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商道,通商路
有一位拥有数亿美元的美国商人说:如果生意人赚了10元钱,就要有8元钱“贿赂”给关系户,1元钱分配给身边掌握机密的幕僚们,最后剩余的1元钱才装入自己的口袋。换一句话解释这个原则就是,一个商人赚到10元钱,就有8元钱是用来培养生意场上的利益同盟。
由此可以看出,利益同盟也是商人的根本法宝。
一位总经理说:“经商实际上是投资于人,为钱所累的人是发不了大财的,一个人只有把经商作为一项事业,顺其自然而为之才是经商的最高境界。”
林尚沃说:“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辜振甫说:“夹着尾巴做人,以一种谦虚和合作的态度去与人打交道。这样,不是你去求生意,而是生意跑来找你。”
这些看似简单的话里其实蕴含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商业真谛,它们出自一些堪称顶级商人之口,这些受世人瞩目的顶级商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当之无愧的财富代言人。他们的成功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创造或者掌握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商道”——关系学。
很多人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忽视了与各方面的关系,以为一门心思赚钱,事业就能发达,却想不到自己辛勤努力得来的成果却常常因处理不好复杂的社会关系而前功尽弃。只有把各种关系理顺了,把关系的奥妙弄懂了,钱才好挣。
任何行业都是人际关系的行业,2l世纪,良好的个人关系将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
外国企业在中国为什么用本土人,因为他们搞不懂中国的关系学。
在经商运作中,“利害”关系亦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商业内部利益的分配直接触及商业内部各成员的直接利益。我们要正视“皆为利驱,皆以利往”的利益观,这是经商的根本。
智慧之源
穷人:我只要做我的事情就好了,没必要考虑其他。
富人:生意是长期的、继续的,不可中断和失信的,我们对每一件事都应由根本处去想,由每一细节影响深远处去考虑,否则不只是机会来了没有本事接,维持现状不求改进,好景一过,困难就来了。
以人情换财富
西方人喜欢将“对人的问题”和“对事的问题”分开处理,在商场上,说穿了就是“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
但在中国人的社会里,“人”与“事”是不容易分开的。有道是:“识破人情便是仙”。“人情”既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上,而是人心天平上用大大小小的情谊铸成的“砝码”,堆积在每个人的心窝里。俗话说:“人心换人心,何须问旁人。”你想得到别人的情谊吗?那你就必须为对方付出足够的情谊,这样一来,人心这架无形的天平才会平衡。
人情都是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而人际交往的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满足。在人的需要中,除了情感方面外,还有物质方面的。比如:亲情、爱情、友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人的情感需要,可是,如果与不懂或蛮不讲情理的人打交道,情谊也就被伤害了。追求功利是人的天性,可是,如果交往的原则不是互利互惠,到头来,交往的双方也会不欢而散的。
话虽这么说,也并不表示中国人对“人”与“事”一定会完全混淆不清,而是有程度上的差异。“合作是交情,成交是生意”,虽因“交情”而合作,生意则仍应保持有利润才行。
从理论上讲,人情是中国人维系群体的最佳手段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但你要是以为好心都有好报,做完了人情必能换来交情,就未免太书生气了。比如说,做保人,也是天大的人情。但是,你为朋友两肋插刀,具保开释,而“友”潜逃;或是,你做出担保后,公司倒闭,当保人的你,可就倒霉了。
当然,做人情做出祸事来的,只是极少数,但人情白做了,弄得双方都不愉快的事,随时可能发生。甲欠了乙的人情,后来找个机会还了。在甲看来,已两清,但乙则很可能认为并不等值,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心理不平衡。而甲有可能认为自己得少还多,应视为又一次的人情交往。这样,甲、乙就可能结怨,甚至结仇。
所以,人情要做,但事前要权衡利弊,有害自己的尽可能不要做,有弊的少做。朋友的人情,不但要做,而且一定要做足。做足,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人情要做完;二是人情要做得充分。
两个朋友,一个求另外一个办点事,另外一个说:“没问题。”隔几天,他给你一个“这事不好办”的结果,你口头上虽不能说什么,但心里肯定说:“这哥儿们,做就做完,做一半还不如不做,帮倒忙。”
做人情况怕只做一半,这叫帮倒忙,越帮越忙,非但如此,还会影响被信任度,说话不算数的朋友谁都不愿沾。人情做一半,叫出力不讨好。
跟中国人相处,尤其做生意,是一种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很难完全套公式。简单来说,就是让对方有“爽”的感觉。愈能让对方痛快,就愈可能达到“买卖完成,仁义又在”的最高境界。
所以,人情要做足,好人要做到底。
任何一个精明的中国生意人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仅要遵守法律制度、道德规范,还要顺应中国人的处世风格,遵守5000年来商业行为规则中不言自明的信念。
智慧之源
穷人:人情是人情,生意归生意。
富人:欲无办大事之难题,必先倾全力做到圆世道、圆身心。
找对人,交对人
人性很矛盾、很复杂,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善恶两个方面,人们总是会在善恶好坏之间摇摆,为善与为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人性的复杂和充满矛盾的特点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互相影响。与品行良善的人交往,则向善的方向倾斜;而与一些道德上有污迹的人混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受到感染。
这一做人的道理放在经商中也是适用的,因为,若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商人,学会做人是一个必须的前提,换句话说,就是未学做事,先学做人。只有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故而,古人提醒我们,与人交往或雇用别人时,要认清其品行,尽量与品性高雅之人来往。
当然,从现代经商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学会做人的同时,应广结人缘,营建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充分搜集对经商有用的各类信息,进行各种良好的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优秀之人、有用之人,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关键的是,要懂得用好这个关系网,例如: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各种公关活动,都应事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预测,从而找到最关键的人物,以掌握市场行情,了解对手,认识消费者需求等,保证在经营中有的放矢,最好地达到目标。
经商之中,找对了人,问题就迎刃而解;找错了人,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导致难上加难,甚至一败涂地。在创业、营销、发展、推广、困境等各种情况中,谁是关键人物?用何种方法征服这一关键人物?最终如何通过关系网的力量推动生意的发展?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希望以下的例子能对您有所启发。
斯通能成为美国轮胎界的“大王”,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能与汽车大王福特合作,从而由一个几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几千人的大公司。这样的一个合作机会,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在于斯通能够瞅准目标,在合适的时机找到合适的人,并努力促使合作成功。
当时斯通和他的伙伴研制出一种不易脱落并且储气量大的轮胎。当这种轮胎试验成功之后,他开始为两个问题发愁:一是资金不足;一是销路打不开。
正在他无计可施时,他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说是福特汽车公司研制成功一款价格便宜的汽车,准备普遍供应一般民众使用。
在底特律当推销员时,斯通与福特有过几面之缘,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觉得最佳的机会来了,他决定主动出击,把握时机。
斯通带着几只刚做好的轮胎,亲自到底特律去见福特。
“福特先生,听说您研制了一种新车,我给您带来一种新轮胎。”这是斯通的开场白。
“你知道,这种新车的特点是价格便宜,”福特笑着说,“可能用不起好轮胎,只要坚固就行了。”
“我了解您的心意,”斯通展开了他卓越的推销技巧,“我敢保证,这种轮胎一定适合您的新车,而且这也是我的新产品。”他向前探着身子,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说:“其他人不要说用,就是连看也还没有看过。”
对于好奇喜新的福特来说,最后这两句话正合了他的胃口,“这是什么新东西,我先来看一看。”
福特一边看,斯通一边解释,当时就引起福特很大的兴趣,“走,我们马上去进行试验。”他说。
“好的。”斯通爽快地说:“我决定一毛钱不赚,按成本价供应您。我算过啦,只比以前的轮胎贵三元,就整个汽车来说,加这点钱不会有多大影响吧!”
于是福特一口答应成交。这笔交易从开始谈判到成交,斯通都站在主动的位置。这次成交,使斯通有了一个大主顾,让他的事业走上了企业化的道路。
智慧之源
穷人:广交朋友,不管这个人品质如何,对自己有没有益处。
富人:从不乱交朋友,只交志同道合或和自己性格互补的人。
圈子主义:拳头的力量大于手指的力量
在我国的浙江省,活跃着一群商人,他们既有浓厚的竞争意识,也有足够的合作精神,他们在靠人缘、地缘、血缘形成的圈子里时常沟通信息,互相传递商机,协作和分工。只有凝聚力,而少扯皮、拆墙角;对外是一个团体或一只拳头,对内是一个温馨的群体;遇到困难,大家齐心出击;遇到矛盾,开一次“家庭式”的会议,往往就能解开疙瘩。所以,他们能在进入的每一个行业中体现“团队作战”的威力。
他们举蜂群的例子来比喻他们自己的“圈子主义”。
蜂群,一种分工细致、组织严密、团结协作、群体生存的昆虫组织。一只、几只或者更多的个体蜜蜂虽然微不足道,而成千上万只蜜蜂一旦聚集起来,就能形成令人惊叹的力量。
蜂群沸沸扬扬的繁忙景象,正是浙商勤劳创业的形象代表。浙商的“圈子主义”也被称为“蜂群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浙商从家庭手工式作坊、外出打工、长途贩运开始创业,从小商品到大市场,从粗制仿造到技术创新,从各自为战到群体作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理念不断提高。
浙商的经营理念都是建筑在“蜂群效应”的理论基础上的。他们把自己的企业比作“蜂王”,把推销商、零售商等“二道贩子”队伍比作自己的“小蜜蜂”。“小蜜蜂”越多,采回的花粉和酿造出来的蜂蜜就会越多。
正是“圈子主义”下的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奇迹。“圈子主义”是浙商经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圈子”集聚使得浙商非常善于积累并利用民间社会关系资源。
群聚是浙商的一个特色。只要找到一个浙江人,只要认识一个浙江人,那么就很容易地找到、认识其他浙江人。社会学有一个很流行的概念叫社会资本,所谓社会资本,就是把社会关系资源加以运用,以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社会关系资源犹如货币,社会资本就像货币被用来投资获利的一种关系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浙商之所以闯天下,凭借的就是他们充分地调用其拥有的社会关系资源,将其变成自己的社会资本。浙商使用的社会资本大多局限于民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尽管在外出经商过程中不断地寻找与政治官僚有关的社会关系,但是,民间社会关系网络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第二,“圈子”使得浙商可以很好地利用民间金融资本。
温州这个地方人多地少,历史上并不很富裕,民间资本并不雄厚。但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州发展起来了,有了温州模式,温州人富起来了,并走向全国,闯荡天下。其基础是依托于社会关系资源之上的民间金融、民间组织和民间交往,我们可以通称其为民间力量,家庭、家族、亲戚朋友、邻里乡亲、民间借贷、相互救助等,是每个浙商必须借助的民间社会力量,形成自己独特的“圈子”。
如果说浙江经济有一定的模式,那么这种模式的最核心内容就是“圈子主义”。这种“圈子主义”产生的力量不仅是支持浙商从事经济活动的强大后盾,而且还是浙商远离家园而没有失去精神家园的依靠。
远离家乡的浙商,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从异国他乡所能获得的,有了老乡关系,有了亲戚朋友关系,在他乡也能化解不少苦恼和寂寞,尽管有时候兄弟之间也会反目成仇,但是在困难关头,“上阵还是父子兵”,有了这种社会关系,就可以排解不少问题,至少从精神上得到了支持和安慰。这就是为什么浙商喜欢在外地建立群落、形成自己的“小圈子”的原因之一。
所以,不论走到哪里,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圈子,依靠自己的“圈子”。
智慧之源
穷人:同一个蛋糕,对手吃得多了,我就吃得少了。我做我的,他做他的,老死不相往来。
富人:同行不妒,商而成帮。经济活动中矛盾的解决,不是靠斗争,矛盾的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靠协调。竞争有时要靠合作,竞争的目的不是吃掉对方,而是为了把蛋糕做大,实现共赢。
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与沟通
“与政府修好,是本公司最大的公关。”这是100多年前奔驰公司的创始人卡尔·本茨对属下说的话。
国家的政府机构具有领导和组织经济的职能。随着经济发展的日趋复杂,就要求加强经济活动的组织性,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协调彼此独立的生产经营的活动,避免其盲目性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所以,对企业的管理是政府对整个经济实行统一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府的帮助下,一个企业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也可以起死回生,东山再起。所以,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一定要建立良好的与政府的关系。
因此,精明的商人都不会与政府作对,他们肯定会选择与政府修好。
(1)采取主动与合作的态度,取得政府的理解与支持。一方面可以主动地向政府汇报情况,提供资料,让政府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积极地消除和弱化公司与政府之间的摩擦与矛盾,不能消极地对待公司与政府之间的抵触。
(2)适应环境变化,并对变化的环境作出积极反应。
在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活动中应做到:认真倾听,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愿,以免辞不达意,事与愿违;调查研究,必须弄清事件的原由,避免离题万里;贵在真诚,在交往时要做到以诚相待,以情感人,以礼服人;平等相待,相关职能部门要尊重,不发生直接关系的部门也应尊重,厚此薄彼往往会适得其反。
(3)与政府修好,就是要与政界人物搞好关系,可以及时从他们那里了解到相关的政策与规划等,指导自己的商业活动。
在商人眼里,政界朋友的好处就是给自己的生意带来帮助。很多大企业里都有专人负责和政府的各个分管部门打交道。这些人会隔一段时间就到相关的政府部门去坐一坐,和办事人员聊聊天。还有,就是捐助政府的公益事业,帮助政府树立形象。
“我不会指望这样就能让政府违反原则替我办事,”一位生意人说,“但有时候,他们把我当做朋友的话,就能提供给我很多信息。”而信息正是企业抓住机遇的关系因素,在信息社会,信息就是机遇,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
当然,与政界人物交往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可过于疏远,也不可过于亲近。在政治方面态度要谨慎,与地方政府保持有距离的融洽关系。不过激,也不过火,宁可委曲求全,也不争一时之短长。
一个具有远见的商人,要深刻地认识到政府在公司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所以,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个公司一旦与政府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公司就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优势,来为自己公司的发展创造条件。而政府也乐意为自己所中意的公司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其发展。
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但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人,切不可使自己拖入政治的圈子里。因为,政界与商界毕竟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边经商,一边想着踏入政界,这不仅是政策所不允许的,也很难认真做好一件事。许多人认为“商而优则仕”,实际上,你的志向在经商创业,你就必须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纯粹的商人,踏踏实实做好商人的本职工作,努力回报社会,为自己的商业之路铺好地毯。
智慧之源
穷人:政府只是管理我们的,制约我们的,我是小人物,做的是小买卖,与政府扯不上什么关系,所以对政府的引导和规划我没必要关心。
富人:与政府修好,是企业应该做的最起码的公关。与政府搞好关系,你才能做好生意。
不能依赖政府,也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
商家进行创新,其目标在于获取丰厚的利润。而利润的获取方式有多种,依靠创新,取得独有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是一种;通过游说政府,取得专营牌照和资源的行政垄断权也是一种。有的商人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取得竞争优势;而有的在竞争压力下寻求的却是政府的行政保护和基于行政的垄断,以获取垄断优势。
尽管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已经历了很长时间,然而在相当多的领域仍然面临着“找市场还是找市长”的困惑,因为找市长更加方便快捷,有些领域的商家们更愿意去寻求行政的垄断权,而不是去通过创新获利。
但是,能与市长建立关系的商家不在少数,如果人人都找市长,希望通过政府获得某一领域的特权,那就不能保证市场健康成长,而且如果缺乏创新的话从根本上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况且,即使你能得到政府的帮助,但是如果没有做前期的市场工作,没有找到市场,结果不仅自己会受损失,政府也会受到牵累。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渐健全和政府职能的转化,原来那种找市场不如找市长的论调逐渐失灵了,抱着这种心态商人也越来越难办成事。因此在现代商场,既要看市场,又要主动去找市长,做好两方面准备。
就拿建设新农村来说,一些地方发展了新兴农业,但市场瞬息万变,准确把握市场并及时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很重要。一旦与市场脱节,这种风险往往是农户难以承担的。比如洋葱的价格去年是四五毛一公斤,今年农民大量种植,结果在二三月份上市后出现“烂价”现象,只卖到了1毛钱一公斤,农户叫苦不迭。这其实反映出了农民在市场意识上的欠缺。一般农户在进行生产安排时,由于接触市场的范围比较窄,没有大市场的观念,在选择品种时,往往是明年看今年,种涨不种落。有些人找到当地政府,政府也没招,这么大的量,一般的市场根本消化不了。一是严重的生产过剩;二是没有建立相应的销售渠道。
因此,必须先找市场,然后由政府出面,大力培植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营销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来真正解决农产品的市场去向问题。政府所要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在龙头企业和单个的农户之间建立起协调和服务的纽带。
所以,作为商人,找市场和找市长是同等关键的。
过去计划经济,许多人遇到问题只找市长,不找市场;现在搞市场经济,就变成了只找市场,不找市长。“不找市长只找市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市场经济不仅要找市场,必要的时候还要找市长,获得政府的支持。要正确处理“市场”和“市长”的关系,“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主导,但是“市长”也很重要,政府的协调作用不可忽视。
智慧之源
穷人:习惯于等上级下文件,靠上级放政策,向上级要优惠。
富人:根据市场变化来经营,自己主动出击找市场,挑战市场,创造条件去发展。
同学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一个人重要的不是受什么样的教育,重要的是和谁做同学,今日的同学关系也许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同学本身是资源,用时髦的话说,是人力资源;拉上过硬的同学关系,即为优化配置资源。
同学关系是非常纯洁的友谊。因为在学生时代,人们年轻单纯,热情奔放,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浪漫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往往是同学们共同的追求目标。曾几何时,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论和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袒露在大家面前。加之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等等能够深入了解。
在这个缺乏诚信的年代,这种单纯的同学关系是人际关系中十分稀缺的人际网络。同时,这也是维护成本最低的人际关系。
同学关系维护成本虽低,但却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一种投资。任何关系网的建立都是需要成本的,有人通过旅游来偶遇爱情,行万里路;花数万金。结识商业伙伴的成本更大,一张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卡几万几十万的都有。同学关系说到底只是学习消费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属于“买一送一”中的“添头”,只是这种副产品的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是知识,作为副产品的“同学关系”其实是免费的。
随便打开一个电子记事簿,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同学资源”。从某种层面来讲,这些往往都是潜在的“黄金客户”。
尽管同学中能成为铁杆朋友的不多,但能在关键时刻互相帮忙的却不少。因为源于共同经历或学历,很容易就产生信任感。即使平时不联系,必要时一样可以找同学帮忙,而不必非得打着草稿拐弯抹角。
由于特殊的原因(同学),使得初步的信任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这种关系是一种长期合作互利的。所以,同学之间的交往已经不是普通的一维买卖式的营销,而是更注重过程、更注重满意度的三维立体模式。比如节假日的互致问候、同学聚会、参加婚礼等等都是其中一些具体的表现。
过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现在,递个信息,介绍个关系,给个机会也许是更实惠的互相帮助。
这一点,从浙商肖远的通讯录就能看得出来:MBA班上的同学全都有,甚至连校友的联系方式也专门做成了一本校友录,校友每年铁定聚会一次;而高中同学,大概就只有1/3在保持联系了。对于MBA的同学,哪怕是校友,肖远说自己也会自然地产生亲切感。曾经有好几次,陌生人打电话来,说自己是北大光华学院毕业的,是哪届哪届,聊聊彼此熟悉的人或事,很快距离就拉近了。假如对方是需要帮忙或联系工作,肖远也会特别地去留心。他自己刚毕业时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北大光华学院的一位学长联系的,后来,这样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他帮同学留意工作机会,或是同学给他提供合作机会,甚至还有同学要办公司,大家投资的投资,加盟的加盟,非常热心。
“同学少年”的网络如此有威力,以致有的时候,这张网并不需要真的搬用,只是用一下“声誉”或者说“品牌”也就OK了。成龙成风的同学无形资产可免费使用,同学的神通就无意间呈几何级数增大了。
许多老一辈的浙江商人缺乏同学,因为他们小时候很少上学,因此,他们对同学的友情格外珍视。成功后的浙江商人非常热衷于参加各种培训班,比如企业家培训班、金融培训班、MBA等,对他们来说,学知识是次,交朋友才是真。因为知识还可以在生活当中学,也可以在经商活动中学,而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交到一些含金量较高的同学,往往会给以后的商业活动提供诸多的便利。
从哈佛商学院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到林林总总的MPA、MBA、EMBA,这些学生每年交几万十几万的学费,最看重的当然不仅是几门功课、几十个学分,甚至最后到手的一张文凭,实际上,这些聪明学子削尖了脑袋往里冲,真正看重的是那里面早已聚结成的强大的商界关系网。对这些学员来说,同学的关系网比文凭重要得多。
在很多人眼里,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市场经济”就是“朋友经济”。参加MBA、MPA研究生班的学员大都已有一定地位:政府官员、企业经理。参加课程班可扩大社交面,浙江工业大学的一些课程班还专门成立了同学联谊会,同学很快成为好友,来自企业的同学很快便会建立业务关系。
温州一企业家在杭州某大学报了个法律研究生班,从此他往来于温州与杭州间,他的班里有政府官员,有各地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的领导。他非常珍视与这些有头有脸同学的关系,每逢学习之余,他便会大宴同窗,他成了班里人缘最好的人。
杭州某银行的小吴也报名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她说除了想拿到学位证书,也想去认识一些人,因为有很多同系统的领导会来上课。
同学关系过去总是被人简单地等同于真诚情谊,如今看上去这个观点似乎有点跟不上形势了。社会上各种学习班(包括MBA)的招生广告在努力提醒它的消费群体,通过他们可以建立人际网络关系,而“我的同学是大佬”、“你发现赚钱的机会了吗”这些意味深长的广告词正在进一步考验同学关系的单纯性。
靠同学关系建立的关系网是一种社会资本,不像在酒桌上交的那些朋友那么庸俗,而是一种志趣相投的交往,各种学习班毕业后的同学都会组织起自己的同学会而且来往频繁。此外,同学关系作为一种生产力正在积极地发挥效应,通过班里的同学关系做成生意的也不少,一笔生意下来,学费也就回来了。
“同学就是生产力”,学缘关系的价值正在不断被挖掘,并无限地发扬光大。
智慧之源
穷人:同学关系是一种纯洁的友谊,最好不要和利益挂上钩,否则,友谊就会变味,变俗。
富人:同学关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如今的同学关系当然还保留原始同学关系的许多要素。但在无数的事物已经异化的今天,按社会历史生态学的理念,同学关系已经演变为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方式。
无论方向朝哪里,只要大家一致,总能赢
商人最困难的工作,是让他的部属及员工凝聚于向心力,互相合作。
深得人心的生意人、老板及军事指挥官,都了解并且能够激励部属,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要想让大家的方向保持一致,前提条件是要先组织一个好的团队。
首先,个人再强大也敌不过团队,个人唯有融入高效的团队才能光芒四射。
其次,作为一个团队,目的应该是统一和一致的,合作应该是无私的,是需要具备奉献精神和拿来主义的,需要团队里的人都不吝惜拿出自己的个人能力。当然,开口请求正当的帮助也是必需的。也许,在这种合作的过程当中会有争吵,甚至会很激烈,那是一种非常态的合作,一些灵感或者火花就是在争吵中迸发的。
一个老板,几个员工,再加一间小屋,几个人同心协力,白手起家,终于独占鳌头,成就自己的事业大厦,这样的例子在富翁中数不胜数。
他们的成功靠的是老板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创业精神。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的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又怎么能不成功呢?
一位商人说:“一个企业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上面的领导者要挺住,下面的员工也要挺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出困境。而当企业处于困境时,领导者尤其要身先士卒,做好榜样,带给下属自信与保障。如果作为企业领导的你,能够与下属员工同甘共苦,和衷共济,那么相信你管理的企业是一个讲求团结、能够战斗的团队。”
企业内部的成员关系将决定团队的整体效能:发挥优势,取长补短:1+1>2;相安无事,彬彬有礼:1+1=2;貌合神离,问题成堆:0<;1+1<;2;双方斗气,躺倒不干:1+1=0;矛盾激化,互相拆台:1+1<;0。
好的团队决不是随随便便凑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而是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按照必备的条件,经过严格的招聘挑选而组织起来的精干队伍。而失败的工作团队要么是各成员的角色不到位,要么是某些成员特别是团队领导者严重越位,导致其他成员无所适从乃至离心离德。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大家都在统一的原则下协同起来,追求共同的目标,在无形当中就注定了企业的发展和长盛不衰。
智慧之源
穷人:小农意识,为了一点利益就争得不可开交,各有各的打算,有劲使不到一处,人心涣散。
富人:沙滩上的小石头,可以捏在一起抗衡大企业。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感情投资是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回报最高的投资
人是情感动物,根据管理学大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物质保障只是低级的需求,精神需要才是高级的需要,因此,在人员激励方面,情感激励应该重于物质激励,既省钱效果又好。何乐而不为呢?
感情投资,我们的先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在《史记》当中,太史公司马迁以生动的笔墨记录了一系列的会用感情进行投资的“企业家”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白圭。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白圭,周人也”,“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童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文中的“用事”,即办事人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执行人员、员工。“童仆”,家中侍候主人的孩童和仆人。一个商人如果能够做到“与用事童仆同苦乐”,那么,用事童仆自然也会与你同苦乐。这正是成功商人追求的一种和谐境界,也就是说需要老板对员工投入一定的感情。
使用以情动人的方法会让你取得比使用任何别的方法更省时且长效的效果,现代商人更应该学会把它作为一个软性工具应用到经商活动中去。
徐亚芬在创办万里教育集团的时候,由于资金的短缺和学校知名度等原因,许多优秀的教师都不愿意过来。然而还是有些教师,在徐亚芬的游说下,在过年休息的时候到万里来参观。徐亚芬就苦口婆心地劝他们能留下来。
徐亚芬对于感情投资自有他的一套方法。徐亚芬说:“比如说,我找到一个老师,他有意向的,他只要有明确意向以后,我就马上到他那里去。不但找他谈话,也会找他的夫人谈话,甚至会找他的孩子谈话。如果你有什么难处,从头到尾我能够帮的,我就帮。我从来不在社会上开后门,但是为了我们老师家属,我到处去求人。哪个老师的孩子要报考某个大学,我会去求这个校长。如果我们老师的夫人安置不下去,在银行做的,我会去求银行行长。说句实话,自己家里倒有很多人下岗,我都管不过来。但是我也感觉到,能够让老师安心了,我心里也安了。所以,我们老师很感动。有时候感觉到,哎呀,来了以后条件可能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好,但是他感觉到万里还是充满人情味的,所以很多老师还是愿意到这里来工作。”
正如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1998年1月11日《浙江日报》理论版的一篇题为《制胜之道在人才》的文章中提出的观点:“留人在钱更在情。”南存辉写道:“人才难觅,人才难留,是众多企业的同感。有人为此开出了许多药方,如‘高薪留人’等等。我认为,把人力当资本,给人才以高薪,这是理所当然的。人才既然进入市场,也如同商品,质量高的,价格自然也要高,这是符合价值规律的。然而,凡成为人才的,一般学历较高。知识分子有个特点,他们追求人格上的尊严比追求金钱上的满足更看重。另外,就是要给人才以大显身手的舞台,让他们有事业的成就感;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人文环境。努力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
很多商人在创业之初都能“共苦”,维持亲密的关系,抱团打天下,但等到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反而不能“同甘”了,有的甚至反目成仇。其实,与人共患难并不是一件困难事,因为危难情况下,共渡难关,同舟共济往往是唯一的选择。但困难的是在危难之后,苦尽甜来,仍能为对方付出感情,不忘带给为你“打江山”员工利益的人,才是最难得的。
智慧之源
穷人:有钱能使鬼推磨,凡事都需要用钱摆平。
富人:感情投资花费少、见效快、回报高,是增强凝聚力的好方法。
让语言表达幽默一点
幽默的语言是形象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幽默的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这可以为增强形象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某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
弗兰克林·罗斯福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绝,其语言具有轻松幽默的情趣,表现了罗斯福的高超艺术,在朋友面前既坚持了不能泄露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陷入难堪,取得了极好的语言交际效果,以至于在罗斯福死后多年,这位朋友还能愉快地谈及这段总统轶事。相反,如果罗斯福表情严肃、义正辞严地加以拒绝,甚至心怀疑虑,认真盘问对方为什么打听这个、有什么目的、受谁指使,岂不是小题大做,有煞风景,其结果必然是两人之间的友情出现裂痕甚至危机。
作为商人,经常出入社交场合或接受媒体采访,具有幽默感可以使自己的形象影响力迅速传播,产生强大的亲和力。因此,商人训练口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强幽默感。
有一位商人,生就个子不高,胖乎乎的。但是他做生意很是在行,能力非常强。有一次,他去合作厂家去验一批办公室装饰艺术品的样品,接待他的是一位气质身材都不错的女工程师。看了设计出的样品后,这位女工程师问:“您觉得怎么样?”
这位商人对样品很不满意,认为过于厚重,体现不出轻盈的效果。但是,双方合作很久,他又不想伤了双方的和气。于是,他笑道:“我忘了告诉你我们主要设想的购买对象,他们应该是办公室中的男性。我想,男性都应该喜欢像小姐这样苗条、漂亮、轻盈的女性。如果像我这样矮矮胖胖,别说男性,恐怕女性都懒得瞧一眼。”
那位女工程师立即便明白了,马上答应重新设计。第二天便拿出了一件令人满意的样品。
培养幽默感,还要学会以快乐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不愉快事件。有时候生活中的事情并非你想像的那样,也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利用生活中的小幽默,采取可以让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把生活中的不愉快事件化做一个小插曲。
培养幽默感,还应该努力提高文化素养。这里的提高文化素养主要指文科类的知识,比如对文字、典故的理解与驾驭,对事情的表达与概括能力等等。
智慧之源
穷人:凡事都较真,无论是谈事还是聚会,一天到晚板着面孔,好像别人欠了自己的钱。
富人:幽默的人总是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给人们带来的是欢笑。人们总是会先记住他,最后一个忘记他。
正面攻关与侧面攻关
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公司公关是现代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若说在以前,中国还有很多公司对公关活动不甚注意的话,那么现在的大多数公司,只要有能力都是在大搞公关活动的。因为越来越多的事实使大家认识到,有效的公关活动能抵上千个广告。
公司的经营活动是错综复杂的,每建成一个大的项目,都包含许多社会关系在里面,有许多关口不是轻而易举容易通过的,它需要公关人员运用技巧去打通关系,攻克关口。
正面攻关就是按照程序,凭借实力,有步骤实施的一种攻关。正面攻关的好处是光明正大,很容易被正义之士接纳。如果攻关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通过极小的代价获得丰厚的回报。
但是,有的时候正面攻关未必奏效。原因可能是与竞争对手旗鼓相当,也可能是攻关方式出了问题,这就需要侧面攻关。进行侧面攻关,应有以下几个方式:
(1)寻找关系,层层接近。
生意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如果你没有足够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的话,可以说那是寸步难行的。因为在人际关系这张网上编织的都是你的关系,就像人缘关系、业务关系,甚至还编织着你的办事渠道、信息来源等等,这些都事关你的成功。
某公司看中了一个项目,他们知道有几家与其实力相当的公司也在竞争,为了得到这个项目,他们开始攻关。可他们与甲方公司的经理素不相识,于是他们到处打听有无认识这位经理或他的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秘书或司机的人。正好有位朋友说认识这位经理的一位同学,经过朋友、同学一层层引荐,最后他们认识了这位经理。于是有坐下来详细面谈的机会,他们将自己获得这个项目的各种优势充分地进行了表达,最后他们战胜对手,获得了这个项目。
(2)抓主要关系,找准突破口。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抓主要矛盾。在打通关系时,也要寻找主要负责人和关键人物。
有一家公司要建一座自己的办公楼,成立了一个项目小组,由公司副总经理任组长,工程部主任任副组长,专门负责此事。有三家实力相当的建筑公司闻讯来竞争这一项目。两家公司认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一家公司认识这家公司的工程部主任,三家公司便开始攻关,激烈角逐这一项目。这时,又一家实力相当的公司插进来,直接找到了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即项目的总负责人,并一举拿下了这一项目。因为工程部主任是这一项目的副主任,副职自然不如正职;总经理不管这个项目,“县官不如现管”。
因此拉关系、找路子,一定要找准主要拍板人,如找错了人,你在他身上浪费了许多时间和金钱,但关键时刻他却帮不上忙,使你白白丧失时机。
要找准主要关系,但并不是说次要关系就可以弃之不顾了。在公开的场合,对次要关系也应一视同仁,否则你得罪了次要关系,其从中作梗,你的事情也很难办。
智慧之源
穷人: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没有回旋的余地。
富人:当走投无路的时候,转个弯儿,又是另一番天地。
应付媒体的妙招
一般的商人都很少与新闻界打交道,但如果你的生意做大了,或作出了突出贡献,那么,就一定有新闻记者来打扰你。任何一个商人如果忽视了电视、广播和报纸在未来事件和公众形象中的影响作用,那就是在冒屡遭不愉快事件的风险。新闻媒介可以帮助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也可能把那些暴发户一下子变成你和你的同行都得认真对待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与新闻媒介打交道呢?
(1)不要发表过度的言辞。
记者,其实更像是一群怀疑论者。如果你讲的话站不住脚,或者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你想把一个纯粹的新闻素材变成一条有偿商业信息,那么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2)报道会带来更多的报道。
一家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不能也会引起其他媒体的注意。新闻机构对公司发生的事故越关注,越容易使媒体相信,公司提供的是一条重要的、及时的新闻。
(3)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
你可以用一种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来谈论问题,有时可以承认差错和疏忽,强调你很关注一般群众所关心的事情。
(4)一个好的“钓钩”应该能用一两句话就说明白。
如果你试图让新闻媒介报道你的机构,那么确定宣传中内在的吸引人之处就是你的责任,而不关记者的事。
(5)要做好应付局促场面的准备。
很多新闻工作者,他们之所以干这一行业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软磨硬泡、咄咄逼人的个性。有的时候,记者或主持人的确是来势汹汹,或者使出种种让人觉得味道不对的手段。他们不见得是在攻击你,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干的是新闻这一行,这一行最大的忌讳就是枯燥无味。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顺着这种“诱”的格式来,就能够让人理解你的观点。如果不这么做,而是“虚晃一枪,跳出圈外”,或者闭口不言,那只会落个“最差嘉宾”的名声。
(6)采取合作的态度。
与传媒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花时间和精力,但是一旦建立,受益无穷。如果记者来找你要新闻,你就向他们提供线索,努力帮助他们。有朝一日你可能需要他们的帮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公司不顾一切,跟新闻界较劲的时候,也就是将覆舟之水引向公司的航船之时,除非你有抵御一切风暴的勇气和能力,否则不要把这样的洪水引向公司——记住,新闻媒介代表的是公众,众怒不可犯。
智慧之源
穷人:我不做违法的事情,我也不想出风头,新闻媒体和我没有关系。
富人:和新闻界的朋友搞好关系,在我顺风顺水的时候可以给我助力,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给我消除影响,减少损失。
处理好与公益事业的关系
城市里的公益事业,应该是富人多出钱还是穷人多出钱?答案似乎一目了然,富人应该多做贡献!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你去彩票投注点看看,是富人投得多还是穷人投得多?
穷人有点钱就喜欢买彩票,而富人有了钱就大张旗鼓地做公益。
富人认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当自己刚刚起步,或资金不太宽裕时,可以不考虑公益事业,但当个人或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应该反哺社会了。因为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其存在依赖于社会所提供的一切,无论是生产、经营、销售,还是运输,企业的活动都离不开社会。企业的生产需要社会提供的资源: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企业的经营、销售,依赖于社会制定的法规及政策;而商品的运输则依赖于社会所提供的设备与措施。
一个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是长久的,而不是一时的繁荣之后便走向萧条。要想长期地发展,长久地运行,就需认识到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的责任,为社会的公益事业而尽力。惟有如此,企业才具备长久发展的条件与环境。
反哺社会,是智者的做法。作为企业家,其面对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大是小,是多是少,其在实质上都是相同的。这里,我们可以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概括为五个方面:
企业的社会服务。指企业应为社会提供满足各种需求的服务,企业的决策者必须面向市场,面向顾客、满足他们的需求,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企业的社会历史使命。即企业成员对社会作出贡献及协调各种利益集团的使命,促进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繁荣与稳定。
企业的社会利益。即企业必须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利益作为评价其经营活动的有效指标。
企业的行为顺序。即企业在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时,应当优先考虑由于这种使用而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企业的社会产品。即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既要为企业自身带来经济效益,又要对社会负责,创造社会价值。
企业不同于慈善机构和民政部门,不可能把企业的目标转向公益事业。但是,企业的发展不可能离开和抛弃其社会责任。企业为公益事业作出的贡献,必定会得到回报。就如同商人王永庆那样,在为社会作出贡献时,其利润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顾客,使企业的资金不断聚积,企业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企业作为社会的器官,应当履行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公益事业作出贡献。当企业把闲置的资本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时,其失去的不过是一部分的经济利益,而获得的则是无穷的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正是企业所希望得到的。
智慧之源
穷人:掏钱买福利彩票,救济别的穷人。
富人:做公益事业,做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