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参加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其中一篇,是我11月份左右写的,可以很明显的和前面几篇对比看出进步)
——我们牵着高考的手,穿过二月的多情江南,游览迥远夜幕下的萧瑟章华台,登临绝顶楼阁,在花开了一季又一季后,蹒跚到终点。江南有多少烟雨,多少柔情,多少斜桥画舫,这段峥嵘岁月就会有多少的微笑和哭泣,就会有多少拥抱与背离。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突然有些想笑。让我这个终究会付出全力去迎接高考的人,臆测一些玄乎之论,我想这是此题最大的讽刺所在。然而细想之下,竟悟出了些许理直气壮的文字,也许这个高考之前一定要加一个定语才是符合逻辑的。
我记得曾经看过道德悖论中的“电车难题”: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我犹豫了好久,也无法抉择。没有一个人应该死,即使是那一个人,也没有义务去承担本是另外五人的灾难。但是,如果给这几个人加上一个定语,右边是五个儒雅温厚的大学者,左边是携带炸弹准备炸毁摩天大楼的恐怖分子,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如果说高考不重要,不过是自欺欺人。我们在过去十数年的岁月里,熬干心血为之奋斗,挖空心思为之努力,末了和我们说一句——高考不重要。我相信我们会搬起山一样的教科书砸向言论的源头,更甚者还可能抄家伙。但,问题是,出题组巧妙地添上了“固然”一词,在肯定高考之外的路的同时,并没有贬低或者妄论其地位,让人很难琢磨,难以下笔,让我们这些习惯了去猜测出题老师心思的少年,不知所措。在我看来,也许高考之外,就是假如没有高考——
如果没有像雾霾一样的高考笼罩在我们年少不知愁的天空,我们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蔚蓝下是无数疯狂奔跑在青青草地的阳光少年。他们穿着白色的散发着洗衣粉气味的衬衣,阳光像一层轻纱似的金粉覆盖在他们笑意飞扬的脸庞,他们躺在旷世的绿野,一颗接着一颗地数着闪烁的星星,可以看见好像被撕扯开一条裂缝要将日月星辰全部倾倒出来一样的银河斜过夜空。他们可以坐在满是灰尘的顶楼,将试卷折成一只只的纸飞机,轻轻地让它随风飘走,在浮尘里氲着无数晨光与晚照,目送它去采摘流星和夕阳。
如果没有零下的冰冷得不近人情的高考,我们可以在每次考完试以后放肆地笑,可以敲锣打鼓恨不得张扬给全世界看的自己并不高的分数。高考是一种制度,制度不会有温度,它会把我们囚禁在孤独的海底,去填充千年不化的寒冰,会把我们关押在没有阳光的深海,让我们看不见光明。它就像一个模型,将我们所有人去塑造成一个样子,将我们的思想与眼泪杂糅,封存在黑暗的一角,时光也无法把它酿成酒液。我想要我们,要你们记住,这些制度的背后,是流淌着热血的人,这些制度里面,也是体温三十七度的“疲魄”(people)。
如果没有一锤定音的高考——我们不会被一场考试打散。我们最美的三年里相聚在一间并不宽敞的教室,我们在光和影的合奏中奋笔疾书,在成摞的参考书里思如泉涌。我们准备了十二年,只为了一场考试,然后怀揣着梦想各奔东西,像蒲公英的飞絮一样流浪到四方,等看到那些红灯绿酒、金墙碧瓦,看到那些香唇艳酒、淡妆浓抹,才发现世界那么大,也那么乱,那么繁华,却又那么罪恶。
我们的一切一切,我们过去十数年里存在过的痕迹,那些所有的温暖,所有的感动,所有的笑脸和眼泪,都会标注在那几张没有温度和色彩的白纸上。
我们牵着高考的手,穿过二月的多情江南,游览迥远夜幕下的萧瑟章华台,登临绝顶楼阁,在花开了一季又一季后,蹒跚到终点。江南有多少烟雨,多少柔情,多少斜桥画舫,这段峥嵘岁月就会有多少的微笑和哭泣,就会有多少拥抱与背离。那样的话——真的有很多呢。
一直到如今,我仍旧不敢妄言高考的价值。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年,一个比古人更加辛苦疲惫的孩子。他们四书五经我得九项全能,他们只要几篇文章我得阵亡几何倍数以次方增长的脑细胞,他们可以岁岁铩羽,来年及第,我却只有一次机会,在遍地狼烟的战场擦拭着染血的锋刃,披上战甲像当年壮士兮不复返。
我自认现在的自己没有韩寒郭敬明那样的文笔,无法写出那种可以直通名校的文字。只有在深夜,在每个人都被拖入浓稠梦境中时,默默地握着笔,嗅着纸张淡淡的木香,在昏黄的台灯下,执著着那个小小的,却又坚固的文学梦。
如果高考之外真的还有其他的路,于我,就一定是文学了。那是我唯一钟情的,毫不犹豫会选择的路,即便荆棘遍地,纵然烽火连天。
因为——这是我的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