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最好的开头以听众的理解水平为基点,语言平易近人
现代社会中技巧娴熟的演说家一站到听众面前,似乎对听众的理解比对自己要讲的主题还要深,而且他好像更急于与听众交朋友,而不要马上达到演说的实际目的。他的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易懂——几乎就像是和听众促膝谈心,进行个人之间的谈话交流一般。他们讲话的方式从容大方,开诚布公,完全没有受强烈的目的所驱使的味道。他的论点似乎取之于听众的亲身经历,因而容易立即引起听众的同感。既然开头的作用就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使听众接受演说者观点的条件,那么开头应适合听众的理解水平。
3.最好的开头能够直接扣住主题
有些人为了缩短自己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常常会过多地说一些无大裨益的打趣的话。他们就这样周旋下去,触及不到主题。如果听众意识到你在漫无目的地想到什么讲什么,他们就会丧失耐心,注意力也会因此而分散,反之,如果他们看到你在进行非常有益的铺垫,他们也会乐意听下去。为了给听众造成一个你在一层层深入主题的印象,那么开头就不要兜圈子。
4.最好的开头应能体现演说者谦虚的态度
说演说者如何聪明,就等于说听众是如何无知。谦虚的态度,对讲者有很多好处。讲话的腔调、选词都能表现你的谦虚态度。尽管大学生比那些老于世故的成年人更诚实,但是,如果他们不表现出真诚的谦虚,他们还是可能冒犯那些学历不如他们的普通听众。
第三,注意演讲过程
1.使你的声音带着微笑。这样,你大声而迅速地说话时,就能避免发音粗哑。你如面带笑容,眼含微笑,就能使你的话音包含着微笑。
2.改变声调!如果你讲话的时间较长,这一点就很重要。记住:你能改变音高和音量;你能大声讲话,如果你愿意的话,你还能间歇地改变谈话的语调和较低的音量。
3.当你镇定自若以后,你就能用热情的、和谐的语调讲话了。
4.强调!要强调重要的词,即强调那些对你或你的听众重要的词,例如“你”这样的词。
5.暂停!在书面文字中需要用顿号、逗号、句号或其他标点符号的地方,你在迅速讲话时,就要在这些地方作出适当的停顿。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戏剧性的静默效果。这样,听众就能赶上你所表达的思想。在你想要强调的词后面停顿一下,就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第四,结束发言
任何人在讲完一件事后,总是要从远处审视他努力取得的成果,否则就难以放心。为了得到一个完整的感觉,我们必须使听众意识到我们的演说正在接近尾声,而且要给他们一个令人满意的印象。
处理结尾的最大危险在于把它搞得过长。在要结尾时,许多演讲者才想到有必要再加进一些在正文中还没有讲到的问题,奢望着要使结尾具有一种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气势、力量,激起听众更大的热情,因而便塞入一些他在主体中该提到而又忘记提到的新东西,就这样他来来回回周旋着,这种笨拙、考虑不周、冗长的结尾是一个严重的应力求避免的错误。这种错误常出现在那些每到结尾就变得过于热心而又缺乏训练的人身上。
演说常见的缺陷
其一,千万不要冷场
1.上台前,千方百计使自己处于放松的愉快状态。比如说开开玩笑,说说笑话,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诵读名篇名句,听一段音乐,看看画册,完全不想马上要登台演讲的事。这样做的目的是转移思想上的兴奋点,以调节心绪。
2.即将登台,情绪仍要放松。方法是缓缓地吸一口气,使两肋张开,憋气数秒,再慢慢地把让你心神不定的气吐出来,吐干净,如此多做几次。注意:在做深呼吸时,什么也不去想,尽量让自己处于无意识状态。
3.运用“精神胜利法”作心理暗示。想自己曾经获得过的成功,想自己的优势所在。好好地“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一番以后,稳住“我比你们强”的心理定势。在即将上台时,暂时藐视一下台下的听众,将他们看做是“一无所知”,只有“听我慢慢道来”,他们才有所收获。
4.步上讲台的那一时刻,切莫期待什么“轰动效应”。想到的是:大局已定,只有“万念俱空”,全身心地投入演讲才有成功的希望。
5.一开口,语调可以高一些。响亮有力的开场白一出口,既稳住了现场,也稳住了自己。讲的时候,要做到“思路先行”,以在登台前已经“定格”在脑子里的信号系统为依据,把握整体,大胆地、毫不犹豫地讲下去。当演讲进入良性循环的运转系统,演讲的成功已见曙光。
其二,不要说得太过
有的人总喜欢好大喜功。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定有一位汽车推销员,他每月销售业绩是三十部汽车,但本月份他只销售了十部汽车。如果,事先他已向上司报告说:“这个月由于其他车厂推出新型车,因此预测自己本月份只能卖出四五部汽车”,如今卖出了十部汽车的这一事实,看起来就不再是一项缺憾而是一项突破了。但若他事先向上司表示“虽然这个月份车厂推出了新型车,但我至少可以卖出十四五部汽车”,则售出十部汽车的这项事实,就会被认为是一项“失败”!
其三,带上几个专业词
有时,当我们坐在车上或咖啡厅里,听到旁边有人说外国话或专业名词时,我们的目光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去注视他们。这种现象就是记忆心理学上所谓的“凝离效果”。例如:我们若将一个特殊符号放在一大堆数字当中,则这个特别符号一定会特别醒目,这就是所谓的“凝离效果”。
当你追求女朋友的时候,如果常在谈话中加入一些外语,则对方往往会觉得你有学问。一旦感觉他有学问,对于这个人谈话的内容就会格外注意。反过来说,若常用这种方法,则不但凝离效果会越来越淡,并且反倒会使对方感觉谈话的人肤浅!如此不但达不到表现自己有学问的目的,反而会让对方留下坏印象,要适可而止。
其四,不要轻易否定别人
有时我们想否定一件事,往往会由于某些因素,使我们无法很干脆地否定,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又树立于另一个敌人!此时我们必须找借口来否定了。但若所找的借口又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时,虽然对方因此接受了我们的否定,但另一方面他同时也会感觉到直接被人否定的愤怒。
那么如何才能既不伤害感情又达到否定的目的呢?通常,若要真正地做到两全其美,是相当困难的。这里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你不妨试一试,那就是翻一翻历史,找一找历史名人们说过的话,是否有适合自己目前处境的名言。若有,则我们可借该名人的话,向对方表达自己表示的意思。例如我们可以用“孔子曾说……”的方式,来表达(暗示)自己目前的心境。这样一来,对方的感受往往也不会再那么强烈,而我们想要否定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五,结尾不要拖拉
1.结尾应该简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生怕听众听不明白。
2.有的演讲者,在结束演讲时不考虑如何给听众完整的印象,不考虑结构的完整性,不考虑演讲的后果,而匆匆收尾,突兀生硬,让听众摸不着头脑。
3.结尾是为主题服务的,离开了主题结尾也就失去了意义。有些演讲者一味地追求新奇,设计自认为十分得意的结尾,殊不知这种结尾已远离主题。如有些演讲者喜欢引用名言警句做结尾,如果引用得准确,对主题有服务作用,如果引用的名言警句与主题不符,就游离主题。
4.有些演讲者在结束演讲时喜欢套用例行的客套话,以示自己的谦虚。其实,讲得好与坏、优与劣,听众心中自有评论,何必再说谦虚的话呢?
怎样抓住听众的心
一个成功的演说家要使自己的讲演对听众造成心理与感情上的冲击,要通过不断变化声音的方式,使你的表达列为生动、强劲和富于弹性。
1.强调重要的要点,不重要的跳过去
在日常谈话中,我们只对重要的字加强语气,对其他字则匆匆跳过去。对整个句子也是这么处理,好让一些重要的字突出来。
2.改变声调,高低交错
我们与人交谈时,声音从高到低,然后又高高低低地重复下去,像大海的表面那样起伏不定。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但这种方式令人感觉愉快,是一种很自然的方式。
3.将“我”变成“我们”
演说时,如果一味反复地强调“我……如何”,“我……怎样”,令人有被迫接受的感觉,因而厌恶排斥,当然听众也会筑起“自我的围墙”,拒绝接受对方。反之政治家若口口声声都是“我们”,不仅表示他排除了自我,且能触发听众对集团的归属意识。此时,即使听众厌恶被迫接受,但在对方不断施展“我们”的魔力下,也会接受了。从心理学上讲,这种手法在于巧妙地隐匿自我,以消除听众的虚荣心和敌意,激起我们的共同意识。这种方法可获得两重好处:一是在当时“增强”自我观点的客观性、普遍性;二是在事先推卸责任,在“我们”、“群众”的保护下逃避惩罚。
4.调节说话的速度
我们平常与人交谈时,时常会更改我们说话的速度,这种方式令人听了很愉快、很自然,不会有奇怪的感觉,而且具有强调的作用。事实上,这正是把某项要点很突出地强调出来的好方法。
5.在要点前后要停顿一下
说到一项要点,希望他的听众在脑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时,应该倾身向前,直接望着对方的眼睛,足足有一分钟之久,但却一句话也不说。这种突然而来的沉默和突然而来的嘈杂声有相同的效果,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样做,使得每个人提高注意力,警觉起来,注意倾听谈话者下一句说些什么。
如何让演说更引人入胜
一位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的人,一定要格外注意他在听众心中会留下什么样的形象。例如演说时的政治家一般就是利用他的一种能力,使选民相信他将是一位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尽力而为的人。讲台上,他们经常摆出一副雄狮般的姿态,眼光锐利袭人,双眉紧蹙。他有意摆出这种姿势,是想通过这一风格,使听众相信他完全能够承担为人民的权利而战,捍卫国家的利益的责任。而当他与自己党内的同志在一起召开秘密会议时,他便表现出一种同志式的亲善态度。他对办事人员,对家庭成员,对他们的政治对手,也许还会有其他形象。
熟练的演说家都意识到不同的人的群体之间,要像每个人之间一样存在着很大差别。一位政治家在不同的人面前,行为、举止是不同的;同样,一位演说者在不同的听众面前,其行为也应是有差别的。一位年轻人在高中学生面前走上讲台时应当加快脚步,而在家长、老师的座谈会上,他就不应表现得那样活跃。
在进行演说前,心里要想着你面前有实实在在的听众,在内心中激发一种要控制想像中的听众的强烈愿望。想像着你可能遇到哪种类型的听众,你清楚你的讲台是什么样子,你可以估计一下会有多少听众到场。如果事先这样想像你的听众,真正演说时,你就会自如多了。除了想像听众的类型之外,在练习演说时,你还应当养成一个使感情招之即来的习惯,即给自己的表达“加温”,使自己的演说练习表现出真正的激情。对那些重要的词句加重语气时,身体稍稍倾向想像中的听众方向。这就是运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和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这样的训练你会养成专注于在听众中引起你需要的反应的习惯,这种习惯需要充分发挥你的激情。因此,要避免怯场的不良心理,你首先需要培养在想像中的“听众”面前充满激情地练习演说的习惯。
临上场之前一定要放松。不要在地板上来回踱步,不要紧握拳头,也不要咬牙。应强迫自己平缓地深呼吸或与旁边的人交谈,以缓解自己的紧张。
在开始讲话之后,讲者一般都能预感“怯场”的到来。在还没有受到怯场心理的严重影响之前,他应尽量施展练习中培养起来的“充满感情”的习惯。他应当用他最强的声音进行强调,身体也可以有些活动,比如走上一两步。他可以转过身体向主席提一个问题,或绕着讲桌走一圈,或把手放在讲桌上,或重新整理一下他面前的书或纸张。这些动作可能分散一些听众的精力,但公开让别人看出自己怯场会更糟。这一建议的理论根据是:身体上的动作,可将演讲者的注意力转移,从而摆脱怯场心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许多人的证实。
演讲中的应变与控场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演说效果,还应善于在临场上察颜观色,以便把握住听众的心理变化、兴趣要求,及时修正补充自己的演说内容。实际上,这就是应变与控场能力。
一个成功的演讲者需要哪些应变与控场能力呢?
1.控制感情,掌握分寸
当发现意外情况时,要镇静,要有好的心理素质,能控制感情,掌握分寸。不要在讲台上惊慌失措,不要因急躁而冲动行事。赫鲁晓夫1959年在联合国大会上的一次演讲中,场内发生喧闹,赫鲁晓夫被激怒了,情不自禁地脱下自己的一只皮鞋,用鞋跟敲打讲台,想以此制止喧闹。然而,这不但没收到预想的效果,反而暴露了他缺乏涵养、不能制怒的性格弱点。
2.从容回答问题
演讲时,常有听众提出较尖锐的问题,欲“将你一军”,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要学会从容地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乍看起来十分棘手的问题。有的人采取压制的方法,发火批评,喊“别吵了,安静下来”,这样只会使自己陷入窘境。有的人不这样,而是采用以诚相待、妙语解脱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