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的约翰·亚当斯也一度非常讨厌上学。他向父亲请求不再去上拉丁语课,父亲便说:“好吧,我答应你了!正好水田现在需要排水,既然你不用去上学,就去田里帮忙挖水沟吧!”父亲的命令一向没有人敢违抗,约翰也不例外。他拿过父亲的铁锹,到田里忙活起来。天气很热,骄阳似火,约翰一边挖沟一边汗如雨下,十分辛苦。他整整干了一天活,干活之余,脑子也没闲着,一直在不停地思考。结果到晚上的时候,他的思考便有了结果,主动对父亲说,从明天开始要回去学拉丁语。父亲欣慰地笑起来,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件事过后,不用别人监督,约翰就会主动学习。渐渐地习惯成自然,不管做什么事,他都会竭尽全力将其做好。这种良好的习惯帮助他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放异彩,成为开国功勋。美国建国之后,他更在华盛顿之后当选为第二任总统。
有一名有钱人,自幼家境贫寒,根本没有条件接受好的教育。后来,他通过不懈奋斗,吃尽了苦头,才终于摆脱了贫穷,建立了不小的家业。在他变成有钱人以后,便尽可能地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直到弥留之际,他才醒悟到:“我一直没有重视过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以为只要让他们拥有了充足的物质享受就是对他们好。现在他们既没有真才实学,也没有工作能力,还一门心思以为赚钱不必费吹灰之力,所以根本不珍惜眼前的财富。当我离开人世,不能继续庇护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只能坐吃山空了。原本我完全可以让他们受到最优秀的教育,最严谨的职业培训,让他们成为备受尊重的成功人士。只可惜,事实却恰恰相反。老大空有医生的名头,竟无人上门求医;老二身为律师,竟连官司都没打过;老三更荒唐,做生意竟从没赚过钱。我整天苦口婆心地教导他们要努力工作,勤奋进取,可这些孩子一句话也听不到耳朵里去,还反问我说:‘爸爸,我们有什么必要自讨苦吃呢?反正家里有钱,花都花不完!’”
同样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很多年轻人:“我有必要在工作上花费那么多精力吗?反正我孤身一人,又不用养家!”他们既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更没有妻子儿女,确实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可以消极怠工,只求温饱。因为,勤奋工作除了是一种谋生手段以外,更是一种人人都应追求的美德。拥有了这种美德,可以帮助人们养成各种各样的好习惯,培养完美的品格。
孩子自幼聪慧的人,长大以后不一定有所成就。只有让他从小多读书,多从书里汲取养料,做好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拥有大智慧,取得大成就。
家里有没有书、有多少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若一个孩子自小生活在藏书丰富的家庭环境中,那么当他遇到问题时,很自然地就会翻书去寻找答案。书籍还会教给他们很多学校教不到的知识,例如要保持理智,珍爱生命等。除此之外,藏书丰富的家庭通常都颇为雅致清静,能为孩子们提供最舒适的阅读环境,使得他们喜欢留在家中读书学习。而在那些很难找到一本书的家庭之中,情况则正好相反。孩子们不喜欢家里的环境,因而更常待在外头。他们很容易便会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染上不少恶习,这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最初的生活场所都是自己的家。家里若是能够提供给我们良好的阅读环境,便会帮助我们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为日后的成功不断储备知识,打下坚固的基石。
永远不要在买书方面吝惜金钱。就算你真的没有条件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让他们阅读报纸杂志,你总有能力做到。
要想收到良好的读书效果,就必须要全神贯注,将一切杂念从头脑中摒除。好的家庭环境对成功者而言至关重要。有许多年轻人,自小生活在极为糟糕的家庭环境之中,尽管他们本身的条件并不差,但最终仍避免不了一败涂地的结局。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却生活在一个毫无读书氛围的家庭之中,这势必会给他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阻力。在嘈杂吵闹的家庭环境之中,孩子们连静下心来读读书都成了一种奢望。更糟糕的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家长们往往会对热爱读书的孩子冷嘲热讽,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与进取心。由此可知,家庭环境与人们的成功与否确实关系紧密。
亨利·科莱是美国一位杰出的外交官。在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的条件非常差,所以他连学都上不成。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书读,他的母亲便帮别人洗衣服赚钱买书。
新英格兰有一家人生活幸福而满足,因为在他们家里,个个都热爱读书。每天晚饭过后,一家人就会坐到一起度过充实而快乐的一个晚上。在起初的一个小时,他们要么做游戏,要么聊天。在之后的几个钟头,他们便会静下心来读书学习。这时候家里静悄悄的,没有半点嘈杂的响声。就算偶尔有人不想读书或者身体不舒服,也会保持安静,不会吵到别人。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最后都事业有成,这种热爱读书的家庭环境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学习是一生的事业
任何事都具备同一法则,那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想取得更多的发展,就必须接受更大的挑战。一名成功的商人需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他们不仅要见多识广、能力突出,还要有很好的管理才能。虽然这个要求极高,但幸好现在的青年踏入社会时年纪尚轻,还有时间在摸索中不断成长。
婴儿在刚开始学习走路时,妈妈往往会在他们面前摆放一些玩具,引诱他们朝玩具一步一步走过去,通过这种途径让他们逐渐学会走路。跟这些用心良苦的妈妈们一样,大自然也在不断鼓励人类迈出前进的步伐,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就在于此。
人的一生都需要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会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人类的教育并非终结在学业完成之时,社会才是最综合最全面的学校。我们在进入社会之后,会经历很多,同时也将学习到很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让自己适应社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所有成就显赫的人都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没有人能一蹴而就。著名的艺术家普桑,起初不过是在大街上画路牌的无名小卒。杰出的雕刻家尚特里,曾以送奶为生。而伟大的莎士比亚,曾在剧院门口负责牵马。
一个世纪以前,商人还被人瞧不起;如今,商业的地位随着文明的进步而逐渐提高,已经成为各行业中的第一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地位已同过去有天壤之别。商业具有强大的力量,使得商人们总显得卑微又没有风度。这种现象在一切事物都趋于商品化的当今社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经商,要比无所作为、不学无术的人更容易成功。准备经商之人应该多多积累经验、做好充分准备。做任何事均如此,我们要想做好,必须先充分了解事物的本质。所以,年轻人不要急于求成,经验和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晋升的机会自会来临。一位商界的杰出领袖说得好:“俗话说,有利于工作就是有利于自己。我们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一步步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他们正是由于出色地完成了工作才会得到提升。如果一个员工能在工作中时刻以这句话激励自己,他会学到很多东西。对于通过我们的职业测试并且工作努力的员工,我们会充分地回报他。”
做事不认真并且不好好学习的人必定会失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受过高等教育、身体强壮的人通过中介中心找工作。他们之所以会丢掉饭碗,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上升的余地,而是由于他们自己不思进取,结果被别人取代。
爱学习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有所收获。西班牙有句谚语说得好:“心不在焉的人即使横穿森林也不会看到一棵树。”的确,心不在焉的人不会留意周围的事情,他们一心都在自己的事情上。而好学之人在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也能留心他人的举动,并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
我有一位律师朋友,他最初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供职。在那工作的3年里,他因为待人热心并且勤奋好学而掌握了事务所的所有相关知识,同时他在工作之余通过自学拿到法学博士学位。虽然他在那3年中没有升职,但却为日后的成功积累了财富。现在他不仅拥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在其他方面也极为成功。我还认识一些其他的律师朋友,他们尽管毕业于名校或者资格最老,却始终在律师事务所做着平庸的工作,赚取微薄的薪水。因为他们不善于为自己充电。这两种情形一对比便可看出哪种更为有利。
我认识一个有很多优点的年轻人。他老实忠厚、勤奋热心、诚恳守时,结果却仍然毫无所成。因为他的学习方式太被动,并且反应迟钝,不懂得更新自己的经验与见解。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任何人只要努力都能从中学到知识。我曾经聘请过几位年轻的助理。其中有几个善于学习并注意积累经验,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最后收获颇丰。而另外几个人却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得过且过地混了两年后没一点收获。
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但为什么会总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呢?造成这种情况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平常没有刻意地去观察、研究周遭事物,并从中学到知识。而明智之人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来提高自身能力,他们观察研究所有接触到的重要事物,以此来锻炼自己。
赚钱并不是工作的唯一乐趣。在工作中学习与人相处之道、做事技巧,这也是工作的一大乐趣,这种乐趣能减轻工作的疲劳。我们应该在日常仔细观察,小事也有其可供借鉴的地方,任何人都有其可学之处。对比他们成功的经验来改进自我,我们会变得强大而富有魅力。
最好的学习时间是晚上,明智之人都会利用这个时间来学习。因为他们清楚成功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必须通过学习来积累这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会总结一天的收获,反省自己的过失,并安排好第二天的事情。这种方式的收效要远大于白天工作的报酬。
很多人总抱怨自己薪水低、运气差,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只要我们用心求索,总能从中学得知识、获得经验。成功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你能否成功,取决于你现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
在家读书的习惯
在现在这个社会,书架应该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物件之一。过去,尤其是古代的时候,人们觉得修建图书馆是一种浪费。可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知识,因此修建图书馆也就成了一种必然。书籍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就像是房子里的窗户。如果没有窗户,外面的阳光就照不进来,人们就无法享受到阳光带来的温暖。家里有书籍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爱读书的好习惯,因为孩子们看到书籍后,自然就会产生出一种阅读的冲动。通过读书,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书籍可以增加人们的知识,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应该有选择地读书。很多人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就掌握了这种技巧。上学时,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去,当找到喜欢的书时,就会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种技巧会给他们的整个人生带来好处。
爱德里是耶鲁大学的校长。他曾在一次演讲时说:“很多社会知名人士对我说,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既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又能够巧妙地选择书籍的人。”那些社会知名人士提到的那种巧妙地选择书籍的能力,一定不是在上学之后在大学图书馆里培养起来的,而是很小的时候在自己家里培养起来的。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如果能够阅读书籍,那么必将成为出色的人才,前途将不可限量。
家里没书的孩子,与家里有书的孩子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如果家里有书,孩子就会养成在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好习惯。另外,通过读书,他们能够懂得时间的重要性,也能够获得智慧。这样的知识,学校根本无法教给孩子。有书的家庭还具有其他优点。那样的家庭会显得非常优雅舒适,因此孩子更愿意待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那些没有书籍的家庭的孩子们更愿意跑到外面去打发时间,因此更容易染上各种恶习,对于成长十分不利。
我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如果经常在家里读书,并形成一种习惯,那么我们以后的发展将会更加顺利,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是在书籍上千万不能节俭。如果你的家里很穷,没有能力支付孩子上学的高额费用,那么你也应该给孩子买一些报纸和杂志阅读。
亨利·克里曾担任过美国的外交官。在他小时候,他家里非常穷,没钱供他读书。他的父母非常明智,用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给他买来很多书供他阅读。如果他的父母当年没有这样做,那么他又怎么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呢?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才行,否则根本就无法取得好的效果。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在我认识的人里,有很多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可是由于他们的家庭环境非常差,所以他们最终都变成了普通人。一个没有读书氛围的家庭,会让一个怀有远大理想的孩子深受其害。那样的家庭根本无法让人安静地读书。有的家庭不但不喜欢读书,还对喜欢读书的人冷嘲热讽。这实在是太过分了!由此可以看出,外部环境会对一个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有些人总说,自己实在太忙,根本就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成了他们不读书的理由。不过,这个理由根本说不过去。就算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人,也会在工作之余读书。工作是永远也做不完的,因此对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就非常重要。因为那样不但有利于工作,而且可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艾略特曾经呼吁人们要多读书,并养成多读对自己有益的书的好习惯。我觉得,艾略特先生所说的对自己有益的书,范围相当宽泛,报纸、杂志这些读物也应该在这个范围之内。
每个人都有闲暇时间。如果人们能够把这些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读一些有益的书籍,那么必将受益匪浅。不要总抱怨没有时间,只要你想节省时间,时间就会有的。
通过各种方式增长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