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诗人、政论家海涅,有一位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在海涅极为穷途潦倒的时候,他的妻子来到了他身边,并以心相许。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夫妻俩手拉手、心连心地共同创业。因为创业维艰,他们承受了许多辛酸而贫寒的生活,但是他们却从未向困难低头,而是埋头苦干,实干加巧干。正当海涅的命运有了转机的时候,妻子却溘然长逝了。当生死与共的妻子翩然而去时,海涅的心中感到万分的悲痛,他悲叹道:“唉!在我感到万分悲痛的时候,我总忘不了妻子给我的爱。她那至死不渝的、忠贞不贰的爱,曾不止一次地让我感动,因为有了她的爱,我才能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幸福的人。而今,她突然离我而去,她的爱便成了使我痛苦、焦虑和烦恼的源泉。从她嫁给我的那一天起,她从来没有享受过一丝一毫的幸福,而她却丝毫没有怨言,只知道默默地为我奉献。难道普天之下难以言说的甜蜜、温柔之爱和那使人感到崇高、让人痴迷的欢乐,就必然与无法排遣的痛苦和悲伤紧紧联系在一起吗?我从她身上得到了太多的欢乐,难道今天我必须以悲哀来偿还她吗?我不能抑制自己对她的思念,我为她悲伤、为她流泪、为她心力交瘁,然而,这不尽的悲伤、痛苦和思念,都使我感到难以名状的幸福和快慰!当思念的泪水难以抑制的时候,我身上总是涌现出一股莫名的、很少经历的快乐之泉时刻回旋在我心里,静静地安慰我,为我祈福。”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爱情和婚姻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话题,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及人文习俗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婚姻习俗也不一样。比如德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的婚姻习俗却有着天壤的差别。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德国浪漫诗人诺凡利斯、哲学家费希特·让·保尔、荣格·斯第林以及其他人的有关生活经历中,可以窥见一斑。对于德国人来说,订婚仪式与结婚仪式都非常重要,并且情侣们可以自由地嬉戏、玩耍,不受限制。然而在英国则完全相反,情人们在婚前是不允许自由见面的,他们要受到许多限制,而且女方总是显得相当拘谨和害羞。
德国思想家、作家、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驱人物赫尔德,他与自己的未婚妻子的邂逅,发生在他的一次讲坛上。赫尔德的妻子卡罗琳后来说:“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任何像这样天使一般的声音,渗入我的心扉。那天下午,我见到赫尔德时,整个心怦怦地跳个不停,于是,我结结巴巴地向他说了声谢谢,就在这一刻,我们俩的心粘在了一起。”后来,他们有了深层次的往来,接着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卡罗琳说道:“那是一个玫瑰色的夜晚,我们俩终于结婚了,那一刻,两颗相慕已久的心终于紧紧地贴在了一起。”婚后的赫尔德已经心醉神迷,他在给雅各比的信中说道:“我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她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幸福和欢乐。我们俩总是心心相印,而且令我们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是,即使在一些转瞬即逝的想法上,我们俩都能有惊人的一致。”
费希特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充满了诗情画意,并且具有传奇色彩。当费希特第一次结识乔拉·马里亚·拉恩时,他还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德国学生。当时,费希特在苏黎世附近一户人家当家庭教师,而他结识的这位女孩则是德国著名诗人、德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克洛普施托克的侄女。克洛普施托克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他的家族也非常显赫,很显然,从社会地位、家庭条件等方面来看,这位可怜的德国学生根本配不上乔拉·马里亚·拉恩。但是,拉恩却真心地爱着费希特,当费希特准备离开苏黎世的时候,他想大胆地向心中的女神求婚。拉恩知道费希特的心意后,便偷偷地给了费希特一笔钱,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笔赠礼深深地刺痛了费希特纯洁的心。费希特怀疑拉恩并不是真正地爱着自己,而是基于一种怜悯的慈爱之心同情自己,于是,他立即给拉恩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对她的“厚爱”表示感谢,同时,很明确地告诉她,自己绝对不会收下一分钱。费希特的这封措辞看似委婉却又十分严厉的信,使拉恩大为吃惊,并主动拿回了那笔钱。这个时候,费希特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勇敢地向拉恩射出自己的“丘比特的求爱箭”,结果一举获得成功。费希特离开苏黎世后,基于对未婚妻深深的爱,他开始了艰苦的奋斗,并且在经过了无数次的拼搏后,他终于崭露头角,干出了自己的事业,也积攒了一些积蓄。于是,费希特决定用自己付出辛劳换得的报酬作为婚姻基金,迎娶拉恩,他在给拉恩的信中深情地写道:“亲爱的拉恩,现在,我终于可以庄严地娶你了!在我穷途末路的时候,感谢上苍让我与你相遇相知,并感谢上苍能让你我结为夫妻。我深深地知道,我们没有现成的幸福,因此,你嫁给我后,还要和我并肩奋斗,共同面对艰苦卓绝的生活。我们的一切幸福,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但愿我们俩能手牵手、心连心地共同去打拼未来,同时,我也真诚地希望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能互相支持、互相鼓励,风雨同舟、祸福与共。最后,但愿我们的爱情能够长相厮守,直到永远!”
婚后,费希特的婚姻生活一直幸福美满,拉恩确实也是一位见识非凡、感情诚挚、道德高洁的女人。在国家解放战争期间,她辗转于各个战地医院,精心照顾受伤的战士,而且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这过度的劳累使得这位善良而仁慈的女人几欲倒下,也使得这位勤劳的女人患上了致命的流行性感冒,而且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费希特自己也患上了流行性感冒,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卧床不起,但他又奇迹般地恢复了过来。过了几年,到了他52岁生日那天,他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点点激情,便随妻子而去。
英国政治评论家、新闻记者科贝特先生,是一位性情直率、通情达理并注重实际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位相当诚实、有修养、重感情的人,但在许多人看来,他的爱情生活经历显得不大符合社会习俗,有人甚至因此而认为他是个卑鄙、可耻、庸俗、猥亵的人。当他第一次看到这位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小女孩的时候,这个女孩才刚满13岁,而科贝特已经21岁,且成为国家的准尉副官,他所在的步兵团驻扎在新不伦瑞克省境内。这一年冬天,他正从这个小女孩的家门口经过,看到她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正在擦洗一个洗澡盆。科贝特见到小女孩后,不禁心头一亮,无法抑制自己纯洁而真挚的感情,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个女孩将来一定属于我!”从此,科贝特便认识了这个雪地里的小姑娘,并且暗暗下定决心,要在退伍之后,一定要娶她为妻。
然而,令科贝特没有想到的是,小女孩的父亲竟然是炮兵部队的一位准尉副官。有一天晚上,这位小女孩和她父亲准备回到伍德威奇,科贝特便将自己积攒下来的150个畿尼,全部送给了这位小女孩,并保证她不必再从事繁重的活计,照样能生活下去。然而,科贝特一年半载还不可能离开部队回到伦敦去,因此他也无法兑现自己当初在心里许下的承诺,于是,这位小女孩带着科贝特给的钱,在茫茫夜色中离去了。5年之后,科贝特正式获准退役。回到伦敦后,他便心急火燎地去拜访那位准尉副官的千金。后来,回想起这件事时,科贝特痛心地说:“当时,她在一个名叫布里沙克的陆军上尉家中干活,我看到她什么繁重的活都干,年薪却只有仅仅可怜的5英镑。后来,当我回到伦敦之后,她见到我时,一句话也没有说,便将我曾经给她的150个畿尼,从一块非常精致的手绢里取出来,放在我的手中,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这些畿尼一个也没少,一个也没破损。”这位小姑娘高尚的品德,深深地震撼着科贝特的心,他捧着这150个畿尼,说不出话来。不久,科贝特便与这位小女孩成亲了。结婚后,科贝特发现她确实是一位少见的温和、善良、体贴的妻子,科贝特自己也总是从心底里感激这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并将自己在后半生取得的大部分成就都归功于这位贤淑的妻子,而且将自己全部的幸福也归功于这位妻子。
许多人都认为科贝特粗俗、猥亵、冷酷无情、太注重实际,而且充满偏见,但是,其实人们不知道像科贝特这种人,往往蕴藏着常人所不具有的丰富的诗一般的情感,也具有天才诗人的意境和才华。他总是为反对陈规陋习而斗争,但言者谆谆,听者寥寥,几乎没有什么人真正理解他的为人和他的作品。他也深情地关注着妇女事业,而且特别尊敬女性的高尚品德和高洁的情操,在他所著的《给年轻妇女的信》一书中,曾详细地描述了一位有道德的妇女应该具备的条件。在良知的激励下,科贝特大声地为妇女呐喊,主张社会应该尊重妇女的权利和地位,反对一切歧视、虐待妇女的行为,并且他极力写文章呼呼社会重视女性的作用,而且他所写的文章感情丰富、生动明快,远非一般作家所能及。在传统社会习俗中,科贝特崇尚良知,认为任何人都应该有教养、有高尚的品德,同时他自己也是一位真诚而温和的人,不仅如此,他还十分注意自我克制、敢于自我否定,他总是兢兢业业、十分勤劳,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诚然,他也有许多观点是错误的,但是这些观点完全属于他个人的总结。在当时,很少能有人像他那样对现实社会有这样深刻的理解,至于那些受到他思想影响的人,就更不在少数了。科贝特一生,特别善于描述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激情,在这一点上,很少有人能超过他,同时,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描写现实生活的最伟大的散文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