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顾客对某种商品产生了联想之后,他就开始需要这件商品了,这就是欲望的产生阶段。但是当他产生拥有这件商品的欲望时,他又会同时产生一种怀疑,如:"这件东西对我是否合适?""是不是还有比这个更好的东西呢?"等等。这种疑问和愿望,会对顾客的购买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而使得他虽然有很强烈的购买欲望,但决不会立即决定购买此种商品,而是将心境转人下一个"比较"的阶段。
(5)比较评估
顾客利用从各条渠道得来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选择,决定取舍。这是顾客购买行为过程的一个例证阶段,也是购买的前奏。一般地说,顾客的评估主要考虑商品的性能、式样、价格、耐用性及售后服务等几个方面。而商品的性能在比较评估中显得尤为重要,常常会产生如下情况,顾客对商品的性能给予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顾客心中既定的品牌形象与产品的实际性能,可能有一定差距;顾客对产品的每一种属性都有一个效用函数;多数顾客的评估过程是将实际产品同自己理想中的产品作比较,通过证实得出某种结论。
由此,导购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第一,通过广告和宣传报道努力消除顾客不符合实际的偏见,改变顾客心目中的品牌信心。第二,改变顾客对商品某种性能的重视程度,设法提示自己的商品占优势的性能的重要程度,引起顾客对被忽视的产品性能的注意。第三,通过语言陈述,改变顾客心目中的理想商品标准。
(6)产生信心
顾客做了各种比较工作之后,他就会觉得:"嗯,这东西的确不错!"于是,便对这种商品产生了信心。
一般来说,顾客所以会产生信心,主要是受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①相信导购员。导购员如果能对顾客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顾客便会信任他。比如,导购员对顾客说:"这种模糊型全自动洗衣机非常方便,洗衣过程全部自动化,您不必在旁边守着它,脏衣服进去,干净衣服出来,能节省您大量时间,对上班族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并且说话时要尽量诚恳,语调清晰,这样才能打动顾客,顾客也就会因此而依赖导购员了。
②相信商店或制造商。一般来说,年轻的顾客多迷信品牌,尤其是对一些名牌产品比较崇拜,而年老的顾客则注重商店的信誉,对一些固有的大商场或老字号商店比较依赖。但是,要想永远吸引顾客,不论是商店还是制造厂家,都必须时时做好商品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只有这样,顾客才能对其商品永远有信心。
③相信商品。顾客如果用惯某种商品,并觉得它不错的话,就会一直用下去,这就是对商品有信心的表示。这种相信商品的人,大多是自认为擅长于挑选商品的顾客。
(7)购买行动
所谓"行动",就是顾客在心中决定要购买此种商品,并且着重地对导购员说:"我要买这个,请你帮我包起来。"同时付清货款。这种购买行动,对导购来说,叫做"成交",也就是双方交易完毕的一种表示。
成交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巧妙地抓住顾客的购买时机。假如能够把握住这个时机,便能很快地把商品销售出去,但如果失去了这个好机会,就可能使原本有希望成交的商品,仍滞留于店内。所以,导购员在此阶段应注意把握好顾客的购买时机。
(8)购后感受
所谓购后感受,就是顾客"满意度"。包括两种,一种是购物后所产生的满足感,包括满足于买到了称心的商品和满足于导购员对他的亲切服务。这种购物后的满足就是购买心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商品使用过程中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体验到,尤其是耐用消费品,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确定是否满意。
所以,严格讲,商品使用过程中的满足不包括在顾客购买心理过程之中,但它却影响顾客下次是否再到此店购物。
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是准确理解消费行为的前提。而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外在表现,消费行为比消费心理更具有现实性。
2.接近顾客的技巧
接近顾客,是指引起顾客的注意并迅速其对商品发生兴趣的一个过程。在销售终端卖场,每一次完美的销售,都有一个接近顾客的过程。
接近顾客的技巧,首先就是突破顾客的"防卫心理",迅速地打开潜在顾客的"心防"。
顾客购买商品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导购员推荐的东西,不一定好,真正好的东西不需要推荐。顾客带着这种防范的心理,尽量不跟导购员接触。这样,很多导购员跟顾客说不上话。因此,导购员要做到:
(1)含有与顾客交流意愿的微笑
笑容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桥梁,也有人说笑容是最好的国际语言,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跟开朗快乐的人在一起,当笑容出现的时候冰山都会被其融化,而笑容也正是接近顾客潜意识最好的方法。
留心从眼前走过的顾客,若目光相对时,应给对方一个微笑。
要真诚地对顾客微笑,介绍自己的姓名,形成和谐的关系。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顾客多少都会产生一些焦虑不安,特别是当他们考虑购买价钱昂贵的商品时,这时,如果销售员可以通过一个微笑,进行一番自我介绍或者顾客谈一些与观看的商品无关的话题,就可使顾客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甚至可以先说几句与销售不相关的话,如"您感觉到没有,今天的天气好像特别热?"建立最初的融洽关系之后,就要与顾客进行一些与商品相关的口头交流,引导顾客的注意力。所采用的技巧有:提问,提及顾客购买的商品的一些特性或优点,谈论商品的生产商,或指出商品的某一独特的价值。例如:"这件衬衫是百分之百纯棉,纯棉衬衫在炎热的天气穿上去比用复合纤维做成的要舒服得多。"指出商品的特性或优点,有助于顾客更加了解商品,认识商品的潜在特性、商品的多种功能和用途等。
接近顾客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从前方接近顾客。
②动作轻柔。
③与顾客保持合适的空间距离。
(2)主动招呼顾客
主动招呼就是找某种话题与顾客搭讪,主动和顾客拉近关系,而不是等待时机。原则是:与顾客距离"5米关注、3米注视、1.5米搭话",用顾客喜欢的说话方式接近顾客。
很多导购员常用"您想买什么"或"您需要帮助吗"来与顾客打招呼,但得到的回答多半是:"不,我随便看看。"于是,导购员的积极性也减去了一半。
主动招呼顾客不等于跟谁都用这样的话来招呼。顾客各式各样,并不是每个顾客都需要我们去导购,因此导购员要通过观察顾客的神情,来判断顾客的类别,然后有选择地进行导购服务。观察判断识别顾客的类型,就是接触顾客的最初准备。
例如,顾客在浏览的过程中左顾右盼,表现出寻找某种货品时,导购员要赶快走过去打招呼,和他进行初步的接触,这时,选择的语言才能是"您想买什么""我能帮你做些什么""您需要什么"等等。
在顾客进人卖场后,导购员应根据顾客的某些细节,比如服饰、随身物品、走姿、眼神、气质、文化、与其他人的交流语言,初步确定顾客类型。观察的目的就是对来到卖场的顾客购买意图进行判断,尽可能地做到有的放矢。
主动是有技巧的,尤其是服务用语上,要诱导顾客多说话,并一定要主动缩小顾客购买范围,帮助自己把销售行为集中,避免介绍的盲目性!
下面是不同类型的顾客的应对技巧:
骄傲型:有很强的自信心,要谦恭和蔼,迅速准确;干脆型:直爽,反应敏捷,要迅速利落,言简意赅;谨慎型:购物仔细认真,要耐心解答,协助决定;健谈型:东拉西扯,偏离话题,要迅速切入主题,重点推荐;智慧型:对专业知识有兴趣且理解能力较强,要专业讲解,鼓励尝试;追问型:过分追问细节,要简单扼要,突出重点;挑剔型:挑毛病表明感兴趣,不可辩解,多讲特点;主见型:喜好自己拿主意,要简单扼要,保持距离;购买型:有明确购买意向,要迅速成交,连带购买;回头型:回头客再次光临,要交流体会,介绍新品;模糊型:无明确购买目的,要细心询问,协助决定;闲逛型:潜在的顾客,要简单扼要,保持礼节;嬉闹型:打发时间,无购买力,要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顾客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顾客的购物心理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可以从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或同时多种类型并存。因此我们说话要随机应变。
(3)把握接近顾客的时机
在卖场经常会碰到很尴尬的场面:导购员紧跟顾客身后,唠叨着鼓动顾客购买;在销售过程中过分殷勤,每看到一样商品,他都说好,并不停地劝买。很多人对此比较反感。因此,导购员应该让顾客自在自主地选择商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导购员对顾客不理不睬、不管不问,关键是你需要与顾客保持恰当的距离,用目光跟随顾客(但不是紧盯)、观察顾客,把握好接近顾客的时机。一旦觉察到机会,立即主动出击。
当顾客看着某件商品(表示有兴趣);当顾客突然停下脚步(表示看到一见钟情的商品);当顾客仔细地打量某件商品(表示有需求,欲购买);当顾客找标签和价格(表示已产生兴趣,想知道品牌、价格、产品成分);当顾客看着产品又四处张望(表示欲寻求导购的帮助);当顾客主动提问(表示顾客需要帮助或介绍)。
即根据顾客言行举止,来选择适当的话题,开始你的推销工作。
原则把握住了,时机找准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我们该以何种方式来说服顾客促成交易。
接近顾客的几种说话方法现代营销理论认为,推销产品首先是推销自己。如果顾客对导购员不信任,他就不可能相信你的产品,更谈不上购买你的产品。
作为卖场导购员,首先要靠语言沟通赢得顾客的信任。好的导购员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该闭嘴。国内外许多研究报告中提出,人们对导购员的评价和看法,总是先人为主,有"首次印象效应"在起作用。如何接近顾客,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迅速赢得顾客的信任呢?
综观五花八门的推销活动,可归纳为数十种甚至更多接近顾客的方法,下面重点介绍与导购说话技巧有关的方法:
(1)问题接近法
导购员直接向潜在顾客提出问题,利用所提的问题引起潜在顾客的兴趣,以达到接近潜在顾客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直接面对顾客提出有关问题,激发顾客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进而顺利过渡到正式洽谈。
有一位推销书籍的小姐,平时碰到顾客和读者总是从容不迫、平心静气地提出两个问题;"如果我们送给您一套关于经济管理的丛书,您打开之后发现十分有趣,您会读一读吗?""如果读后觉得很有收获,您会乐意买下吗?"这位小姐的开场白简单明了,也使一般的顾客找不出说"不"的理由,从而达到接近顾客的目的。
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潜在顾客所感兴趣或关心的问题,否则,便难以达到接近潜在顾客的目的。
(2)求教接近法
导购员可以通过请顾客帮忙解答疑难问题,或者直接向顾客提问(提与顾客关联的问题)接近顾客。比如,导购员请教顾客:"李工程师,很多人说您是机电产品方面的专家与权威,最近我公司研制出A产品,我想就A产品的市场前景听听您的意见,可以吗?"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人们好为人师的特点。采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求教的对象是你较熟悉的人,且一定要问对方擅长回答的问题,以及在求教后及时将话题导人有利于推荐产品、促成交易的谈话中。
(3)利益接近法
导购人员应把商品给顾客带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首先把好处告诉顾客,把顾客购买商品能获得什么利益,一五一十道了出来。从而使顾客引发兴趣,增强购买信心。
一位文具导购员说:"本厂出品的各类账册、簿记比其他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便宜三成,量大还可优惠。"这种利益接近法迎合了大多数顾客的求利心态,导购人员抓住这一要害问题予以点明,突出了导购重点和产品优势,有助于很快达到接近顾客的目的。
(4)馈赠接近法
是导购员利用赠送礼品的方法来接近顾客,以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兴趣,进而转人正式交谈的接近方法。如"您的运气真好,本商场正在开展礼品馈赠活动,答谢顾客5年来的关照。"赠送的小礼品可以是一束鲜花、一张印制有公司广告的年历卡、小型台历、一个小钥匙链等。这只是为了表示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并不是为了满足某人的欲望,在选择所送礼品之前,导购人员要了解顾客兴趣,投其所好。重点在于引起顾客注意,使之有兴趣听导购员的产品介绍。
值得指出的是,导购人员赠送礼品不能违背国家法律,不能变相贿赂。一般不宜送价值太高的礼品。
(5)赞美接近法
赞美接近法也叫恭维接近法,是指导购员利用顾客的虚荣心,以称赞的语言博得顾客好感,来接近顾客的方法。
卡耐基在从性的弱点》一书中指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喜欢别人的赞美。"人们都有荣誉感,无不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导购员便可利用这一心理来接近顾客。
例如,某超市导购员对一位女顾客说:"呀,你穿的这身衣服实在太漂亮了,一看您就是个内行,很懂得颜色搭配,如果配上我们公司的新式皮鞋,那肯定将是完美无缺啦。"当然,赞美对方并不是美言相送,随便夸上两句就能奏效的,如果方法不当反而会起反作用。在赞美对方时要恰如其分,切忌虚情假意、无端夸大,不论如何,作为一个导购人员或者是销售经理,时时要记住,赞美别人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例如:
"给我的感觉,你应该是那种很有素养的人。""您今天真精神。""小朋友,长得好可爱(对带小孩的顾客)。""听您的声音,就知道您做事肯定很果断。"
(6)调查接近法
导购员销售服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市场调查的过程。导购员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可先向潜在顾客调查了解对卖场服务有什么意见、愿望和要求,待到气氛较为融洽、交谈比较投机之后在进入正题。如:"您用过我们商场的××货品吗?""您认为我们商场的服务与本市几家同业商场相比水平如何?"运用市场调查的接近方式,顾客如何回答并不重要,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调查的目的并非要像真正的市场调查那样取得准确结果,而是以此寻找接近顾客的话题。
(7)聊天接近法
即导购员先与潜在顾客谈论一些对方感兴趣的其他问题,以接近潜在顾客的一种方法。或谈论天下大事,或议论个人小节,或讲古代传奇,或说今日新闻等等。聊天,是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习惯,通过聊天很容易使交易双方彼此感情接近,待到双方建立起比较融洽的气氛之后,再把话题转向销售商品上来,这样,潜在顾客也就乐意与你洽谈正题了。
三、与顾客交谈语言规范与技巧
现场待客的语言规范现场待客由于受卖场环境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跟顾客做非常正式的交流,满足顾客需求且超出顾客期望的方法之一就是采取主动待客的方式,接待语言要规范。因此,现场待客既要热情耐心,又要把握节奏,语言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