国晋楚兴兵
晋楚之战之后,郑国归顺楚国。此后晋国重整军备,东山再起,郑国开始向晋国靠拢。楚共王即位之后,决心制伏郑国,于是发兵伐郑,楚国大军一直攻打到卫国。楚共王对郑国这块战略要地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手举着胡萝卜,一手举着大棒。楚共王将汝阳之田送给了郑成公,于是郑国爽快地重新归顺楚国,当了楚国的小兄弟。
郑国归顺楚国之后,仗着有楚国撑腰,便发兵攻打宋国。宋国是晋国传统盟友。此时的晋国势大气粗,先后打败北方的戎狄、东方的齐国与西方的秦国。放眼望去,能与晋国对抗的唯有南方的楚国。而此时的楚国受到与晋国结盟为好的吴国的骚扰,后防不稳。之战之后,齐国与晋国重新结盟,晋国重建六军,军力强大。此时郑国叛晋归楚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虽然晋国对外战争连连告捷,但是统治阶层内部却是危机四伏,公室权力受到削弱,公卿权力见长,重建六军之后,郤氏家族掌握了主要的军权。大夫伯宗屡向晋厉公进谏:“郤氏家族势力过大,对王室构成威胁,应该根据才能任命军职。”晋厉公置若罔闻,此事让郤氏知道之后,找了个借口把伯宗给杀了。伯宗的儿子伯州犁躲避杀身之祸,跑到了楚国,楚王任命其为大夫,为楚王出谋划策对抗晋国。
晋国大夫士才智过人,对晋国面对的危机洞若观火。他反对出兵讨郑伐楚。他的理由很简单:晋国已经压服了戎狄、秦国、齐国等外患,现在只有郑、楚对晋国构成威胁。无外患必有内忧,留着郑、楚两国能够让晋国的统治阶层保持警惕与向心力。一旦外患剪除殆尽,晋国的公卿大族必然会发生内斗。
中军元帅栾书,新任帅位,一直想建功立业,树立权威,竭力怂恿晋厉公对郑国用兵。他认为现在晋国兵强马壮、士气高涨,实在是消灭楚国这个传统对手的好机会。晋厉公六年(前575),晋厉公决定发兵讨郑,一方面派人到齐鲁等国通报战情,并要求各国出兵相助;另一方面,晋厉公御驾亲征,晋国精锐悉数出动。楚共王闻知晋国出兵讨郑,也不甘示弱,调集楚军主力前去帮助郑国。两国大军于鄢陵(故地在今河南鄢陵)对垒,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晋厉公后发制人
晋国大军浩浩荡荡地奔向郑国,齐鲁等国联军还在路上,楚军已到鄢陵。楚共王决定先发制人,趁晋国大军立足未稳,大军掩杀过去,给晋军来个措手不及。于是,楚共王命令部队全线压上,趁着浓雾接近晋军。
晋厉公丝毫没有准备,按照先制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是不能行军的,可是楚共王却一反常规。第二天,中军元帅栾书发现楚军已经近在咫尺,大惊:“楚军已经布阵,我军却蜗居于大营,无法排兵布阵,如何是好?”
栾书决定坚守阵营,等待齐鲁大军到来,合兵一处,共同对付楚军。士的儿子士年仅16岁,聪慧过人,正当诸将束手无策之时,他直闯栾书的中军帐。诸将根本没有把这个小孩放在眼中,不过士语惊四座地说:“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将军将寨中的灶土削平,不出半个时辰便可以在大寨里面排兵布阵,这样便可以给楚军一个措手不及。”诸将皆称是妙计,士本来就不主张晋军出兵,看见自己的儿子出谋划策,不仅火冒三丈,大骂起来。好在众人将士抱住,士逃得一顿暴打。
晋军依照士的计谋行事,楚共王在阵前观察,发现晋军并不惊慌,只见大寨之内尘土飞扬,楚共王不知道晋军在大寨里面搞什么名堂。楚共王把刚刚降楚的伯州犁招来,问个明白。楚共王登车远眺,看见晋军士兵来回运动,问州犁这是何故?州犁答道:“召集军吏。”楚共王说:“现在都集中于中军帐,何故?”答曰:“共同谋划进攻的方略。”楚王又问:“金钟喧哗不止,尘土飞扬,何故?”答曰:“晋军因为不能成列,所以将灶坑填平以留出空地作排兵布阵之用。”
楚共王通过晋国的降将识破了晋国的计谋,于是重新布置兵力,准备第二天向晋军发起进攻。先前降于晋国的楚将苗贲皇向晋厉公献计:“楚国自孙叔敖病逝之后,由于一直没有补充新的兵源,作战勇猛的两广(两广是楚王本人拥有的私卒)精兵已不复当年之勇,现在多是老弱病残,战斗力低下。而左右两军将领公子婴齐与公子侧一直矛盾重重。此次我军应该加强两翼的进攻,大败两翼之后,然后合围楚王的中军及两广军队。”
晋厉公采纳苗贲皇的建议,从中军抽出精兵分拨给上下两军。第二天两军对垒,楚共王率领中军及两广士兵奋力冲杀,结果为晋军将领魏一箭射中左眼。楚共王果然是一代雄主,忍着剧痛把箭头拔出来,结果眼珠也跟着掉出来了。楚共王急召养由基前来,给了他两支箭,说道,“你有神箭之名,现在给你个机会,替寡人报仇。”养由基弯弓射箭,一箭射中魏,魏应声而倒,倒地而亡。养由基把剩余的一支箭归还给楚王,从此,人们把养由基称为养一箭。
楚国士兵听说楚王身负重伤,军心动摇。为了避免全线溃退,于是楚王下令鸣金收兵。
楚共王败绩失将
晋厉公后发制人,第一个回合晋军占据上风。但是楚军并没有就此撤军的意思。晋厉公问苗贲皇为何楚军毫无退意。苗贲皇答道:“楚军主力尚存,现在正在搜集车马,秣马厉兵,明日再战。”于是晋军也做精心准备。
楚军的前方的探子前来报告说,齐鲁联军已达到离鄢陵不到20里的地方。楚共王立即派人请中军元帅公子侧前来商讨对策。公子侧是个嗜酒如命的家伙,每喝必醉,楚共王害怕公子侧饮酒误事,便禁止他带酒。楚军败退下来之后,公子侧苦于寻找破敌之法,焦头烂额,身边的侍卫心疼公子侧,便给了公子侧一个小壶,佯称里面是辣椒水。公子侧一喝,原来是酒。没一会儿酒喝完了,又向侍卫讨“辣椒水”,这样一来二去,不知道喝了多少。等楚共王召见公子侧之时,这位仁兄已经醉得不省人事。
楚共王又气又急,只好把令尹公子婴齐找来。公子婴齐与公子侧是政敌,公子婴齐嫉妒公子侧担任楚军主帅之位,正好趁此机会可以报复一下公子侧。公子婴齐说:“当初,臣力主不要出兵,而司马公子侧竭力怂恿出兵。现在我军已居下风,晋军势力强大,而且还有齐鲁两国做后援,不如趁着夜色我们悄悄撤军,以免兵败受辱。”
大敌当前,中军主帅醉卧中军帐,怎么能取胜呢?楚共王无奈之下,只能撤军。公子侧还没有清醒,楚共王将养由基叫来,说:“你是神射手,由你来保护中军元帅撤退。”于是,楚共王星夜拔寨撤军,养由基将公子侧绑到站车上随军后撤。
第二天,晋军前来挑战,发现楚军大营已经空空如也。公子侧被绑在战车上行走了几十里之后才醒过来,忙问身边的人:“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去哪儿啊?”周围的人告诉他撤军回国,公子侧忙问:“晋军打退了吗?”他身边的士兵告诉他:“昨夜元帅大醉,大王害怕晋军前来挑战,我军不能抵抗,所以就班师回朝。”公子侧恍然大悟,后悔不迭,但是为时已晚。
楚共王行军百里之后,担心公子侧畏罪自杀,于是派人告诉公子侧,既往不咎,希望他将功赎罪。公子婴齐怕公子侧不死,便派人先行一步,抢先对公子侧说:“昔日子玉城濮战败之后,自刎连谷,现在请元帅自裁。”公子侧自觉罪不可赦,仰天长叹一声,便自杀了。楚共王闻知公子侧自杀身亡,叹息不已。没想到这一战丧师失将,损失惨重。楚共王不禁想起当年城濮之战,那次战败之后,楚国蜗居于江汉之间。
百步穿杨
养由基是楚军中有名的神射手。一日楚将潘党在教练场射箭,箭箭射中靶心,士兵们交口称赞。养由基正好经过,说道:“这有什么稀奇的。”于是潘党要与之比赛,养由基说:“我可以百步穿杨。”何谓百步穿杨呢?就是在杨树叶上做个标记,退出一百步之外,正好射中那片做标记的杨树叶。于是士兵们用墨在树叶上做好标记,养由基一箭射去,正好射中杨树叶中心。潘党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