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至今,他一直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单位,这期间曾在省内若干家新闻单位当过摄影记者,多数是临时聘用,要正式调进去可没那么容易。杨荣好像并不在乎,背着一架国产相机在社会上打了七八年的摄影游击。对于他来说,只要拥有一台相机、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拥有对生活的热爱、拥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他心里,便拥有了整个世界。
《勿忘我》,这颗孤独、瘦弱的小草,在一个阳光极少照耀的角落,顽强地伸展在大地母亲的怀抱,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我们能听得见它内心的呼喊吗?
这位叫刘炳辉的年轻人,曾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从事摄影创作,自己一人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在他的周围,影友们互相坦率地交流、鼓励,有一段时间,他曾对社会上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感到愤愤不平,因而也影响到创作,拍的作品阴暗面较多,一个影友诚恳地向他指出并且开导他正确对待。
是啊,艺术之路是困惑而漫长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要做到善始善终,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谁又能说得清它的“终点”在哪里呢?
刘炳辉从高中时代就爱上了摄影,开始只觉得好玩,渐渐地被它迷住,再也放不下,经常节衣缩食地买书来自学冲洗、放大等技术。
摄影创作在经济上一般花费较大,只出不进,为了买摄影器材,刘炳辉的工资收入总舍不得花在进歌舞厅、打麻将上面,就连当时准备用来结婚的大部分钱都被他心爱的摄影占据了。他的妻子在他的熏染下主动当起了他暗房制作的帮手,他的小儿子也懂得爸爸的相纸不能乱扔。
平时上班比较忙,于是晚上、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也全泡在摄影上了。
他上了摄影函授学院后,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在和影友们的探讨中,逐渐悟出摄影之光在自己内心折射的焦点,更加注意捕捉瞬间的感觉而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的美。
1990年“四月八”苗家儿女欢乐的节日中,他得心应手地捕捉到那些自然清新人物表情的瞬间,当时获得了“四月八”摄影竞赛一等奖。
从追求当中获得的乐趣不一定仅仅在于奖章证书的多少,人一旦有了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所经历的失败、成功,成功、失败也许就视作理所当然的了。
刘炳辉觉得仅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摄影创作实在太有限,本来在原单位做得不错,经济收入也不差,却停薪留职出来,和他的影友杨荣一起办起了2梦影场,用他的话说,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
2梦、2梦,他们想2什么样的梦呢?
他们俩自己设计、装潢了自己的这个小天地,又东拼西凑的,把原来自己用的设备、器材全搬出来,总算像模像样了,在装饰、装潢上固然比不上一些豪华的影场,可在技术技艺上,他们力争做到使顾客满意。对于打了七八年摄影游击的杨荣来说,也终于有一个自己安定的“窝”了。
2梦,2自己的理想之梦,也2那些想把自己的美充分展示出来的每一个顾客的梦。
他们特别偏爱黑白人像简洁、富有特殊表现力的效果,在这小小的影场里,他们力求在人像摄影上再做进一步的探索。
当然,经营影场,难免和商品经济之类联系在一起,但他们又不想完全被它捆死手脚。他俩常抽空到户外进行创作,继续参加国际国内的一些影展,目的都一样,为了摄影艺术。
白天黑夜地162把自己扔进摄影艺术的海洋里,他俩觉得,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一点不累,怎样干都是一种乐趣。
在摄影艺术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我想他们无论在艺术创作、个人待遇上,还是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上难免都会遇到挫折、坎坷,但每当提起过去的这些,他们总是付之淡淡的一笑,不必去理会那些,不必总是记挂在心上,明天的路还长。
问及他们过去的获奖作品,他们说也只是代表过去,总是回忆过去是苍白的,为了那份挥不去的追求,明天永远是兴奋剂。
因弥久愈香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是否注意到,曾一度备受人们热衷、青睐的电影如今被冷落到一旁,曾一度座无虚席的电影院如今只剩下一排排冰冷的空空座位。而豪华厅、镭射厅内人头攒动,武打片、港台生活片满目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贵阳电影院没有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独辟蹊径,推出了经典影片专场。
然而,经典影片的放映是否会让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贵阳电影院重新赢得众多的观众呢?我们不敢断然下结论。为此,记者来到贵阳电影院采访,看到还是有一些观众纷纷走进多年未进的电影院。
(购票窗口前采访观众)
记者:对不起,老同志,打扰一下,您经常看电影吗?
观众1:好久没看了。
记者:为什么?
观众1:家里有电视,一般不太出门来看。
记者:今天怎么想到来看电影呢?
观众1:我看到这儿上映原来的一些老片子,《魂断蓝桥》,这些都是原来老的电影明星演的。
记者:你们是冲着经典影片来的吗?
观众2:我也是听我学生说的,他们说这儿有经典影片,有一些怀旧电影,所以我们今天就组织大家来看看。
观众3:《罗马假日》比较喜欢看,这部片子我上高中就听人说好看,一直没看成,很遗憾,所以今天特地来看。
观众4:其他电影院,都是放些艳情生活片,各方面乱七八糟的片子,看到这种好片子是很少的,像这个片子我们是听了好久一直没看,今天慕名到这儿来看这个片子的。
(电影院内采访观众)
观众5(电影院内):现在看电影的机会比较少,基本上都是在家看电视,所以有这种好看的电影,还是喜欢来看。
观众6:平时还是喜欢看电影,但那些港台生活片之类,就不太喜欢了。贵阳电影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放的是连场,时间比较多,可以反复的欣赏这些好电影。
(采访贵阳电影院“经典影片”负责人胡先慧)
记者:经典影片的放映有多久了?
胡:从1月份开始上映到现在将近3个月了。
记者:现在大概放了多少部?
胡:大概已放了30多部。
记者:你们这儿一共有多少部经典影片?
胡:我们能够掌握的、电影公司能够给我们提供的有100多部。
记者:每天都放映吗?
胡:每天都有,164开始是专场,后来观众越来越多,大家都要求看经典影片,我们电影厅就全部都放经典影片了。
记者:刚开始放映时有人来看吗?
胡:刚开始由于宣传没有做好,所以很不景气,第一场电影只有三个人,像这种情况还不止一次,还多,0月份的上座率才7%。
记者:观众少的时候你们还继续放下去吗?
胡:当然要放,我们说了要放就要坚持放,如果我们停止的话,就永远地停下去了。
记者:后来这几个月(上座率)是不是要好一点?
胡:到2月份稍好一点,上座率是12%,3月份在新闻界和观众支持的支持下,我们的经典影片宣传得比较广泛,观众比较多,上座率30%左右。
贵阳电影院放的这些经典影片都是过去拍摄的,有的甚至是半个世纪以前的片子,可是仍然受到一批观众的迷恋和热爱。对于年纪大的观众来说,恐怕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还有一个爱看的原因和年轻观众一样,影片积极向上的主题、精湛的艺术质量、着名影星们的高超演技,永远让人回味无穷。它们的艺术魅力是长久不衰的。
(电影散场,观众出电影厅,记者采访)
记者:刚才你们看的是什么电影?
观众1:《魂断蓝桥》
记者:喜欢看吗?
观众1:喜欢看,这是第二遍了。
观众2:这个片子非常好,虽然片子有些陈旧,很多年前拍的,但它仍然值得回味。剧情、摄影等很多方面都是非常美丽的,还有它的歌曲,比如《一路平安》,很好听。
观众3:我理解的这部电影的意思,永世难忘的感情,而这个感情是个悲剧,但从悲中带有很美的感情。
观众4:《罗马假日》,我觉得拍得比较好。两个阶级之间的代沟不是以感情能够代替的,即使再有感情,但那个公主和记者他们阶级之间的代沟不是靠感情能够弥补的,到最后贵族还是贵族,平民还是平民。它的题材、主题比较好,演0也演得好。赫本的演技十分高,她是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着名演0,确实演得不错。
观众5:(经典影片)看了之后给人的感觉不是像那些武打片,那些说不清楚的滑稽喜剧片,看了之后笑过就完了。还有一些录像张牙舞爪的乱舞一气,最后看下来一点感觉没有,就是混了两个小时而已,这个经典影片不一样,看了之后给人的感觉是心情舒畅,看的时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它的那些画面非常优美。
观众6:《魂断蓝桥》《罗马假日》之类以前都看过,但现在看了还是觉得艺术生命之长,根本不觉得过时,现在看来,她还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剧情也是非常喜欢。
(采访贵阳电影院李经理)
记者:你们贵阳电影院为什么想到放映这些经典影片呢?
经理:现在的文化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作为观众来说,需要的是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影片。这些年,录像、镭射放映比较多,有一部分观众,特别像大中学校的老师、学生,还有国家干部,他们需要看到一些艺术价值比较高、健康、高雅的文艺作品,经典影片正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所以我们想到给他们放映这些经典影片,把经典影片再次组织起来,实际上是老片新观众。
解说: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的电影业不得不面向市场,经受市场的考验,然而目前电影业不景气,电影院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生存下去,是166讲经济效益呢,还是讲社会效益,这使得贵阳电影院的经营者颇费了一番脑筋。
经理:和录像、镭射相比,经典影片的经济效益要低一些,但主要考虑起到一个社会宣传作用。这些年放映的镭射、录像来说确实港片比较多,粗制滥造的,这样的趣味满足了一些观众,经济收入上是要高一些,但好电影来说,正因为有其生命力,有它的艺术性,观众会越来越多的。
(购票厅门口,观众进场)
记者:你们对贵阳电影院放映经典影片有什么看法?
观众1:对我们是一种精神享受,其他电影院放映那些武打片之类,对人(的感觉)只是一种刺激,我觉得我们现在非常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食粮、精神文明。
观众2:让我们年轻人找到了一片绿洲,有了一片很好的活动场所。
像我们贵州这些大学校0文化都有点被那些武打录像片,甚至严重一点的还有三级片之类充斥了,对大学生有一种严重的腐蚀性。(同学们)整天苦于学习,如果学习之余没有什么别的,就去看那些武打片,看那些东西,人都变得很空虚,脑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如果能够(把经典影片引进大学校0,同学们扩展一下视野)
提高欣赏水平,这是有利于我们大学校文化生活建设的。
观众4:其他电影院也应该推广推广。(经典影片)贵阳电影院走到了前头。
(采访省文联主席胡维汉)
胡:整个电影业滑坡,电影院在文化市场中显得很不景气,贵阳电影院并不灰心丧气,并不消极等待,而是采取积极探索、积极进取的态度,把这些优秀影片拿出来重新和观众见面。
(放映室,某电影片段)
(采访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会0陈兴雷)
陈:目前,(贵阳电影院)搞经典影片是不是能够振兴电影,可能还不是那么肯定,但是这个时候,在这个阶段能推出经典影片,给观众带来了些新鲜健康的东西。这样下去是不是唯一的出路呢,还得看今后有什么新的举措。
(采访贵阳电影院“经典影片”负责人)
我们的电影厅多年失修,大家都还冒着严寒来看经典影片,这使我们感到经典影片无论如何要办下去,观众欣赏电影的热情这么高,我们不能辜负大家的希望。特别是看到郊区赶来的那些观众,问我们下一期排的什么片子,向我们要宣传资料,我们心里非常感动。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觉得贵阳电影院更应该为观众提供这么一个大家能够用比较高的眼光来欣赏电影、欣赏艺术的地方。
主持人:曾有一段时间,一些低级趣味、粗制滥造的影片迎合着某些观众的口味,同时也影响了一些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
但是,不要把我们观众的欣赏水平都估计得过低,追求美是人的共性,我们的电影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是去迎合低级的口味,而应该去培植观众、引导观众,把观众带到一个更高的欣赏层次。
人们赞叹花朵的美丽,更赞叹那些辛勤浇灌、精心培育花朵的0丁,是他们使病残娇弱的花朵变得更加美丽繁茂。
人们赞叹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更赞叹他们的好医德,如春风、沁人肺腑,把温暖、希望展现在病人面前。
因闪光的小针刀
——记田景涛大夫和他的“小针刀”
小针刀,这医学界不起眼的奇妙之物,正在贵州高原闪烁着它诱人的光彩。
这位医生叫田景涛,是千千万万个医务工作者中普通的一0。
三年前,他从报上看到南京金陵骨伤科医院院长朱汉章教授创建了一种能治疗骨质增生、各种软组织损伤等30多种疾病的“小针刀”疗法。为了尽快解除众多患者的痛苦,他征得领导同意,不远万里,求师学艺。曾经一直在部队当了20多年军医的田医生,凭他20多年丰富的内外科临床经验,刻苦学习钻研,掌握了这一针刺疗法和手术疗法有机结合的新技术,成了我省第一把“小针刀”。
这小小针刀,却要求极高的技术水平。首先,正确诊断是否适合小针刀治疗范围,然后找好定点,以便下刀准确,最后基本功都在手头上,人体各部位神经网络复杂,稍一闪失,就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危险。对此,田医生不但表现出高度的负责精神,而且展示了娴熟的医疗水平,在他治疗的万余名患者中,没有出现一起医疗事故。
令人欣喜的是,田医生学习归来不久,“小针刀”疗法在1988年的比利时步鲁塞尔第37届尤里卡科技发明博览会上,获得了“尤里卡”金牌奖。这对田医生来说无疑是个鼓舞。
小针刀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设备简便,易操作,伤口不出血,不缝合,不打麻药,病人痛苦小,见效快。
1988年以来,田医生用小针刀医治了一万余名患者,治愈率达80%以上,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
(采访)
这些患者有来自云南、四川、浙江、安徽、新疆等各省市的,有来自边远山区的,还有的来自台湾港澳。他们拖着有病之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而来;带着康复之躯,满怀欣喜而归。
一封封感谢信雪片般飞来……
田医生用他手中的“小针刀”,使多少人重新感到做一个健康人的快乐,哪怕是这些已离开工作岗位,为儿女操劳大半辈子的老人。
又使多少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和光明,使多数人重返工作岗位。
这位驾驶0叫沈双全,几个月以前,在一次偶然事故后,患了颈椎、腰椎骨质增生,右手麻木不能活动,他深感痛苦烦恼,曾多方求医,毫无效果。住进劳动局中心医院后,经过田医生用小针刀治疗了一个多月,现在,他又重新可以握方向盘了。
(现场采访沈双全)
(现场采访另一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