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君者选贤任能,从善如流便可以使百姓安乐,国家强大;贪财好色,闭目塞听者经常身死国灭。自晋武公重新统一晋国之后,晋献公多次征伐开地,晋国国势日长。晋国的两个邻居虞国和虢国,则在两个无道之君的统治之下,国势日殆。更可笑的是,虞侯贪恋美玉良驹,让晋军从虞国借道攻击虢国,最后虢国与虞国被晋国尽收囊中。
晋国的崛起
平王东迁之时,晋国有功于周王室,成为黄河上游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国之一。鲁惠公二十三年(前746),晋文侯仇去世,其子昭侯即位。昭侯将自己的叔叔分封到曲沃,结果,曲沃的势力不断增强,两强抗衡前后长达67年,晋国陷于内耗,无力向外扩张。
鲁庄公十六年(前678),晋武公重新统一晋国,消除了晋国的割据势力,集权于中央。武公的儿子晋献公将威胁国家安全的世家大族势力加以分化消灭,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机构。经过一段时间养精蓄锐之后,晋国开始兼并周围的小国。
晋国南方的邻国虞国(故地在今山西平陆、夏县一带)与虢国(故地在今河南三门峡一带)是同姓封侯,关系一直非常紧密。两国占据着有利地势,虞国占据茅津,虢国据有崤函,如果吞并两国,晋国就可以将西方的秦国围堵在西部,阻止其向东发展,晋国便可以逐鹿中原。
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南部边境,晋国一直在寻找机会吞并虢国,但是进攻虢国需要从中间的虞国经过,虢国与虞国一直水乳交融,晋国苦于没有机会进犯虢国。虢公是个好色之徒,晋献公的大夫荀息献策,选出能歌善舞的绝色美女送给虢公,虢公必然沉湎于酒色而荒于政事,从而给晋国可乘之机。
晋献公从国中挑选了数名美艳女子送给虢公,虢公甚是喜欢,于是终日与美女为伴,早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虢公的大夫舟之侨认为这是晋国的糖衣炮弹,劝虢公还是远离美色,勤于政事。沉于温柔乡难以自拔的虢公怎么能听进逆耳的忠言呢?愤怒之余,他将舟之侨发配到下阳(故地在今山西平陆盘南村一带)戍边。
当时北方的戎狄势力强大,经常南下进犯华夏各国。当邢国与卫国因为戎狄入侵而灭国时,晋国和虢国可以独当一面,可见两国的势力已经非同小可。晋国军力强大,戎狄不敢进犯,而虢国势力相对弱小,戎狄便伺机进犯虢国。鲁闵公二年(前660),犬戎进犯虢国,袭扰渭汭(渭河入黄河之处,在今陕西华阴北),为虢公所败。
后来犬戎继续袭扰虢国,鲁公二年(前658),虢公率军抵抗犬戎,双方在桑田(故地在今河南灵宝西)相持不下。强邻环伺,本已经非常危险,即便警钟长鸣都不一定能够保证国家安宁,虢公却自恃先祖为周王室卿士而自傲,贪恋女色,不理朝政,疏远忠良。即便虢国依靠险要地势能够拒敌一时,也不能保证国家的长期和平。如果虢国与其他华夏国家联盟对抗戎狄,便可减轻边防的压力,可是西方各国各自为政,虢国的近邻却在关键时候出卖了虢国,令虢公意想不到,也招架不住的是晋国借道虞国,从背后进攻虢国。
晋国对虢国、虞国觊觎已久,并吞两国已是晋国争霸的基础,晋献公怎么会轻易放过这两块嘴边的肥肉呢?
虞侯受贿
虢公在桑田与犬戎对峙,晋献公则决定趁火打劫。为了借道虞国,晋献公决定贿赂虞侯,可是拿什么贿赂呢?只有投其所好才能达到贿赂的目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而这种爱好往往是自己的软肋,虞侯不喜欢财货,也不喜欢美女,只喜欢两样东西:美玉和良马。晋献公有来自垂棘的美玉和屈地的良马,但是这两样宝物是献公的至爱,怎么会轻易送给他人呢?而且还是个小国的国君。荀息劝谏道:“大王应该有长远眼光,江山社稷要比美玉良驹重要得多,何况虞国迟早也是您的囊中之物,现在把良驹美玉送出去,不过是将美玉寄存在虞国,良驹拴在虞国的马厩而已,他日虞国都是您的了,自然可以将美玉良驹再次收回来。”
晋献公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让荀息带着美玉良驹出使虞国,虞侯一听晋国要借道攻打虢国,大摇其头。虞侯虽然不是个精明的君王,但是他至少还知道虞国与虢国是同姓封侯,两国本是一体。当荀息将让虞侯心痒眼红的两件宝贝拿出来的时候,虞侯的舌头似乎短了一截。
为了给晋国进攻虢国找一个正当的理由,荀息在虞侯面前慷慨陈词:“当年晋国国内两强相争时,虢国多次卷入其中,现在虢国多次侵犯我南部边境。请贵国给予方便,我们要从虢国讨回一个公道。”
虞侯的大夫宫之奇劝谏虞侯:“大王万万不可让晋军从我国过境攻击虢国,虢国与虞国唇齿相依,这些年,强国不敢加兵于我国,关键在于我国与虢国相互扶携支持。俗话说,唇亡齿寒。如果虢国被消灭了,那么虞国离亡国也不远了。”
已经为美玉良驹迷住眼睛的虞侯怎能听进劝呢?与宫之奇同朝为官的百里奚不但没有与宫之奇一起劝谏虞侯,反而劝宫之奇少说为妙。面对一个愚昧昏庸的君王,一味直谏容易成为刀俎之鱼肉,宫之奇不是比干,他不愿意让昏聩的虞侯把他的心也给挖了。于是,宫之奇开始举族而迁。
百里奚还算忠顺于虞侯这个昏君,不离不弃地跟着虞侯,但是他自己也知道,虞国借道于晋国,无异于引狼入室。并吞虢国尚需要借道虞国,而进犯虞国则不需要借道,况且虢国一灭,虞国势单难支。
面对一个强国,小国有时候左右为难,是联合起来共同制衡大国,还是攀附于大国呢?这似乎是难以抉择的难题,在今天的世界中这依然是一个未解的难题。也许现在我们不应该责怪虞侯的短视与贪婪。
唇亡齿寒
虞侯答应借道给晋国,晋献公欣喜异常,任命里克为主将,荀息为副将,率领大军讨伐虢国。虢国由三部分组成:东部荥泽地区的虢亭被称为东虢;黄河北岸的下阳被称为北虢;黄河南岸的上阳(故地在今河南陕县)被称为南虢,是虢国的都城驻地。晋国要并吞虢国就要攻破上阳。
虢国虽然是个二流国家,但是具有险要地势,而且数次打败戎狄的进犯,所以对晋国而言,袭取虢国也并非唾手可得之事。晋军决定分两步“吃掉”虢国:先占领下阳,再攻取上阳。
鲁僖公二年(前658),里克、荀息率领晋国大军抵达虞国,虞侯热情招待了远征军,并表示愿意加盟。下阳由舟之侨拒守,易守难攻,里克决定智取。虞侯收受晋国的宝物,自当有所回报,于是率领混有晋国士兵的军队到达下阳城下,谎称帮助虢国抵挡犬戎。舟之侨信以为真,大开城门,没想到虞侯送来的是一个“特洛伊木马”,下阳遂被晋军占领。
得胜的晋军继续向南进发,南渡黄河,直逼上阳,虢公闻知下阳失守,率军回撤到上阳加固城防。晋献公让卜偃占卜一下,多久能够攻克上阳?卜偃说,需要四个月。晋军从八月开始围攻上阳,到了十二月,上阳城中粮草匮乏,百姓生活难以为继,虢公自认为守城无望,便弃城逃往洛邑。
虢国的都城已经为晋国囊中之物,如果晋国不趁势将虞国一起并吞就无法对虢国进行有效的统治,每次都要从虞国借道的话,那岂不要受制于人吗?凯旋的晋军来到虞国的都城,主将里克自称身体不适需要在虞国静养一段时间才能回国。虞侯信以为真,并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阴谋。
过了一段时间,侍卫向虞侯报告:“晋侯率军前来。”虞侯开门迎接,一团和气地待了几天,一日晋献公约虞侯同去打猎,虞侯为了展示军力强大,将精壮武士悉数带上。没过多久,有人报告:“都城失火。”虞侯火速赶回都城,这哪是失火啊,晋军已经占领了虞国的都城。虞侯捶胸顿足,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谏。当初宫之奇掷地有声的劝谏之词又回荡在虞侯的耳边:“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现在悔之晚矣!
荀息牵着当初献公送给虞侯的良驹,捧着美玉来到献公面前:“臣的计谋已经完成,现在还璧于府,还马于厩。”献公笑着说:“玉还是我的美玉,可惜马的年纪大了。”但对于他来说,出借美玉良驹而兼并虢国与虞国,可算是捡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