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谢谢火兄的评论和打赏,后面的一些细节和人物描述我会注重的。
今天是杨明康老师的名族音乐理论课,对我我来说是必学课程,我所就读的是:音乐编辑系。
很多人不了解这个系派的专攻在哪、我举下例子:了解名族风,电脑音乐特效,寻找创作的来源……等等。大家都知道,大学学习课程少而广泛,课程自由化,导致很多专攻学员毕业论文、作品都是多样化。
由于我是属于深造生,所以学派的论理课程多,同时切入的范涛广。
在课程上杨老师是我们院校知名的名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人物。在这节课程中以‘葫芦丝’为主题的课程……
近年来葫芦丝已经成为民族乐器中普及很快的一种乐器,人们热衷于葫芦丝学习和演奏的同时,也在葫芦丝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理论研究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工作,它需要研究者们除了具备深厚的演奏功底,还需要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怎样才能从理论的高度、科学的方法对葫芦丝理论进行研究是一个学科建设性的问题,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因此,理论研究必须具备科学性、实践性才能有指导意义。笔者从比较音乐学的角度入手,使葫芦丝与其它同宗或不同宗的乐器进行观照,找出它们之间外在的内在的联系,从民族器乐的事业中进行以葫芦丝为中心进行关联研究。
始于周代的乐器分类法“八音”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它从制作材料的角度比较系统的、科学的将乐器归属于八类,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其中“匏”的解释就是葫芦的意思,当时这一类的代表性乐器是笙系列(笙、巢、和、竽),竹类的乐器有箎、箫等包括后世的竹笛。从传统葫芦丝的制作材料上看,主要是葫芦和竹子,和匏、竹类乐器一样取自天然材料。葫芦一般选择南方生长的葫芦,由于气候原因,南方的葫芦壁厚,无论在葫芦上雕刻还是打孔都不易开裂。竹管的可选择性较广,紫竹、苦竹、凤尾竹皆可。关于葫芦丝的簧片,早期的簧片是竹制的,但由于其使用期短,后来用响铜制作。从制作材料上去看,葫芦丝兼具了匏类乐器和竹类乐器的共性特点,因此葫芦丝在制作材料上具有匏竹两重性的特点。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外型上,以笙为例,古代的笙斗就是葫芦,现代的笙斗主要为铜制,而葫芦笙还是以天然葫芦为主。其次是簧片,笙与葫芦丝都是自由簧发音,笙主要是一管一簧,簧片大而厚,成长方形,簧舌与簧片持平,以绿石浆涂之以免漏气,以音珠多少来定音。葫芦丝的簧片小而薄,簧舌头尖尾宽,与簧面成一定角度。第三,笙是一管一音,靠音窗发声,葫芦丝主管与笛箫相似,一管多孔,因此葫芦丝与匏竹类乐器在外型上也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律学是乐律学的简称,它集合了数学、物理声学等多种学科门类,律制就是采用何种律学原理来进行乐器的制作,我国的音乐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律学发展为核心的历史,千百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过各不相同的律制,从先秦时代的三分损益律到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京房六十律、荀勖笛律、何成天的新律,宋代的十八律、琴律,直到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律,我国在探求十二平均律的过程中经历了两千年的历史。
就当前而言,民族乐器在制作上采取的主要是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两种律制,在艺术的实践过程中,这两种律制各有利弊,葫芦丝在制作时采取何种律制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五度相笙律源于三分损益法,这种律学成果记录在战国时代《管子﹒地员篇》一文中,以三分益一、三分损一的方法然后隔八相生推算出相邻五度的音阶,分别为宫、商、角、徵、羽。这一种律制直接性的产生了我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音阶体系,由于我国各地的音乐采用的单音织体,旋律线条比较突出,因此我国的民族乐器在律制的采用上大都是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于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律,现已是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律制,这种律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其它律制中黄钟不能还原问题,在旋宫转调中不能做到自由转调。从音分值的角度去讲,十二平均律的十二个半音中,每相邻的半音音分值为100,每相邻全音间为200,而在五度相生律中,每半音之间的音分值为90,每相邻全音间为204,因此是十二不平均律,所以在五度相生律的体系中做到自由转调是不可能的。但是从民族音乐实践的角度去看,五度相生律能够更好的体现旋律的民族性。从当前民族乐器制作上看,完全的按照五度相笙律调音有点不现实,因为民族乐器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使民族器乐能够更好的与世界接轨,不得已采用十二平均律。
葫芦丝作为一种民族的、旋律性强的乐器,严格的说应当按照五度相生律调音定律,由于当今葫芦丝的高度发展,在演出实践中为了便于与其它乐器的结合,也采用十二平均律了。笔者在这里所要提出的是,为了能够使葫芦丝更好的体现民族性,在乐器的制作上就应该采取一种复合型的律制,使其音分值的误差缩减至最小,这样既能保持葫芦丝的原味,又能够与国际接轨,长远发展。
无论哪一种乐器在演奏上都包括基础和技巧两个部分,演奏技巧就好像是乐器的一张名片,每一种乐器的演奏特色基本上通过演奏技巧体现出来,葫芦丝的演奏技巧中既有同类管乐器的通用技巧,也有向其它乐器借鉴发展的技巧,因此就有了一种流传变异的特点。
吹管乐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口内技巧,包括吐音、舌音、喉音等;二是手指技巧,包括叠、打、颤等;三是气息技巧,如腹颤音等,其中很多技巧在葫芦丝上运用时,在借鉴的基础上又有所改变,如呼舌和拔舌,这两种技巧都属于笙上的口内技巧,在葫芦丝上运用时都发笙了变异,笙在演奏时是呼吸并用的,而葫芦丝只是在呼气时使用,当呼舌在笙上运用时,由于笙的和声因素和簧舌软的特点,呼吸所发出的强度是很小的,葫芦丝上运用呼舌产笙的效果不是真正的呼舌效果,而是类似于舌颤音的效果,因为在运用舌颤音时发出的气息强度才能使葫芦丝正常发音。拔舌也是笙上的技巧之一,是黑龙江省歌舞剧院笙演奏家唐富发明的一种技巧,从舌头的运动上看,舌颤时舌头是前后运动,而拔舌是左右运动,拔舌的气息强度也能够使葫芦丝正常的发音。还有花舌的运用,这种技巧是吹管乐的常用技巧,花舌根据舌头的振动幅度,还可细分为粗花舌、爆花舌、细花舌,在笙、笛、唢呐等乐器中,这几种花舌效果均可做到,但在葫芦丝上运用花舌时,为了适合乐器自身的特点,一般都采用细花舌,也就是靠舌尖振动时发出的“嘟噜”效果。
葫芦丝在手指上借鉴来的技巧也是比较多的,如插指颤音(又称隔孔颤音)的运用,这种技巧适合表现草原风格的乐曲,这种效果的体现是借鉴马头琴四度、五度的颤音效果,也与草原民歌多四度、五度的跳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种装饰性的颤音有着浓厚的草原气息。历音也是近年来在葫芦丝乐曲中常出现的技巧,这种技巧在笙笛中常见,也类似弦乐器中短促的滑奏、刮奏效果,多表现一些热烈欢快的情境。葫芦丝在向其它乐器借鉴的技巧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在实际运用时,虽然有的技巧同名,但实际演奏与效果的体现还是不尽相同,这体现出技巧的流传变异性的特点。
那么这节我再来讲讲‘葫芦丝’如何更好的传播发展。
我们知道,钢琴、小提琴、吉它、萨克斯等都是世界性的乐器,学习者众多。而目前中国乐器中,好象还没有哪种乐器已成为世界性的乐器,虽然中国乐器种类不少。
葫芦丝音色优美独特,易学,携带方便,易推广,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如著名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就收了不少外国弟子,美国加州有葫芦丝学会。在中国,许多人第一次听葫芦丝,就喜欢上了,从来不学乐器的人也学起了葫芦丝,圆了许多人这辈子的乐器梦。在国内,近几年来学习葫芦丝的人众多,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不少。因此我们认为,葫芦丝有望为世界性的乐器,这不是臆想。
葫芦丝要想成为世界性的乐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乐器本身还要进一步的完善。
一、完善葫芦丝教材。首先教材需要有英文版或多国语言版的,外国人看教材和教学录相也能够自学。再就是葫芦丝教材要规范,虽说出版了不少教材,但同钢琴、小提琴类的教材相比,葫芦丝教材显得不专业,特别是练习曲这块,比如吉它,练习曲就有《卡尔卡西吉它练习曲50首》和其他名家的练习曲集,多数旋律优美,其中一些练习曲还成为了独奏曲。而葫芦丝练习曲少得可怜,更不用说练习曲的体系全面了,许多葫芦丝练习曲生硬、单调无味,无美感。这些都需要葫芦丝演奏家和广大音乐家们写出一定数量的优美动听的葫芦丝练习曲。
二、谱写更多的优秀葫芦丝曲和规范曲谱。钢琴、笛子等乐器有大量的经典曲及文献,而葫芦丝在这方面不多。现虽也有不少作曲者写出了少量的葫芦丝新曲,但不少曲已偏离了葫芦丝文化的核心,个别葫芦丝新曲有技巧堆砌之感。许多葫芦丝曲谱不规范,不适于学习。为了葫芦丝的世界化,曲谱也应还要有五线谱版本的。在创作更多新的优秀葫芦丝曲和规范现有葫芦丝曲谱上,据我所知,云南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正在努力做这方面的工作,如傣族葫芦丝演奏家作曲家龚家铭就有许多新的葫芦丝曲谱待出版。
三、葫芦丝乐器的制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葫芦丝是音色柔美的乐器,其音色独特,这也是葫芦丝有别于其它乐器的最大特点。但看看现在市场上的葫芦丝乐器,多数音色不纯正,更象笛子音色。许多葫芦丝乐器的音准有问题,算不上专业的乐器,象玩具或装饰品。如新加坡一华人葫芦丝销售商曾打电话向我说,在中国要找到让人满意的葫芦丝乐器也是件不容易的事。还有,许多葫芦丝乐器的使用寿命不够长,且受气候影响过大。试想,在欧洲使用葫芦丝,没几天乐器就出现了问题,本地不能维修,寄回中国维修又太麻烦,那么许多爱好者则会忍痛地放弃学习葫芦丝。对葫芦丝品质情况,已有少数乐器制作室,如瑞丽江傣乐工作室、梁河傣乡恋葫芦丝制作研究室等在努力探索制作高质量的葫芦丝乐器。
四、写作更多的葫芦丝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一篇好的葫芦丝美文,能从文字角度透彻描绘出葫芦丝的魅力,让读者欣赏到葫芦丝的美,让读者向往。如散文《乐声里的傣乡》,能让读者领悟到葫芦丝的美;互联网上的傣乡恋吧收集了许多关于葫芦丝的美文,可让葫芦丝爱好者尽情畅读。我们期待更多优美的葫芦丝文学作品面世。
五、拍一、二部葫芦丝音乐电影,去国际上夺奖。目前还没见到有主要以葫芦丝配乐的电影、电视,更未见到以葫芦丝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如果有一部葫芦丝的音乐电影可以到国际上去参赛,就算不拿奖,葫芦丝音乐也可以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外国人知道中国还有如此天籁之音。张艺谋导演擅长拍风景很美的电影,如果他去德宏傣乡拍一部以葫芦丝音乐为主题的音乐风光片,那影响力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